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962中印战争:解放军教训使用二战武器的印度兵(1)

2013-8-5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0| 评论: 0

摘要: 中印战争期间解放军使用五六式轻机枪向印军发起攻击 中印战争期间的印度锡克士兵正在操作布伦机枪1962年10月至11月间,人民解放军西藏、新疆军区部队分别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对入侵印军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此前, ...

中印战争期间解放军使用五六式轻机枪向印军发起攻击

中印战争期间解放军使用五六式轻机枪向印军发起攻击

中印战争期间的印度锡克士兵正在操作布伦机枪

中印战争期间的印度锡克士兵正在操作布伦机枪

    1962年10月至11月间,人民解放军西藏、新疆军区部队分别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对入侵印军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此前,中国正面对经济困难和安全环境恶化的不利形势,印度尼赫鲁政府乘机制定了“前进政策”,派兵蚕食入侵一直属于中国的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在一再劝告、警告无效后,毛泽东毅然做出了反击的决策,解放军参战部队在反击战中大仗、小仗中均出手即胜,又严格遵守了政策和纪律,如同毛泽东所总结的那样,“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政治军事仗”在战斗中,部队很好地实现了“人-武器”的最佳结合,尤其是充分发挥了手中轻便装备的威力,在人称“世界屋脊”的高寒地区创造出辉煌战绩。

    为限制冲突规模,主要使用步兵武器和队属轻便火炮

    新中国成立后,战略重点长期在东部而不在西部,对边界争端历来强调和平解决。1959年5月间,面对印度在西藏全面叛乱发生后掀起反华浪潮,毛泽东亲自修改了中国驻印大使致印度外交部的书面谈话,开诚布公地说明:“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向在东方,而不在印度;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中国政府被迫决定自卫时,仍从争取中印恢复友好关系的长远角度考虑,把反击作战只定位为边界冲突,从不将其称为国家间的战争,两国外交关系也一直保持,为限制作战规模尽量不动用空军。

    中印边界的东、中、西三段均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带,东段因自然条件略好能展开几个建制师部队,西段属高寒地带一般只能以小分队行动。作战前沿距印度北部铁路网终端不过一百至几百公里,距中国当时的铁路终端却有两三千公里,有光荣战斗传统且数量众多的人民解放军就此遇到了一个有劲也难用得上的“瓶颈”。在反击战中,解放军投入了藏字419部队(后恢复第52师番号)和第11、第55、第130师(属第54军建制),以及西藏、新疆军区的边防分队,共歼灭、击溃了印军六个旅,以较小代价打出了国威军力。

    中印双方参战部队总数相差并不大,由于中国军队在重点攻击地段集中了兵力,因而形成了局部优势。两国军队的装备对比,也是各有长短。印军轻重武器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军装备,还有部分美国、加拿大武器。中国军队的步兵武器为五十年代进口的苏式装备或国内对其仿制品,较印军要先进一代。印军在前沿虽有直升机、运输机和进口的山地汽车保障,东西两段又有少量坦克配合,却因工程保障能力差,虽距后方基地较近而难以将重装备运到前沿。解放军的工兵、步兵却能发扬修筑康藏线的光荣传统,以爆破和突击施工将急造军路修到前沿,保证了汽车牵引的榴弹炮和运输车辆能够进入作战第一线。

    初战克节朗河时,解放军集中十几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和几十门轻便的无后坐力炮、82毫米迫击炮掩护步兵成功实施了正面突破。当面印军第7旅因公路未修通,只有空投下4门英制75毫米山炮(其中2门还因损坏不能使用),4门106毫米迫击炮和队属的81毫米和51毫米的迫击炮实施火力支援,每门炮只有二十至三十发炮弹,在中国军队火力准备开始时就遭压制。攻击西山口前,解放军的三个炮兵团通过突击打通的简易公路进抵前沿,用122毫米榴弹炮的火力压制了印军的24门88毫米榴弹炮,有力掩护了步兵攻击。

    中印边界作战期间,印军有作战飞机800架,主力为英国堪培拉式战斗机,同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米格-17性能基本相等。中国军机总数虽多,在战区附近可用的机场却很少,印度却有靠近边境的完善机场群。印军自认为空军能在战区形成优势,其政府却考虑到其首都等大城市在中国轰炸机飞行半径之内,担心遭受报复性空袭而未敢实施空中攻击。中国方面为避免扩大冲突,本着“你不用我也不用”的原则,未出动空军支援地面部队。在双方互不空袭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后方的漫长运输线不受威胁,更能充分发挥步兵武器的优势。

    中国“五六式”步兵武器首次亮相大显威风

    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基础还不及印度,却有计划经济能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在五十年代迅速建立了完整配套的基础工业和军工体系。印度虽能同时引进多国武器,却忽视自主发展而依赖进口,武器来源杂乱且成了美、英和加拿大等国军火商的旧货处理站。中印边境作战时的武器交锋,也成为标准化的中国“国产品”与型号杂乱的印军“舶来品”的较量。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为争取中国支持,改变了斯大林时代只提供旧品的方式,对华提供了苏军现役装备和生产技术。1955年苏联对华提供了统一使用7.62×39毫米口径子弹(苏联称M43弹)的卡拉什尼柯夫(AK-47)自动枪、西蒙诺夫(C-41)半自动步枪和捷克佳列夫班用机枪的资料和生产设备,翌年中国全面仿制成功,分别定名为“五六式”冲锋枪(其实是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同时,中国仿苏联“勃克-2”(RPG-2)火箭筒仿制成五六式40毫米火箭筒,作为连支援火器。因装备费有限,解放军重点部队在1959年至1962年才首先完成换装,赴边界参战的部队正是全军第一批在战场使用“五六式”的单位。

    中印边境多数地段山高路狭,解放军参战部队运动时只能随身携带枪支、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及少量迫击炮,弹药因靠人背肩扛也很难多带。“五六式”枪支射程适当、中间型子弹因重量轻可多配,在此特殊地形条件下可发挥其优点。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在植被少的高寒区最利于在数百米外精确瞄准射击,单兵每一基数可携弹120发,能保障持续战斗。五六式冲锋枪火力猛,400米内也有相当精度,可称“小机枪”。五六式班用机枪由100发弹链供弹,火力持续性好,能有效封锁敌地堡枪眼并杀伤远距离运动之敌。在搜剿作战时,印军第62旅旅长辛格率四人逃跑,被五六式班用机枪的一个连续射全部打倒毙命。五六式火箭筒在攻坚时被称为最适用的武器,这种筒重只2.7千克、弹重1.7千克的单兵携带武器能紧随步兵冲锋,在百米内可准确打击敌地堡,据统计被其击中的火力点竟无一个再复活。

    此时印军装备的步兵武器杂乱,多数步枪为二次大战前英军的标准装备李·恩菲尔德式,系手动枪机射速很慢,且因长形弹重量大而每兵只能携带90发子弹。英军装备的冲锋枪主要是二次大战时英国仓促大量生产的斯登式,使用手枪弹,有效射程不过50米,害怕近战的印军士兵在近距离遭攻击时大都只顾逃命,使其配备的冲锋枪未发挥多少作用。印军的轻机枪为二战时英国、加拿大生产的布伦式,虽射程远和子弹杀伤力较大,却只有装30发的实弹匣,火力持续性差且运动不便。不过,固定阵地内配置的印军机枪对解放军攻击部队还有一定威胁,如10月10日序战时解放军击退印军一个连并歼其20多人,却因轻敌而冲锋队形密集,遭对岸机枪扫射伤亡33人(亡11人,伤22人)。

    印军配备的英式7.7毫米维克斯重机枪(水冷)和美式勃郎宁重机枪(气冷)都很笨重,只能配备于固定阵地,在一再败退时因枪和弹均重而尽遭抛弃。印军虽大量装备美制M20式88.9毫米火箭筒,却因处于消极防御状态而几乎无用。此外,印军武器来自不同国度,如其步兵枪支口径标准即有多种,各自使用的子弹不能通用,被称为后勤补给的灾难。战后许多印度军政要员也哀叹本国陆军在独立后的十几年“受到后娘般的待遇”,从装备看完全成了一支落伍的军队。

    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反击战中取得了的“五六式”使用的实战经验,也对这一系列装备充满了自信心。不过这次作战对武器的成功使用,也有其特定环境的局限。如苏军四十年代装备C-41半自动步枪后不久,即感不适应现代战争中步兵武器高射速的趋势而撤装,中国军队通过中印边境作战却感到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精度好、适于远距瞄准射击又节省弹药,其后十几年间在步兵部队中一直让正副班长配冲锋枪(自动步枪)、普通战士配半自动步枪。1979年的南疆作战却证明,战斗员在热带丛林地带发现敌人大多在50米之内,此时最好的办法是以自动枪发射弹雨扫射,射速慢的半自动步枪则反应不灵。经过南疆作战的新实践,解放军步兵才统一改换自动步枪,此后的步枪发展也确定了小口径、高射速的方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8 , Processed in 0.0406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