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受命主持攻台作战 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政治统治被推翻以后,台湾成为其维护其残余军事力量、伺机进行反扑的基地。为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将解放台湾作为全国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精心策划,于1949年6月作出攻台作战的实际部署,其后的一年时间内,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攻台作战的一系列准备。尽管这次准备进行的攻台作战行动由于美国的军事介入而未能实施,然而,毛泽东、中央军委和受命负责攻台作战的主帅粟裕有关攻台作战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全国、全军特别是担任攻台作战任务的部队在一系列实际准备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毛泽东拍板攻台决策--“一定要解放台湾” 早在人民解放军刚刚取得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胜利之后,毛泽东就开始筹划解决包括台湾在内的海岛问题。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研究华东局分管的范围时,毛泽东特意提出:“还要加上台湾”。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声明。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整个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力量被彻底消灭已指日可待。 6月14日,毛泽东在答复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关于第10兵团入闽时间建议的电报中指出:“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应外合,请着手研究,并将初步意见电告。” 1950年初,战略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我解放台湾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势如破竹,支持蒋介石的美国政府,已经对国民党政权完全失去了信心,美国杜鲁门政府从“尽一切力量阻止中国完全倒向苏联”的战略目标出发,决定采取“等待尘埃落定”的政策。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声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称“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益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并明确地将台湾排除在其战略防线之外。 这样一种有利的战略形势,更加坚定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攻台作战的决心,1950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将解放台湾作为新中国1950年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有关攻台作战的战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3月,中央军委鉴于对台作战的装备物资需要量非常大,海空军的准备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决定将攻台作战的时间推迟到1951年。 中央军委决策攻击顺序--“逐岛攻击,最后夺取台湾” 当时,在夺取台湾的步骤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逐岛攻击,即首先解放靠近大陆的各沿海岛屿,最后解放台湾;另一种意见是仿效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越岛攻击方式。中央军委经过权衡后,决定采纳逐岛攻击的作战部署,即在夺取沿海各主要岛屿后再进攻台湾。 根据这一战略部署,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9月相继发起进攻沿海敌占岛屿作战。 1950年5月下旬,沿海岛屿除金门外,均已获得解放。 对于金门之战,粟裕指示第10兵团对敌军“应严加监视并加紧攻击准备,如发现敌人确有撤退行动,则适时发起攻击以期截歼敌人之一部或大部,如敌人尚无撤退意图,则该兵团亦不轻易发起攻击或骇走敌人,以让金门敌人争取在我有计划的攻击下歼灭于金门较有利。”从总体上看,逐岛夺取的战略意图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达到了剪除台湾外围屏障,锻炼部队和积累渡海登陆作战经验的目的。 加强海空军建设--夺取台海制海、制空权 夺取战区制海权和制空权,是取得渡海登陆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为此,中央军委作出了加速建立海空军的决策。 为组建全军最高的海军领导机构,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1949年12月中旬,中央军委调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负责组建海军领导机构。1950年1月12日,毛泽东签发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任命萧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为加强海军的作战能力,特别满足攻台渡海登陆作战运载能力的需要,1950年二三月间,毛泽东、周恩来在访问苏联期间,两次与苏联签订海军装备订货协定,总金额达1.5亿多美元,占当时与苏联签订的军事贷款的一半。同时,向香港购买旧船48艘,向英国商人定购了2艘排水量达7000吨的巡洋舰、5艘护航驱逐舰、4艘扫雷舰(有些订货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被英国政府取消--笔者注)。1950年4月23日,即在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举行了舰艇命名仪式,并成立了海军第五、第六、第七舰队。当时,海军总人数包括舰艇人员、海校人员和其他人员共约3.5万人,各种舰艇92艘(其中海防舰艇52艘、江防舰艇40艘)、舰炮309门、海岸炮122门。 制海权是和制空权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制空权,就很难掌握制海权。 随着解放台湾提到解放战争的日程,毛泽东于1949年7月10日致信周恩来,提出组建人民空军作战部队的问题。 10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萧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成立时,共有航空人员2938人(包括起义和接收的国民党空军人员)、各种飞机159架(主要是接收国民党空军的飞机,美制、英制、日制都有,能使用的约占一半左右)。 1950年6月19日,人民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下辖2个歼击机团、1个强击机团、1个轰炸机团,每团3个大队,2个歼击机团分别装备米格15和拉一11歼击机各30架,强击机团装备伊尔10强击机30架,轰炸机团装备图2轰炸机20架。 同年7月26日,人民空军第一支空降部队--空军陆战第1旅在上海组建,下辖狙击、坦克、迫击炮、战防炮等7个营和高射机枪、工兵、运输、通信、侦察、警卫、汽车等7个连队,另设一个教导队,共5000余人。 渡海登陆战兵力--16个军、50万人 当时国民党军在台湾岛和大陆沿海岛屿地区设立的所谓“防守机构”的兵力部署情况大致是: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为陈诚)下辖台湾防守司令部2个兵团共计7个军16个师,金门守军3个军11个师;澎湖防守司令部1个军3个师,舟山指挥部4个军12个师,海南岛防卫司令部4个军12个师。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下辖有:8个 大队,1个独立中队,至1950年5月,共计从大陆撤往台湾的国民党残余部队50万人,空军作战飞机约250架,海军舰艇约200艘。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粟裕的具体组织领导下,第三野战军迅速调整部署,进行攻台作战的兵力准备,预计以这4个军作为渡海登陆作战的突击力量。 1950年3月11日,粟裕与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会商关于攻台作战的意见,设想以50万部队用于渡海攻台,分两批运送,中央军委同意了这一方案。 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从第四野战军或其他野战军抽出4个军参战的设想,使攻台总兵力增加到16个军,共计50万人。 攻台作战保障总动员--2万亿人民币作战经费、3亿美元军事借款、2000艘登陆船只渡海登陆作战,它所需要的作战物资及技术保障,是人民解放军以往任何一次大的战役所不能比拟的。为保障攻台作战的经费,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冶局研究决定,准备拿出60~70亿斤粮食作为攻台的战费,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另以3亿美元作为军事借款,来购置装备。 渡海登陆作战,需要大量船只,而当时海军的船只很有限,陆军还要依靠自身解决部队渡海船只,解决“过得去”的问题。为此,第三野战军对部队人员、武器装备、车辆、马匹等所需要的吨位和面积进行了反复的预算和论证,第一梯队如以6万人计算,共需要登陆艇2000艘,而到1949年11月下旬,所征集到的船只只有600艘。 到1950年3月,所征集到的船只已达1291条,而这时的需求量已经增加到了2282条。中央决定将攻台作战的时间推迟到1951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输船只问题。 制定夺取台湾的作战方案 在粟裕的领导下,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依据台湾地形、国民党军兵力及布防的变化及我之攻台作战兵力变化,曾提出了多个攻台作战初步方案。至1950年6月,形成的初步方案是:在用兵方向上,提出东西夹击、海空并举的设想。粟裕提出:“其兵力使用有三个方向:其一即强大之兵团从西海岸强行登陆,如登陆突破成功,则大兵团及特种部队易于展开及发挥其效力,但敌人防御较强,必须经过激烈战斗才能成功。其二则以精干之山岳兵团从东海岸登陆,先占东海岸山区而后居高临下向西发展,腰斩台湾,此着较西海岸登陆易于成功也不致遭敌人强烈抵抗,但兵团陷于山区不易发挥我军现有各种武器之效能。其三是以跳伞部队伞落敌人后方,这种挖心战术出敌不意,对敌震撼作用亦大,但如数量不大,与正面主攻部队配合不好则有被敌歼灭危险。我们对此三种使用方向均在积极进行(准备),其一二两种方向兵力已够,惟第三种方向兵力太少,因此必须增加训练伞兵至2.5万人左右才易奏奇效。如果这三种方向均同时进行登陆,则只要有一方成功,其他两方均可随之奏效,这对于解放台湾是有意义的。” 对于主要进攻方向西海岸大兵团渡海登陆作战,按第三野战军12个军50万人全部参战计划,提出2个方案,第一方案以4个军约20万人为第一梯队,分4个方向登陆,每一个军造成一个突破万人为第一梯队,其余4个军和后勤保障部队为第二梯队,整个战役预计以伤亡10万人的代价,在15天左右结束战斗。 人民解放军正在加紧解放台湾的准备时,1950年6月下旬,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公然宣称将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这使得正在准备的解放台湾的作战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东北地区在全国的国防部署中部署的部队最少,只有十几万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遂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从1950年7月起,中央军委即解除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任务,而将军事斗争的重点转移到抗美援朝的准备方面。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