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国民党少校,毅然脱了皮鞋穿草鞋; 他一进黄埔就是队长,被陈赓视为“兄长”; 他曾打入帮派内部,成功收服“三点会”; 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军事法院院长。 年过花甲的陈崇北,最近迷上了一部叫做《兴国,兴国!》的电视剧,剧中有个人物“陈代表”,陈崇北说,这 “陈代表”的原型,就是父亲陈奇涵。 兴国,是陈奇涵的老家。这个位于江西中南部的小县城,因走出过50多位开国将军而闻名,被称为“军法上将”的陈奇涵,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陈奇涵(1897-1981),号圣涯,江西省兴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办学不成想考军校 怕路费不够,背上一斤蚕丝当盘缠 在陈崇北的记忆里,父亲没有提及过自己加入国民党的经历。父亲过世后,他曾多方查阅资料,也均无记载。 但据陈崇北推测,父亲加入国民党的时间大概是在1924年左右,“当时他已经是连职,按经历和战功来看,都应该已经加入国民党了。” 陈奇涵投笔从戎,是在1919年。“他原本想走‘教育救国’的路,他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光救济不行,得办教育。于是就在老家办了个‘忧道小学’。” 小学里收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完全是免费的,所以很快就难以为继。 1919年6月,陈奇涵一路南下广东,投考滇军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 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赣南。担心借来的钱不够用,陈奇涵还背上了一斤蚕丝当盘缠。 “考试时也有趣事。我父亲当时特别瘦弱,只有1米66,80多斤,但是成绩好,考上了。落榜的富家子弟就想买他的录取证,出两三百块光洋。他们还嘲讽他:你这么瘦,当兵能干吗?我父亲对此嗤之以鼻——他的座右铭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武威不能屈’。” 这三句话,也是陈崇北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听到的,“坚定的意志,是我从父亲身上得到的最宝贵财富。”近半个世纪后的1968年,陈崇北投身军营,在大连大孤山海军基地打山洞,干体力活,吃高粱米,也不觉得苦。 从滇军到护国军,从赣军到桂军,陈奇涵一路从北伐,赴东征,讨贼军,作风勇猛,屡建战功。 跟随张治中奔黄埔 进校就是学生队长,被陈赓视为大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