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争夺地中海霸权:阿拉伯与拜占庭两大帝国的碰撞(1)

2013-12-20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4| 评论: 0

摘要: 632年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旗帜下迅速冲出阿拉伯半岛,向东打败古老的波斯帝国,向西进攻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人同拜占庭帝国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地中海,经过三个阶段的较量,阿拉伯人占领了地中海的南 ...

    632年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旗帜下迅速冲出阿拉伯半岛,向东打败古老的波斯帝国,向西进攻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人同拜占庭帝国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地中海,经过三个阶段的较量,阿拉伯人占领了地中海的南岸,从西部对欧洲形成了包围。地中海不再是“罗马人的湖”,而是分裂为两部分:即穆斯林掌握的西地中海和拜占庭所支配的东地中海

    阿拉伯在地中海的扩张,造成了地中海的统一性消失,原来以地中海为中介相互联系的各个实体进入新的征程,地中海逐渐分为西部的蛮族国家,东方化的拜占庭帝国,南部的阿拉伯帝国三部分。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人的进攻中失去了富庶的埃及、叙利亚和北非行省,西部的领土也仅陷于意大利南部地区,这些领土的丧失,致使帝国政策趋向东方化,东西裂痕加剧。

    由于拜占庭政策的调整和伊斯兰对西地中海的封闭,欧洲人失去了在地中海自由活动的空间,渐趋陷入了封闭状念,经济上陷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奠定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阿拉伯帝国地中海扩张受到限制后,帝国战略由控制地中海向创建以大陆为根基的帝国转变。

    7-8世纪阿拉伯人在地中海的扩张属于伊斯兰教早期扩张史的历史范畴,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政治统治。“没有宗教的皈依,而是大量的纳贡者”,“施加征服的阿拉伯人很少试图令其臣民皈依伊斯兰教,情况相反,他们满足于剥削他们征服的富裕的文明:波斯、叙利亚、埃及、迦太基和西班牙”,但这次扩张阿拉伯人是作为神权政体的成员,是在“安拉”的名义下,冲向外部世界的,伊斯兰教是其扩张的统一旗帜和战斗号令。

    在“安拉”的名义下追逐现实的利益

    伊斯兰教出现之前,阿拉伯半岛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对周边地区入侵没有引起周围大国的注意,但是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后,人数并不多的阿拉伯人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征服了欧、亚、非广袤的地区,而且没有被叙利亚、埃及、波斯等被征服地区的众多人口所同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阿拉伯人具备了一种崭新的信仰,阿拉伯人因这种信仰而获得了升华。阿拉伯半岛大体处于原始社会木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阿拉比亚人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劫掠和仇杀成为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各部族的争夺主要是为了占有有限的生活资源和生存空间。劫掠牲畜、控制水资源和夺取牧场使胜利者得以繁衍生息,失败者则将面临饥饿甚至整个部落的灭绝。“好战的心理,是一种常在的意识形态,他们的人口不至于过剩”大概就是由于这些战争的缘故。

    部族的战争淘汰了过剩的人口,维持了阿拉伯半岛的生念平衡,但长期的部族战争加剧了阿拉伯人内部的矛盾冲突,使整个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610-632年间穆罕默德在麦加和麦地那以安拉名义传播启示,使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逐渐统一起来。

    穆罕默德的启示,不仅在于信仰的说教,而且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旨在通过“宗教革命”(恩格斯语)形式改造阿拉伯人的氏族部落制度,建立新型的社会秩序。

    作为伊斯兰教经典的《古兰经》不仅是一部宗教著作,而且是一种社会法规和政治体系。不仅为信徒们提供宗教戒律,而且为个人和公众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教训,是阿拉伯人必须遵从的法律经典。伊斯兰教禁止穆斯林之闽的相互对立,倡导内部和平和团结。《古兰经》云:“你们原是仇敌,而安拉联合了你们的心,你们借他的恩典才变成了教胞”“信士们皆为教胞,故应当排除教胞间的纷争”。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人相互劫掠和血族仇杀的野蛮习俗趋于废止,部落战争逐渐消除。阿拉伯半岛生态平衡赖以维持的传统方式遭到了广泛的排斥,进而使得人口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对外扩张的人口趋向。

    精神充沛、生气蓬勃的阿拉伯民族,本身就有好战精神,伊斯兰教的出现为他们注入了新的热情,在新宗教“为安拉而战”谆谆教诲下,阿拉伯人为征服的意志所贯注,迅速冲出了沙漠,冲向富饶的北非和繁华的地中海

    巩固新占领的近东基地

    在伊斯兰教旗帜的指引下,阿拉伯人迅速臣服了近东各地。叙利亚和埃及分别于634年、639年臣服于阿拉伯入侵者,波斯这一古老帝国也因与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长期斗争而精疲力竭,于642年向入侵者投降。“恰如基督教承继了罗马帝国,是其延长的部分,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近东,而这里或许当算是世界上最开化之民最古老的汇集地”。

    近东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资源比起贫瘠的阿拉伯半岛更容易吸引阿拉伯统治者,所以统治者竭力抓住近东这个富饶的根基。近东的历史是与地中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地缘角度来说叙利亚、埃及行省的海洋特征大于它的陆地特征。叙利亚、亚历山大里亚一直是地中海的重要的贸易城市,承载着东方货物的叙利亚商船常年游弋在地中海各港口城市,在当时的西方也有许多叙利亚商人的聚居地,埃及、叙利亚的巨额财富主要来源就是与地中海世界的贸易往来,所以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说巩固近东基地必须挑战地中海

    况且,在阿拉伯人征服叙利亚之后,就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位于叙利亚海岸的港口城市的居民以希腊人为主,并且大都信仰拜占庭的东正教,在阿拉伯人征服之后,还向拜占庭要求海上援助。阿拉伯人虽然占领了近东地区,但地中海仍然掌握在拜占庭人手中,拜占庭的海上供给可能使他们的战果付诸东流,为了保卫新占领的叙利亚地区,也必须加强海上防御。此外,拜占庭人于645年通过海路重新夺回亚历山大里亚并短期占领该城的事件,也使阿拉伯人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

    迷恋罗马帝国的角色

    如果说穆阿威叶最初进攻地中海各岛屿,是为了保卫阿拉伯人新占领的近东地区,那么当阿拉伯舰队驶向西西里岛,围攻君士坦丁堡,征服西班牙时,他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保卫近东各地区了,而是迷恋上了罗马帝国的神圣角色。这一点从倭玛亚王朝时期帝国的政策趋向就可以看出。

    倭玛亚王朝是阿拉伯人建立的第一个具有国家性质的政权,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正式外交关系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两者的关系与之前相比有了微妙的变化,四大哈里发时期,两者的关系是明显的敌对关系,但这一时期两者之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民族和宗教的敌对关系,而是吸引和敌对并存的一种矛盾关系”。

    阿拉伯人在与拜占庭交战的同时,也被拜占庭高度的文明所吸引。阿拉伯人占领叙利亚、埃及后,保留了拜占庭的行政体制。拜占庭政府的财政体制、金币制度以及有关工厂管理规定继续被沿用,只有在税收体制方面,阿拉伯人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在叙利亚,政府的行政官员仍由基督教徒担任,官方语言仍然是希腊语。在埃及纸草厂生产的阿拉伯纸草上仍然能见到三位一体的祷文和十字架标志。

    如果说这些是阿拉伯人在统治之初稳定局势的权宜之计,不足以说明倭玛亚王朝的建立帝国的野心,那么大型清真寺的建立和大规模公路的修建就是明显的例证。倭玛亚王朝时期,原先宗教神龛被大型的清真寺所取代,在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和麦地那出现了规模宏伟的圆顶清真寺,这明显受到拜占庭的影响,之后的阿拔斯王朝没有继续这一传统,只是对麦地那和麦加的清真寺进行过修复。倭玛亚哈里发的行为说明哈里发想建立一个普世的宗教。

    道路的修建是不受阿拉伯传统支持的,因为阿拉伯人一直是游牧民族,游牧生活对发达的交通没有很大需求。倭玛亚时期大规模公路的修建,说明随着占领区的扩大,统治者需要发达的交通来加强自己对占领区的控制。从之前波斯帝国的发达驿道、罗马帝国的便利的公路来看,发达开阔的道路是帝国统治的工具,也是帝国的一个重要标志。

    倭玛亚王朝模仿帝国的行为可以看出其政策的趋向是取代拜占庭帝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之后他们的扩张路程也印证了这一点。

    伊斯兰教之前的阿拉伯人对海洋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伊斯兰教之前若干世纪,阿拉伯半岛南部(今天的也门)的居民就会造船,并在红海和印度洋从事着航海贸易。但北部的居民,特别是汉志和靠近叙利亚、伊拉克边境的阿拉伯人,主要还是大陆的居民,对海洋和航海事业了解并不多。

    闭居于半岛沙漠的阿拉伯入,在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沿海后短短几年内,就建立了巨大的海军舰队,以与强大而久经训练的拜占庭舰队相抗衡,为保障哈里发国家的安全和向地中海的扩张准备了基本的条件。阿拉伯海上进攻分为三个阶段,从对东地中海各岛屿的占领,到对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围攻,最后到占领北非,进入欧洲,完成了对地中海南岸的占领。

    阿拉伯进攻阶段

    第一阶段的进攻从69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655年,是阿拉伯海上进攻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阿拉伯海上进攻目标是东地中海各岛屿。在这一阶段,阿拉伯对东地中海各岛屿的占领是暂时性的,以掠夺财物为主。阿拉伯处于攻势,拜占庭处于守势。最后,双方以655年一次大规模的正式的海上战争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争夺,拜占庭在海战中被打败,但由于哈里发国家的内讧,阿拉伯方面没有乘胜追击,双方进入调整时期。

    埃及和叙利亚的征服使地中海沿岸长带形地区并入阿拉伯版图之内,这些地区的海港和熟悉航海事业的居民为阿拉伯的舰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阿拉伯海军舰队的创建应归功于当时在叙利亚任总督的穆阿威叶和埃及总督阿卜杜拉·本·赛翼德,阿卜杜拉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创建了穆斯林第一支海军舰队,穆阿威叶则利用叙利亚地区的原属于拜占庭的阿克船坞创建了叙利亚海军舰队,舰队的成员由希腊血统的叙利亚人担任。

    埃及舰队和叙利亚舰队是阿拉伯海战中的支柱,两支舰队经常联合作战,在东地中海地区的防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阿卜杜拉和穆阿威叶可以称为伊斯兰世界所培养的头两位海军总司令。

    新兴的阿拉伯舰队所进行的第一次海上行动就是对拜占庭在东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克里特岛和罗德岛等岛屿的征服,这些岛屿距离叙利亚海岸很近,是拜占庭在东地中海的主要基地。为了保卫新占领的东地中海沿岸地区,阿拉伯人决定夺取这些岛屿。

    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告诉我们,早期哈里发们都反对从事海上进军。哈里发欧麦尔在禁止其将领向海上进军时说:“不要让水把我和你隔开来,不要在我不能骑着骆驼到达的任何地方安营扎寨”。649年,穆阿威叶请求远征塞浦路斯岛时,哈里发奥斯曼也表现了相当的犹豫,在穆阿威叶一再强调那个岛屿离海岸不远之后奥斯曼才批准他的请求。在获批准后,穆阿威叶于648年率领177艘战舰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塞浦路斯岛,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和和每年7200金币的贡品,阿拉伯人取得了第一次海上胜利。

    塞浦路斯岛的胜利进攻开创了阿拉伯海上进攻的新时代,之后七年阿拉伯人以叙利亚和埃及为基地,连续发动了多次海上进攻。652年,阿卜杜拉把占优势的希腊舰队从亚历山大港击退。654年,穆阿威叶部下一个海军司令抢劫了罗德岛,侵袭者将倒塌的海格力斯神像的碎片出卖给犹太人,这个神像曾经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埃德萨的犹太人用了900头骆驼才将大量会属碎片运走。不久后,科斯岛也陷落于阿拉伯人手中。

    这一阶段阿拉伯人对东地中海各岛屿的占领都是暂时性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而是停留在最初的抢劫掠夺财物阶段。

    阿拉伯人对东地中海各岛屿的占领使拜占庭在东地中海霸权地位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能坐以待毙。655年,君士坦斯二世率领拜占庭舰队同穆阿威叶率领的叙利亚舰队和阿卜杜拉率领埃及舰队在利西亚海岸的菲尼克斯展开激战,阿拉伯语的编年史家把这次海军战役叫做“船桅之役”,阿拉伯人把自己的每只船都拴在了拜占庭人战舰上,海战变成了肉搏战,拜占庭海军大败,君士坦斯二世仅以身免,这次战役被拜占庭历史学家称为第二个“雅穆克战役”。

    这个战役的意义不仅在于是阿拉伯人与拜占庭帝国第一次正式交锋,更重要的是战役发生的地方“菲尼克斯”是丛林密集之地,而木材正是建造船只的必需的材料,拜占庭政府发动这次战役可能是由于不想让这些木材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场战役第一次展示了木材在海战中的重要意义。

    经过第一阶段的争夺,拜占庭帝国的海上霸权受到了冲击,但是阿拉伯人的胜利由于哈里发国家的内讧,并未产生直接的战果。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迫使穆阿威叶与拜占庭人达成谅解,双方十年之内没动干戈,进入调整时期。

    阿拉伯与拜占庭的激烈交锋阶段

    第二阶段是开始于669年,结束于685年。这一阶段是双方针锋相对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之间的斗争发生了重要的转变。阿拉伯哈里发国家内乱平熄之后,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阿拉伯人在这一阶段的海上进攻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充分的海军准备和明确的进攻目标--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处于危亡状念,最后借助希腊火,帝国才转危为安:在北非的进攻,阿拉伯最初占据优势,但拜占庭的海上优势最终将阿拉伯人赶出了北非。第二轮的海上争霸最终以拜占庭的胜利而结束。

    655年船桅之役后,阿拉伯人由于内乱而无暇西顾,拜占庭帝国也因为西部事务的牵绊暂时休战。但穆阿威叶并没有放弃进攻地中海的计划,而是利用停战期间从多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

    首先,通过移民方式加强沿海地区边防。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人口在7世纪时有较大的变动,最初是波斯的占领,使很多叙利亚城市被摧毁,当地人口减少。阿拉伯入侵之后,叙利亚沿岸城市的部分居民随着拜占庭舰队的撤退一块撤到了小亚细亚和地中海的其他地方,沿岸城市人口锐减。为了加强对叙利亚地区防御,663年穆阿威叶以强制办法将伊朗的波斯人移植到安条克,阿克和特黎波利等沿海城市,之后多次向叙利亚地区移民。

    其次,加强了沿海城市的防御工事,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沿岸城市都建起了坚固的城墙,曾经被摧毁的亚历山大旱亚的城墙,这时候也被修复起来。除了加强沿岸城市的边防外,穆阿威叶还加强了对军队的整顿,叙利亚的军队原是未经训练的,在穆阿威叶的训练下变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这支军队是伊斯兰战争史上初次出现的正规军。锄通过整顿叙利亚的军队战斗力明显提高。

    在平息了哈里发国家内讧之后,穆阿威叶就靠实力增强的舰队重新发动了新的海上攻势。这时拜占庭国内由于皇帝君士坦斯二世的去世而局势动荡,这为阿拉伯人的进攻提供了机会。663年阿拉伯人再次进攻小亚细亚,此后十五年期间,他们每年都发动进攻,但真正决定帝国命运的战争发生在海上。

    阿拉伯海上进军首先出现在西部地区,669年阿拉伯舰队攻占西西里岛,接着深入北非,在突尼斯盖赖旺(今天突尼斯的凯鲁万)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利用此基地深入非洲内地。然而对西部的进攻看上去是个幌子,因为阿拉伯人在东方的行动轨迹--669年进攻查尔西顿,674年进军爱琴海,袭击克旱特岛,征服罗德岛和科斯诸岛--已明显表明了,他们战略目标是君士坦丁堡。

    阿拉伯舰队对君士坦丁堡主攻行动开始于674年初,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于君士坦丁堡周围的海面上。整个夏季,战斗一直在持续进行,到了秋季,阿拉伯舰队才返回西兹库斯基地。次年春季,阿拉伯舰队再次出现,整个夏季拜占庭首都陷于被围困的状态,在此后的几年里,这种战斗过程一再重复进行。

    在这次围攻中,拜占庭最有力的秘密武器--希腊火,第一次派上了用场。拜占庭将研制出的希腊火投向海面,烈火在海面上熊熊燃烧,阿拉伯海军被击溃。阿拉伯人在退却中其舰队又遭到暴风雨的袭击,损失惨重。阿拉伯人的第二轮海上进攻以失败告终,哈罩发穆阿威叶被迫与拜占庭签订了30年合约,并同意向拜占庭睾帝每年支付3000块黄金,另外送交50名战俘和50匹马。

    拜占庭帝国这次军事胜利在东欧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柔然-阿瓦尔人汗王和斯拉夫人各部落首领纷纷前往君士坦丁堡请求和平和友谊,承认拜占庭帝国的宗主权。俄罗斯著名的拜占庭研究专家奥斯特洛格尔斯基也高度评价了这次战役,“阿拉伯人的扩张第一次遭到阻击,曾如雪崩般势不可挡所向无敌的阿拉伯人此时被终止住,君士坦丁四世的胜利在欧洲人抵御阿拉伯人进攻中成为世界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伯人在西线非洲的征服也以失败告终。阿拉伯在北非没有自己的海上舰队,他们的侵略仅限于北非内地,北非沿岸的城市仍然属于拜占庭,当阿拉伯将领欧格白离开突尼斯远征大西洋时,柏柏尔人起来反叛,拜占庭从其海岸城市提供了海上支持,切断了欧格白部队与突尼斯的联系,欧格柏在战争中阵亡。拜占庭利用与柏柏尔人联盟最终占领了突尼斯的觊鲁万,阿拉伯势力从这个地区撤出。北非又回到了拜占庭和柏柏尔人的联合统治中,拜占庭在地中海霸权仍然存在,第二轮的海上争霸最终以拜占庭的胜利而结束。

    穆阿威叶死后,阿拉伯舰队撤出博斯普鲁斯海峡和爱琴海,但对“罗马人领土”的进攻从来没有放弃过,差不多每年都举行对君士坦丁堡的夏季攻势,对北非的进攻也没有停止过,683年撤出之后阿拉伯人曾再次进入北非但以失败告终,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没有拥有一支在北非的海上舰队。

    在叙利亚海岸,马尔代特人成为其西进的一个重要障碍。马尔代特人是生活在拜占庭与阿拉伯帝国东部边界的一群种族不明的民族,他们过着一种半独立的民族生活,他们为拜占庭效劳,供给拜占庭以壮丁,成为首都在叙利亚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苦恼的原因。

    689年查士丁尼二世曾一度命高原上的马尔代特人侵入叙利亚,哈里发阿卜杜勒·马立克依照之前穆阿威叶的先例,向拜占庭皇帝缴纳贡赋之后,拜占庭才答应让马尔代特人撤出,阿拉伯人暂停了对拜占庭的进攻,直到693年战事再起。

    拜占庭反攻阶段

    第三阶段的进攻是从69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752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时间。这一阶段,阿拉伯人进攻的重点是西部地区,占领了北非,牵制了拜占庭海军的右翼,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西部奠定了基础后,726年开始从东部围攻君士坦丁堡,结果大败。

    其后,双方的争霸不再是政府有组织的海上战争,而是转变为海盗式的抢劫和反抢劫的斗争,拜占庭利用自己海上优势最终控制了东地中海。这一阶段战争不同于之前的单纯的军事对抗,经济对抗成为一个重要的特点。

    692年之前,叙利亚哈里发仍向拜占庭争帝供应独特原料制作的纸草和埃及工场纺织的象征荣誉的长袍和官服,692年阿卜杜勒·麦立克禁止在纸草上出现三位一体的祷文和十字架标志:在货币方面,哈里发废除了早期哈里发保留下来的拜占庭货币标准,印铸了第一批带有哈里发立像的第纳尔金币。

    金币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国家象征,哈里发自己铸造金币是对拜占庭皇帝权威极大的挑衅,这是拜占庭皇帝绝对不能容忍的,692年阿拉伯人以自己铸造的会币作为贡赋交给拜占庭皇帝,成为这一阶段战争的起因。脾气极为暴躁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决定发动战争,向阿拉伯哈里发展示自己的威望。

    然而这注定是要是失败的,因为当时位于东部边界的马尔代特人已被移居到小亚细亚,不能担当拜占庭在东部边界的边防,而阿拉伯方面,加强了对海军的建设,哈里发麦立克命令北非总督穆萨在北非建立下个海军基地,并派了名科普特船匠去辅助他建造一支海军舰队,叫穆萨没有把海军基地和军火库建立在迦太基,而是选择了靠近湖边的内陆地区,通过挖一个沟渠,将其同海湾连接起来,迦太基被放弃,突尼斯城市建立起来。

    这里体现了阿拉伯人对拜占庭海军力量的充分考虑,位于内陆地区的突尼斯,可以充分保护阿拉伯海军免受来自拜占庭海军的突然袭击。而迦太基却容易将舰队暴露在来自海上的敌舰面前。

    海军基地建立后,穆萨又建造了100艘船舰充实了海军军械库。新建立海军基地很快就展示出它的作用,703年从埃及出发的一支舰队袭击西西里岛时受到暴风雨的袭击,几乎要全舰沉没,突尼斯海军基地使其安全着陆。更为重要的是穆萨率领利用新建立的海军舰队去袭击西西旱岛和撤丁岛,取得了显著成果。708年他的舰队进攻巴利阿里群岛,洗劫了马略尔卡岛,710年占领撒丁岛。

    所有这些海军行动都不是偶然的,从之后穆萨的海军行动就可以看出:穆萨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大西洋,他利用在突尼斯海军基地的海军力量牵制了拜占庭在西西旱岛和撒丁岛以及巴利阿里群岛的海军力量,为其进一步西进创造了机会。

    但当他们到达直布罗陀海峡时,眺望对面西班牙,穆萨犹豫了,由于他的海军都留在迦太基牵制拜占庭的海军力量,并保卫北非沿岸的交通。所以没有可用的舰队,只有投到阿拉伯人麾下的柏柏尔人的海军舰队可以利用。最后由柏柏尔族的自由人、穆萨的助手阿勒一塔立格率军渡过“赫拉克勒之柱”将穆斯林带进了欧洲,征服了西哥特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并突破了比利牛斯山。从此,“赫拉克勒之柱”改称为“阿勒-塔立克之山''或“直布罗陀”。

    当塔立克的胜利消息传到穆萨那里时,穆萨又派了5000名增援部队,西班牙的征服除了来自北非海岸阿拉伯海军的间接帮助外,几乎没有用到穆萨的海军力量。从693年到717年,阿拉伯人通过扩展北非沿岸海军力量,加强对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包围,基本上牵制了拜占庭帝国的西部力量。

    在西部进展顺利后,阿拉伯人又于717年从东部包围君士坦丁堡,这次围攻是阿拉伯人屡次进攻中最具有威胁性的一次,围攻部队得到海陆两方面的援助,而且埃及舰队也参与到这次围攻中,他们配着石油精和攻城用的特别炮队展开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

    君士坦丁堡再次陷入危机,最终立奥三世挽救了帝国危机。一方面,他用铁链封锁黄金角,不让敌人的舰船通过:另一方面,他积极从事外交活动,成功地争取到了保加尔人的支持。

    保加尔汗王特尔维尔接受皇帝的请求,对阿拉伯人进行了致命的打击,阿拉伯舰队损失惨重,再加上饥荒、鼠疫和严冬的酷寒,他们的损失更大了,最后,阿拉伯海军被迫撤退,在撤退中遭遇到一阵暴风雨,全军覆没,阿拉伯人的舰队就这样毁灭了。正如当年的希拉克略皇帝拯救了基督教世界得免于信奉拜火教的波斯人侵入,立奥三世拯救了欧洲,得免于阿拉伯穆斯林的侵入。

    从此以后,阿拉伯军队只有一次出现于君士坦丁堡的视线之内,那就是782年,哈里发麦海迪的儿子哈伦进驻斯库塔利,摄政皇后被迫乞和,答应每年向哈里发献贡品,此后700年内,没有穆斯林的军队到拜占庭城下,过了700年后才有一个新的马上民族,即高举伊斯兰旗帜的土耳其人,侵入君士坦丁堡。

    经过一个世纪的海上斗争,阿拉伯人控制了地中海的东、西、南三面,并获得了进入欧洲的立足点--西班牙,但由于图尔战役的失败,阿拉伯人最终没能征服西欧。在东部,拜占庭帝国的海上优势使阿拉伯人控制东地中海的梦想最终成为泡影。726年围攻君士坦丁堡之后,阿拉伯与拜占庭之间正规的海上战争结束,双方的海上争斗,转变为海盗式抢劫和反抢劫的斗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8 , Processed in 0.0456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