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1)

2013-11-8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8| 评论: 0

摘要: 发生在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印度军队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发生在中国与美苏交恶,国家经济情况极度困难,台湾国民党残匪疯狂反扑,西藏农奴主叛乱和新疆暴乱时期。虽然反击作战仅改善了西段边境态势,没有乘 ...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发生在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印度军队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发生在中国与美苏交恶,国家经济情况极度困难,台湾国民党残匪疯狂反扑,西藏农奴主叛乱和新疆暴乱时期。虽然反击作战仅改善了西段边境态势,没有乘胜收复全部争议地区,但是粉碎了印度的“北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四十年的和平局面,超过当时“一场胜仗管30年”的估计。更粉碎了超级大国利用印度牵制中国的美梦。

    中印边境的战区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海拔一般在4500-5000米以上;高寒,零下30度以下;缺氧,人的体能仅相当于平地的40-50行军速度和负重能力要低一半,登山速度每小时100米左右;道路稀少;气候恶劣,多雪崩、泥石流,对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有很大影响。每年仅9月-11月间适合进行大规模作战行动。

    由于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限制(印度空军因顾虑中国空军轰炸印度城市而没有出动,中国心脏地区离战区在印度空军打击范围之外,这是中国地理上的优势)作战任务主要由步兵担任,因此轻武器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本文着重从轻武器和直接配属步兵分队的武器的角度,回顾当时的历史,总结双方的经验和教训。

    弹药

    中方步兵连主要使用56式7.62*39mm口径弹(仿前苏联M43弹),是前苏联参考了德国的突击步枪弹,于二战末期研制成功的。配用56系列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机枪。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曳光弹等弹种。

    印军步兵连主要使用英国0.303in步枪弹 ,又名 7.7*56mm R步枪弹或MK VII式7.7mm弹。此弹1889年研制成功,是英联邦制式弹,20世纪60年代被北约弹代替。配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布伦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有普通、重弹、穿甲、曳光、燃烧、爆炸等弹种,最早的达姆弹就是用这种弹改进的。其普通弹采用尖头,铅铝复合结构,瓶型铜壳,有凸缘。其B6燃烧弹装有硝酸钡,RTS1爆炸弹装有硝化甘油和黄磷。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步枪

    中国军队主要使用新换装不久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仿苏联的西蒙诺夫半自动卡宾枪),经实战检验,我军对56半自动步枪的性能是满意的,此枪动作可靠,轻便灵活,400米内精度良好,而且节省子弹。一个当时参战的老同志评价说:“定在常用表尺(表尺300米),指哪里打哪里。”。

    56式半自动步枪是半自动式,射速远远快于印军装备的李·恩菲尔德手拉步枪,加上精度非常不错。

    就二国步枪上来说,中国装备的步枪比印军步枪要强的多。

    印度军队使用的步枪种类较多,主要装备7.7*56mm(0.303in)李·恩菲尔德III型和NO.4等老式步枪。这种枪有效射程远,但是由于是手动枪机,射速慢,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印军一般要求随枪携带90发子弹,后备40发;实战中,印军士兵不堪重负,往往减少携弹量,最低时只带一条装50发的空投子弹袋。在正式开战前的巡逻队冲突中,多次出现半小时交火就打光弹药的情况。印度从1953年起就开始了研制自动步枪的计划,1956年出了样枪,后来印度生产的叫伊莎普尔半自动步枪(仿英国L1A1)。这也是梅农出任国防部长后确定的重点武器计划之一。但是直到1962年,还没有大量装备部队。

    李·恩菲尔德步枪优势是在远距离精度很高,射程远,适合远距离作战。印军老兵可以在600米距离精确射中敌军,该枪甚至可以作为狙击枪使用。但是,实战中,由于中国解放军作战灵活,印军绝大部分和解放军在近距离缴获。李·恩菲尔德的优势也就无从发挥了!

    我军第一次反击之后,印度立即放弃不结盟的伪装,向美英寻求军事援助,英国援助的武器是在印度公开发出请求的当天到达的,美国也很快用运输机运来了大量自动武器和轻型火炮,但是这些美英新式自动武器不但性能不及中国的56系列班用武器,而且还带来了后勤供应的混乱,文化水平较低的印军士兵也没有时间熟悉这些新式武器。我军缴获了大批根本没有开箱的美国自动步枪,但是我军战士根本看不上眼。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冲锋枪

    中方使用的是56式冲锋枪(仿著名的AK47突击步枪,我军习惯称冲锋枪),在步兵班一级,装备给正副班长。实战中,由于56式冲锋枪火力猛,但连射时候精度稍差,和半自动步枪配合使用效果很好,常常有少数兵力击溃比自己多几倍印军的情况。比如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中,某部9连副班长庞国兴,在和主力失散的情况下,和另外3名战士自动组成战斗小组,使用2支56式冲锋枪和2支56式半自动步枪,深入印军纵深7.5公里,多次主动向敌人优势兵力发起冲击,占领两个炮兵阵地,缴获7门87.6毫米加农榴弹炮。后又配合主力部队缴获另外8门(此炮英军称为25磅炮,在著名的阿拉曼战役中发挥很大作用,是印军对我军威胁最大的武器,部署在西山口的印军野炮团共24门炮,大部在此战中被我军缴获,余下几门炮逃跑时翻车掉进山沟,团长夏马尔中校只身逃回印度)。在我军遭到印军伏击的时候,重火器来不及展开,分队中的冲锋枪手常常要担负起迅速压制敌人火力,掩护其他战友的重任,这时冲锋枪的作用非常关键,但是冲锋枪手的伤亡也很大。

    56式突击步枪的优势无需多说,直到今天它也占有世界突击步枪的半壁江山。它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巨大的杀伤力和较远的射击距离。

    实战中,56式在高原的低温,大雨雪,泥泞等情况下,保持非常高的可靠性,基本没有卡壳或者哑弹的现象。

    而其巨大的威力也让印军深感恐惧,印军士兵中枪者,通常非死就是重伤。实战中,56式突击步枪在400米内的火力也不错,往往可以压制住印军的轻机枪。

    印军主要装备司登II、III、V式冲锋枪。除射程近外,由于发射手枪弹,弹药不能与步机枪通用。印军冲锋枪一般装备一线部队,和步枪混编,但数量较少。一般要求随枪270发,后备90发弹药。由于印军害怕近战,所以冲锋枪作用不大。

    印军冲锋枪基本还是二战时期产物,发射手枪子弹,射程也就少于200米,很难和56式突击步枪对抗。

    实际上来说,印军装备的是冲锋枪,中国解放军装备的是突击步枪,双方本身从各个方面都想产了整整一个时代,不具备什么可比性!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轻机枪

    中方56式班用机枪(仿苏联捷格佳廖夫班用机枪),100发弹链供弹,缺点是不能速换枪管。战斗中通常携带500-900发弹药,因此可以充分地发扬火力,连续作战。56式班用机枪火力持续性好,在进攻中通常用来封锁敌地堡枪眼,掩护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攻击。

    印军主要装备英式7.7mm布伦MK1式轻机枪,是著名的捷克ZB26的改型,是二战中最出色的轻机枪之一,但在1962年,已经落后了。此枪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射击精度好,射程远。缺点是火力弱,枪和弹都比较重,一挺布伦式加7个30发实弹匣的重量大致相当于一挺56式加5个100发实弹盒。印军一般要求随枪带1200发弹药,后备600发。但野战中很难做到。在战前的对峙时期,印军有时派出携带布伦式的机枪班,主动出击,潜伏到主阵地侧翼,和主阵地形成交叉火力,对我军巡逻队进行侧射。布伦式轻机枪也是前线印军地堡的火力骨干,每个地堡都有2-3个射孔,只是大多朝向阵地正面,死角太大。因此在我军攻击印军阵地时缴获了很多布伦式。印军大概是对布伦式过分偏爱,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逃跑时也没忘记带一挺布伦式保命,达尔维将军等9个人被我军俘获时带有1挺布伦式,8支步枪。印军步兵至今还装备着改为北约口径的布伦式轻机枪(L4系列)。

    中印双方就轻机枪来说相差不大,但是中方轻机枪重量较轻。这在山地作战中,是万金难换的!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重机枪

    中方使用53式重机枪(仿自苏联郭留诺夫机枪),战斗性能和印军重机枪相近,只是枪管不需要水冷。此枪采用笨重的轮式枪架,重量太大,且不利于山地作战。有时为了在山坡上架枪,不得不由其他战士用肩膀架起一个架轮。重机枪一般是编在步兵团机枪连和步兵营机炮连里,支援步兵连作战,也有加强给主攻连队1-2挺的。在阻击印军溃逃时,重机枪火力发挥了重大作用,曾经有机枪连加入步兵连战斗队形向印军冲锋的战例。战斗经验证明,重机枪不宜过分前出,否则一旦出现伤亡,就会削弱支援火力。

    印军装备有英式7.7mm维克斯重机枪(水冷)和美式勃郎宁重机枪(气冷),印军习惯称为中型机枪。前沿连级支撑点用的不多,大部分集中在二线阵地的营级据点里,备弹(6000 3000发)。比如卡龙据点,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部和第4连,共140余人,加强有81mm迫击炮4门,重机枪一个排(2挺)。本来重机枪是用于支援一线作战的,但在一线阵地被攻击时,二线阵地往往因为害怕我军迫击炮轰击而不敢开火。一个典型的战例是在扯东,第9旁遮普联队的一个巡逻队遭到攻击时,乔杜里少校向他的旅长达尔维将军请求火力支援,结果在距离1300米以外二线阵地上的达尔维拒绝开火,一个奇怪的理由是看不清目标和事先未曾标定距离,其实对于重机枪和迫击炮来说,对1300米外的目标进行拦阻射击是完全胜任的,尤其是维克斯机枪,配用MKVIIIZ重弹可以对4000米外的目标射击。印军114步兵旅下属有重机枪营,这是基于印军在二战时期在平原和北非沙漠作战的经验,但不适合极度分散的山地战,实战中重机枪营在后方未及展开,前线的步兵营已被击溃,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西山口主阵地上印军的3挺重机枪配置很内行,曾把某团前指压制在一个巨石后面(幸亏印军没有用迫击炮打几下),又给我军一个连造成很大杀伤,该连冲锋的一百多人,在3挺重机枪的射击下,伤亡高达百分之八十五!

    中印双方重机枪差别不大,也基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

    我军步兵团编有无后坐力炮连,主要是57mm和75mm线膛无后坐力炮,线膛无后坐力炮的优点是射击精度高,但是由于装填时要把炮弹上的刻槽对准膛线,所以射速较低。战斗中无后坐力炮一般加强给担任主攻的步兵连,每连2-4门炮。主要用来打击印军的地堡。我军在攻击前都是精心选择打击目标,特别注重先打击敌弹药库和指挥所。

    75mm无后坐力炮射程远,威力大,除直接支援步兵作战外,还参加步兵团炮兵群,进行炮火准备。75mm无后坐力炮在远距离射击时,准确测距非常关键,尤其是山地,很容易误判,某团一个平时号称“十发十中”的75炮班在1000米外对西山口敌重机枪射击,三发不中,结果班长爬上去用手榴弹炸掉了那挺重机枪。

    57mm无后坐力炮主要伴随步兵作战。由于气候恶劣,发起攻击前有的火炮炮膛和瞄准镜结冰不能射击,炮手们把瞄准镜捂在怀里化冰,继续战斗。由于地形复杂,灌木太高,我军炮手还创造了用背包带把无后坐力炮绑在树上发射,摧毁敌人4个地堡的战例。57炮一般推进到200-300米距离上占领射击阵地(最近40米),所以实战中射击精度很高,如:进攻“阿印8号”据点的战斗中,骑兵某团无后坐力炮排的2门57炮,发炮28发,命中25发,摧毁9个地堡,自己无一伤亡。参战很多分队都克服体力困难,尽量增大携弹量,人均负重35KG,一般上级要求带20发弹,上述炮排带了29发。

    中国解放军装备的无坐力炮终于弥补了以往步兵攻坚能力弱的缺点,再也不会出现敌人一个简易碉堡压制住我军一个连一个营的情况。

    中方的无坐力炮的特点在于射程很远,精度也高,非常实用。缺点在于威力相对较小,还是无法对付敌人中型装甲力量和强化碉堡。

    但是,印军在这段边境并没有什么装甲力量和坚固的碉堡,无坐力炮还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我军步兵连编有火箭筒班,使用56式40mm火箭筒(仿自苏联RPG-2火箭筒,最早的原型是二战中德国的铁拳100型火箭筒。),体积小,重量轻,100米内可以打中胸环靶大小的目标,曾经有9发火箭弹消灭10个地堡的战例。40火箭筒发射超口径弹,地堡被击中后,往往被炸得碎石、残肢、机枪零件满天飞。由于火箭筒比无后坐力炮机动性好,野战中能跟上步兵猛打猛冲,及时进行火力支援。如某连火箭筒班班长黄绪林,冲击时在50米距离上击毁拦阻我步兵的机枪一挺,后又击毁正准备逃跑的106.7mm迫击炮一门,牵引车一辆。但是40火箭筒的后喷火对在复杂地形上使用影响较大,有时为了消灭敌人,射手宁可自己腿部被烧伤,也坚持向敌人开火。

    40火箭筒是士兵手中的大炮,它的特点在于轻便小巧,重量很轻,适合单兵携带。但是40火箭筒的威力和精度都可以满足实战需要,尤其在无风情况下,解放军士兵几乎不要瞄准就可以在150米内准确击中地方目标。

    当然40火箭筒也有缺点,就是射程还是较近,受风力影响较大。

    美制M20式88.9mm火箭筒在印军中使用非常普遍,各前沿支撑点都有,本打算用于攻击我方哨所,但由于我军先发制人,使印军处于被动防御地位,火箭筒用处不大,多被我军缴获。这种武器缺点是太长,太笨重,尤其是弹药重,优点是威力大,射程比56式40火箭筒远,有效射程200米,最大射程1200米。反击作战第二阶段还缴获了一些美英援助的57mm和106mm无后坐力炮。

    印军初期处于单纯的防守,后期就全线溃败,没有出现反攻解放军的情况。这些攻坚武器根本都没有使用过!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迫击炮

    我军步兵连炮排编有60迫击炮班,有时上级还加强82迫击炮。对迫击炮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弹药,除步兵帮助炮兵携带弹药外,战前连团里的干部都得去背弹药。

    实战中,迫击炮是士兵最可靠的火力支援武器。在每场战斗中,解放军的迫击炮以其高精度歼灭大量敌军火力点和有生力量。实战中还出现几发迫击炮打垮印军一个营的情况。

    当然,在山地作战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弹药不足。

    印军的51mm迫击炮紧随步兵,连冲锋时都带着。印军81mm迫击炮通常布置在据点里。印军的炮手训练比较好,射击准确,但缺乏和重机枪火力的协同。

    印军的迫击炮用于防御作战,之前已经多次校对,所以射击非常准确。但实战中解放军依靠出色的战术,往往突然出现在印军碉堡下,印军迫击炮很难发挥什么作用!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火焰喷射器

    我军使用的仿苏的58式火焰喷射器,因为58式不用压缩空气而采用火药燃气喷射,所以火力猛,射程远,但只能喷三次,使用灵活性差些。在攻击印军地堡地战斗中,火焰喷射器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某师,战前临时编组了喷火连,57人,28具喷火器。担任主攻任务的连队一般可以得到2-6具喷火器得加强。在零下30度地严寒条件下,经常出现冷喷(就是只喷油不发火)现象。经战后统计冷喷竟达50比如某次战斗,对一个地堡前两次喷火都是冷喷,第三次才喷出火消灭了里面的印度兵。

    火焰喷射器在实战中的战果其实很有限,但是其巨大的心理威慑能力还是很有效的。

    印军士兵冒着解放军的猛烈炮火往往还可以坚持作战,但是面对一条条喷射的火龙却很快失去抵抗的勇气。

    印度军队在向我国领土蚕食的时候,曾经打算给每个排装备一具喷火器用来攻击我军阵地,但是后来因故不了了之。当然,即使有了,在被动防御的条件下也没有什么用处。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1962中印边境战争:山地作战中国轻武器完胜印度

     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地雷

    由于印军地堡数量很多,我军携带的炮弹数量有限,因此步兵不能完全依赖配属的轻型火炮来消灭全部地堡,有很大一部分攻坚任务最终是靠爆破筒和手榴弹完成的,这是我军的传统战法,但是伤亡也很大,作战中曾经涌现过一批黄继光式的烈士。攻坚作战时我军常常组织投弹组与喷火器配合作战。我军使用的手榴弹是1950年定为我军统一装备的4号小型木柄手榴弹,这是在国民党时期“巩式木柄手榴弹”基础上改进的,性能比较落后。由于我方手榴弹使用延期引信,在攻击印军碉堡时,常有投出的手榴弹被印军反投掷的情况,如果能当时能选择碰炸引信,那么战果会大得多。用爆破筒炸碉堡也有类似的问题,如能在爆破筒外附加一个伞状支架,那么一旦塞进地堡,印军就推不出来了。

    爆破筒的另一个用处就是对付印军雷场,但是步兵携带的爆破筒数量有限,如果事先侦察不清,炮火准备不利,突击路线选择不好,就会使突击部队受到重大损失。比如攻击阿印16号据点的战斗中,由于在敌阵地前600米遇到三道封锁区和雷场,拖延了突击时间,此战仅消灭印军29人,10多名印军逃跑,我军伤亡81人。

    印军62旅在西山口布设了1300颗英式压发地雷,印军雷场主要布设在阵地前和道路两侧,成小群交错布设,有障碍和地堡火力掩护,而且很注意伪装。实战中给我军突击部队造成了较大伤亡。但是由于印军地雷种类单一,很少用诡计装置,对工兵来说很容易排除,著名的排雷英雄何来发小组排除了430颗地雷。印军也曾经把烈性炸药包列入自己的补给计划中。

    手枪

    我军用的是7.62*25mm 54式手枪,除可靠性、侵彻力好些外,其他性能都不及勃朗宁。

    印军装备的手枪种类较多,除老式的威伯勒转轮手枪外,还有著名的9mmPB勃郎宁大威力手枪,13发双排弹匣,火力强,指向性极佳。

    【总结

    可靠性

    如果在一般条件下,双方使用的武器可靠性都不错,在高原特殊环境里,中方的苏式武器可靠性更好。但也有因缺乏恶劣条件下的使用经验而产生的故障发生,如不采取有效防冻措施,就会出现枪炮打不响,机枪不连发,手榴弹不炸,等等严重后果。

    有效射程和精度

    在步兵班一级,印军武器射程远,威力大。300米外射击,印方占优势,300米内中方占优势。特别是高原空气稀薄、透明,观察距离远,印军预先占据高地,并依托阵地。加之印军士兵服役时间长,受英军重视射击精度的传统观念影响,射击训练水平比较高。在战前几年中经常发生的巡逻队交火事件中,印方武器射程远的优势更明显些。但是在我军开始反击作战后,由于战役主动权掌握在我军手中,一般我军进攻时,阵地上的印军往往受到炮火压制,其远射能力无从发挥,等到我军步兵在火力掩护下接敌运动到百米之内发起冲击后,胜负就由火力决定了。印军使用的英美武器大多采用觇孔瞄准具,射击精度好,但不利于射击运动目标。最致命弱点是在光线较弱的夜晚、黎明和黄昏根本无法瞄准,而这些时候,恰恰是我军作战最活跃的时候。

    我军炮手实战中射击精度较高,一定程度弥补了在高原地区,后勤供应的困难,很好地支援了步兵攻坚作战。这一经验,对于未来战争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火力

    无论是哪一级,火力优势无疑在中国一边,因为中国军队的56系列班用武器,使用的是中间型弹药,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概念,比反击战前的印军使用的非自动武器先进两代,比英美援助印度的发射全尺寸枪弹的自动武器先进一代。又由于印军处处设防,分散了火力,而中方战役主动权在握,可以在关键地点集中兵力和火力。由于我军火力强于印军,给作战带来极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在追击阶段,往往可以以少胜多,曾经有2个连攻歼印军2个营,5个排打垮印军一个营,还有边防部队36人截击印军一个营,歼灭241人的战例。在我军以往的战史中,多数情况是以劣势火力对抗强敌,随着我国国力军力的提高,在某些情况下,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自己的优势,是一个新的课题。

    机动

    中方军队的机动能力占优势,不但因为我军装备重量轻,体积小。当时对武器装备的要求是:“连级背着跑”“营级驮着走”“团级挽着走”。还因为我军是从游击队成长起来的,经历了各种不利和险恶的作战环境,特别善于运动战。

    印度军队来源于前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军,印度人只有作中下级军官的经验,所以他们对战争的理解是极其浅薄的。战术上,印军认为防御优于进攻,因此印军根本就不想机动。在战前的几年时间里,印度利用边界地区的军事优势,采取“北进政策”,不断派出小分队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前推进,逐步蚕食我国领土,每到一处就修筑大量堡垒,以图巩固既得利益。一般每2-3人就有一个土木发射点,一个连有50甚至100个真假地堡,表面上看,这样确实很保险,实际是画地为牢,丧失了机动能力。尤其在高原地带,由于运动困难,阵地间难以相互支援,很容易遭分割包围,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印军的武器装备笨重,也影响其机动能力。

    后勤

    总体上印方后勤能力占优势,因为印军前线距离自己的大后方提斯普尔(有机场、铁路和水运)只有100公里左右。卡车可以开到德让宗--邦迪拉,吉普车可以开到达旺,战前还修建了简易机场。从达旺到伦坡可以用骡马运输。从伦坡到克节朗河的印军前沿阵地只有靠脚夫、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空投,除一般的弹药、粮食外,有的地方还空投饮用水,有时还空投轻型火炮。广泛地空中补给是印军的优势,也是未来山地战的趋势。印军第四军军长考尔中将到克节朗河前线视察时,上山骑着一个为印军做间谍兼脚夫的门巴族人,下山坐了一架直升机。印军由于混合使用英美武器,口径繁多,不但保障困难,实战中还出现过使用美国枪的部队得到大量英国弹药的错误。

    中方一侧没有铁路,大后方在2000公里外,物资和部队主要靠汽车运输,如果向前线运一车油料,路上就得烧掉半车。如果常年在前线驻扎一个步兵团,后方就需要一个汽车团不停的运输。反击战前和作战中我军组织铁道兵和民工临时开辟了急造军路,并一直接通了到达旺的公路。印军原来认为我军在大雪封山之前不可能修成这条路。向最前沿输送物资只能靠动员的支前民工和牦牛。虽然后勤保障非常困难,但是由于中方战役主动权在握,作战时间巧妙地控制在战场上主要河流洪水期之后与大雪封山之前。战前准备较充分,后勤人员与战斗兵力接近1:1,所以有力的支援了前方的作战行动。由于我方统一了步兵班用武器的口径,简化了后勤保障,提高了携弹量,持续作战能力较强。对我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印军严重估计不足,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兰沙德将军回忆道:“我简直不能理解色拉是怎么会陷落。中国人没有时间组织一次强大的师级规模的协同一致的进攻,他们是如何突破色拉和申隔宗防线的--我所计划的两个强大而新近到达的旅,驻在显然是不可攻破的山岳上,当时又有充足的弹药和口粮。再说邦迪拉,中国人怎么能从色拉如此迅速前进而发动另一次进攻?这完全是不解之迷--很多个星期,对于这可耻的但是铁一般的事实,我解答不了。”

    经验

    这次作战对我军后来的轻武器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武器减轻重量的认识,后来我军轻武器就开始向轻量化发展了,至今,轻量化是我国轻武器最明显的特点。

    另外,对于山地作战其实解放军并不是外行。但是对于高原高寒地区的作战,则和普通的山地作战不同。这样的作战中,单靠士兵的革命斗志和经验显然是不够的。解放军有必要利用先进科技建设自己的山地部队,如山地师或者山地旅,并且建立山地作战的整体作战体系。

    由于我军及时完成了武器装备的换代工作,实现了国产化,整个的56系列仿苏武器战斗性能都是很出色的,虽然不能完全适应我军需要,但使我军轻武器总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假如战前我军因为苛求武器的性能指标,过分强调我军的特殊需要而拖延了武器换代工作的大局,在无休止的等待中继续使用陈旧的装备。虽然我军同样能够在反击战中取胜,但是我们的战士在战场上会为此付出更多血的代价。可见,即使进步中存在某些缺陷和遗憾,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8 , Processed in 0.0510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