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1)

2013-12-9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6| 评论: 0

摘要: 上一张下一张【一、志愿军入朝前的战场形势】 仁川登陆压垮朝鲜人民军1950年9月15日,美国海军和陆战1师展开了仁川登陆作战。当时朝鲜人民军主力都集中在半岛最南端围攻美韩军队的最后防线--釜山防御圈,防守仁川的 ...

上一张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下一张

    【一、志愿军入朝前的战场形势

    仁川登陆压垮朝鲜人民军

    1950年9月15日,美国海军和陆战1师展开了仁川登陆作战。当时朝鲜人民军主力都集中在半岛最南端围攻美韩军队的最后防线--釜山防御圈,防守仁川的兵力异常薄弱。因此,美军陆战1师仅用不到1天时间就完成滩头阵地的巩固,随后上陆的美军第7步兵师迅速插向内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主力的退路和补给线。这次在美军内部被称为“5000:1豪赌”的登陆作战,瞬间压垮了已经连续进攻接近3个月时间的朝鲜人民军。9月28日,美军陆战1师攻占汉城(现称为首尔),釜山防御圈里的美韩军队也趁势反攻,朝鲜人民军主力受到沉重打击、零散地向北撤退,几乎丧失殆尽。

    联合国军战线变得漏洞百出

    为了全歼朝鲜人民军,美国杜鲁门政府在9月27日批准麦克阿瑟越过38线向北进攻的作战计划。在这一阶段联合国军进展神速,10月11日,韩军第3步兵师即已攻占38线以北约100公里处东海岸的元山港;26日,美军陆战1师经由海路输送再次在元山登陆,韩国第6步兵师先遣分队则已从元山出发、直逼中朝边境鸭绿江;左翼的美军第24步兵师也已越过清川江、距离鸭绿江仅100多公里。在攻势初期,麦克阿瑟的计划只限于攻占平壤、元山,歼灭朝鲜人民军残余部队后,推进至“定州-宁远-兴南”一线。但鉴于进展顺利,麦克阿瑟数次修改计划,最终将目标定为推进至中朝边境、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正是麦克阿瑟这种头脑发热的指挥,导致了联合国军此后的灾难。

    我们打开朝鲜地图即可发现,朝鲜半岛在“定州-宁远-兴南”一线附近(美军内部称为“半岛蜂腰部”)往北陡然变宽,战线宽度从270公里,变为765公里。并且朝鲜北部山峦层叠,道路婉蜒曲折、陡峭狭窄,有些地方不过是些羊肠小道。战线的拉长和部队兵分多路的急速推进,使得此时联合国军的战线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部分缺口的宽度高达80公里。这些漏洞将不可避免地被志愿军利用起来,彭德怀元帅后来就明白无误地将志愿军入朝后第一次战役称为“遭遇与反突击战役”。更为严重的是,朝鲜北部被狼林山脉隔绝为东、西两个部分,茂密的原始森林使得美军东线的第10军和西线的第8集团军连基本联系都无法建立。但麦克阿瑟完全无视这个地理限制,又为第8集团军在志愿军第二次攻势中崩溃埋下了伏笔。

    【二、美军上下的侥幸乐观心理

    对于麦克阿瑟的冒险北进,尽管在美国政府和美军内部也有不少反对意见,但此时占据美国军政决策层主流的还是一种侥幸心理,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他们把中国政府不断发出的警告只看作一种外交恫吓。甚至在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后,美国官方仍然显得非常乐观,忙于向华盛顿媒体“辟谣”。美军远东司令部在10月30日的报告中甚至认为志愿军大部队并未入朝,少数“志愿人员”参战只是外交上的小伎俩。

    而在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感染下,联合国军作战部队内部也充满乐观气氛,大部分中下级军官对中国参战毫不在乎。前线美军以营、团为单位分兵疾进,某些地方1个连都敢乘汽车沿公路长驱北进,俨然一副如入无人之境的样子。而后方平壤的警卫部队在这时则开始向往起驻防日本时的快乐生活,比起中国参战,更关心何时撤离朝鲜。甚至在第二次战役前期,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还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傲慢--“我们要继续进攻,要直捣鸭绿江,不要让几个中国洗衣匠挡住你们!”

    战线的拉长、地理条件的恶劣、高层的侥幸、基层的傲慢轻敌,可以说一支失败军队在战前通常会出现的表现,此时的美军已经完全具备,接下来的事情只在于志愿军发挥。

上一张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下一张

    【三、抗美援朝的一二三次战役】

    摘要:入朝志愿军从10月25日起连续发动3次战役,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给予了重创,不仅将其逐回三八线以南收复了平壤攻占了汉城,还成功推进至三七线的位置。在这三次战役中,志愿军不仅合理利用了联合国军几乎所有已经暴露出的弱点,而且还成功使用了自己的分割包围,迂回穿插等经典战术,可以说这三次战役是志愿军优秀战术和单兵素养的一次集中体现。

    第一次战役(10月25日-11月7日)

    中国方面,则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参战准备,中国在7月就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包含38、39、40、42等4个军,这些部队都是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在国内解放战争中久经考验。10月19日17时30分,志愿军的首批部队40军在夜色掩护下,跨过鸭绿江,秘密进入了朝鲜。

    10月25日,40军在云山以北及温井附近与韩军第6师发生接触,击退和全歼韩军各一个营。此后4天,40军又在温井附近地区歼灭韩军第6师大部和第8师2个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韩军第6师第7团系从鸭绿江边楚山镇折返,联合国军开始尝到分兵冒进的苦果。

    11月1日,39军对云山的美军第1骑兵师第8团发起了突然攻击。该团在云山总共损失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装备,其中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9辆坦克、125辆以上的卡车和12门无座力炮。

    在战役缺口打开后,志愿军展开全线打击,志愿军司令部曾计划围歼韩军第1、7、8师,并相机歼灭美、英军一部。但因为美军凭借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迅速后撤至清川江一线,40、38军未能及时穿插到位而作罢,志愿军于11月7日结束战役。

    第二次战役(11月24日-12月24日)

    前面提到,尽管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给予美韩军队不小的打击,但美军上下仍然认为志愿军没有派出大部队参战。11月24日,麦克阿瑟再次驱使联合国军向清川江以北地区进攻,发动“圣诞节攻势”以图结束战争。志愿军按照“节节抵抗,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首先继续引诱“联合国军”向志愿军预定作战地区行动。

    在西线,11月25日,38军、42军首先歼灭韩军第7、8两个师大部,向联合国军后方纵深穿插,切断了美军第8集团军的退路。第8集团军右翼的崩溃和志愿军的深远迂回,使得联合国军再一次全线撤退,并在突围过程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美军第2步兵师在战役中损失了4000多人和几乎全部的重装备,被迫撤往后方整补。而此次战役,被俘美军达3000多人,是整个战争期间最多的一次。在东线,志愿军也对美军展开了围歼,特别是在新兴里地区重创美军第31团支队,击毙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缴获该团团旗。

    从11月25日至12月24日的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美军战史承认战斗损失约1.7万人),连第8集团军总司令沃克中将都在撤退途中遭遇车祸身亡。在志愿军的进攻下,美军在10天里败退了300公里,被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退却。”

    第三次战役(12月31日-1月8日)

    正是由于第二次战役的辉煌胜利,使中央军委改变了原定战役结束后休整过冬的计划,乘胜追击,发起了第三次战役。而美军也被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所震撼,甚至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中国军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好在新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坚持不同意撤退,这才继续留在朝鲜。他吸取了第二次战役中战线薄弱被志愿军迂回穿插的教训,建立起了五道防线。但第二次战役的失利阴影笼罩在美军头上,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对战争丧失了信心,只盼望着早点能结束战争回国。而韩国军队的士气更差,几乎把志愿军看作了天兵天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志愿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尽管李奇微组织了五道防线,但第一道防线被志愿军突破后,无论美军还是韩军,士气迅速崩溃,直接导致了防御的总崩溃。李奇微亲自拦在公路上堵截溃兵都毫无作用。由于汉城以东地区的韩军迅速溃败,使志愿军得已从汉城以东实施迂回,直接威胁到汉城地区的“联合国军”主力,李奇微见士气、战局都已无法挽回,果断地放弃汉城,志愿军于1951年1月4日进入汉城,7日占领水原,抵达三七线,达到了整个战争中推进的最远点。

上一张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下一张

    【四、志愿军的步兵进攻战术

    摘要:许多影视作品和西方老兵在描述和回忆志愿军进攻场面的时候,都会用“人海战术”来形容和表现,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人为的主观误导和对志愿军战术的刻意贬低。首先人海战术并不是组织人海进行“玉碎”式的蛮力冲锋,其次人海战术从根本上讲也符合西方总结的“兰彻斯特方程”的兵力数量优势运用的科学规律。实际上经过数十年作战的中国军队早就形成了对该方程的不自觉遵守,并以自己的经验总结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人海战术”的误导

    提起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表现,很多人会想到“人海战术”。不少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老兵都有此描述--他们一波数十人发起进攻,打掉一波,后一波不顾牺牲地继续进攻,隔不远后面又是一波,再后面有更多的人浪更随着。整个景象就像是数不清的军队排起来向他们排所在的阵地冲过来。这种描述无疑会给人留下志愿军残忍无情、视士兵生命如草芥的观感,同时也让人怀疑这支军队的战术素养和战术水平。

    但大部分老兵的个人回忆都不免有夸大之处,美军的正规战役总结更有参考价值,美军第2步兵师在对1950年11月战役的总结中有这样的描述:

    志愿军在对美军1个步兵连阵地的进攻中,一开始的攻击重点会选择在主阵地侧后方的有利地形,攻击兵力集中在1个排(约30人)的阵地上。志愿军的首次攻击不会排成一条长的散兵线来进攻,也不会以连续数波的形式出现,攻击线上最多可见60或70名散兵,通常是30至40名。

     志愿军的攻击群在向美军阵地的接近过程会不断开枪射击,掩护机枪、迫击炮小组的展开,然后在机枪、迫击炮火力的掩护下,步枪兵再进一步迫近至可以投掷手榴弹的距离。志愿军几乎没有一开始就试图全面突击的例子,甚至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想着冲上美军阵地,除非美军火力因弹药耗尽而减弱。志愿军步兵分队是依靠逐步增加兵力和火力对美军阵地进行挤迫,并且耐心地等候,当防御者武器人员弹药耗尽时会自然瓦解。

    对“兰彻斯特方程”的不自觉遵守

    从上述描述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志愿军步兵进攻一般是选择地形利于进攻的美军一个排级阵地。接近阵地后展开优势兵力,与美军形成对峙,待美军弹药耗尽后再进行真正的逼近。这并不是日军那种不顾伤亡的“玉碎冲锋”,而是一种不自觉地对“兰彻斯特方程”的实践。一战期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用数学方式推演计算战争中双方战斗单位数量变化的数量关系时,发现总结出了日后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的规律。简单表达就是:“在直接瞄准射击条件下,交战一方的有效战斗力,正比于其战斗单位数的平方与每一战斗单位平均战斗力(平均毁伤率系数)的乘积。”

    所以,志愿军步兵在进攻时虽然缺乏重炮和航空兵支援,但通过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仍可以获得比当面美军步兵阵地更强的战斗力,这是志愿军可以把朝鲜战争进行下去的根本。当然,一种战术是否能够得以执行,还要看武器的技术水平和官兵的基本战术素养。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步兵武器除了型号较为杂乱外,性能水平与美军差距并不大。而先期入朝的部队是解放军的精锐部队,如四野13兵团、三野9兵团,这些部队的基层官兵大都参加过国内解放战争,具有较好的战术素养。美军第2师在报告中对于志愿军的机枪、迫击炮火力就用“准确”一次来形容。

上一张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下一张

    【五、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

    摘要:三次战役中,战果最大的莫过于第二次战役,而第二次战役的成功正是因为执行迂回穿插任务的第38军在关键时刻穿插到位,并最终封闭了美军第2师的退路,使西线美军整体出现崩溃。但以步兵为主体的志愿军在执行这种战术同样也有它难以克服的脆弱一面,首先是弹药补给有限,几乎没有重火力,其次是自己因为深入敌方背后面临着腹背受敌甚至陷入重重反包围的危险。

    穿插迂回可瓦解敌军防线

    上面介绍了志愿军的基本进攻模式,但志愿军总体火力处于劣势,不可能以全线进攻的形式来歼灭敌军。所以,志愿军在选择敌军阵地的薄弱环节形成最初突破后,会继续向纵深发展,对下一个暴露出来的敌军侧翼阵地发起进攻,这被称为“迂回穿插”战术。这种战术可在多处突破一个营的正面防线,其结果是毁灭性的。

    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是在国内解放战争时期成熟起来的,从开始的连排级小规模小纵深穿插,一直发展到后来的整个团、整个师,乃至整个军(纵队)的大规模大纵深穿插迂回,最后形成重兵合围的歼灭战。歼灭国民党军整编74师的孟良崮战役就是这种大纵深穿插战术的开始。在朝鲜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38军113师就在14小时内强行穿插了72.5公里,切断美军第2师的最初退路,为战役胜利立下了首功。简单计算可知,113师每小时前进5公里;而在40年后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左勾拳”攻势中推进速度最快的第18空降军也不过为每小时4.1公里。

    穿插迂回战术的脆弱一面

    事实上,以徒步步兵为主体原为志愿军的最大劣势,但朝鲜多山林密的特殊地形,反而让轻装的志愿军拥有比美军更灵活的机动能力。当然,穿插迂回战术也有其非常脆弱的一面,担负穿插任务的部队要深入到敌军战线纵深,自身携带的弹药补给非常有限,重火力几乎为零;其薄弱的侧翼同样暴露给敌军,甚至还要面临敌军增援和后撤部队前后夹击的艰难局面。

    美军西线第8集团军的陆军部队在二战期间都在欧洲战场作战,很少接触志愿军这种纵深穿插的打法,所以在朝鲜战争初期显得非常不适应。但美军东线的陆战1师,由于长期在太平洋战场上与日军进行丛林作战,所属部队经常遭遇小规模的侧击、包围战,所以其表现远比陆军要好。在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一役,陆战1师其实已经被志愿军3个军包围分割,但仍然通过环形防御圈的密集火力,顶住了志愿军的最初进攻,最终以一种逆向进攻的形式,全师突破志愿军的重重包围。

上一张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下一张

    【六、战争启示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1月8日,仅仅2个半月时间,刚入朝的志愿军就连续发起3次大规模攻势,成功将已经推进至鸭绿江畔的联合国军赶回到37线。联合国军如此迅速的溃败,主要是麦克阿瑟及美军上下骄傲忘形自酿的苦酒。

    我们还必须看到,联合国军在经过李奇微的重整后,很快重新反攻到38线以北,此后双方就是在38线附近相持消耗。从整个朝鲜战争来看,志愿军在入朝之初2个半月的胜利,远远超过后来2年多时间战争的所得。如果志愿军没有在解放战争中积累起来的战术素养和技巧,没有一开始就对世界上最强大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必胜勇气,没有在美军醒悟过来前就将战线推进至37线,接下来的战斗真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在后来的争论中,中国打赢朝鲜战争的最有力依据就是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到38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打赢朝鲜战争这一荣誉,更多地属于初期入朝的那些志愿军百战雄狮。

上一张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下一张

上一张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下一张

上一张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被战争回忆歪曲的历史下一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8 , Processed in 0.0411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