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毛泽东发表了他撰述的《新民主主义论》,称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就是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针对此书,蒋介石授意写作《中国之命运》一书,执笔人是陶希圣,洋洋十万余言,论述中心是抗战的最高指挥原则,唯有三民主义,抗战的最高指导组织唯有中国国民党,强调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 作为对应中共方面很快创作了一首针锋相对的歌曲,歌名就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45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局部反攻的时候,这一口号被添上了一个很重要的字眼,变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出版后,毛泽东对秘书陈伯达和范文澜等人说,蒋介石给你们出题目了,叫你们作文章呢,之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陈伯达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写出了《评<中国之命运>》,毛泽东把署名改为陈伯达一个人的名字,并亲笔添加了一个开头,指出陶希圣为蒋介石捉刀,通过点名陶希圣的身份贬低《中国之命运》。 他写道“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先生既是国民党的总裁,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作品,交给一个曾经参加过南京汉奸群、素日鼓吹法西斯、反对同盟国,而直到今天在思想上仍与汪精卫千丝万缕纠合在一起的,臭名昭著的陶希圣去校对呢?难道中国国民党中真的如此无人吗?” 《评<中国之命运>》刊发在7月2日的延安《解放日报》上,在这场国共的文斗笔战中,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被国民党中宣部列为“必读之课本”,上至军官、公务员,下至学生一律要通读。中共中央宣传部也把《评<中国之命运>》文章列为干部和学校的“必修之教本”,强调应乘此机会做一次对党内党外的扩大宣传,切勿放过此种机会,大后方印了个几万本这篇文章的小册子,不但发到了根据地,还到了重庆。 毛泽东还交代董必武“设法秘密印译成中英文小册子,在中外人士散布”,美国左派人士也因此著文谴责,《中国之命运》是法西斯主义。对于陈伯达个人来说,《评<中国之命运>》的意义不一般,国民党下令严禁此文,称他为“陈逆伯达”,陈伯达反而因此名噪一时,国共的这场宣传战促成了中共理论家的地位。 关键词:陈伯达为何抗战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