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979解放军的敌人:对越反击战中的越军防御战术(1)

2013-12-26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6| 评论: 0

摘要: 越军的区域防御构思 越南的区域防御,就是力图发挥地方党政军民的综合力量,实行所谓地方人民战争。这也是其从越战中学习到的经验。防御区域原则上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军事价值和社会、经济、地理等条件划分的。区域强 ...

1979解放军的敌人:对越反击战中的越军防御战术

    越军的区域防御构思

    越南的区域防御,就是力图发挥地方党政军民的综合力量,实行所谓“地方人民战争”。这也是其从越战中学习到的经验。防御区域原则上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军事价值和社会、经济、地理等条件划分的。区域强调要有正面、纵深和后方基地;要有维持区域防御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基本条件;要便于发挥各方面的战斗威力。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越南当局将全国原来的八十个省和直辖市,改划为三十九个省和直辖市。大部分省都有平原、山区、海域和河流,拥有一百万至三百万人口,企图使这些区域在地理和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都具备成为一个战略单位的条件。

    在独立的防御区域(省)内,越军要求县建成军事堡垒、连环战斗集团;乡、村、农林场建成战斗乡、战斗村、战斗农林场,使每个县、乡、村、农林场都可以成为在战略上互有联系,互相策应,在战术上又能独立坚持战斗的单位。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越军从最开始就抱持着“防御本区域内最大的军事力量--中国军队的进攻”这一战略思想,其军事力量部署、设施的建设无不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但是,过于强调防御性作战,使得其作战思路陷入了僵局,表现在实战中就是战术不够灵活、无法组织规模较大的遏制性反攻。)

    越南区域防御的基本力量是地方部队和人民自卫队,有时也有主力部队参与。根据资料,各省都编制有一至二个独立团,县编制有一至二个独立营。区域防御以游击战为主,广泛使用伏击、袭扰等战术手段。在山岳丛林地,多半在道路两侧、转弯处、交叉路口附近、谷地两侧、山脊、山腰、隘口等处设伏;在石灰溶岩地,主要是利用自然地形,将靠近交通要道、谷地、山垭口、山脚、山腰的大小石洞、石缝,改造为火力点、隐蔽部和屯兵洞,伺机伏击对方运动中的小部队、后方机关和运输队。一旦防御阵地被突破,便化整为零、化军为民,然后迂回到对方翼侧和后方,与对方周旋。一般情况下,地方部队和自卫队不脱离既定的防御区域。此外,他们还广泛使用特工队伏击对方有生力量,进行各种侦察破坏活动。

    越军的要点设防

    从自卫反击战的经验来看,越军在山地防御中十分重视固守要点。不过,越军的要点设防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例如:

    1、制高点不一定是防守要点。

    山岳丛林地区,山头越高,丛林越茂密,往往不利于战斗。因此,越军的要点一般不是设在制高点上,而是设在便于控制公路的不大明显的无名高地上。在对越自卫还击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军指战员因为不熟悉越军这一战法,吃了很多的亏。

    2、有阵地不一定是防守要点。

    越军关于玩弄虚虚实实的把戏,有时故意在不重要的点上构筑假阵地,诱使对方过早展开和分散兵力。尤其是吸收了对抗美军技术侦查的经验之后,越军的伪装能力可谓非常之强,在作战中为我军带来了很多麻烦。

    3、有发射点也不一定是防守要点。

    越军惯于分散游击,特别是遭我重创后,主要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阻击或袭击。一些零星的山洞和岩缝,往往也被散兵和民军作为临时发射点,这些都不属于要点。

    当然,越军在要点防守上也不是全无规律的。他们一般总是把要点选在公路附近的险要地形上,以便控制交通要道。一个连通常只扼守几个点,兵力也不是平摊,主阵地多半放一个加强排。其阵地和兵力布置,要求个点便于展开兵力和发扬火力,便于机动,便于炮火支援;点与点之间能保持火力联系;要点和“战斗乡”、“战斗村”能互相配合;城镇周围的要点,还常伴有坚固的据点群。在阵地构筑上,利用不同高度和不同地形,设置多层、多种(直射、侧射、倒射等)火力点,并采取伪装措施将阵地隐蔽起来。

    越军防守要点的主要战法是:远距离火力压制;近距离突然开火;阵地前设伏,或以小股兵力主动出击。我军开始实施自卫反击战后,根据战场经验,越军开始强调:防御作战不一定老呆在工事里挨打,而应坚决、勇敢、机智的出击,以及在敌翼侧进行伏击和袭击。此外,越军在野战阵地防御中,次要阵地失守时一般不组织反冲击,但要点失守后则通常组织反冲击。我夺得表面阵地时,越军惯于分散潜伏,或钻入坑道及永备工事与我周旋。在支撑点式的要点防御中,越军一般都构成多层交叉火力网,以封锁对方必经之公路、要道、隘口和谷地。

    越军常用的野战防御工事

    越军分队根据防御任务和地形特点,构筑不同类型的工事。在主要的营、连支撑点上,除各种掩体、地堡和火力发射点外,常见的野战工事还有以下几种:

    1、A形工事,亦称A字形或者人字形掩蔽部。通常构筑在制高点附近。其结构是用竹子或圆木做成A字形骨架,用马钉加以固定,顶部铺设圆木,然后覆盖图层。工事大小不等,根据任务,一般可容纳十至二十人。此种工事防御能力较强,便于观察和射击,也可以住宿。

    2、T形壕。其横壕为射击工事,长二至三米;纵壕为掩蔽工事,长四至五米,以土木遮蔽。

    3、Y形工事,又称三叉壕。其斜壕各长三至四米,顶端和两侧筑有射击掩体;纵壕与T形壕类似,长约四至五米,也是用土木掩盖。

    4、短洞。与猫耳洞相似,进口是明的,出口则是暗的,使用时才挖开。进洞后可上、下或左右拐弯。如进口被炸塌或被封锁,则从暗口溜出。

    越军工事一般不露出地面,有的分地面、地下两层,表面工事被摧毁之后,地下工事还可以继续利用,甚至可以用来埋伏兵力偷袭对方。主阵地上通常挖有三、四道环形或半环形堑壕,与交通壕相连接,将各种工事结合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环形阵地。

    越军的暗堡

    越军的暗堡大都为土木结构,但也有少量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永备工事。其中有的是上为单兵掩体,下为暗火力点的明暗式暗堡;有的是掩蔽部与火力点结合的坑道式暗堡;有的是利用天然洞石树洞构筑的暗堡等。暗堡大小不一,一般能容纳二至四人,设置一、二个射击孔。越军在暗堡内主要使用自动步枪和轻重机枪。

    暗堡一般构筑在视野开阔、便于发挥火力的山坡、山脊、鞍部及石山地区的公路两侧、山隘口、拐弯等处,三五成群,多层而有重点,形成多方向交叉火力,既能封锁正面,又能倒打、侧射。

    暗堡利用草丛、树木、竹林、高苗作为遮蔽,四周铺植草皮、灌木或堆放乱石,用土、砖块、木板密封或遮挡射孔、覆盖伪装网等。但只要用心观察,是能够发现的。

    在报告文学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中,战士们的讲述里提到了大量关于越军设置暗堡的细节,如将暗堡设置在榕树的气生根群中、在木质板房内修筑钢混水泥永备碉堡等,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越军地面防御中的高射机枪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不少对越军步兵高射机枪作斗争的战例。如何应对这一武器装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越军步兵营(连)作战,除本身装备的两挺12.7mm高射机枪(一般为Dshk式)外,还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额外加强。从实战情况看,越军对高射机枪的运用比较灵活和狡诈,有以下特点:

    变对空射击为主为对地射击为主。高射机枪本身主要是用于对空射击的武器装备,但在空情顾虑不大的特殊环境下,越军将其主要用于对地射击,对我步兵产生很大威胁。

    同轻武器混合使用。在防御时,越军强调构成严密、环形、多层的火网,其中就有由轻重机枪、高射机枪和60mm迫击炮构成的中距离火力。

    多种阵地多方使用。越军高射机枪大多配置在制高点的侧面,或者山顶、山腰和其他有利地形上。凡是能控制道路、山垭口、隘路、接近地的高地山(石)洞、岩缝、石林和险要地形都可能设有高射机枪阵地。一般地形上基本上都是两用阵地,既能对空射击,又能打击地面目标。还有相当一部分单挺设置于步兵工事内,作为前线加强火力使用。工事属土木质结构,具有中等以上坚固程度。

    越军布雷战术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遭遇的越军设置的障碍物有竹签、铁钉、拒马、鹿砦、陷阱、铁丝网和地雷,其中以地雷的威胁最大。

    越军设置地雷障碍的主要特点是:

    1、地雷种类多、型号杂。据不完全统计,防坦克、防步兵地雷种类就有十四种之多,型号更是五花八门,有苏式防坦克耐爆压发地雷、防步兵定向雷,有我国过去支援的防步兵地雷,有越南自造的各种应用地雷,还有美军遗留下来的一些地雷。

    2、布雷密度大。一般雷场正面每米均步有三枚地雷,重要地段有时每米多达十枚。有的防坦克雷场布有压发、拉发防步兵地雷;有的雷场还设有陷阱、竹签、铁钉等辅助障碍。

    3、伪装巧妙。布雷位置通常在山脊、小路、交通要道、防御阵地前沿、据点附近,以及主要接近路、迂回路等地形上。有的地雷设于离地面一米左右的土坎上,将绊线横张在杂草丛中;有的地雷挂在树上,利用树藤作绊线;有的设雷后,放火烧掉杂草荆棘,在地面留下厚厚的一层灰,形成自然伪装;有时将绊发、压发地雷混合布置,当触发一个地雷而疏散的时候,又可能触上其他地雷。此外,在次要方向上,越军常设不布兵、多设雷的假阵地。

    我军总结的越军布雷规律如下:

    一是突出重点,进行不规则的设置。防御时,在主要方向和主要支撑点的阵地前、间隙地和各点之间的结合部,凡道路两侧、山脚山腰、树上树下均设置地雷,埋设方法极不规律,有时在高地顶部也埋地雷,多以雷组雷群形式出现,每组五至七枚。设置好之后,利用就便材料进行伪装,并以火力控制布雷区域,使对方难以发现,难以排除。

    二是在便于对方利用的地形地物附近设置。越军注意研究对方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规律,在对方可能运动的通路、可能利用的地形地物、可能占领的机枪射击地域,以及可能开设指挥所的地方,往往埋雷甚多。

    三是事先设置与机动设置相结合。越军在阵地内往往也布置地雷,此类地雷一般是临时挂线或逃跑时临时设置,对方夺占阵地或者实施追击时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触雷。

    四是做好标示,不妨碍自己的行动。尽管越军设置的地雷不规则,但都进行了标示,以不妨碍分队出击和反冲击、外围分队活动、特工分队前出侦察和袭击,以及阵地巡逻等行动。只要注意观察,摸清规律,还是能够发现越军布雷区域的。

    我方人员总结的越军布设地雷的一些技巧特点:

    一是埋设探后雷。越军通常在我方探雷人员前进后又偷偷布雷,我方下次行动如不重新探雷,就会踏发探后雷。

    二是埋设“无意雷”。越军根据青年人常用脚去踢地面的小石头、用手去攀树枝、拉扯茅草等自然动作,把雷埋在适当杀伤距离上,当我方战士无意识中做这些小动作的时候就会触雷。

    三是埋设“调动雷”。越军在山间必经道路上将雷埋在路边的小水沟、小土坑或石头旁边那些“看起来便于作战人员隐蔽”的地方。然后当我军战士经过的时候,故意显示“敌情”。此时,若我方战士见坑就跳、见沟就趴下去,便会遭到杀伤。

    越军前沿观察哨

    越军前沿观察哨,一般有步兵营、连或侦察分队派出,此外还有炮兵和民兵的观察哨。人数最多的六十多人,通常五至十人。一般装备有轻重机枪等火力,并配备高倍望远镜、炮队镜,及电台和电话等。

    越军设置观察哨的特点:一是在重要方向上,特别是与敌方直接对峙的某些地段、前沿和浅纵深,交错重叠设哨,以克服地形遮蔽的影响,便于向敌方正面、两翼和后方实施观察;二是哨位通常选择在便于观察的制高点上,但又避开明显突出部和方位物,重点哨所有伪装工事和隐蔽道路,有时也支起假哨棚,实行疑兵战术;三是不间断地轮流观察,对敌方前沿军事目标、活动人员、军用车辆以及有关迹象逐日登记上报。

    越军哨兵种种

    越军的哨兵名目繁多,但一般可分为固定哨、潜伏哨、机动哨和游猎哨四种。

    固定哨一般根据被警戒的方向和区域大小,人数从一人到一个班不等,或藏在大树上,或藏于草棚竹棚中,或藏在山洞中、悬崖峭壁上,侦查敌方部队的机动、调整部署和其他活动,完成任务后自行撤回。

    潜伏哨通常根据任务,派出一两个小组担任。哨位选在靠近对方驻地和集结(宿营)地附近的稻田、河沟和主要交通道路、阵地前沿的隐蔽地形上。提前发现对方部队行动企图或捕捉单个活动人员,完成任务或按规定时间撤回。

    机动哨通常由防御或驻守的部(分)队派出,每批三至四人,没有固定哨位,用以扰乱对方部署,迫使行军的部队提前展开,为被警戒的部(分)队做好战斗准备或转移争取时间。

    游猎哨,通常为一两个班,在规定的区域内按指定路线进行巡逻,或袭击对方小分队和单个人员,以保障被警戒的部(分)队免遭敌方突然袭击。

    (来源:飞扬论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7 , Processed in 0.0469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