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39年的王其双于1955年参加工作,1958年底当兵入伍到某坦克师第三教导团。 1962年底,他被调到南京军区司令部汽车队。后来他被分到南京军区AB大楼(华东饭店)当排长,1969年被任命为第三招待所副所长,1970年又回到汽车队,担任副队长。 1970底,因为在大别山组织一支705部队,他被抽调过去。1973年,王其双转业回家乡后,被安排到江苏省赣榆公安局边防股当副股长。 1979年底,边防部队体改,1980年6月,赣榆公安局边防股体改成现役,全称赣榆县人民边防武装警察大队,他当上第一任大队长,这一当就是十多年,1994年8月正式退休。 他与许世友接触的机会,主要是在1962年至1970年的8年间。因为他当时分别在南京军区司令部汽车队、华东饭店和第三招待所工作过。在当驾驶员期间,因为不是许世友的专职驾驶员,所以他执行的多为机动任务。另外,他还给刘伯承元帅开过车。 得到赏识 能调到南京军区司令部汽车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经过严格的政审。另外要是班长、党员,还有重要一点就是驾驶技术过硬。当军区司令部到王其双所在坦克师第三教导团选人时,他第一个被挑中,因为他所有条件都符合。 王其双老人回忆说,1964年南京军区搞大比武,当时他在坦克教导团任代理排长,部队驻守在安徽凤阳三界山区搞训练,他们拉石头、沙子,运稻草,建房子,修工事,准备用于军区大比武(其实是全军大比武)。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开展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群众运动。号召学习郭兴福,赶上郭兴福、超过郭兴福,掀起军事训练的热潮,把我军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一天王其双正带领一个班正在拉石头,见来了不少车子,一见此情形,他知道肯定有首长来检察。果不其然,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和南京军区装甲兵司员令肖永银(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到三界靶场检查工作。 许世友要看一下部队训练情况,车子要经过那条平时用来坦克训练的路段。因为是山区,这条路上下坡的坡度比较大,大约是60至70度,一般的驾驶员看着就害怕,根本不敢上路,因为首长要视察,王其双开着一辆老吉普车在前面带路,许世友坐的车是前苏联产的一种跑长途的篷布车,性能不错,比王其双开的美式吉普要好很多。然而许世友的驾驶员到了陡坡那里停车了,不敢再往上开,因为这样的路他从来没开过,重点是担心许司令员的人身安全。 这时,许世友来气了,指着前面带队的吉普车当场就对驾驶员发火:“他妈的,我们这个车子还不如破吉普,人家车子能上去,我们车子上不去,到底怎么回事?” 不管许世友怎么激将,他的驾驶员担心首长安全,就是不敢上。一看后面的车队没跟上来,王其双将车停了下来。在一旁的肖永银司令员知道许世友的脾气,他叫王其双过来驾驶许世友的“座骑”。 王其双一个劲推辞,怕让许世友的驾驶员掉面子,毕竟都是同行。肖司令也来火了,指着许世友车子驾驶位置,对王其双大声地说:我命令你开!军令如山。王其双驾驶着许世友的“座骑”翻了两个山坡后,他将车子在一个平缓地带停下来。 许世友从车上下来,指着王其双对其他驾驶员说:“你看人家开得很好吗,你们要向人家学习。” 王其双当场传授技术,告诉许世友驾驶员在V型坡路上驾驶的诀窍。车子爬上坡顶后,在1秒钟内将原来的快档换成1档,然而再爬坡,达到坡顶时,往前走再重复前面的动作就可以了。当然其间油门和离合器也要掌握好。开这样的V型山路,下坡不可怕,就怕上到半坡打滑,车子往后倒就危险了。 也许就是这一次特殊的驾驶经历,让许世友记住了这位有点本事的小伙子王其双。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敬而远之 刘伯承元帅住中山陵5号,许世友住中山陵8号。在军区大院,包括在华东饭店,虽然能经常见到许世友,但王其双对许司令是敬而远之。因为他不是警卫员、专职驾驶员。作为汽车队的副队长,他主要的任务是协助队长管好车队工作。有时刘伯承元帅到南京,他就给刘帅开车。给许世友开车主要是在他的车子抛锚,或许司令员驾驶员忙不过来时,王其双这时就顶了上去。那时候,王其双的任务挺重的,因为军区各首长,从职务上来说司令员、副司令员、军长,从军衔上来说上将、中将、少将都有驾驶员,这些驾驶员都归司令部管理,作为车队的管理者,他要各家跑,事情可真不少。 许世友有两个嗜好,喝酒、打猎。一次打猎,后来下起小雨。许世友的车子打滑滑到山沟里。司机再怎么折腾也无济于事,电话打到车队。王其双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最后刘伯承元帅副官派王其双驾驶刘元帅的车子去接许世友。王其双将车开到许世友打猎地点,一见是小王,开的是刘元帅的车子。许世友当时嗓门就高了八度,问道:“谁叫你来的?”王其双立即解释:“刘元帅今天不到哪里去。”“不出去也不行,怎么能动他的车!”许世友说话有点火药味。言下之意这是刘元帅的车,我许世友不能坐。“首长,没有事的,车是他副官安排的。”不论王其双怎么解释,许世友就是不上车,坚持步行回去。警卫员、干事、医生、护士只好陪他步行,雨还一直下着。王其双开着车子紧跟他们后面,大约走了一里多路,这时王其双冲着走在后面的护士递了个眼色说:“我车一停,你们把许司令拉进来。”护士心领神会,拉住许世友,央求道:“首长,你不坐车我们可要坐了,我们实在走不动了。”几名随同人员一起努力,半推半拉好歹将许世友拽到车内。 一上车,许世友立即命令王其双开快点,叫他超前面的车子。但前面是某汽车团的车队,十多辆大车挡着,王其双不敢硬性超车,毕竟关系到首长安全。他说:“首长,前面车太多了。”“你给我超!”许世友再一次责令。王其双还是没有执行,他说:“首长,安全第一。”接下来,许世友没再说什么。送到家后,许世友挽留王其双到他家吃饭。王其双说自己要回去。“对对对,你赶快回去,说不定首长要用车。”许世友冲他一摆手。 关于许世友练功之事,王其双不仅听说,还亲眼所见。许世友天天早上练功,看到他教驾驶员、警卫员练怎样耍军刀,教他们练拳。但王其双不敢靠近,只能敬而远之。没有什么事,不要靠首长太近,这是他们与首长相处的准则。 影响终身 王其双对许世友在“文革”期间一次高干学习班上的讲话记忆犹新,从此事可以感受到许世友的直率和工作策略。“文革”中,办高干学习班,军级干部搞学习检讨,他们这些小干部就“掺砂子”。王其双当时在学习班当组长,他的小组里尽是中将、少将,王其双并没有带他们学习,而是带他们耍。这些军界高干愿意交代就交代,不愿意交代就闲聊。 有一次,许世友去学习班作报告,说“文革”前期乱七八糟的,有的领导你不好好检讨行吗,你不好好检讨是过不了关的。许世友在报告会上问:“×××(一位将军)到了没有?”×××站起来答“到”。许世友说:“你不是想当司令吗,当司令毛泽东没有叫我交权给你,我怎么能让你当司令呢?”许世友接着说:“你要打倒我许世友,从我身上捞稻草。×××,我许世友的历史你知道呀?!我是当和尚出身,在家放三条牛。打倒我,大不了回家放两条牛还可以。”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接下去,许世友又点到其他事,其他中将、少将等每个老头子都站起来。后来在小组讨论时,有人说许司令员家在大别山三省交界的地方,当兵前,在家放三条牛。王其双与战友们以及与驾驶员们在一起闲聊时,或者趁首长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看戏时,司机们在外面闲谈,大家都说许司令员记忆力好。 王其双对许世友的工作、生活作风,以及为人情况,连用了好几个相当。说许世友个人作风相当正派,工作相当认真,对自身要求相当严,对子女要求也相当严。 许世友干工作雷厉风行,说到哪就到哪,风雨无阻,办事情,开会作报告都非常准时,开会作完报告就走,没有其他絮叉。他要上哪个军,去哪个省,说走就走。 他对干部管理很严。虽然他没什么大文化(毛主席说他厚重少文),但他作报告时,没有一个抽烟的,连咳嗽声都没有。对干部要求严,但他对战士相当好。有时他下基层,看到背着背包在走路的战士,他立即冲司机一摆手,说:“停停停。”车子停下后,他把战士叫上车,讲话很和蔼,问战士是哪个军哪个师哪个团的,问他吃饱吃不饱,对后一种问话有的战士就说实话。最后,他会亲自将战士送到目的地。这事王其双给许世友开车时也经历过好几次。 许世友的生活是艰苦朴素的,看他穿衣服可见一斑。平时看他穿的衣服都是旧的,他的驾驶员和警卫员说许司令员的衣服不到穿破都舍不得扔。 许世友对家属对子女的要求更严。王其双对许司令员管教子女严格是有所亲闻亲见。 王其双回忆说他在南京军区司令部当兵时,许世友大儿子(许光)在河南某武装部当参谋,大女儿在60军当护士,二女儿在话剧团,三女儿在芜湖开U型飞机。许司令员这种管教对待子女的方式,让王其双和他的战友们不理解,同时也更加钦佩。他们私下议论说有的中将、少将的子女都当了各种各样的官,许司令员比他们官大,而他的子女没有当官的。 王其双于1973年转业回地方。他说当时之所以急着转业,是因为家在苏北,家里非常穷困,转业回家的愿望就是能开上车,养活一家人。 从转业到第二次入伍,再到后来当大队长,直至退休在家。王其双说,许世友的许多精神和作风都是他学习的楷模。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教育子女等方面,他都向许世友学习。他教育子女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经济上要清清白白,做人要板板正正、坦坦荡荡。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许世友为何坚持带枪进京吊唁毛泽东的真正原因 1976年5月以后,毛泽东就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这时的他已重病缠身,病情和抢救情况都被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身为政治局委员的许世友,因人在外地,一点儿也不知内情。 9月9日凌晨,许司令在广州接到了中共中央关于毛泽东逝世的通知,同时召他立即进京。 韦国清同志和许司令一起乘坐专机飞往北京。这两位老将军进入机舱,落座良久,专机还不起飞。 许司令叫秘书去问,回答说天气不好;再问,还说天气不好。第三次问,机长才道出真情:“中央有指示,不准带枪进京。” “妈的,你问是哪个王八蛋的指示?”许司令勃然大怒,“叫他发电报来!” “对!你问是哪个王八蛋的指示”,韦国清也火了,“叫他发电报来!”最后,电报没发来,专机也起飞了。 许司令真的带了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这支枪还是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里缴来的,被许司令视为心爱之物,整天别在腰上,枪不离人,人不离枪,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专机在南苑机场降落,许司令先去西山见了叶帅,谈了话,才回京西宾馆住下。听说有很多老同志住在301医院,他前去看望,并告诉他们,江青那帮人都到了北京。 “你们要注意,‘四人帮’通知开会不能去,去了可能把你们都抓起来,要你们的命!”许司令拍了拍腰上别的五星左轮说,“我带了枪,他们要抓我,我就开枪,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追悼会开过了,我就回广州,不在这危险的地方。” 听许司令这一说,王震、韩先楚、皮定均等老同志也都要准备防身武器,并且约定,如叫开会,先请示老帅,老帅不表态,都不去。 毛泽东的灵堂设在人民大会堂,由政治局委员轮流守灵。轮到许司令时,灵堂门口的卫兵把他挡住了。卫兵给许司令敬了个礼:“首长,您带枪了?” 许司令给卫兵还了个礼:“我怎么不能带枪?” 卫兵说:“首长,这里有规定,进去不能带枪。” 许司令问:“谁规定的?” 卫兵答:“中央规定的。” “我是政治局委员,我怎么不知道?”许司令虎着一张黑脸,边说边往里走,卫兵没有一个敢伸手阻拦。 在所有进入毛泽东灵堂的党政军领导中,身上带枪的恐怕只有许司令一个人。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中越战争秘闻:许世友在进攻河内前说了十个字 1979年初,我所在的部队从中原急急开赴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边境线上,全连集中在一起,由指导员张世伟宣读广西战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十条战场纪律。当时我是步兵班长, 30年过去了,依稀还记得许司令十条战场纪律的大部分内容: 不前者,杀! 临阵怯逃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泄露军情者,杀! 违犯战场纪律者,杀! ... ... 用刀子杀! 十条纪律,嘎嘣响,没一个余字,没丝毫回旋余地。犯了那一条,都是死路一条,而且是“用刀子杀!” 指导员在宣读这《十杀令》时,全连鸦雀无声。直到结束,排长喊“向后转、跑步走”的口令,平时整齐的步伐变得有点乱,我想那是士兵们的思绪还没从震惊中平定下来。 许世友是什么人?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是抡着着大刀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天兵天将,是冷热兵器混杂时代的关羽。 他许世友绝不怕死,他的士兵,当然也不能怕死!许世友打了败仗,会提着头去见毛主席,也要求他的部下打了败仗提着脑袋去见他。 作为指挥我国迄今为止最后一场战争的指挥员,若不下达《十杀令》,就不是许世友了。 一个“十杀令”,让军队中的那些八旗子弟胆战心惊,更让觊觎中华国土的侵略者胆寒! ... ... ... 攻克谅山 剑指河内 守卫谅山的是隶属河内第一军区的越军第3师。这支部队又称为“金星师”,1965年9月组建于越南南方,取名为“金星师”,意为南方的一颗金星,象征胜利 之意。在抗美战争期间,该师是越军在南方对美军作战的主力师。在越军中,除组建于五十年代抗法救国战争中的312、316、304、308等历史最悠久的 头等师外,便数这个第3师了。第3师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其中12团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在与美军作战中 功勋赫赫。141团则能攻善守,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第3师从上到下,兵骄将傲,曾喊出过“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去过春节!”的狂言。但正如兵家所言,骄兵必败!越3师出师不利,在同登挨了我五十五军 狠狠一拳,在同登地区的所谓“英雄12团”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基本被彻底歼灭。其余主力1万余人猬集谅山,企图利用谅山周围的险要地形,大量的明碉暗堡 溶洞岩穴,与我军决一高下。 谅山正面,只有一条经同登向南至谅山的公路,周围则尽是山地丛林。越军第3师将主要兵力摆在了谅山外围的各个山头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 若我军机械化兵力通过公路经达谅山,越军凭险据守,张网以待,会给我猛烈击,越军正是打着我军自投罗网的如意算盘。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我军要攻克谅山必须另出高招,让越军的希望破灭。 2月27日清晨,谅山战役开始。东集团军首先进行10分钟的火力急袭,然后兵分三路,以一六三师四八七团猛攻扣马山,四八八团进攻四一七高地;一六四师四九一团直取巴外山。当时整个谅山周围大雾弥漫,天上又下着细雨,能见度很差。 我军在坦克引导下发起冲锋,步兵跟着坦克逐次跃进,不断向纵深插入。越军集中“冰雹”火箭弹和高射机枪进行火力打击,关键时刻,我军炮兵进行了纵深炮击, 以密集弹着点开辟进攻道路,同时发射大量燃烧弹,为茫茫雨雾中的坦克指示攻击目标。进攻部队也改变了打法,将密集队形组成不同梯队,以营为单位,采用班、 排疏散队形,交替掩护,多路攻击。炮兵观察所紧随步兵前进,随时为炮兵提供射击坐标,呼唤炮火支援。步兵每攻下一个制高点,便发射信号弹,炮兵部队则立即 进行向上200米火力突击,将越军的下一个火力点置于火网之下。然后,步兵再发起冲击。这样,我军像梳头一样密集推进,拔点攻击,一个个打掉了越军的火力 点。 激战至2月28日,谅山外围防御要点基本被全部扫清。我军队从东、北、西三面直逼谅山市区。越军统帅部举棋不定,既没有使用预备队增援谅山守军,也没有下 令三师撤退。越军迟迟没有调动预备队进行反攻,仅靠谅山孤城的守军是无论如何挡不住我军进攻脚步了。然而谅山又太重要了,失了谅山,越南首都河内就将直接 面临兵锋之下。因此,“金星3师”只有负隅顽抗孤注一掷,在此作最后一搏,实现其豪言壮语与谅山共存亡了。 攻打谅山之前,许世友指示军区司令部:告诉东集团再接再厉,坚决夺取谅山市。 他特别指出,谅山是越南首都河内的北大门,非常重要,是要塞性质,工事坚固,又有山洞。要先用炮火突然猛烈地轰击市区,把军事建筑彻底摧毁,打出国威,打出军威。 他决定打谅山依然用打同登的办法,集中猛烈炮火摧毁敌人的各种设施,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而后再用坦克、步兵突击。 3月1日上午9时30分,许世友一声令下,东集团集中军直炮团、163、164、165师炮团、炮26团合计二十多个营的30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谅山,急 袭30分钟发射炮弹一万余发。地动山摇,房倒楼塌!谅山市顷刻间变成一片火海。 刚刚盖起的越军营房顿时化为平地、城内坚固的军事目标被摧毁、弹药仓库连续暴炸,变电所、邮电大楼、公安厅等建筑被打得千疮百孔,整个供电系统被摧毁,联 系河内的通讯中断。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号称王牌的越三师用无线电明话向河内呼叫:“敌人从上午8时30分(河内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开始炮击,火力非常厉害,简直不可想象, 炮声隆隆,从未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炮弹一直不停地轰,数不清有多少发,所有的道路都被他们封锁了,我们简直无法抵挡,要撤退只有爬山。” 随着最后一发炮弹落地,五十五军兵分数路,以一六三师为主攻,其四八九团主力沿铁路向谅山奇穷河大桥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沿铁路西侧展开向谅山北市区攻 击;四八八团沿279高地向奇穷河大桥攻击前进,协同四八九团歼灭铁路以东、谅山以北地区之敌。一六四师和一六五师则紧靠一六三师左右两翼协同进攻。越军 3师依托防卫阵地节节抵抗,猛烈程度堪称空前。 许世友听到情况汇报,明确指出:打这种地形的敌人,不能用野战战法,而应用攻坚战法,严密组织发挥直瞄火炮的威力,直戳敌人的山洞,步兵分成小组,使用手榴弹和爆破筒,夺取敌人阵地。 东集团连夜调整部署,要求四八八团坚决以攻坚战法攻占谅山北市区,四八九团歼灭大小石山之敌,控制奇穷河大桥。一六三师也迅速做出决定:四八八团首先夺取 279高地,然后直插大桥头;加强四八九团85毫米加农炮1个连、高射机枪1个连、152加榴炮1个排,主力沿铁路西侧向大小石山攻击,另以一部兵力直插 大桥头,断敌退路。并指示该团把坦克和直瞄火炮前推至距敌500—800米处,实施抵近射击,掩护步兵小群多路从侧翼接近,用打、炸、烧的方法将敌人消 灭。 2日清晨,我炮兵群实施了10分钟的火力准备。随后,四八九团采取“穿插迂回,顽强攻坚,各个击破”的战法,二营主力沿铁路、公路直取谅山大桥;一营配属 二营六连向小石山发起攻击,于9时45分占领了表面阵地。团指即令二连肃清残敌,六连向大石山东南侧迂回;一连由北向南攻击大石山,三连直插其防御要点三 青洞。三青洞,原是谅山市西郊的一个疗养胜地,绿草如茵,山清水秀。在此驻扎的越军第二团团部和一个营,利用这里“深邃曲折,洞洞相通”的有利地形,硬是 把三青洞修成了一座碉堡群。我指战员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将一个个炸药包、爆破筒塞进洞里,刹时间,烟火冲天,山鸣谷应,崩塌之声,不绝于耳。洞中越军死的 死,伤的伤,有的憋得喘不过气来,惊呼着刚挤出石缝,就被我活捉。11时许,我四八九团攻占大石山。四八八团则攻占了279高地,随即以二营搜剿残敌,三 营直插谅山大桥,肃清了大桥以北地区之敌,在奇穷河北岸转入防御。 一六四师和一六五师也突破谅山市区。其中,一六四师四九一团三营直扑谅山省府大楼。 城南高地上的越军以密集火力封锁了路口,炮弹爆炸声震耳欲聋。八连七班长谢中清带领全班,在越军火网中灵活跃进,仅用5分钟就冲入了省府大楼。谅山市省府 大楼的办公室里硝烟弥漫,火光熊熊,一片狼藉,省府官员们南逃时丢下的大印摔在屋角,文件、纸张随风乱飘…… 紧接着,四九一团又攻占了谅山市公安局、国际旅行社、奇穷河大桥……。谅山市北区已在我军牢固控制之下。 谅山市分为南北两片,奇穷河以北是新市区,以南是老市区,我军攻克谅山市北区,占领了省府大楼。越南政府肉烂嘴不烂,此时却通过宣传工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军队没有占领谅山市!”“谅山市坚不可摧!”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从武器装备上来说,越军士兵当时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中国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越军制式装备,而同时期中国还在使用歼6,即米格19。 杨达也谈到了中国军队暴露的问题:技术上来说,1979年时中国军队作战的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中方没有出动空军,因为那时候的飞机,特别是歼击机没 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白天可以作战,其它时候作战能力不强。现代化的战争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解放军不可能在越南有什么做为。 对中国人来说,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对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 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许多中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 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电影所宣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背后是无数士兵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昔日媒体称颂的影响已无人再提起。1984年 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 西方媒体在关于中越战争的报道中指出,中国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这种战术在越南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军队曾尝试 发动联合兵种进攻,但均未成功。高级参谋人员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中国军队从未真正建立起 进攻的理论,虽然能够实现有限的目标,但在重武器装备和用兵理论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 举个简单、但却令人无言以对的例子:中国军队的军服没有军衔识别符号,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籍此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指挥官阵亡后, 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也是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许世友听到这个情况后,坐在作战室里深思着:按照军委的意图,我们对越自卫还击是惩罚性的,是有限目的的行动。拿下谅山市攻占省府大楼,歼灭 越军第三师就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在越南向全世界宣布,我军没有占领谅山,好像我军无力攻克谅山。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应该攻克南市区,戳穿越军纸老虎原形。 但这必须请示军委。事有凑巧,正在这时军委发来了“争取自卫还击作战的更大胜利”的指示,与许世友的想法不谋而合。许世友看过电文,高兴地告诉司令部: “通知东集团,准备打过奇穷河。”并命令司令部迅速拟定打过奇穷河的作战计划。 广州军区前指连夜拿出了作战计划,并通知各参战部队勘查渡河地点,准备渡河器材。并命令炮兵向前推进,准备支援步兵、炮兵的火力计划;通知后勤补充弹药和物资。 许世友看了作战计划后说:以命令形式发给有关部队。各部队要奋勇前进,打过奇穷河,占领南市区以南一线高地,向南再进五公里,造成对河内威逼的态势! 外界说,当时许世友已经打红了眼,亲自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 事实上何止许世友打红了眼,东线饱经磨难、血染征衣的各参战部队早就已经是地煞星附体,怒火三万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在奇穷河上有一座长一百一十八米,宽四米的公路铁路桥,桥下河水滚滚,水深流急。市区南侧的四二八、三九一和文庙三个高地,居高临下鸟瞰全城。越军在这三个高地上配置了强大火力,严密封锁着大桥、渡口和市区。 三月四日清晨,许世友早早地来到指挥部,他首先询问了炮兵的准备情况,询问了越军前线的变化,纵深内敌人的动向,有没有反击的征兆;越军的预备队是不是移动了位置等等情况。当他得知越军没有什么新动向,任然处于防御状态 ,似乎在等待时来运转的奇迹出现。 他指示说,要对谅山南市区、奇穷河南岸的越军各个要点、兵营、越军的指挥所进行炮击!并愤怒地说:狠狠地打那些狗日的,看老子能不能打下谅山! 六时五十分,许世友一声令下,东线集团攻打谅山南区的战斗开始了。 我五十五军、四十三军以及加强的军区炮兵展开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最猛烈地炮火急袭。一群群炮弹带着中国人民的愤怒,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带着对忘恩负义者 的惩罚,带着对地区小霸的教训,飞过奇穷河上阴云密布的天空,准确落在越军的阵地上,兵营中……炮声隆隆,火光闪闪,硝烟滚滚。趁夜暗推进到北岸的坦克部 队、直瞄火炮直接瞄准南岸的火力点、射击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七点正,早已进入攻击出发阵地的突击部队,组成七支突击队趁炮火袭击的效果,冒着弥漫天地的浓雾,从奇穷河大桥和各个渡河点乘冲锋舟、橡皮舟抢渡奇穷河, 直插谅山南市区。一六三师四八九团二营主力从谅山大桥,六连从桥下水面渡河顺利。七点四十分,四连攻占南市区越军营房,六连攻占疗养院、五连攻占火车站。 三营紧随其后,通过大桥时,遭飞机场、文庙高地、428高地、391高地越军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和纵深炮火的火力封锁。师炮群和团直瞄火炮对上述地点进行 火力压制,掩护三营快速通过大桥,超越二营的战斗队形对391、428高地发起冲击。 九时十五分,九连在七连的配合下,攻占了391高地,毙敌71名。八连在七连配合下,以一部分兵力正面牵制,主力从东西两侧迂回,于十时二十五分,拿下 428高地,歼敌48名,紧接着六连攻占了文庙高地,毙敌23名。余敌向伯蒙方向逃窜。中午刚过,七连和八连配合攻占了465高地;下午四点过,六连拿下 了伯蒙,四连攻占了弄刚及附近要点。我军攻进越军的阵地,越军的炮管还炙热烫手,压进炮膛的炮弹有的还没有打出去。在一个高炮阵地上,堆放的弹药竟有五车 之多。南市区主要阵地被我军攻克,整个谅山的防御就全线崩溃,土崩瓦解。 我军以团为基本作战方向,以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小群多路,遍地开花,所向披靡势如劈竹。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四十三军四四四团二营从昆八大桥渡过奇穷河。首先五连一排在营连火力掩护下,徒步过河,抢占了可以控制昆八大桥的317高地,四连在五连掩护 下通过昆八铁路大桥,抢占了铁路旁边的1、2号高地,控制了大桥,掩护主力渡河。四连过河后,向7号高地进攻,遭到越军四个火力点的突然射击,二排长、五 班长牺牲,另有七人受伤。连长迅速组织火力摧毁了越军火力点,以小群多路迂回攻击,先后攻占了5、6、7、9、11号高地,继续向8号高地发起攻击。四连 三排刚占领10号高地,就发现西南方向有越军三辆坦克引导步兵约一个排的兵力向10号高地冲来,三排沉着应战,经十几分钟激战,击毁越军坦克一辆,毙敌五 名,其余越军赶快龟缩了回去。 五连发展顺利。十点钟攻克8号阵地。营在8号高地部署兵力,并以此作为进攻出发阵地,迅速攻占了332高地。以四连转攻为守坚守既得阵地,五连为主攻,六 连加入战斗,协助五连围歼了332高地地域内的越军。后五连预备队加入战斗,二排用火箭筒准确地摧毁了北侧的两个火力点。越军仓惶撤退,五连击毁越军一辆 装甲车和一台履带牵引车。 越军为夺回10号高地,在三辆坦克的掩护下疯狂向三连反扑,越军打了一阵看高地上没有什么动静,以为防守10号高地的我军对坦克没有什么办法,引导步兵冲 击,正好从382高地赶来支援的六连二排和四具火箭筒,悄悄隐蔽前出到170米处,击毁越军坦克一辆,其余两辆慌忙逃跑。 在恢复以西地段打过奇穷河的是四九三团的一营和二营,他们于五日十四时攻占了627高地、靠奔西北侧无名高地和413高地。 在扁福渡过奇穷河的是四八零团,他们的攻击目标是迷迈山。迷迈山位于谅山市东南约五公里,主峰海拔480米,周围均是约300余米的群山,南与扣瓦山相 连。两山之间有一条谅山通往河内的简易公路。北有奇穷河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是谅山东南的一道屏障,也是越军在奇穷河以南屏障河内的一个防御要点。往南 就是丘陵和平原,再没有与其等高的山脉了,攻下迷迈山,就形成了对河内的威逼态势。 四八零团侦察排和工兵排与四日七时就潜伏到了骄新,沿大路向扁福搜索前进。原来以为该地区没有越军防守,他们在村北与越军一个加强班遭遇,因浓雾弥漫,对 面见不到人,越军以为我侦察排是他们的特工队,大声询问口令。我侦察排迅速占领大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并抢先开火,毙敌五名。二连迅速赶到此地增援,在我二 连和侦察排的打击之下,击毙越军十五人,残敌越河逃向棍杂方向。二连夺占了扁福,控制了河北岸的有利地形。此时营主力进至扁福北侧集结。 团长何善福率领团指挥所人员随二营之后进至扁福地区的无名高地开设指挥所,命令二连在昆杂正面佯攻,牵制越军,一、三连迂回到敌防御薄弱的侧翼担双地段渡 河。一、三连顺利渡河,并歼灭了双担、崩毛以及昆杂等地的守敌。三营随一营后跟进,八连首先渡河,攻占了吨来西侧和南侧无名高地,营主力也于十七时十分全 部到了河南岸。四八零团在渡河战斗中共歼灭越军147人。当晚四八零团一营在担双南侧、三营在吨来西南侧、团指在扁福及其以北高地组织防御,并做继续进攻 的准备。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当天晚上,四八零团接到上级命令,四日十二时以前要攻克迷迈山。团指决定二营担任主攻,接替连续作战的一营,三营担任助攻,一营转为预备队。 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首先攻克迷迈山,而后向两翼卷击,全歼守敌。四日零时,冷雨淋漓,浓雾密布。二营从扁福北侧无名高地向渡场开进,由于没有辩准方向, 走错了路。到了攻击时间仍没有全部到位。团长当机立断,由一营接替二营担任主攻,二营为预备队。一营的进攻出发阵地距离迷迈山约三点五公里,中间全部是小 山包,如果采取逐步攻击的办法,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团指令三连和九连实施穿插,主力随后跟进,两个营利用浓雾掩护并肩向迷迈山猛插。三连避开班茂 守敌,隐蔽地渡过玻令河,直插迷迈山南侧;九连在班茂东北侧与少数敌人遭遇,先敌开火,刚渡河又遇班茂以北无名高地的越军射击。团指示该连,不要恋战,不 要怕敌侧射,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插到迷迈山。九连遂以一个排牵制越军,主力迅速绕到班茂西侧渡过玻令河,从班茂西侧无名高地越军防御间隙之间通过。九点五 十分,一、三营穿插到迷迈山的预定位置,在上级九个炮营的火力急袭后,对迷迈山主峰发起攻击。九连主力于十一时零五分,控制了迷迈山主峰,歼灭越军155 团6营营部和9连,击毙越军上尉副营长,提前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 迷迈山主峰被攻克,但主峰下的抗外、班茂地域的战斗正激烈地进行着。山下还有越军三个连队与四八零团一营激战,一直打到下午还没有结束,团指挥所又把预备 队二营拉上去加入战斗,只留一个连队作预备队。四日到五日,四八零团以歼敌450人的辉煌战果顺利完成了迷迈山之敌的战斗任务。 整个谅山之战,我军战绩辉煌,不可一世的越军"王牌"第三师主力基本被歼。 我军攻占迷迈山,标志着我军攻克了包括谅山北市区、南市区以及谅山市以南五公里的地方。雄踞迷迈山已可剑指河内,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了。若祖国需要一声令下我军练兵河内饮马红河也只是弹指可待的事情。 河内统治者这次已是噤若寒蝉,再不高喊“谅山市坚不可摧”了。 黎笋集团惊恐万状,急令第一军区前指后撤,而这个指挥所早就逃跑了;同时发布总动员令,开始在河内市区要道挖掘工事,准备进行城市防御作战,并通知各国外交代表团,准备适当时机向城外安全地带转移。 越南首都河内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香港专家:我军为何不敢进攻河内的真正原因 中国和越南之间爆发的边境战争,也就是中方所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战争进程及胜负如何,战争对交战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香港军事专家杨达对德国之声记者谈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1979年的世界还是个冷战的世界,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对立,形成东西方阵营。中国自命为第三世界弱小国家的代言人,但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还 远不足以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匹敌。相反,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又拼命拉拢中南半岛小国越南,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合围的态势。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中美相互靠拢无疑令苏联和越南感到担忧和恐惧。越战结束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在中南半岛扩张势 力,推翻柬普寨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政权,试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这当然为中国所不能容忍,并且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北京政府当时是支持红色高棉政权 的。中国领导人认为,是到了该制止苏联的“亚洲古巴”、教训教训这个越南“小霸王”的时候了。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香港浸会大学欧洲文献中心主任、军事问题专家杨达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1975年越南统一后开始排华,这是中国担心的一个问题。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南中国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据颇具影响的澳大利亚“时代报”在当时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批华侨被迫逃离越南。该报在对为数众多的难民进行采访后得出结论,河内要对争 端负主要责任。越南北部的难民潮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1978年达到高潮。在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商人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 闭。在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要接受“忠诚测试”,直至被驱逐。而在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华人被迫缴纳多达数百万美元 的出境税,并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因此,中国在阐述战争理由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自卫反击战”。但是,看一看当时出版的“新德意志报”就会了解到当时的国际 舆论对这场战争的反应: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为数众多的西方国家也持同样观点,亚洲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苏联则 更不用说。当然,中国在打这场战争时对苏联并非全无顾忌,但军事问题专家杨达认为,中国之所以敢对越南动手,而不怕中苏边境出现战事,部分原因是由于苏联 把注意力转向阿富汗问题。 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向越南一 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 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越军再也无险可守。但中国军队没有将初期战果保持下去,与其说是出于限制冲突扩大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是装备不足所致。 杨达对两军装备情况进行了对比:“那时候解放军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中走出来,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不强,在攻打谅山、老街等其它边境城市的时候付出的代价 很大。比如说解放军的坦克很容易就被越军打垮了,坦克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部队在战争头一天所发的炮弹的数量比过去20年所发的都要多。 而越军方面1975年越战刚刚结束,作战经验丰富,手中握着缴获美军的装备、苏联援助的大量军火、以及过去中国的支援。所以如果在打下谅山之后进一步行 动,对解放军是很不利的。” 关键词:文革许世友将军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