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越争霸:伍子胥为何死于三个小人之手_野史秘闻_中国军事迷网

2013-4-14 17:22|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7| 评论: 0

摘要: 摘自 《名将之死》 作者:张锐强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吴国的崛起,得益于晋国的扶持。晋国这样做,当然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而有着非常实用的战略考虑:牵制楚国。这个招法奏效之后,楚国也如法炮制,扶持吴 ...
    摘自 《名将之死》 作者:张锐强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吴国的崛起,得益于晋国的扶持。晋国这样做,当然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而有着非常实用的战略考虑:牵制楚国。这个招法奏效之后,楚国也如法炮制,扶持吴国南方的越国,让它时时感觉芒刺在背。在楚国的大力扶持下,越国像孩子一般茁壮成长,终于有一天,它跟吴国撕破面皮,开始了长达二十四年的争霸。

    吴越之间的第一次全面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96年,地点在木雋里,也就是今天的嘉兴西南。两国都是倾巢而出,而且国君亲赴前线。毫无疑问,吴强越弱,战局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吴方,所以阖闾心里并没有真正当回事。

    双方列好阵势,准备交战。这时,越军阵前突然走出一排士兵,他们手持利刃,一边前行一边高喊:“越国不幸,得罪于吴,致使两国交兵,生灵涂炭。我们愿意一死,向吴王谢罪!”说完,他们整整齐齐地挥刀自杀,然后又出来一排,从头开始。一时间呼声震天,刀光闪闪,血染疆场。

    吴军饶是久经战阵,也没见过这等场面,谁也不知道越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大家你挤我推,都想看个究竟,不知不觉阵形大乱。正在这时,对面突然战鼓四起,队形整齐的越军铺天盖地地涌来。吴军措手不及,被杀了个大败。

    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都是越王勾践的鬼点子。他找来一帮死刑犯,让他们在阵前自杀,分散吴军的注意力,然后突然袭击。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单纯从军事的角度出发,这个点子因为损,所以妙,效果良好。就连久经战阵的伍子胥,都没能及时发觉,采取预防措施。堂堂的霸主阖闾,也因为在战斗中受伤,而丢了性命。他的死法很有点搞笑的意味。据说是因为脚趾头受伤,不治而死。脚趾头远非关键部位,除了伤口感染,我想不出来还能有什么原因。

    不管怎么说,阖闾在木隽里之战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临死之前,他把国家托付给太子夫差,一再强调,要为自己复仇。夫差即位之后,任用伯嚭和伍子胥,厉兵秣马,整军经武,时刻准备复仇。他安排一个人站在宫门旁边,每当他出入,那人都高声问道:“夫差,你忘记勾践的杀父之仇了吗?”夫差则低头拱手,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不敢忘,不敢忘!”

    消息传到越国,勾践寝食难安。怎么办呢?他决心先下手为强,以便争取主动。于是不顾大夫范蠡的强烈反对,尽起全国精锐,北上攻吴。勾践任命大夫石买为前敌总指挥,很多老人长者都不同意。他们说:“石买这家伙,人人跟他有怨,家家跟他有仇,贪婪卑鄙,见识浅薄。您重用他,必定会误国!”可是勾践不听,石买于是率领大军出征。路上,他动不动就滥发淫威,以小过而妄杀将士,想用这种方式树立权威,独专军权。结果军中人人自危,士气低落。

    越军来犯,夫差求之不得。于是也点齐人马,前往迎敌。伍子胥当然也在阵前效力。兵法上说:“视民如婴儿,故可与赴深溪。”道理非常简单,只有你真心爱惜士兵,把士兵当成孩子看待,才能带领他们进入绝境,死战取胜。一句话,为将之道,得恩威并施。可石买这个棒槌,根本不懂,只是一味地“威”,大搞严刑峻法。伍子胥得到消息,知道越军必败,于是大量布置奇阵疑兵,让士兵夜夜举火,四处呐喊喧嚣,或南或北,一会儿东一会儿西。
关键词:争霸伍子胥为何
    越军本来就人人沮丧,这个局面如何应付?命令无法执行,很多人偷偷开小差。吴军趁势进攻,越军大败。勾践闻听大怒,下令杀掉石买,把他的部队遣散回国。士兵们大哭,声闻九天,吴军听得清清楚楚。夫差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惊又惧。这一切,当然都在老谋深算的伍子胥的掌控之内。他说:“大王不必惊慌,越军就要败了。我听说,狐狸临死之前,也会紧咬嘴唇,使劲吸溜牙齿。越军这样,必定是勾践要战败。您请安心等待,破越就在眼前!”说完,就派人前去打听消息。没过多久,勾践的使者随即过来,请求投降。伍子胥当然拒绝接受。勾践于是带领五千残兵败将,退往会稽山,吴军紧随其后, 将会稽团团包围。

    越国的存亡,只在一息之间。危急关头,勾践要逞匹夫之勇,打算与吴军血战到底,玉石俱焚。相形之下,大夫文种要冷静得多。他建议暂且低头,向吴国求和。

    文种于是作为使者,“膝行顿首”,就是跪在地上一步步地朝前挪,一直挪到夫差跟前,哀求高抬贵手。文种的卑躬屈膝,极大地满足了夫差的虚荣心。他本来想要答应,但伍子胥强烈反对。他说:“勾践这个人,特别能忍辱负重。今天不灭掉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

    和谈请求被无端搅局,文种只得灰溜溜地回去。当天夜里,他再度来到吴军大营,带着丰厚的礼物,还有美丽的越国少女。不过,他的目标可不是伍子胥,更不是夫差,而是伯嚭。彼此见面,文种首先奉上金银玉器和美女,然后对伯嚭说:“贵国如果一定要灭掉我国,我们大王只好杀掉妻子,烧掉宫殿财宝,然后逃往楚国。果真那样的话,贵国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不过是一片废墟!不如留下我们,给贵国作为臣子,我们好替你守卫南方!”

    打动伯嚭的,自然是珍宝美女。当然文种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给了他下驴的顺坡。他于是找到夫差,说服他接受了越国的请求:撤兵回去,留下勾践,不灭越国。

    消息传开,伍子胥是什么反应呢?我们看到的,又是掘墓鞭尸时的涌动激情。史书上的原文是:子胥大怒,目若夜光,声若哮虎:“此越未战而服,天以赐吴,其逆天乎?臣唯君王急剬之。”越国未经血战已经服软,这是上天赐给吴国的机会,怎么能逆天而行呢?请大王赶紧急刹车!

    然而夫差就是要逆天而行。子胥的强烈谏阻,如同一拳砸到棉花包上,丝毫没见效果。确切地说,效果还是有一些,但都是负面的。不久你们就能看到。

    二十年前应付高考作文时,死记硬背过很多东西,其中就有这么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说的是项羽,下联说的就是越王勾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勾践跟伍子胥,主要特点非常相似: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都能忍辱负重。子胥可以“膝行吴市,吹箫乞食”,勾践身为国君,做得更加决绝:他像奴仆一样,侍奉夫差整整三年。夫差上下马,他都跪倒在地,给他垫脚。据说有次夫差生病,他还亲口尝了他的粪便,以判断病情。

    经过伯嚭春风化雨般地持续美言,勾践好不容易才取得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执政。按照道理,稍微喘息一下,找找为王的感觉,未为不可,但是他没有。吃饭只有一道蔬菜,穿的都是粗布衣服。不仅如此,就连睡觉都不铺席子,直接躺在稻草上。为了不忘记过去的屈辱,他每天吃饭前,都要舔舔苦胆。
关键词:争霸伍子胥为何
    这就是所谓的“卧薪尝胆”。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隐忍不发,一点点地为越国疗伤止痛,实力逐渐恢复。夫差屁股下面的这座火山,能量不断蓄积。

    客观地说,夫差接受越国的投降当然是战略上的失策,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当时,北上争霸对各个国家的吸引力更大。越国再厉害,也不过是个蛮夷小国,远离当时的经济文化核心区域中原。唯其如此,听到齐国内乱,国君被大臣杀死的消息,他立即决定,再度北上伐齐。

    自然,伍子胥还要唱反调。他说:“勾践每天食不重味,吊死问疾,是想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害。越国对于吴国,就像人们心腹上的病灶,而齐国充其量不过是癣芥之疾。大王您怎么能舍近求远呢?”

    伍子胥为什么能把勾践看得那么透彻?因为彼此有相通的脾性。夫差为什么执迷不悟?因为他还拘泥于当时的形势。《史记》记载,齐悼公被杀的消息传来之后,他在军门外痛哭三天,以示哀悼,然后起兵,取水路伐齐。他跟齐悼公既非亲属又非朋友,哪儿来的那么多悲痛?当然都是做给人看的,为了强调自己出师的正义性。所谓吊民伐罪。

    之所以说夫差还拘泥于当时的形势,就是因为这一点。春秋时节,礼仪为先么。而伍子胥的见识,则早已超越当时的时代。超越者固然有御风而行的强烈快乐,但更多的时候,恐怕还是无人理解的孤独。

    很有讽刺意义的是,齐悼公被杀,跟夫差还有某种联系。因为就在上一年,吴国联合鲁国进攻齐国的南部,齐国内忧外困,大臣趁乱杀了国君。而吴军进攻齐国,很大程度上是一桩外交阴谋,其主谋,则是大名鼎鼎的孔子,以及他的高足子贡。

    怎么回事呢?

    当时,齐国的田常专权,但周围还有强大的鲍氏、高氏家族,田常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为了提高个人威望,他决定攻打鲁国,建立军功。孔子是鲁国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于是就派子贡出去游说。

    子贡首先跑到齐国,找到田常说:“鲁国的城墙又薄又矮,土地又狭又浅。君主愚蠢不仁,大臣虚伪无用,士兵和百姓都不愿意打仗。这个国家不好对付啊。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它的城墙高大厚实,土地广阔肥沃,将士骁勇善战,粮草充足,武器精良。这个国家比较好打!”

    田常的脸儿都快气白了。军国大事,怎么能如此幽默?他说:“先生让我放弃容易打的,却把难打的推荐给我,这不是成心害我吗?你到底什么意思?”子贡说:“这您可错怪我了。我听说,忧患在内部就要攻打强国,忧患在外部要攻打弱国。如今您的忧患在内部,三次想加封都没有成功,因为有很多人反对您。如果您攻打鲁国,大胜而归,齐国的君臣就会骄傲。人一旦骄傲,就会把别人不放在眼里。虽说是您的功劳,可时间一长,谁还记得?君主骄傲会对臣下放肆,大臣骄傲就会与您争权夺利。这样您要想在齐国立足,势必很难。不如攻打吴国。吴国强大,败了不会有人怪罪,还能让齐国君臣收敛锋芒。”
关键词:争霸伍子胥为何
    田常想想,觉得有点道理,就说:“话是这个话,可我已经把矛头对准鲁国,突然转向吴国,难免会引起国君和大臣的怀疑与指责呀。”子贡要的就是这话。他立即说道:“这个好办。您先按兵不动,我到吴王那里,说服他们出兵援救鲁国,您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迎击他们了吗?”

    子贡辞别田常,马不停蹄地一路南下,到了吴国。他对夫差说:“齐国要去攻打鲁国,它肯定能打赢。那时它就会跟吴国争霸。如果您发兵救鲁,既能赢得美名,又能击败齐国,在诸侯中树立威信。这样的好事,我想您一定不会推辞!”夫差说:“我倒是想这么干。可是越国在我背后,整天操练人马。如果我北上攻齐,越国趁机抄我的后路,那可怎么办?还是等我安定了后方再说吧。”子贡不慌不忙地说:“到那时候,鲁国早已被齐国削平。如果大王讨伐越国,天下的人都会说您畏惧齐国的强大,只会欺负弱小的越国;如果你肯出兵救鲁,天下都会服气您的勇敢,而臣服于您。至于越国,我有办法让他们不但不打吴国,还会出兵帮助您北上伐齐!”

    子贡简直就像个陀螺,四处转悠,一眨眼又跑到勾践跟前。子贡是谁,孔子的高足。所以勾践非常恭敬地到郊外迎接。他深深对子贡一拜,说:“我们这里是蛮夷之国,荒凉偏远。先生您怎么会委屈自己,到这里来呢?”子贡说:“我刚去过吴国,劝吴王伐齐,可他却担心您在背后袭击。如果您没有此意,而让人心生疑虑,那未免笨拙;如果您有这个打算,却不能保密,那未免草率。现在吴王要来攻打您,越国麻烦大了!”

    勾践一听非常着急,赶紧询问对策。子贡说:“这个不难。您不妨请求跟他一齐讨伐齐国,这样定能消除他的疑心。如果他败了,是您的福气;如果侥幸得胜,会更加骄傲,为了称霸,还将攻打别的国家。这样早晚有一天,国家实力会大大削弱。反正无论怎么样,对您只有好处,没有害处!”

    看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原来孔子培养出来的,不光有道德高尚的学问家,还有子贡这样经世致用的外交家。

    反正当越王勾践表示,愿意带领三千人马,追随夫差伐齐时,夫差已经彻底失去警惕。他随即带领吴军乘坐大船,取道水路,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开进,最终在艾陵一带,大胜齐军,俘虏了几百辆兵车。夫差非常高兴,就派出使者,逼迫齐国签订城下之盟。他说:“我听说齐国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所以过来看看。没想到你们在芦苇丛中埋伏有军队,我军找不到安全集结的地点,只好布阵设防,结果擦枪走火,略微伤害了齐军。现在希望咱们能够讲和结盟!”齐王派人回答说:“我国远在北方边境,并没有越过国境的打算。没想到您越过长江和淮河,不远千里,前来进犯我们的领土,杀戮我们的人民。所幸上苍保佑,我国不至于倾覆。现在大王您要求讲和,我们怎敢不从呢?”

    臣服了齐国,又在鲁国邹国跟前耀武扬威一番,夫差随即带领大军,返回吴国。大军远征获得胜利,夫差心里自然无比得意。但是没想到,伍子胥还是只有冷言冷语。他说:“击败齐国,不过是得了点小利而遭到大怨,有什么好庆祝的?不灭越国,终究是心腹大患!”

    这话传到夫差耳朵里,你想想他会是什么感受。从那以后,他越发疏远伍子胥,再也不肯听取他的计谋。

    尽管如此,伍子胥还是忍不住要发表意见。坚决不赞成伐齐。他说:“齐国距离遥远,您即便击败它,也不过像是获得一块满是石头的田地,什么都没法耕种,有什么用呢?”

    这样的话夫差听得太多,耳膜简直都要磨起趼子。这个人,也是个驴脾气。不但坚持伐齐,还派伍子胥作为使者,北上齐国,约定开战日期。这实在是滑稽。很有点孩子较劲的意思。这是对伍子胥的变相惩罚。
关键词:争霸伍子胥为何
    王命难违。伍子胥再不情愿,也只有去办。临走之前,他对儿子说:“我多次劝谏,大王就是不听,眼看吴国就要灭亡。你还是走吧,留在这里没有好处。”于是顺道把儿子带到齐国,托付给了齐国的大夫鲍枚。

    这事是伍子胥引来杀身之祸的导火索。

    很难想象他作为谋略家,怎么会出此下策。国君要伐齐,你执意劝谏,已经惹得他浑身不高兴,这且不说;两国开战在即,你却把儿子托付给敌国。你什么意思,你的屁股坐到哪里去了?

    果然,这事成了伯嚭攻击伍子胥的把柄。这时的伯嚭,已经不再是多年前像丧家犬一样,希望伍子胥汲引推荐的可怜虫。他巧言令色,深得夫差信任。但是,伍子胥到底是拥立两朝的老臣功臣,站队排班,一定还在伯嚭之前。这怎么能行。必须搬掉这块石头。

    伯嚭于是对吴王说:“伍子胥这个人,残暴寡恩,而且多疑。上回您要伐齐,他一再阻挠。等您立下辉煌大功,他却不住地发牢骚。现在您要伐齐,他又要唱反调。无非是希望您打个败仗,好印证他的英明。大军就要出发,他却推辞有病,不肯效命。而且他出使齐国时,还把儿子托付给了鲍氏。作为臣子,内不得意,就外接诸侯。这样的人,请大王小心!”

    夫差大怒,立即派人赐子胥一柄宝剑,让他自行了断。伍子胥手持宝剑,仰天长叹道:“唉,伯嚭作乱,大王却要杀我!我成就了先王的霸业,如果没有我拼死力谏,大王又怎么可能立为太子?您继位之后,把吴国分一点给我,我当然不敢想象,可是您也不能听信小人之言,而杀害老臣啊。”于是对身边的人说:“我死之后,在我坟前种棵梓树,一定要让它成材。把我的眼睛挂在国都东门上面,我要亲眼看到越国灭吴!”说完,随即伏剑自杀。

    忠臣的鲜血,就这样溅满他曾经效忠过的土地。

    然而那时的夫差,哪里懂得其中的曲折。听到这些雷霆震怒,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扔进江里,恶狠狠地说:“我叫你什么都看不见!”

    伍子胥当然看不见,但是百姓善良的眼,都能看见忠臣滚烫的心。他们自发地给伍子胥立了祠庙,供奉不断;在端午节起源的传说中,还有个说法,也与他有关。在这个说法里,民众从起初的救助到后来的纪念,都是因为伍子胥,而非屈原。

    谁应该对伍子胥的屈死负责?首先当然是夫差。他说得很明白:“微子之言,吾亦疑之。”就是说,即便没有伯嚭的添油加醋,他也早已对伍子胥起了疑心。由此可以推断,最应该对此事负责的,其实是伍子胥自己。一个如此出色的谋略家,怎么就不懂得躲避灾祸?

    发出这样的疑问,貌似合情合理,其实很不厚道。就像班固在《汉书》里指责司马迁,虽然“博物洽闻”,但却“不能以智免极刑”。拿章学诚的观点看,这是典型的缺乏“史德”的论调。历史不能这样研究。唯一可叹的是,伍子胥当时年事已高,激情不再。否则按照他的脾气,即便不反,也会逃走。逆来顺受,不是他的性格。
关键词:争霸伍子胥为何
    原来,英雄也会老去。宝刀不老,只是个美丽的传说。

    退一步假设,如果伍子胥懂得灾祸,那他就一定不再是伍子胥,那个刚直忠烈的伍子胥,而只能成为阴险鄙薄的勾践。同样能忍辱负重的勾践,在此之所以加了“阴险鄙薄”的定义,是因为他卸磨杀驴,逼走范蠡,冤杀文种。这样的人,不仅我讨厌,史家也讨厌。所以《吴越春秋》里这样调侃他,说自从他尝了夫差的粪便,就得了口臭的毛病。范蠡不得不命令下属,多多准备香草,以抵御臭气。

    可是再多的香草,也抵挡不住勾践、平王、费无极、伯嚭等人发出的恶臭。幸亏史上还有忠臣鲜血的芳香,庶几可当。

    不能只让忠臣屈死。我们还要看看小人的下场。先说费无极,他上蹿下跳,撺掇国君杀了三位忠臣,导致民怨沸腾。后来左司马沈尹戌,就是楚国那位战死沙场的战略家,找到令尹子常,说动他将费无极灭族,以平息民愤。伯嚭呢?越国灭吴之后,这个对越有大功的内奸或者功臣,应该得到丰厚的赏赐吧?没错,那赏赐确实丰厚,重得足以压死奸臣:勾践毫不犹豫地下令,砍掉伯嚭的脑袋。

    最后再问一句,伍子胥对平王掘墓鞭尸,过不过分?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字:不!如果对方只是普通的邻居,伍子胥这样当然过分,胜之不武;但对方是国王,权柄太重。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对于他的过错,完全适用鲁迅先生的态度:决不宽恕!
关键词:争霸伍子胥为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8 , Processed in 0.0461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