图为艺工队员与马英九合影。 以文艺表演的方式进行政治宣传工作,是国军在抗战期间发展起来的重要政工手段,这期间在军中及军校成立的大量演剧团队,即是日后台军艺工队的前身。图为台军艺工队表演。 早期,战时抗敌演剧宣传队并没有在军中普及,而是由各个部队学校自办剧团。抗战后期,京剧演出即已在各部队盛行,许多部队都拥有剧团,以宣慰士兵。举例来说,1944年蒋介石发表“告知识青年书”,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青年从军,成立“青年远征军”。为调剂战地官兵生活情绪,“青年远征军”的各部队剧团组织应运而生,尤其是京剧剧团。图为台军艺工队表演。 1946年6月,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原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仿效美军新闻制度改组为国防部新闻局,主管军中政治工作。各级部队新闻组织共分 10种,其编制中有新闻工作大队或新闻工作队(即相当于后来的艺工队)计有特种、甲种、乙种、丙种、丁种5种,而新闻工作大队或新闻工作队系从事文化艺术宣传的部队,合计就有143个团队。图为台军官兵向艺工队员敬酒。 1958年再整编,因应征召的台籍士兵渐成为国军基层主力,康乐总队成立了一支歌仔戏队(歌仔戏为台湾的地方戏)。话剧、杂技、电影和音乐队一并保留。图为台军艺工队表演后留影。 1960、1970年代,国军正处于精训勤练、无日不思“反攻大陆,解救同胞”的岁月,这也是艺工队在军中地位最高的时期。除非在当兵前已经是知名影歌星,否则,能被挑进艺工队的人要么是有强硬背景,要么是先人积德、祖坟冒烟。图为台军艺工队队员与台军士兵合影。 2004年,执政的民进党政府继续推动“精进案”。当时的“国防部长”汤曜明,只说了一句“国军只专责战训本务,要艺工队干什么?”,便决定来年4月将国军艺工队全部裁撤。此后,围绕艺工队的存废,军内外一直争论不休。到今天,其终究难逃被裁撤的命运。图为台军艺工队表演。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