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国“东风”3导弹研制秘史:多次试射出现问题(1)

2013-9-22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3| 评论: 0

摘要: 上一张下一张东风三号导弹起竖 东风2号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掌握独立研制导弹的技术,也标志着1957年制订的十二年规划的提前完成。当时,需要制订一个新的导弹长远发展规划。五院党委决定由钱学森主持完成 ...

上一张东风三号导弹起竖下一张

东风三号导弹起竖

    “东风”2号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掌握独立研制导弹的技术,也标志着1957年制订的十二年规划的提前完成。当时,需要制订一个新的导弹长远发展规划。五院党委决定由钱学森主持完成这一工作。

    钱学森首先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讨论,形成并提出了《我国地地导弹发展途径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五院又发动了三千多人参加规划方案讨论,最后形成了著名的“八年四弹规划”。按照这一规划,从1964年到1972年8月期间,中国计划先后研制出四种不同射程的地地导弹,即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

    继“东风”2号液体地地导弹研制成功之后,1965年3月,中央专委正式批准并下达了研制“东风”3号液体中程地地导弹的任务。中程导弹的研制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也比较迅速,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首批遥测弹的试制。

    如果说,近程导弹的研制,在技术上强调了对苏联P2导弹的继承的话,那么,中程导弹的研制则是一次质的飞跃。

    和中近程导弹一样,中程导弹发动机仍然由任新民领导的第三设计部研制,任新民担任总设计师。

    还在研制“东风”2号的时候,就碰到过发动机试车时总被烧坏的问题,钱学森曾提出是不是燃烧不稳定问题,后经多次测试,排除了这个疑问。但种种迹象表明,“东风”3号中程导弹又遇到了这个老问题。

    大家开始寻找原因,思考办法。有人提出是不是两种燃料进入燃烧室的先后时间上有问题,因而提议先从调整两种燃料进入燃烧室的时间上入手,可试验结果不管用。

    任新民带领着他的手下提出七十几种方案,一个原因一个原因地找,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试,他们已记不清试了多少次,失败了多少次。每个星期都要在2号试车台试五六次发动机,有时是一天连着试两个发动机,这个烧了接着试那个。

    大量的燃烧不稳定现象的出现是在1964年2月至1965年6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任新民他们一直在试那七十几种方案,一直不顺利,有的试十几秒,有的则是上来一试就烧了。任新民鼓励大家要坚持下去,不要灰心。

    

    

    

上一张东风三号导弹点火起飞下一张

东风三号导弹点火起飞

    鉴于发动机导弹研制中的重要性,每次试车的时候,五院院长王秉璋都亲自到试验站观察,如果有事没有到场,第二天早晨也一定给任新民打电话,询问头一天试验情况。有一天,并没有试车,但第二天早晨王秉璋仍给任新民打来了电话。王院长先是询问了一下最近试验有何进展,然后很突然地在电话中告诉任新民:“聂老总让我转告你,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快成功的时候。”

    任新民很感动,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聂帅雪中送炭,给了他信任、支持和温暖。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聂荣臻这句话有着特定的背景。

    发动机试车总是失败,特别是燃烧不稳定问题很长时间没有突破性进展,有一部分留学苏联的技术人员,受当时“左”的思想影响比较严重,联名向中央写信,说任新民是在美国留过学的专家,他会不会政治上有什么问题。说穿了,就是怀疑任新民会不会是特务?会不会是他故意不想把发动机搞成功?

    信送到了中央一位领导人手上,此后,每次试车,现场都多了几个人,是政治部、保卫部的人。但任新民并没有多想,只是简单地以为是组织上重视发动机问题,并不知道这几个人实际上是来监督试车工作的。

    开始,聂荣臻也不知道内情。但他知道后立即给王秉璋打电话,让他向任新民致意说,只要不气馁,奋斗下去就是成功。

    正像聂荣臻元帅预言的那样,任新民他们终于成功了。他们在燃烧室里采取了特殊的措施,最终克服了燃烧不稳定问题。

    这是“东风”3号中程导弹发动机关键性的突破。这个问题解决之后,紧接着四机并联顺利通过试车,发动机很快就过关了。

    1966年12月7日,“东风”3号中程地地导弹终于出厂,被运往西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飞行试验。任新民作为试验队队长,亲自率队出征。

    1966年12月26日,第一枚“东风”3号中程导弹按时发射,进行飞行试验。之所以在12月26日这一天发射,是因为这一天是毛主席的生日,要向毛主席献礼。导弹的整个飞行过程很好,但到了发动机快要关机的时候,发动机最下面的喷管撕裂,推力突然下降。好在是发生在快要关机的前几秒钟,所以飞行试验虽然成功了,但不能算圆满成功。

    1967年1月12日,第二枚中程导弹再次进行飞行试验,结果和第一枚一样,发动机在关机前几秒钟突然推力下降,弹头未能落入预定落区。

    第一、二枚的飞行试验表明,中程导弹飞行稳定,各系统工作协调,总体方案合理可行,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打甲地,弹头却落到了乙地。这样的导弹不是害人弹么!”任新民对试验结果很不满意,提出来要采取改进措施,使之完全达标。

    回到北京后,任新民他们对中程导弹进行了改进。1967年5月,改进后的第三枚中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结果十分圆满。然而,在6月份进行第四枚试验时,又重现了第一、第二枚的毛病。任新民决定到落区寻找残骸,希望通过残骸实物找到推力下降的原因。

上一张YF-2发动机下一张

YF-2发动机

    搜寻小组由六名科技人员和四十多名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战士组成,任新民担任总指挥。他们乘飞机从试验基地出发,越过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来到落区附近,先在7号兵站设立了临时指挥所,然后兵分三路沿着弹道方向,

    朝着沙漠深处的导弹残骸散落区徒步搜索前进。

    任新民本想直接去参加搜索,但大家从他的身体考虑,坚持将他留在了指挥所。其实,指挥所的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等待中,任新民披着军大衣,着急地踱来踱去,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睡一会儿,听着外面风沙的呼啸,担心着队员们的安危。

    搜索队艰难地前进着,时间也一天一天地过去。第四天,太阳快要从大漠深处沉落的时候,一位战士发现了一片茶杯盖大小的黑色金属残片。经发动机主任设计师马作新鉴别,确认是发动机的残片。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快给任副院长发报,告诉他,我们发现了发动机的残片。”马作新迫不及待地说。

    收到电报后,任新民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在两个战士的陪同下,拄着一根树棍,朝十几里路外的落点走去。

    第三天的收获很大,搜索队找到了许多发动机零组件残片,活门、自动器、涡轮泵壳、燃烧室都陆续被找到了。任新民赶到现场后,立即和在场的科技人员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然后把残骸带回指挥所,进一步分析研究。

    通过对残骸的研究,任新民他们确认发动机推力突然下降,是由于燃烧室内壁撕裂所致,而内壁之所以撕裂,是因为燃烧室集合器上铅焊有问题。

    原因找到后,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中程导弹飞行试验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关报道:

上一张中国“东风”3导弹研制秘史:多次试射出现问题下一张

上一张1966年12月,钱学森(前排左二)陪同聂荣臻(前排左三)到导弹试验基地主持第一枚中程地地导弹“东风三号”试验。下一张

1966年12月,钱学森(前排左二)陪同聂荣臻(前排左三)到导弹试验基地主持第一枚中程地地导弹“东风三号”试验。

上一张生产中的DF-3下一张

生产中的DF-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8 , Processed in 0.0443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