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尊重锡金主权:中印边境之战时没在亚东地区作战(1)

2014-1-6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2| 评论: 0

摘要: 本文摘自:《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作者:许剑波,原题:《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中印斗争的焦点为什么在中锡边界?》1965年8月至9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印巴战争。与此同时,由于印 ...

尊重锡金主权:中印边境之战时没在亚东地区作战

    本文摘自:《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作者:许剑波,原题:《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中印斗争的焦点为什么在中锡边界?》

    1965年8月至9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印巴战争。与此同时,由于印军不断在中印边界、特别是在中锡边界一再向中方挑衅,中国同印度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外交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巴基斯坦的反侵略战争。由于印度陷于印巴战争,中国在与印度的斗争中居于十分主动的地位,掌握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印度进行反击的“选择权”。

    从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美英曾经为印度提供了6个山地师的武器装备,苏联也提供印度相当的军援,但印军掌握先进的武器需要相当一段的时间。另一方面,中国在此期间武器研制取得长足进展,60年代初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包括“大比武”在内的一系列军事训练,特别是在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枚核试爆后,印度认为中国的核武器威胁着印度,因此.总的来说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与印度军队相比,中国军队的武器准备和战斗力居于优势。

    战争是在战略目的指导下进行并服务于战略目的,单纯的战场上的胜利不一定就等于全面的胜利。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地点,实施多大规模的战斗,都取决于战略目的。本文试图就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在与印度的挑衅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在进行军事反击时的地点的选择作一分析。

    整个印巴战争期间,中锡边界是中印军事和外交斗争的焦点。那么,中印间的斗争为什么会发生在中锡边界呢?

    原来,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治后,印度就迫不及待地对它的北方小国锡金和不丹进行控制,分别同两国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l949年6月6日印度宣布接管锡金行政,镇压了当时锡金自己成立的政府。同年8月,印度政府派印度官员当锡金的“首相”独揽锡金的大权。后来锡金的主要行政官仍由印度人担任。1950年12月,印度同锡金签订正式条约,使锡金正式成为印度的“保护国”。这个条约规定印度有权掌管锡金的国防、外交和交通,印度有权在锡金任何地方驻军;印度人可以自由出入锡金;印度政府有权处理锡金的一切外交关系。印度还在锡金驻扎了大量部队,还设有电台监听站和间谍机构。在条约的约束下,外国人到锡金去必须得到印度外交部的同意。l974年,在印度占领军的刺刀下,锡金举行了所谓的“全民公决”,决定与印度合并。1975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后,印度正式吞并锡金

    中国为什么选择中锡边界作为军事斗争的中心呢?

    事实上,中国如果选择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的地点(例如达旺)发动进攻,似乎更有利。由于3年前在这一带作战,我军熟悉地形;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还被印军非法侵占,中国军队收复失地师出有名;这一带的北高南低,地势有利于我军俯冲而下,发动进攻性反击作战

    相反,单从军事的角度着,中锡边界一带印军易守难攻,利于印军发动进攻而对中国不利。该地区靠近印度平原铁路的终点站,印军可以得到迅速的后勤和兵力支援;空中支援迅速,从印度孟加拉邦北部起飞的飞机,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飞临战斗空域;陆路交通迅捷,从锡金到亚东有多条公路,便于印度军队迅速调动;边境地形开阔平坦,适于印军出动坦克和装甲车。

    那么,为什么中国选择了对中国作战并不一定有利的中锡边界作为威慑的主要方向呢?

    一、有效地打击印度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毛泽东曾经乐观地设想西南边疆地区能有至少10年的安定。但是,战场上的失败并没有使印度的某些当局者清醒过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后,他们迅即尾随而来,不断向中国挑衅并蚕食中国领土。印军跨过早已划定了的中锡边界,尤其是作为该地区唯一的分水岭的边界线--乃堆拉山口一带进行侵略滋扰,在中国领土上修筑用于向中国发动进攻的军事工事。对此中国不断向印度方面提出抗议照会。仅1963年中国就印军跨过中锡边界侵占中国领土的事件向印方提出过不少于3次的抗议照会,但是印军置若罔闻,逐渐侵占了中国境内的几十个高地,并修筑工事,准备长期占领。直到1965年4月印巴在克什米尔一带发生冲突,印巴间的全面战争即将爆发时,中国仍然在继续抗议印军在中锡边界侵略。事实证明,只有对中锡边界地区的印军给于适当反击,西南边疆才能安定。

    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中锡边界展开了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在未遇有力抵抗的情况下,收复了中锡边界部分被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

    事实证明,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中国围绕中锡边境地区进行的军事外交斗争,打击了印军的嚣张气焰,收复了部分被印军任占的中国领土,从此中国西南边疆比较彻底地获得了长时间的安定。

    二、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保护”,反对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

    中国政府反对印度的扩张主义行径,从未承认印度控制锡金、将印度视为自己的“保护国”的既成“事实”。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为了表明中国不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保护”权的正义立场,为了表明中国政府尊重锡金王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甚至在印军越过中锡边界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十分的克制,没有在中锡边界采取反击行动。

    1965年印巴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在与印度政府交涉中锡边界问题时,一再强调“中锡边界与中印边界是不同的”;“中锡边界是划定了的”,“中国在中锡边界不用后退20公里”。并通过报纸和电台揭露印度将锡金视为自己的“保护国”的扩张主义事实,向全世界昭示印度一贯侵略邻国的历史。

    中国政府在锡金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时隔十年之后,当印度企图通过“公民投票”吞并锡金的时候,1974年9月13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印度吞并锡金。当印度当局通过立法程序完成吞并锡金之际,1975年4月13日,中国政府再次严正声明,决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非法并吞,坚决支持锡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同日,《人民日报》发表反对吞并锡金的社论《赤裸裸的并吞》。1981年4月邓小平对来访的印度人民党议员斯瓦米重申:锡金问题我们有声明、我们表明了立场,不赞成吞并。不论是从国际关系的准则,还是从国际道义来说,我们不能同意印度并吞锡金。我们这个态度没有变也没有理由去改变。

    总之,1962年在中锡边界不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是为了申明中国在锡金问题上的主张,1965年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同样也是为了这样的目的。中同在锡金问题上的主张和行动,对那些正在维护本国独立和主权的印度的弱小邻国,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和鼓舞。锡金问题也成为以后中国同印度斗争的有力武器。

    三、牵制印军,使印军不敢从中印边界抽调部队增援西线战场

    两线作战从来是兵家大忌。由于第二次印巴战争的主战场在西巴与印度交界地区和克什米尔地区,这里距中锡边界地区有2000公里之远。中国在中印边境全线保持对印军的压力,特别是在中锡边界的行动可以牵制大量印度军队,使印度“不敢从面对中国的北部地区抽调大量的部队增援西线”,从而减轻巴基斯坦的压力。就配合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斗争而言,在中锡边界采取适度的行动,比直接在与克什米尔毗连的中印边界地区采取行动更有效。

    四、威慑印军,吓止印军攻击防御薄弱的东巴

    巴基斯坦从印度次大陆独立出来时,领土主要有西巴和东巴两部分,东巴即今孟加拉国,当时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1971年印军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在印度扶植下,东巴于1972年正式独立)。东巴与西巴两地相距2000多公里,中间被印度隔离。从地图上看,从中锡边界到越过印度领土到东巴的最短距离仅约百公里,从实际地势、地形上看,从北向南是坡度不太的斜坡,有利于当时居优势的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推进。所以,军事角度看,中锡边界是中国军队穿过印度领土援助东巴的最快捷的路线。一目需要,从中锡边界可以比较便利地向处于劣势的东巴基斯坦守军提船援助。布托(对任巴外长)战后在巴基斯坦议会透露,中国“选择”中锡边界作为中印斗争的焦点,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印度入侵东巴基斯坦,中国通过美国向印度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假如印度发动对东巴的战争,中国将与巴基斯坦联合起来与印度作战

    五、中国不以收复失地为目标

    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安定西南边疆,配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西巴的作战,而不是“收复失地为目的。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中锡边界是做文章的最便利的地方。

    那么,在有利的形势下,中国为什么不趁机收复失地呢?这是因为南亚在中国长期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安定边疆而不收复失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就一直采取睦邻友好政策。早在l959年,毛泽东就在一封致印度领导人的外交信件中这样写道“总的说来,印度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我们的主要敌人是美帝国主义。印度不是我们的敌对者,而是我们的友人。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

    1965年前后,中国的安全形势更恶化。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美国正在扩大越战规模。中国领导人认为,国际局势对中国不利,战争的危险严重存在。为此,中目以美苏为主要的威胁,采取了全方位的备战措施,提出了“探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实施“三线建设”,并且制定了立足于大打、早打的方针。在美苏夹击的形势下,中国不希望西南边疆出乱子,不希望与美国或苏联在南亚次大陆再开辟新的战场。

    事实上,印度次大陆从来就不是中国的战略重点。历史上中国对南亚次大陆很少有兴趣。即使是在1962年中印战争、1965年印巴战争之后不久,中国也一直采取主动行动,希望与印度友好。

    中印边界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即中印双方在承认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这一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谈判解决划界问题。中国对印度没有领土野心。1962年爆发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被迫进行的,即使在那时中国政府也一再呼吁中印两国无条件地进行谈判。中国政府这一立场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没有改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7 , Processed in 0.0424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