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著名的“八远”舰(1)

2013-9-17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7| 评论: 0

摘要: 上一张下一张 镇远铁甲战列舰(铁甲炮塔舰、装甲炮塔舰 steel battleships)每艘造价620万马克,由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1881年开工,同年12月28日定远 ...

上一张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著名的“八远”舰下一张

    镇远铁甲战列舰(铁甲炮塔舰、装甲炮塔舰 steel battleships)

    每艘造价620万马克,由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1881年开工,同年12月28日“定远”舰下水,次年11月28日“镇远”舰下水;1885年二舰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舰船资料: “定远”、“镇远”属同级舰,在西方又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军舰,铁甲舰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相当今天的航空母舰,二舰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镇远”为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

    主要武器: 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炮 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首尾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

    此外两舰各装备舰载鱼雷艇2艘(一说3艘),分名为“定一”“定二”、“镇一”“镇二”,排水量16吨,艇长19.5米,110匹马力,航速15节,装备1门37mm哈乞开斯炮、2具14吋鱼雷发射管(艇艏左右各一),4艇在威海卫保卫战后期都随同“左一”逃跑,“定一”在威海西海岸搁浅,被日艇拖出后,在阴山附近海面被风浪击沉;“定二”、“镇一”逃至烟台附近搁浅,后自毁;“镇二”被击中在刘公岛铁码头附近沉没,后被日军捞起编入日本舰队,改名为“第二十八号”。

    舰史: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向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造船厂订造, 并派刘步蟾、魏瀚、陈兆翱、郑清廉等驻厂监造,该级舰设计时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英国“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二舰的优点,为“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为二舰命名,“定”、“镇”二舰和“济远”舰为同批建造,本应于1884交付中国,但当时正值中法开战,德国遂以此为理由拒绝交舰,直到1895年中法议和后方将交付中国,三舰悬挂德国商船旗由德国水兵驾驶护送于1885年10月底抵达天津大沽口交付中国,其中“定远”舰成为北洋水师旗舰。1886年8月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在停泊日本长崎补给、维护时(据推测是为铁甲舰例行上油,以防锈蚀,当时因中国尚无可以容纳铁甲舰的船坞,所以只得前往日本),“定”、“镇”二舰的坚甲巨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恐慌。13日、15日中国上岸休假的水兵因嫖妓和购物与日本人发生争斗,造成多人死伤,后在中国的外交、军事压力和西方列强的调停下,以互赔损失告终,史称“崎案”。自此之后日本便下定决心以“定”、“镇”二舰为假想敌,制造了所谓的三景舰。

    两舰均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海战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被“镇远”舰主炮命中,引发大火而丧失战斗力,被迫退出战场。但由于北洋水师是突然遇敌,准备不足,“定远”、“镇远”弹药匮乏,在海战中未能充分发挥战斗力。二舰又参加了其后的威海卫保卫战,1894年11月14日“镇远”舰在进港时因不慎触礁受伤,又由于旅顺船坞被日军攻占而无处修理,已不可能出海作战,管带林泰曾于次日夜引咎含恨自杀。“定远”舰于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內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受伤,9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炮火击中受重创,次日“定远”舰被自爆,2月17日“镇远”舰被日军掳去编入日本舰队仍名“镇远”,成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曾参加日俄战争及明治33年在神户举行的海上观舰式大校阅,1898年被定为二等战列舰,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做为武器靶舰,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所遗铁锚、铁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抗战胜利后受尽屈辱的“镇远”舰遗物于1947年由招商局“飞星”和“隆顺”轮船分两批接回祖国。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北洋水师左翼总兵,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黄海大战结束后退入威海卫军港时,“镇远”舰不慎触礁,丧失了战斗力,管带林泰曾自觉愧对国家,于当日夜含恨自杀。

    “镇远”舰继任管带杨用霖,原“镇远”舰帮带,船生出身,继任后威海卫旋即失守,杨用霖不愿向日军投降,1895年2月12日北洋水师又失去一杰出将领。

    “镇远”舰帮带大副何品璋,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民国时任海军总司令处军需长、军衡长、参谋长。

    “镇远”舰帮带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美国人,安那波利斯海军学校毕业,黄海海战中作战负伤,被清廷授予三等第一宝星勋章,赏戴花翎。

    “镇远”舰鱼雷大副汤金城,船生出身。

    “镇远”舰鱼雷二副池兆瑸,福建闽县人,船生出身。

    “镇远”舰枪炮大副曹嘉祥,广东顺德人,留美幼童,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民国时任海军部次长。

    “镇远”舰炮务哈卜门(Heckman),德国人,黄海海战中作战受伤,授水师参将。

    “镇远”舰炮务二副陈成捷。

    “镇远”舰炮务二副沈叔龄,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镇远”舰总管轮陆麟清,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镇远”舰大管轮王齐辰,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民国时任海军第一舰队轮机长、海军总轮机长等职。

    “镇远”舰二管轮刘冠南,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民国时任海军总轮机长、江南造船所所长等职。

    “镇远”舰二管轮林维藩,福建闽县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北洋水师网站)

上一张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著名的“八远”舰下一张

    定远铁甲战列舰(铁甲炮塔舰、装甲炮塔舰 steel battleships)

    每艘造价620万马克,由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1881年开工,同年12月28日“定远”舰下水,次年11月28日“镇远”舰下水;1885年二舰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舰船资料: “定远”、“镇远”属同级舰,在西方又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军舰,铁甲舰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相当今天的航空母舰,二舰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镇远”为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

    主要武器: 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炮 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首尾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

    此外两舰各装备舰载鱼雷艇2艘(一说3艘),分名为“定一”“定二”、“镇一”“镇二”,排水量16吨,艇长19.5米,110匹马力,航速15节,装备1门37mm哈乞开斯炮、2具14吋鱼雷发射管(艇艏左右各一),4艇在威海卫保卫战后期都随同“左一”逃跑,“定一”在威海西海岸搁浅,被日艇拖出后,在阴山附近海面被风浪击沉;“定二”、“镇一”逃至烟台附近搁浅,后自毁;“镇二”被击中在刘公岛铁码头附近沉没,后被日军捞起编入日本舰队,改名为“第二十八号”。

    舰史: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向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造船厂订造, 并派刘步蟾、魏瀚、陈兆翱、郑清廉等驻厂监造,该级舰设计时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英国“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二舰的优点,为“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为二舰命名,“定”、“镇”二舰和“济远”舰为同批建造,本应于1884交付中国,但当时正值中法开战,德国遂以此为理由拒绝交舰,直到1895年中法议和后方将交付中国,三舰悬挂德国商船旗由德国水兵驾驶护送于1885年10月底抵达天津大沽口交付中国,其中“定远”舰成为北洋水师旗舰。1886年8月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在停泊日本长崎补给、维护时(据推测是为铁甲舰例行上油,以防锈蚀,当时因中国尚无可以容纳铁甲舰的船坞,所以只得前往日本),“定”、“镇”二舰的坚甲巨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恐慌。13日、15日中国上岸休假的水兵因嫖妓和购物与日本人发生争斗,造成多人死伤,后在中国的外交、军事压力和西方列强的调停下,以互赔损失告终,史称“崎案”。自此之后日本便下定决心以“定”、“镇”二舰为假想敌,制造了所谓的三景舰。

    两舰均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海战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被“镇远”舰主炮命中,引发大火而丧失战斗力,被迫退出战场。但由于北洋水师是突然遇敌,准备不足,“定远”、“镇远”弹药匮乏,在海战中未能充分发挥战斗力。二舰又参加了其后的威海卫保卫战,1894年11月14日“镇远”舰在进港时因不慎触礁受伤,又由于旅顺船坞被日军攻占而无处修理,已不可能出海作战,管带林泰曾于次日夜引咎含恨自杀。“定远”舰于188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內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受伤,9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炮火击中受重创,次日“定远”舰被自爆,2月17日“镇远”舰被日军掳去编入日本舰队仍名“镇远”,成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曾参加日俄战争及明治33年在神户举行的海上观舰式大校阅,1898年被定为二等战列舰,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做为武器靶舰,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所遗铁锚、铁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抗战胜利后受尽屈辱的“镇远”舰遗物于1947年由招商局“飞星”和“隆顺”轮船分两批接回祖国。

    军官: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字子香,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福州)北洋水师右翼总兵,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英国实习其间担任英国地中海舰队旗舰副舰长,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北洋水师章程》,在黄海大战中指挥舰队英勇杀敌,在威海卫即将失守、“定远”舰被重创失去战斗力时,毅然决定把自己监造并一直指挥的“定远”舰自爆,当日夜间一代海军名将追随自己的爱舰为国成仁。

    “定远”舰副管驾李鼎新,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留英学生,民国时任海军总长。

    “定远”舰副管驾泰莱(Taylor),英国人,从海关借调。

    “定远”舰帮带大副江仁辉,船生出身。

    “定远”舰驾驶大副朱声岗,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楚有”舰管带。

    “定远”舰鱼雷大副徐振鹏,广东香山人,留美幼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定远”舰枪炮大副宋文翙,广东香山人,留美幼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甲午战前调任“广甲”舰帮带大副,清末重建海军后历任“江元”、“镜清”舰管带。

    “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留英学生。

    “定远”舰炮务二副高承锡,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定远”舰枪炮三副孙景仁,福建闽县人,船生出身。

    “定远”舰船械三副蒋拯,福建侯官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民国时先后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海军马江临时警备戒严司令、海军部军衡司司长、练习舰队司令、第一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授咸威将军。

    “定远”舰总管轮陈兆锵,福建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民国时先后任海军部舰政局局长、江南造船所所长、福州船政局局长、福州海军学校校长、福州海军飞潜学校校长。

    “定远”舰总管轮迈斯脱,德国人,任职期间1885-1889。

    “定远”舰总管轮阿壁成(Albrecht.J),德国人,黄海海战中受伤,被清廷授予三等第一宝星勋章,赏戴双眼花翎。

    “定远”舰帮办总管轮尼格路士(Nicholls),英国人,黄海海战中忠于职守,负重伤身亡,经李鸿章奏请,给予其家眷三年薪俸以示抚恤。

    “定远”舰大管轮陈楠,机匠出身。

    “定远”舰二管轮林敬先。(北洋水师网站)

上一张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著名的“八远”舰下一张

    致远防护巡洋舰(穹甲快船、steel protected cruisers)

    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造价共计1697453两银。“致远”于1886年9月29日下水,1887年7月23日建成,“靖远”于1886年12月14日下水,1887年7月9日建成,同年11月二舰与在德国建造的“经远”、“来远”、“左一”一起在总教习琅威理(Lang William M)率领下抵达大沽。

    舰船资料:“致远”、“靖远”属同级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6850匹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2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寸,火炮炮盾厚2寸,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 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每门炮重12吨,3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重4吨,26倍口径),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其中1门现存日本长崎“三笠”纪念舰公园),18吋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舰史: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 派林鸣埙、张启正、陈和庆监造。清廷原定将该二舰用于台、澎防务,后改留用于北洋水师。二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决战。“致远”舰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靖远”舰在黄海大战后期北洋水师失去统一指挥时,管带叶祖珪毅然下令升起指挥旗指挥全舰队继续作战,承受了日舰炮火的集中打击(共中弹110处)。“靖远”舰而后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在受重创后为免落入敌手,于1895年2月9日由“广丙”舰将其炸沉。

    军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字正卿,北洋水师中军中营副将(以花翎提督衔记名总兵借补)。广东番禺人,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黄海大战“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同沉,壮烈殉国。

    “致远”帮带大副陈金揆,江苏宝山人,留美幼童、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驾驶二副周展阶。

    “致远”鱼雷大副薛振声,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鱼雷二副黄乃谟,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鱼雷三副杨澄海,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枪炮二副费乃谟。

    “致远”船械三副谭英杰,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船械三副郑纶,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江利”舰管带,民国时历任海军军衡长、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南京雷电枪炮学校校长等职。

    “致远”总管轮刘应霖,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致远”舰管轮余锡尔,英国人。

    “致远”大管轮郑文恒,福建长乐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致远”大管轮曾洪基,机匠出身。

    “致远”枪炮教习沈维雍。 (北洋水师网站)

上一张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著名的“八远”舰下一张

    靖远防护巡洋舰(穹甲快船、steel protected cruisers)

    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造价共计1697453两银。“致远”于1886年9月29日下水,1887年7月23日建成,“靖远”于1886年12月14日下水,1887年7月9日建成,同年11月二舰与在德国建造的“经远”、“来远”、“左一”一起在总教习琅威理(Lang William M)率领下抵达大沽。

    舰船资料:“致远”、“靖远”属同级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6850匹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2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寸,火炮炮盾厚2寸,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 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每门炮重12吨,3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重4吨,26倍口径),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其中1门现存日本长崎“三笠”纪念舰公园),18吋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舰史: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 派林鸣埙、张启正、陈和庆监造。清廷原定将该二舰用于台、澎防务,后改留用于北洋水师。二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决战。“致远”舰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靖远”舰在黄海大战后期北洋水师失去统一指挥时,管带叶祖珪毅然下令升起指挥旗指挥全舰队继续作战,承受了日舰炮火的集中打击(共中弹110处)。“靖远”舰而后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在受重创后为免落入敌手,于1895年2月9日由“广丙”舰将其炸沉。

    军官:

    “靖远”舰管带叶祖珪,北洋水师中军右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补用参将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参加了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甲午战败后,被清廷任命为水师统领,和“康济”舰管带萨镇冰一起担当起重整海军的重任,于1905年5月在总理南北洋海军任内去世。

    “靖远”帮带大副刘冠雄,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靖远”驾驶二副祁凤仪,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靖远”鱼雷大副陈成金,留德学生。

    “靖远”枪炮二副洪桐书,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靖远”船械三副温朝仪,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甲午战前调任“广乙”舰帮带大副。

    “靖远”船械三副郑祖彝,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舰队一等参谋官,民国时曾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

    “靖远”总管轮林登亮,机匠出身。

    “靖远”大管轮张玉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靖远”大管轮任正申,机匠出身。

    “靖远”枪炮教习汤文经,福建闽县人,黄海海战中阵亡。 (北洋水师网站)

上一张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著名的“八远”舰下一张

    经远装甲巡洋舰(steel armoured cruisers)

    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造价共计1739761两银,二舰为同级姊妹舰,“经远”于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于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舰与“致远”、“靖远”、“左一”一起回国,加入北洋水师。该型舰是德国造舰史上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开始。

    舰船资料:“经远”、“来远”属同级舰,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动力采用2座3胀往复式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每座重38吨),双轴推进,功率5000匹马力、航速15.5节(“来远”为15.3/4节)、载煤量320-350吨,水线带装甲厚9.5-5.1寸,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1.5寸(平坦处),炮座装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装甲厚6寸,全舰编制202-270人,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双联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10吨,22倍口径)、1880年式克虏伯150mm炮2门(每门炮重4.5吨)、75mm克虏伯炮2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mm哈乞开斯炮1门、37mm5管哈乞开斯炮5门、18吋鱼雷发射管4具(3具可转动,另外1具为固定式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撞角下方)。

    舰史: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此二舰 ,派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这次订购在英德两国海军部之间引起一场技术上的激烈争论,这次论争引起德国首相俾斯麦(Bismarck)关注。他指示伏尔锵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该型舰原定用于台、澎防务,后因中法关系缓和,清政府为加快北洋海军建军考虑,改留用于北洋水师。两舰都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经远”舰在管带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在被日舰重创后该舰奋然撞向日舰,意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日舰鱼雷击中要害逐渐下沉,该舰官兵拒不弃舰仍向日舰发炮不止,直至完全沉没,全舰231名官兵为国献身。“来远”舰在黄海大战中遭重创,其后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于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卫港內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击沉。

    军官:

    “经远”管带林永升北洋海军左翼右营副将(以花翎补用游击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黄海海战中林永升指挥“经远”舰奋勇杀敌,不幸被敌炮击中身亡。

    “经远”帮带大副陈荣,广东番禺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经远”帮带大副陈策,船生出身。

    “经远”驾驶二副陈京莹,福建闽县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经远”鱼雷大副李联芬。

    “经远”枪炮二副韩锦,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经远”枪炮三副张步瀛。

    “经远”枪炮三副李在汉。

    “经远”总管轮孙姜。

    “经远”大管轮卢文金。

    “经远”二管轮陈应虞,机匠出身。

    “经远”二管轮刘昭亮,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经远”三管轮高来,机匠出身。

    “经远”三管轮王举贤,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经远”枪炮教习陈恩照。

    “经远”枪炮教习江友仁。(北洋水师网站)

上一张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著名的“八远”舰下一张

    来远装甲巡洋舰

    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造价共计1739761两银,二舰为同级姊妹舰,“经远”于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于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舰与“致远”、“靖远”、“左一”一起回国,加入北洋水师。该型舰是德国造舰史上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开始。

    舰船资料:“经远”、“来远”属同级舰,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动力采用2座3胀往复式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每座重38吨),双轴推进,功率5000匹马力、航速15.5节(“来远”为15.3/4节)、载煤量320-350吨,水线带装甲厚9.5-5.1寸,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1.5寸(平坦处),炮座装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装甲厚6寸,全舰编制202-270人,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双联jczs.news.sina.com.cn/2004-09-13/1615226508.html" target=_blank>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10吨,22倍口径)、1880年式jczs.news.sina.com.cn/2004-09-13/1526226479.html" target=_blank>克虏伯150mm炮2门(每门炮重4.5吨)、75mm克虏伯炮2门、jczs.news.sina.com.cn/2004-09-13/1536226485.html" target=_blank>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mm哈乞开斯炮1门、jczs.news.sina.com.cn/2004-09-13/1531226481.html" target=_blank>37mm5管哈乞开斯炮5门、18吋鱼雷发射管4具(3具可转动,另外1具为固定式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撞角下方)。

    舰史: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此二舰 ,派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这次订购在英德两国海军部之间引起一场技术上的激烈争论,这次论争引起德国首相俾斯麦(Bismarck)关注。他指示伏尔锵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该型舰原定用于台、澎防务,后因中法关系缓和,清政府为加快北洋海军建军考虑,改留用于北洋水师。两舰都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经远”舰在管带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在被日舰重创后该舰奋然撞向日舰,意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日舰鱼雷击中要害逐渐下沉,该舰官兵拒不弃舰仍向日舰发炮不止,直至完全沉没,全舰231名官兵为国献身。“来远”舰在黄海大战中遭重创,其后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于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卫港內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击沉。

    军官:

    “来远”管带邱宝仁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副将(以花翎补用游击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来远”帮带大副林文彬,福建闽侯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来远”驾驶二副谢葆璋,福建闽侯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来远”鱼雷大副张哲荣,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来远”鱼雷大副徐希颜,江苏吴县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来远”枪炮二副唐春桂。

    “来远”船械三副蔡灏元,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甲午战前调任“广丙”驾驶二副。

    “来远”船械三副邱文勋。

    “来远”舢板三副戴锡侯。

    “来远”总管轮任廷山,机匠出身。

    “来远”大管轮许德和,机匠出身。

    “来远”大管轮陈景祺,福建长乐人,学徒出身。

    “来远”大管轮梅萼,机匠出身。

    “来远”二管轮陈国珍,机匠出身。

    “来远”二管轮詹成泰,甲午战前调任“广丙”大管轮。

    “来远”二管轮陈天福,机匠出身。

    “来远”三管轮杨春燕,机匠出身。

上一张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著名的“八远”舰下一张

    济远防护巡洋舰(穹面钢甲快船)

    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与铁甲舰“定远”、“镇远”同批订购,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8月完工,同年10月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舰船资料:“济远”舰订购时计划为“定远”级的第3艘舰,后应经费短缺而缩水改为订造巡洋舰。“济远”回国时原有三根桅杆(2根木质为加装风帆而临时增设、1根铁质,长18米),并备有风帆索具,后撤除只留1根铁桅杆(这根桅杆现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舰长71.93米、宽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吨(回国时数据为2300吨),正常载煤230吨,最大载煤4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2800匹马力,航速15节(一说是16.5节)。装甲甲板(穹甲)由25.4mm钢质和50.8mm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击,炮座装甲254mm,炮盾及司令塔装甲厚38.1mm,编制180-202人,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双联装210mm克虏伯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10吨,35倍口径,现存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克虏伯150mm后主炮1门(现存旅顺博物馆)、47mm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2门(2门炮现均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37mm哈乞开斯单管炮9门、金陵机器局造铜炮4门、15吋鱼雷发射管4具、舰载鱼雷艇2艘(疑为“中甲”、“中乙”)。

    舰史: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向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造船厂订造,以英国“赫士本”军舰为母型而建造,该舰一建成即有人批评设计有缺陷、加上造价过高,导致订购该舰的驻德公使李凤苞被革职查办。“济远”舰参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海战中曾发炮命中日舰“吉野”,其后却挂白旗退出战场,导致运兵船“高升”号被日舰击沉、“操江”号被日军掳去、“广乙”舰自毁;同年9月17日该舰又参加黄海大战,

    海战中管带方伯谦指挥该舰率先脱离战列,逃离战场时又将被日军重创的“扬威”舰撞沉(关于“济远”撞沉“扬威”是真是假,历来众说纷纭,但当事人“济远”舰管轮洋员哈富门有如此记述“……途中,我们与另一艘船发生了碰撞,那艘船沉了……”--约翰·罗森《中国发展海军的奋斗》,本处仍采用“济远”撞沉“扬威”说);威海保卫战中本舰于1895年2月17日甲午战败后与其他清舰同时向日军投降。其后被编入日本舰队,日俄战争时于1904年11月30日在旅顺口争夺战中炮击旅顺的203高地时触雷沉没,地点在今旅顺新港(羊头洼)西北大约2海里之处。(感谢站友 赵明星提供资料)共和国成立后,80年代时为疏浚航道,由烟台救捞局对其进行打捞,部分武备、舰材被打捞上岸,但水下舰体因此遭到毁坏。

    军官:

    首任管带方伯谦,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衔补用参将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由于在黄海大战中擅自脱离战斗,触犯《北洋海军章程》、《大清律例》、《海军惩劝章程》,被判军前正法,于1894年9月24日在旅顺军港被斩首。关于方之罪是否应当斩首,史学界仍有争议。

    帮带大副沈寿昌,上海人,留美幼童。

    驾驶二副何广成。

    鱼雷大副邝炳光,广东新宁人,留美幼童。

    鱼雷大副穆晋书,天津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鱼雷二副杨建洛,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驾驶二副黄祖莲,安徽怀远人,留美幼童,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枪炮二副柯建章,福建闽侯人。

    总管轮梁祖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总管轮哈富门,德国人。

    大管轮黄胜,机匠出身。

    大管轮郑朝宗,机匠出身。

    学生黄承勋,湖北京山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济远”舰继任管带林国祥,原“广乙”舰管带。

    水兵王国成,山东文登人。

    炮手汤玛斯(Thomas),英国人,甲午战前从海关舰队借调。

    炮手华尔浦尔(Walpole),英国人,甲午战前从海关舰队借调。

上一张被编入日军序列的“平远”舰下一张

被编入日军序列的“平远”舰

    平远装甲巡洋舰(钢甲钢壳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局所造第29艘舰船,是福州船政局参考法国“柯袭德”(“Cocyte”)、“士迪克十”(“Styx”)、“飞礼则唐”(Phlegeton)等3艘蚊炮船设计制造出的中国第一艘全钢甲军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因为其母型为法国蚊炮船,故“平远”又可被看作是一种大型蚊炮船。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同年加入福建船政水师服役,命名为“龙威”,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对该舰检查后甚为满意,于1890年5月16日调归北洋海军,更名为“平远”。

    舰船资料:长59.99米、宽12.19米、舰艏吃水4.19米、舰艉吃水4.4米、主匡面积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067吨、满载排水量2650吨,动力为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0.5节、装甲甲板厚2寸、水线带装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编制202人,管带为都司衔。

    主要武器: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诺典费尔德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舰史: “平远”舰是中国船舶工业制造的一艘全钢军舰,试制方案提出伊始,遭到各方反对,李鸿章也因福州船政仿造落后的船型而加以批评,但之后经慈禧太后力排重议,乃得建造。 该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在海战中两次命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该舰也中弹受创。其后“平远”舰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港内和其他受困北洋舰只共十艘向日本舰队投降。被日军掳去后于3月16日将舰籍编入日本舰队,仍称“平远”,1898年3月21日改为一等炮舰。 日人曾将“平远”副炮改为英制6吋炮并作为训练舰使用。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平远”隶属日本第3舰队第7战斗队,于9月18日炮击金州湾俄军要塞时在鸠湾洋面触俄国水雷沉没。

    军官:

    管带李和,北洋海军后军前营都司,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副管驾杨永年。

    总管轮陈祥甸。 (北洋水师网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8 , Processed in 0.0446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