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萨尔派武装 长期以来,有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度的国内安全。按其严重程度排列分别是:克什米尔的武装动乱东北地区若干少数民族的武装分裂活动以及纳萨尔主义农村武装斗争。在这些武装势力中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宗教的,另一种是世俗的。印度世俗极端势力主要就是指被印度当局称为“左翼极端分子”或“纳萨尔派分子”(Naxalites)的势力。尽管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纳萨尔武装分子最初使用的是斧头和弓箭,后来使用手枪,然后开始使用AK-47冲锋枪,现在他们最多也只不过是使用手榴弹和地雷,但他们却总能偷袭成功,令印度政府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有一个地方叫“纳萨尔巴里”,“纳萨尔”一词源于这个地名。1966年,由于印度共产党(马)决定在大选后加入政府,该党出现了分裂。分裂出来的一派成立了印度共产党(马列),由总书记查鲁马宗达领导。印共(马列)指责印共(马)背叛了革命路线,认为暴利革命是夺取政权和消灭地主、政府官员等“阶级敌人”的唯一途径。为此,他们动员15万农民组成一支武装队伍,并于1967年3月3日发动被称为“印度春雷”的农民起义。组织者旗帜鲜明地打出印共毛泽东主义的大旗,声称要以中共为师,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解放印度。纳萨尔武装一直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地主和政府官员遭到袭击和屠杀,愤怒的农民夺取土地。武装革命也得到许多城市民众特别是学生的支持,许多学生纷纷加入革命。在纳萨尔武装控制的许多地方,他们纷纷建立起了行政机构,向官员和商人征收税款,处理民事纠纷,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罪犯进行惩罚。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因为这种塔利班式的“原教惩罚”方式而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因为长期以来,由于腐败盛行,官员们根本维护不了基本的地方正义与秩序。 纳萨尔武装的狂热活动 进入80年代,由于印度政府加强了打击措施以及纳萨尔武装内部的分裂和国际共运走向低潮,纳萨尔开始了一段比较消沉的时期,其活动范围也主要局限在安得拉邦与比哈尔邦等少数地区。进入新世纪90年代后,纳萨尔又重新活跃起来。9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向着不断深入的方向发展,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开始不断增多,致使无地农民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印度政府在民族政策、种姓制度等许多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更是加大了民众,尤其是山区表列种姓对政府的不满,从而也为印共(毛)开展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在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执政时期,比较侧重武力镇压,曾经由中央内政部与有关各邦协调清剿行动,但收效不大。2004年5月,由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政府上台后,为实现其竞选承诺,曾经采取较为温和的政策,并在安得拉邦进行试点。但由于在许多问题上的分歧,2005年后纳萨尔武装运动继续走向武装革命之路。2005年11月12日,印共(毛)对比哈尔邦一监狱发动袭击,激进分子骑着摩托车绕着该镇宣布”革命性质的军事行动”,警告人们呆在家里,并切断电线。他们发动了对警察阵地和监狱的协同袭击,迅速迫使警察投降,释放341名犯人,其中包括印共(毛)在当地的高级领导人。2005年9月3日,恰蒂斯格尔邦,23名印度中央预备警察部队士兵在一起武装分子制造的地雷爆炸事件中丧生。2006年2月28日,恰蒂斯格尔邦首府赖布尔以南500千米处发生两辆卡车被炸事件,造成至少55人死亡,约20人受伤。2007年3月15日,恰蒂斯格尔邦一个偏远村庄的哨所遭到纳萨尔武装袭击。武装分子用手榴弹、燃烧弹偷袭哨所,然后向哨所开枪,造成55名警察丧生,另有多人受伤。12月16日,恰蒂斯格尔邦首府拉杰布尔以南的登代瓦达监狱发生监狱暴动,狱中377名囚犯中有299人越狱。为此,内政部把9个邦的76个县定为受纳萨尔主义侵扰的“重灾,区”。进2k2009年后,纳萨尔发动的袭击就更频繁了。2009年2月1日,15名警察在巡视达诺拉森林地区时被纳萨尔武装人员打死。5月21日,印度东部马哈拉施特拉邦警察遭纳萨尔派武装袭击,造成16名警察死亡,2010年4月6日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在东部的恰蒂斯格尔邦遭到纳萨尔武装袭击,75人被打死。5月8日中央后备警察部队乘坐防弹车在恰蒂斯格尔邦的比贾普尔森林地区巡逻时,遭遇大威力的地雷袭击,7名成员被炸身亡,1名成员和2名骑摩托车路过的平民受伤。5月28日凌晨1时30分,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西米德纳布尔附近,一辆从加尔各答开往孟买的旅客列车遭遇武装组织袭击,导致13节车厢脱轨,受到一列驶来的货运列车猛烈撞击,造成140多人死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惊。 更让印度政府感到头痛的是,纳萨尔还在不断加强国际联系,扩大组织网络。2001年7月初,南亚地区的纳萨尔组织宣布成立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协调委员会。2002年,它与尼泊尔共产党(毛)组成“印度尼泊尔边境委员会”,负责协调两国边境地区的活动,且印度共产党(毛)为尼泊尔共产党(毛)提供避难所和军事训练营地。据说,比哈尔邦一位纳萨尔主义领导人还参加了尼泊尔共产党(毛)的中央委员会,还有消息称,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和法国的毛主义组织还对印度和尼泊尔的毛主义组织提供了各种援助。纳萨尔武装此种加强国际联系的做法加大了印度政府对其打击的难度。一方面纳萨尔武装通过加强国际联系,非常迅速地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使印度政府的多次清剿行动因其坚决抵抗半途而废;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国际联系的存在,使得印度政府的许多打击行动因牵涉到与周边国家的跨境与民族问题而削弱了其打击的坚决性与彻底性。不过也正是这种国际联系的存在,更是引起了印度中央的强烈不满使其加大打击力度,从而引发了纳萨尔武装与印度政府的激烈对峙。 政府采取的措施 早在2004年12月15日,联邦院议员、前军方首脑S·R乔杜里将军就曾在国会中声称:纳萨尔主义运动是危害国家的主要威胁。它要比查谟克什米尔或东北地区的局势更为危险。“2006年4月13日,在印度总理官邸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曼莫汗辛格向与会的六位首席部长和一些高级官员宣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纳萨尔主义已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国内安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其实纳萨尔武装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印度政府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印度独立后曾在五六十年代进行过改良主义的土地改革,但土地分配状况仍十分扭曲。印度大约有60%以上的劳动力必须在农村谋生。大量失去生计的少地农民便成为农村武装斗争天然的后备军。”兰维尔湿婆军”等地主武装的存在,使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为对付地主武装的镇压,当地农民唯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开展暴力活动。总之,百姓对现实普遍不满,社会充满着暴力并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人口的无节制增长、失业人数的猛增、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导致印度社会、经济、政治的不协调发展,从而引发了价值观的堕落、道德规范的混乱、期望值过高和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都是纳萨尔运动继续存在,并不断向印度其他地方蔓延的原因。 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诸多原因后,印度政府完善了许多措施加以应对,如在存在极端主义问题的各邦成立邦政府联合协调委员会,成立联合作战指挥部,制定行之有效的投诚政策,成立专门情报机构,负责收集有关极端组织的情报,中央政府加大对各邦的财政支持力度,成立打击纳萨尔武装同情者的民间组织:采取秘密行动,打八纳萨尔组织内部加强对村镇的管理和控制,警察部队成立特别反恐小组,对纳萨尔组织地下骨干人员的父母做劝说工作,及时纠正警察部门在打击极端分子行动中所犯的错误等。 但这些相对比较缓和的措施并没有完成它们本应被期待完成的任务,为此,饱受毛派游击队之苦的印度,“终于要出重拳对付他们了”。2008年9月,印度内政部正式批准成立10个特种部队营,总人数约为11000人,用以打击活跃在印度境内的毛派武装分子。而且,为了加强这些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印度陆军也将用其专业的反恐训练设施为他们提供训练。不过就在印度筹建这支部队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11月26日印度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孟买恐怖袭击”,造成125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孟买恐怖袭击”确实让印度政府感到非常尴尬和愤怒,也让印度意识到自身武器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2009年10月印度军方决定大幅更新武器装备,计划在2014年前投入300亿美元购买武器,另外拨款100亿提高安全防护能力。这些装备包括汽车、监控摄像头、激光制导武器、轻型车辆和无人驾驶飞机等。并且,自2009年11月起,印度政府在恰蒂斯格尔等多个邦对纳萨尔派武装展开了代号为“绿色狩猎行动的攻势,在东部五个邦同时展开。该方案有四个特点:第、集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此次印度政府的围剿计划包括动用7万兵力,是纳萨尔武装力量的三到四倍。除地方警察力量外,政府还动用了边界特种部队和边界警察部队的27个营(约2.7万人)、印度空军的六架“米-仃”直升机等。第二,四面夹击,步步为营。吸取以往的教训,此次印度政府确定了以夺取地盘、制约纳萨尔势力活动范围为主要目标的作战策略。整个军事行动将纳克萨尔武装势力控制的约5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从外围到核心分为七个作战区域,印武装力量从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开战,争取将这个纳萨尔势力盘踞的重要根据地扫除。第三,在军事打击的同时,注意跟进综合配套政策。为了确保巩固军事行动的成果,避免以往“打一块、丢一块”的毛病,此次印度政府决定在军事打击的同时立即跟上各种后续政策措施。在武装力量控制一个地区后,迅速派建筑、行政、司法等人员就地开展工作,包括修复被纳萨尔势力毁坏的公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确保成果能得到长期巩固。 印度反恐怖主义法在对抗纳萨尔武装行动中的作用 除了一般的安抚和镇压措施外,印度也一直在寻找应对纳萨尔武装的法律途径。反恐怖主义法在印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许多人认为这些法律妨碍了宪法第三部分关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但是,由于印度自建国以来就长期处于暴力和恐怖主义的威胁中,所以,不同的阶段仍然有不同的反恐法起着相应的反恐作用。1958年,印度中央政府制订了《武装部队特殊权力法》,虽然只是一部关于武装部队的法律,但它却是一部反恐色彩非常浓厚的法律,当时主要是用来处理东北部各邦叛乱问题。不过由于这部法律授予军队和警察的权力太大而使其经常做出侵犯平民权利的事,导致该法在处理叛乱问题上“明显失败”,并且还进一步拉开了动乱地区人民与中央政府的距离。此后,印度走上了反恐立法的专业化道路。 1967年12月30日议会和总统同时通过了《非法活动预防法》,这是印度独立之后做出的第一部专门反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法律。这部法律也正是纳萨尔武装在印度举行第一次暴动的时候通过的,当时气氛非常紧张,急需一部强有力的法律来应对时局。所以,即使该法在作为议案提交讨论的时候同样也遇到了很多压力,但出于对时局的判断,议会最终还是通过了这部法律。 1985年印度又开始实行《恐怖和破坏活动预防法》,与《武装部队特别权力法》主要是针对印度东北各邦的叛乱活动相比,这部法则是一部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法律。不过,由于在法律言辞定义上过于模糊,使它在执行过程中经常被利用,造成过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处理20世纪80年代的锡克分离主义运动以及1992年摧毁阿约提亚清真寺和1993年的孟买爆炸事件中,许多人的权利都受到限制和干涉。宗教和民族中的少数群体以及持不同政见者经常把他们看成是该法被滥用的首要受害者。最终,拉奥政府不得不在1995年废止了该法。 9-11事件发生后,总统纳拉亚南于2001年10月25日公布了《防止恐怖主义条例》。但这部法律也同样存在问题,国大党领导的联盟政府上台前就曾许诺要废止这项法案,批评该法被用来对付穆斯林少数族群或者反对派人士。等其上台后,2004年9月17日联合内阁正式批准了废止该法。在废除《防止恐怖主义条例》的同时,印度对1967年的《非法活动预防法》进行了充分修正,重新界定了恐怖主义行为,其修正案便被用来指导印度的反恐行动。2008年11月26日发生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后,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法再次成为印度国内政治的焦点。11月30日,总理曼'辛格召开了由20多个政党参加的党派协商会议,呼吁各党派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12月18日联邦法院火速通过了“防止非法活动法修正案”。两项议案,赋予了安全部门更大的司法权限,允许设立特别法庭审理恐怖嫌疑人。并且印度还建立了国家调查局,负责收集和处理情报以及调查恐怖主义活动。新建国家调查局的功能非常类似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权力非常大。由于印度一直把纳萨尔问题视为其国家内部的安全问题,并相应地把纳萨尔武装定位为恐怖组织,如此一来印度政府也就完全拥有打击纳萨尔武装的法律手段。 大量证据显示,纳萨尔运动不但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向印度其他地方蔓延。势力不断壮大的纳萨尔派正对印度的崛起产生越来越不利的影响。印度经济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一个团结与稳定的国内形势也必定为印度所急需。印度如果想要在国内和平上获得大的进展,就必须彻底改变现在的打击战略与方法。正如曼·辛格曾经在会上提出一个“两条腿走路”的对策一样,他说:“我们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政策对付纳萨尔主义的威胁。其一是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警察行动;其二是与此同时使他们减少被剥夺和被抛弃的心情。”他一方面要求在纳萨尔主义严重威胁的一些邦建立联合清剿司令部,并采用安德拉邦的经验招募和培训“猎狗”(反游击)部队,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一种宽松的招安和复兴工作,在受纳萨尔主义严重侵蚀的地区实施各种农村建设和改革计划。如实行农村就业保证计划,缓解农村高利贷盘剥,以及制止林业管理人员对农民的侵扰等等。总之,印度如果要想真正缓和同纳萨尔的关系就必须更新战略,改进方法,而且还一定要拿出十分的诚意来,同纳萨尔武装真正诚心地“面对面”、“心交心”地谈判,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解决方案来。只有这样,双方几十年来的恩恩怨怨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