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是毛泽东极为倚重的方面军统帅,屡屡被委以征战重任,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粟裕最会打仗”。粟裕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十大将军之首,几乎全部得意于他的军功。但拥有如此卓着军功的粟裕为何没能成为“元帅”?一直以来是争论的热点,除了谦恭之外,这或许与他“政治上的弱点”有很大关系。 刘少奇力荐粟裕入选“十大元帅”咋失败? 毛泽东、朱德之外,最高统帅部里还有一个粟裕的知己:刘少奇。 刘少奇是毛泽东最得力的助手与第一个接班人,曾在二十余年间受到毛泽东格外的倚重、信任。复杂激烈的党内斗争中,毛泽东之所以笑到最后,最高领导地位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得以最终确立,都有刘少奇殚精竭虑的汗马之功。 刘少奇初识粟裕内幕:粟裕并未留下“黑马”印象 刘少奇与粟裕的认识较晚,是在“皖南事变”前夕的1940年。后来,刘少奇对粟裕的信任与推举也是不遗余力的。 这年10月,粟裕和陈毅取得黄桥战役大捷后,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会师。当年长征的红军主力与南方丛林的游击队,六年后终于再次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喜欢舞文弄墨的陈毅在诗里记叙的一件大事:“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粟裕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的身份,在江苏海安主持大会,纪念这一非凡的胜利,并欢迎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以及他带来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等人。 不久,两支部队奉命统一指挥,成立了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陈毅任代总指挥(总指挥叶挺未到职),刘少奇为政委。这便是后来新四军新军部的雏形。陈毅升职而去,粟裕也跟着前进了半步,开始独立打理江北指挥部。 但这时候,初来乍到的“中央大员”刘少奇,更多倚重的是早负盛名的陈毅,不仅三个月前就决定将苏北各部队(包括八路军南下部队及渡河支援的四、五支队)由陈毅担任战役上的统一指挥,而且不久后他还向毛泽东提议,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以陈毅代军长”。 粟裕虽然刚创造了黄桥战役以少胜多的军事杰作,被刘少奇称为“有伟大的决定意义”,但他到底还不是军事主官,其运筹帷幄的实际内情并不为人知晓。因此,刘少奇并未对他留下后来的“黑马”印象。 正式成为麾下战将 刘少奇盛赞粟裕出色才干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担任了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成为华中战略区的一把手,一师师长粟裕正式成为他麾下的战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