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血战纳杰夫城:美军海军陆战队在巷战中伤亡惨重(1)

2014-1-7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6| 评论: 0

摘要:  资料图:第1登陆战斗群的陆战队员正在与陆军部队联合执行巡逻任务,这次巡逻成为了波尼奥巡逻队遭遇战的导火索 纳杰夫城概况纳杰夫城,是伊拉克纳杰夫省省会和重要商品集散地,坐落于巴格达以南约100英里外幼发拉 ...

 资料图:第1登陆战斗群的陆战队员正在与陆军部队联合执行巡逻任务,这次巡逻成为了波尼奥巡逻队遭遇战的导火索

 资料图:第1登陆战斗群的陆战队员正在与陆军部队联合执行巡逻任务,这次巡逻成为了波尼奥巡逻队遭遇战的导火索

    纳杰夫城概况

    纳杰夫城,是伊拉克纳杰夫省省会和重要商品集散地,坐落于巴格达以南约100英里外幼发拉底河西部支流上,战前人口约563000人。这里作为伊斯兰教学术和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城市,经常吸引着大量的朝觐者涌入,城中有数座重要的什叶派穆斯林圣地和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公墓之一。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这里的什叶派穆斯林为了反抗萨达姆政权的政治压迫,就不断地发起武装反抗。

    2004年3月,就在詹姆斯•T•康维中将指挥的陆战队第1远征军正在忙于镇压费卢杰城逊尼派武装的暴乱之时,什叶派武装暴动野火燎原般地席卷了整个伊拉克,战火很快蔓延到了卡尔巴拉、希拉和巴士拉地区,当地伊拉克人开始频繁攻击联军驻地。6月份,总理阿亚德•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临时政府成立后,暴力活动有所减少,但是大规模暴乱仍然一触即发。

    美国陆军乔治•W•凯西上将领导下的伊拉克多国部队认为,在伊拉克新政府有能力担负起维护治安任务之前,对于暴力活动猖獗的地区必须按照“清除-控制-建设”的步骤进行治理。8月份,穆克塔达•阿尔-萨德尔再次发起暴乱时,刚刚抵达战区的陆战队第11远征小队在陆军部队和伊拉克新军的支援下,立即投入了平息纳杰夫城武装暴乱的任务。

    战前情况

    在出发前,第11陆战队远征小队的指挥官安东尼•M•哈斯拉姆上校就意识到这不会是一次轻松的部署。小队指挥组参谋们评估结果是--无论执行何种任务,都将不可避免的陷入严酷紧张的战斗。不过,伊拉克的治安形势急转直下,暴乱的规模和波及的范围都在爆炸式发展,远征小队必须调整之前拟制的作战计划才能适应新的治安形势。

    远征小队最初的任务是部署于巴格达地区作为预备队,但是战区司令官认为此时正是盟国和伊拉克临时政府交接权利时期,陆战队远征小队的兵力规模承担不了首都地区的治安平暴任务。但是有意思的是,战区司令官却交给他们一项更棘手的治安维稳任务。远征小队接管了纳杰夫和卡迪西亚这两个伊拉克南部省份的防务,在这片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暴力活动一向猖獗,而且愈演愈烈。哈斯拉姆上校和手下的军官急忙开始相应的筹划工作,远征小队研究了情报资料后,拿出了以“总体上采取积极行动的”为原则的长期行动规划。

    第1登陆战斗群(以第4陆战团1营为骨干组建)是第11陆战队远征小队的地面作战单位,指挥官是约翰•L•梅尔中校。最初他们认为,这次部署不过又是作为巴格达地区的战略预备队,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部署却成了通往地狱之路,他们承担了“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海军陆战队最激烈的战斗。在纳杰夫城乱七八糟、令人眩晕街区中,冒着50摄氏度的高温在“雨点般横飞地弹片”中与狂热的敌人交火,敌人抵抗的激烈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而这又是一场类似越南战争,作战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支援火力运用的战斗,陆战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003年联军攻入伊拉克之后,武装暴乱不断升级,萨达姆政权的崩溃和2004年初临时政府的成立,导致局势更加起伏不定,特别是伊拉克南部什叶派控制的几个城市。穆克塔达•阿尔-萨德尔是一个富有号召力的什叶派穆斯林神职人员,自封为伊拉克穷苦和受压迫人民的最高领袖,不遗余力地妖魔化美国占领军,声称现在的“伊拉克临时政府”不过是个傀儡政权。他拥有庞大的私人武装,追随者马赫迪负责领导,因此又称作“马赫迪军”。2004年4月4日,伊拉克临时政府因涉嫌一名法官的谋杀案,发出了对阿尔-萨德尔的逮捕令,马赫迪军随即再次掀起了大规模的暴乱。

    战斗在几个主要的什叶派控制的地区爆发,主要包括南部的巴格达、卡尔巴拉、阿尔库特、纳西里耶等地区。随后两个月,联军展开了平暴作战行动,重创了武装分子,击毙了1500到2000人。暴乱基本平息,但盘踞在纳杰夫的残余的武装分子仍在顽抗。在联军彻底肃清这些武装分子之前,他们谈判争取到了2004年6月6日暂时停火,阿尔-萨德尔则毫发无损。

    按照停火条件,马赫迪军必须停火、解除武装并且撤出占领的地盘,但是协议允许他们继续控制纳杰夫和库费两座城市,那里是阿尔-萨德尔家族的地盘,联军部队不得进入这两座城市。但是,在联军宽限期内,阿尔-萨德尔却将两座城市变成了自己的王国。更为重要的是,多国伊拉克部队将占地面积巨大的瓦迪•阿尔萨拉姆公墓、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和库费清真寺划定为军事行动禁区,未经美军驻伊最高指挥机关批准的情况下,任何美军部队都不得进入这些区域,这里成为了武装分子们理想的庇护所。

    阿尔-萨德尔利用恐怖和暴力手段不断加强对纳杰夫和库费的控制,停火期间的乐观情绪迅速烟消云散。两个月的战斗中,伊拉克士兵和警察伤亡惨重,加强控制对于武装分子来说很简单。在这种情况下,6月30日刚刚成立的伊拉克临时政府急于进入这些武装分子盘踞的地区恢复安全形势。

    开进任务区

    在科威特完成了为期10天的集结和临战训练后,远征小队分7路开进纳杰夫/卡迪西亚任务区。行军途中,他们就感受到了这一地区局势的动荡,其中几支车队遭遇了马赫迪军的袭击,陆战队员们在交火中击毙了几名武装分子并抓获了一些俘虏。进城后,他们发现城里到处都有扛着步枪和RPG火箭筒的人,这些人的眼神和动作都充满敌意。纳杰夫南面,小队的侦察排也遭到了袭击。

    除了这些事件外,远征小队从科威特卸船到开进纳杰夫省和卡迪西亚省的前方基地的行动总体上是顺利的。他们的使命是负责将近四平方公里防区的治安,这无论从作战行动还是后勤保障上来看,都是艰巨的任务。远征小队计划以四个前方基地(FOB)为支撑展开作战,代号分别为“酒店(Hotel)”、“公爵(Duke)”、“回声(Echo)”和“阿尔-阿萨德(al-Asad)”。“酒店”基地位于纳杰夫城中心以北3公里,是登陆战斗群的主要基地。

    哈斯拉姆上校将“控制武装分子的行动“作为远征小队的首要作战任务,陆战队员开始守卫警察局、省政府总部这些要害目标,同事密切监视武装分子的活动,特别是在伊玛目阿里清真寺附近地区,这座清真寺已经被马赫迪军当作后勤基地和兵力据点。

    远征小队指挥所设在“公爵”基地,这里在纳杰夫西北方向,距离大约20公里。“公爵”基地拥有更大的规模,位置相对偏僻,安全、管理和物资储备方面条件更好。远征小队的UH-1N“休伊”、AH-1J“眼镜蛇”和CH-46“海上骑士”直升机就驻扎在这里,这些直升机主要用来伤员后送、前沿补给和小规模单位基地间的运输。

    五月份停火期间划定的行动禁区让本以艰难的作战任务更加棘手,马赫迪军明目张胆的武装反抗行为和嚣张气焰更是让陆战队员们印象深刻。对付这些武装分子的计划和策略,在远征小队抵达伊拉克之前就已经制定出来,进入纳杰夫城身临其境后,这些计划和策略更为明确。武装分子的战术是离开禁区进行暴力和恐吓活动,而后溜回这些“安全区域”内来躲避抓捕,避免与美军进行决战。这种战术带来的法律问题让远征小队的参谋军官们相当头疼,而当地政府无力对城区实施有效控制,这让局势的发展更加令人悲观。

    在开始实施自己的方案之前,远征小队先要从美国陆军部队手中接过纳杰夫-库费地区的管辖权。7月21日到达战区后,陆战队开始了为期10天的适应性过渡期,严格来讲,他们处于波兰指挥的“中南部多国部队师”的指挥下。过渡期期间,陆军指挥官通报了阿尔-萨德尔在此这一地区的活动情况,他们认为这里的局势日趋紧张,已经接近爆炸。陆战队军官认为陆军之前的行动是“隔靴搔痒”,而陆军军官则评论陆战队的进攻性巡逻方案是“捅马蜂窝”。

    过渡期内,陆战队对马赫迪军的胆大妄为有了一次更加直观的感受。在陆战队正式接防前,由陆军指挥双方联合执行一次巡逻任务,以便让陆战队员们适应情况,为今后的行动积累经验。然而巡逻悍马车队却开进了武装分子设置的路障中,手持AK-47步枪和肩扛火箭筒的武装分子就等在那里,双方对峙了一阵,但是没有爆发冲突。

    巡逻车队绕开路障继续前进后,出现了更多背着步枪和火箭筒的武装分子。停战协定禁止武装分子保留类似武器,可见解除武装的停战条款压根没有执行。这次巡逻不经意的到达了阿尔-萨德尔的宅邸和一座妇产医院附近,马赫迪军认为这些地区是联军部队的禁区。然而严格的说,这里并不在禁区内,但以往联军部队还是避免进入这里以造成事端。陆军部队这次为什么带着陆战队员到这里巡逻,陆战队至今都感觉很蹊跷。然而,巡逻队越过路障的做法彻底激怒了武装分子,随着后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最终使陆战队成为了武装分子们最大的敌人,导致纳杰夫之战爆发。

    这次巡逻让梅尔中校和参谋们加强了有关措施,过渡期结束前远征小队指挥组的作战会议上,参谋们拿出了一个试探性的90天内驱逐武装分子计划。陆战队正式接防后,作战群将立刻开始实施这种“进攻性”的巡逻,最终展开了与武装分子的决战。

    巡逻遭遇战

    2004年7月31日,陆军“龙”特遣队正式将纳杰夫和卡迪西亚地区的防务移交给了海军陆战队第11远征小队。指挥官哈斯拉姆决定立刻开始巡逻,8月1日远征小队的参谋们就拿出了计划,其中特别考虑到了近来武装分子开始公然携带武器的情况。联军部队允许伊拉克平民拥有AK-47突击步枪之类的轻武器,但是情报显示武装分子们已经开始在多个地点存储非法武器,包括机枪、火箭弹和迫击炮。侦察排在巡逻过程中发现许多人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违禁武器,佐证了这些报告。

    哈斯拉姆上校同意了纳杰夫省临时政府省长阿德南•祖鲁菲的意见,决定暂时避免与武装分子交战。哈斯拉姆对祖鲁菲指出了武装分子挑衅的严重性,但是这位省长依然倾向于和平解决。他在政治上需要阿尔-萨德尔的协助,所以劝说陆战队指挥官要耐心解决这个问题。哈斯拉姆在于马赫迪军正面交锋前,也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用来训练伊拉克国民警卫队部队,使其尽早具备作战能力。但哈斯拉姆强调,无论如何,都要让阿尔-萨德尔看到,陆战队员们控制着城市,而且不会“说任何空话”。

    认识到了陆战队采取的进攻性巡逻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武装分子们日益增加武器储备的迹象后,哈斯拉姆上校决定寻求摸索出一种更为可行的“灵活交战”政策。这个任务落到了远征小队作战指挥官加里•S•约翰斯顿中校的身上,他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军官,很清楚自己新任务的重要性。按照约翰斯顿的说法,“按照我们的情报,我们知道阿尔-萨德尔的寓所是焦点,不论这些寓所在不在禁区内。医院就在他主要寓所的附近……如果你去检查医院……你就进入了他的前院”。约翰斯顿回忆道,联军部队进入这些区域需要特别许可,而且很可能需要更强的支援火力应付之后的情况。

    8月2日早晨情报简报完毕后,陆战队接防后第一次巡逻任务按计划开始。巡逻队主力是武器连的混编反装甲A小组,由迈克尔•波尼奥少尉带队。全队分乘8辆装甲悍马车,每辆车上4到5个人,巡逻队还包括通信营的部分人员和一小队伊拉克国民警卫队人员。巡逻车上装备着各式武器,包括“陶”式反坦克导弹、M240型7.62mm机枪、MK19型40mm自动榴弹发射器和M2型12.7mm机枪。

    指挥官们对他们的陆战队员和武器装备很有信心,但是对武装分子能否服从联军的控制却没什么把握。春季的小规模骚乱和武装分子近来不断的示威活动,明白无误的表明了他们的敌对态度。此时,约翰斯顿精疲力竭拿出了新的禁区划设方案,但他仍然心存疑虑。巡逻队出发后,约翰斯顿“有种直觉,这次巡逻将经受考验”,他“预感会有麻烦”。

    约翰斯顿给波尼奥的任务是:查明几处情报部门认为“有意思的地方”,其中包括警察局、加油站、发电厂以及市中心附近的几个医院,还有几处武装分子出没和布设路障的地点。他特别提醒波尼奥要注意避开禁区,但同时要展现出主导权来,要让武装分子明白,禁区外是陆战队“说了算”。这次巡逻路径相对简单,大多数路径检查点都设在“有意思的地方”,都在“迈阿密路”附近,这是一条穿城而过的四车道的省级公路。路径检查点里包括了医院,就是两周前那次联合巡逻到达的地方。巡逻队没有在意上次那次经历,将这里当作与其他路径检查点一样的普通点,没有特别予以重视。

    领受任务后,波尼奥的巡逻队在2号早上从“酒店”前沿作战基地出发。巡逻队离开了“迈阿密路”向东上了“布莱迪路”,而后又转向北上“埃尔维路”到达了妇科医院。没过多久,巡逻队中的伊拉克士兵发现阿尔-萨德尔的院子里有大群武装分子开始往一辆卡车上搬运机枪、火箭筒和82mm迫击炮。这明显违反了停火协议的武器控制的条款,陆战队员们不能无视这种行为。波尼奥少尉派出了一个五人小组前去查明情况,意在逮捕武装分子的头目并且没收这些非法武器。当这些陆战队员们穿过街道时,院子里传来了一声枪响。武装分子的哨兵认为遭到了攻击,迅速向“埃尔维路”上向他们逼近的陆战队员们开火。没有人知道那一枪是谁打的(有人认为那是一名伊拉克国民警卫队士兵走火),这一枪让陆战队员们头脑中避免与阿尔-萨德尔武装交战的想法就烟消云散了,彻底改变了所有计划,甚至可以说引发了整个纳杰夫战役。

    波尼奥迅速巡逻队命令全体下车投入战斗,在阿尔-萨德尔诊所侧面一个面积约几百平方米的空地呈包围态势展开。他在院子南北两端各部署了两辆悍马车,封锁了这个院落,另外四辆悍马车在原地待命。武装分子约有40人,他们意识到已经被包围,迅速用机枪、火箭筒、迫击炮(60mm和82mm两种口径)开始反击。波尼奥感到形势严峻,立即呼叫营指挥所请求省长大院中的快反分队赶来支援,他们距这里有30分钟的车程。

    院落位于一片开阔地上,但围墙和其他障碍物为敌人提供了有效掩护。波尼奥能抬头看到60mm迫击炮弹越过建筑物飞过来,但是却看不见炮位。集装箱、垃圾、护墙以及停在双方之间的车辆让交战地形变得异常复杂,缺少足够的机动兵力也让战斗更加困难。波尼奥注意到,有15枚82mm迫击炮弹直接击中了武装分子明显预先标定好的目标参照物,在交战中,后面又有25枚炮弹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阿尔-萨德尔的卫兵在院落外的空地上压制陆战队员的机动,同时从围墙内用迫击炮向外射击。陆战队员们射击一切可以发现的目标,乱七八糟的障碍物为他们提供了隐蔽,但也影响了火力的覆盖范围。波尼奥的军士长,枪炮军士杰弗里•M•加德福利森在武装分子的南侧,利用一个大型集装箱做掩护。双方交火后,他将武装悍马车开出来射击,在需要装填弹药时开回集装箱后,此时附近的其他悍马车离开掩蔽部射击,如此交替循环。另外两辆悍马车机动到波尼奥和加德福利森之间以抢占最佳射击位置,但是并没有任何掩护,这两辆车很快就吸引了大量敌人的火力。

    埃里克•W•克莱顿中士带领的战斗小组中两名陆战队员爬上了土墙,对掩蔽的武装分子进行压制射击,掩护加德福利森军士长机动到了一个更好的射击位置,从这里,可以用车载M240机枪对敌人的迫击炮进行射击,克莱顿中士的战斗小组也开始用M16步枪对敌炮位进行射击。战斗小组墙上观察哨发现了有一个武装分子火箭筒小组隐蔽在一堵土墙后面,陆战队员用一枚AT-4反坦克火箭弹向墙体射击,直接击毙一人,其他四散溃逃。在陆战队员的激励之下,伊拉克国民警卫队士兵迅速投入战斗,为巡逻队提供了有效的后方掩护,使他们能够全力投入正面交战。

    在院子的北侧,战斗越来越激烈。当波尼奥少尉需要越过一栋被武装分子当作火力点的房屋时,陆战队员们开始用步枪向那座房屋猛烈射击,有效压制了敌人的火力,并且击毙了两名武装分子。这一次运动让波尼奥和另一名陆战队员推进到了院子北面一个足球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射界。这时,有一群敌人的狙击手窜进了院子中房屋里,引起了陆战队步枪手们的注意。一名陆战队员M16A2步枪和下挂的M203型40mm榴弹发射器消灭了其中窗户和屋顶上至少两名狙击手,还有人用M16A4步枪在150米外击毙了一名狙击手。虽然敌人狙击手和机枪火力雨点一般的倾泻过来,但是没有一名陆战队员被击中。

    巡逻队中编制的支援武器非常有效的杀伤了敌人,反装甲小组发现两个携带火箭筒的武装分子隐蔽在400米外的一个油罐下面,他们用 MK19榴弹发射器发射了一组40mm榴弹,炸掉了那个油罐和两个火箭筒手,另一名队员在200米外发射的AT-4火箭弹炸飞了一截土墙和藏身在后面的两个武装分子。

    趴在土墙上观察敌人动向的约翰逊下士看到武装分子的迫击炮炮位并不在巡逻队直射火力的射界内,决心引导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进行超越射击。他跳下了土墙,跑到加德福利森军士长那里说明了他的计划。约翰逊重新爬上了土墙,成为了克莱顿中士战斗小组的火力观察哨,竭力将榴弹弹着点修正到敌人迫击炮炮位上。约翰逊很快就发现在这里并不能很好的观察敌人的炮位,决定向前移动,他俯身迅速穿过一片开阔地,跑到一个拖拉机拖车后勉强当作掩护,稍作停留后,他又爬上了一个更高的卡车拖车。这里的隐蔽条件并不好,但是却可以直接观察到院子里的情况。从这个前沿观察点,约翰逊看到四个敌人正在操作一门82mm迫击炮。他用步枪打倒了其中两人,但是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在横飞的枪弹和破片之下,他坚守在这个危险的观察点上,不断指挥后方榴弹发射器超越障碍物进行射击。约翰逊观测到弹着点后,报告给他的战斗组,由战斗组通过无线电台接力通信传递给榴弹发射器射手。陆战队员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几组精准的间瞄射击后,彻底消灭了这门迫击炮。不单单是灵巧的火力引导方式和战友的精准射击值得一提,约翰逊的运气也好的让人吃惊,在猛烈的敌人火力之下,他只是右臂被一枚小弹片击中,当时他几乎都没有注意到。

    战队员们的射界

    战斗升级后,约翰斯顿中校开始密切监视作战行动。他在指控这场战斗时,哈斯拉姆上校和梅尔中校正在数小时车程外位于迪万尼亚的“回声”基地。身为部署于战场附近的快速反应分队指挥官,约翰斯顿中校必须决定于再交战多长时间。他此时有三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第一,波尼奥巡逻队弹药已经消耗大半,派出快反分队能够再继续进行交战,但是并不能保证取得决定性的战果;第二,阿尔祖鲁菲省长避免交战的愿望;第三,他接到报告,武装分子正在不断的增援。这使得约翰斯顿脑子里出现了噩梦般的情景--身着黑袍的武装分子蜂拥涌向巡逻队,最终用人海将巡逻队淹没。此时,他知道了自己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当快反分队到达现场后,迅速开始用优势火力压制武装分子,这让武装分子们猝不及防。他们开始加强火力反击,但是其强度仍然无法与增援陆战队员们的火力匹敌。快反分队到达十分钟后,约翰斯顿下达了命令:“脱离交战并开始撤离”。巡逻队接到命令后,迅速开始突围。在快反分队的火力掩护下,波尼奥带队开始平稳的后撤,同时不断用开火压制敌方。空中支援此刻也到达,一架UH-1N“休伊”和一架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但是对于支援撤退行动来说,他们来晚了,所以他们掉头返回了“公爵”基地。波尼奥巡逻队顺利突围回到“酒店”,快反分队随后撤离。

    这次激烈交战几乎持续了整一个小时。波尼奥巡逻队估计毙敌15名,击伤人数不详。约翰逊下士的轻伤是参战陆战队员全部的伤亡。武装分子们拙劣的战术素养让陆战队员们付出了相当轻微的代价。

    陆战队与阿尔-萨德尔武装的首次交锋以战术撤退结束。为了应对今后更大规模的战斗,梅尔中校命令武器排的81mm迫击炮和轻型装甲侦察组前出部署,其中轻型装甲侦察组的“凯迪拉克•盖奇”LAV-25装甲车装备M38型25mm机炮和M240G机枪各一挺,能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梅尔无法预测将来会遇到什么情况,但是他必须让他的陆战队员们做好一切准备。这些准备工作,为后面持续了25天的纳杰夫血战拉开了序幕。

    “革命圆环”

    巡逻遭遇战后是一段短暂的平静,第1营级登陆作战群在8月3号和4号的巡逻中遇到的只是敌对的目光,并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形势虽依然紧张,但相对平静,8月4日的巡逻没有遇到任何的麻烦,他们在5日凌晨0030时安全返回,陆战队员们终于可以休息几个小时了。然而,位于他们南方数千米外,阿尔-萨德尔的武装分子开始准备另一场大战。武装分子们认为,几天前与巡逻队的交锋让他们丢了面子,他们决心用进攻伊拉克政府的方式来重新赢得自尊。武装分子计划攻击位于纳杰夫城中“哈特福德”和“迈阿密”两条主干道交汇的“革命圆环”处的警察局。8月5日,武装分子以一个排规模的兵力使用轻武器和迫击炮袭击警察局,然而却出乎意料的遇到了伊拉克警察的顽强抵抗,最终击退了这次试探性袭击。

    第11远征小队常驻省政府的联络小组就驻扎在警察局附近,很快获悉了这次进攻。营级登陆作战群的前方通信和联合协调中心也位于警察局附近,武装分子进攻期间,这个小组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但是小组指挥员认为不需要陆战队前往支援。实际上,许多军官对于伊拉克警察打退了这次武装分子的进攻感到高兴,因为这体现出了伊拉克人能够自己担负起防卫任务的好兆头。

    很快,美好的祈愿就烟消云散了,武装分子凌晨时分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这次攻势极大的动摇了阿尔祖鲁菲省长的求和的决心,他害怕警察局被彻底攻陷,请求陆战队前往支援。第11远征小队的指挥官哈斯拉姆上校迅速派出了快反分队。这个分队包括波尼奥少尉的联合反装甲A小组、马修•T•莫里斯上尉的C支援连,还有营级登陆作战群的指挥组人员,其中有梅尔中校、作战指挥官莫兰少校和营航空兵军官卡尔•M•洛维上尉。当他们从“酒店”基地出发到达警察局后,发现伊拉克警察们再一次击退了武装分子的攻势。支援部队按照省长的要求到达了现场,但是局势似乎已经完全平静了,于是返回了基地。

    梅尔中校返回基地的命令让不少渴望战斗的陆战队员们感到遗憾。不少人请求他观察一段时间,以防止武装分子反扑回来。陆战队员们在0630左右吃早饭时,接到命令再次登车。有几个陆战队员连水壶都没来得及灌满,不过他们认为问题不大,几个小时内就能回来了。

    武装分子8月5日第三次对警察局发起进攻时,伊拉克警察弹药已经消耗殆尽,形势急转直下。当天0730左右,梅尔中校重新将经过加强火力的救援部队再次部署到事发现场。这次的出动的部队除了混编反装甲A小组外,还有约翰•F•麦克唐纳少尉的轻型装甲侦察排、拉玛•D•布里舍尔少尉的迫击炮排(做为步兵排使用)以及来自C连的两个步兵排。

    哈斯拉姆上校命令这些部队前往增援伊拉克警察局并且肃清“革命圆环”周围的武装分子,这个圆环坐落在纳杰夫城商业区的中心位置,并且临近瓦迪•阿尔斯拉姆公墓,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在西面约1500米处,靠近历史遗迹和宗教建筑使这次行动必须谨慎从事。梅尔中校的计划是,让波尼奥少尉的的混编反装甲小组和布里舍尔少尉的步兵排肃清“革命圆环”北侧和东侧的敌人,麦克唐纳少尉的轻装甲排进攻环路的西侧,C连的两个排守住南侧并消灭此时已经岌岌可危的伊拉克警察局周围的敌人。梅尔相信部队能够完成任务,虽然他当时并没有关于武装分子规模的确切情报。

    当这支特遣队向任务区开进时,放眼望去,沿途的一番景象就能够看出即将到来的麻烦有多大。首先,街道上乱哄哄的行人和车辆不断的给陆战队员们造成麻烦。当他们向任务区行驶时,伊拉克人挥舞着胳膊,做出祝福好运的手势。当陆战队员们接近老城区(任务区的外围区域),友好的伊拉克人就消失了。陆战队员们注意到,有好几辆大巴满载着青年男子从车队旁飞驰而过,向着公墓方向扬长而去,恐怕他们就是武装分子的援军。有陆战队员后来回忆,“至少有25辆各种车辆,运进去最少200人”。他们当时想,与其等这些人准备好了杀回来,不如先下手为强,但是这行不通,没有充足理由的鲁莽攻击只能带来更大的麻烦。

    进入了老城区后,武装分子们毫不客气地开始攻击他们,“迈阿密路”的公墓一侧几乎全部是敌方火力点,轻武器、机枪、迫击炮和火箭弹火力全部倾泻了过来。梅尔中校立即召唤增援部队,他联系上了位于迪万尼亚的“回声”基地,命令斯科特•A•库莫少尉的混编反装甲B小组、罗伯特•B•索泰尔上尉的A连(自称“阿尔法突击者”)和史蒂文•O•华莱士上尉的武器连指挥组前出支援。这几乎抽空了“回声”基地的全部兵力,使登陆作战群的几乎部队全部部署到了“革命圆环”周围。

    “革命圆环”的地形给增援部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里遍布着两层到五层的小楼房,中间夹杂着一些开阔地和警察局的院落。那里是武装分子设在公墓内的据点,整个圆环西北部的1/4都与公墓毗连,而且公墓跟“迈阿密路”还有1200米的边界相接,有将近1英里长的道路都暴露在武装分子火力之下。公墓周围是5英尺高的围墙,这些维权虽然能够提供有限的掩护,但却极大的限制了射界。上百名武装分子蜂拥而来,在墓地围墙内来回跑动,用手中的武器向陆战队员猛烈射击。陆战队员面前简直是个爆发的火山口,60mm、82mm迫击炮弹和火箭弹喷涌而来。

    “革命圆环”周边的战斗的激烈程度很快的超过了警察局附近的战斗,武装分子将开始将重点放在美国人身上。在进攻出发位置集合的部队很快就散开了,因为陆战队员们发现武装分子的迫击炮非常准确地命中了这些位置,增援部队大多数分队都进入建筑物内或者躲在车辆和公墓外墙后进行隐蔽。虽然敌人的火力异常猛烈,C连在环路周围展开时仅有一名陆战队员负伤。波尼奥少尉的混编反装甲A小组对敌人火力的反应同样迅速,迅速将车辆开到了公墓外墙后。同时,B分区的麦克唐纳少尉的LAV-25装甲车排机动到了环路北侧以获取更好的射界。而A分区作战的LAV-25装甲车的处境更艰难,车队停在环路上,用25mm自动炮对蜂拥而来的目标不停地进行射击。虽然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但是环路周围的建筑物为增援部队的车辆提供了良好的掩护,避免受到迫击炮弹的杀伤,这里也有供车辆疏散展开的足够的空间。

    陆战队员们出色的隐蔽和掩护战术使伤亡降低到了最低程度,但是无法降低作战环境的危险程度。C连的两个排在环路上很走运,在为警察局解围时却遇到了麻烦。在几分钟内,敌人的迫击炮弹就炸伤了好几名队员。当敌人从公墓向外散开时,战斗到达了白热化阶段。在老城内,几乎所有建筑物都成为了敌人的火力点。,很快,布里舍尔少尉的排在环路上就遭到了警察局背面一幢四层楼顶上火力点的袭击,阿尔威尔•加西亚下士躲闪不及,被击成重伤,激烈的战况迫使布里舍尔少尉命令整个第二战斗组后撤,将伤员后送回 “酒店”。

    双方都很快地意识到,必须占领房顶以便于观察和射击。陆战队员们进入战区后,迅速下车清理了“革命圆环”周边的建筑物,占领了靠近公墓一侧建筑物的屋顶,这里可以居高临下对武装分子和附近的建筑物进行射击。伴随C连行动的前沿空中控制员彼得•N•吉本斯上尉占领了一个酒店楼顶的位置,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战区,便于在必要时召唤空中支援。

    允许召唤火力支援后,陆战队员反到陷入到了尴尬的境地。梅尔中校几周前划定的禁区包含公墓以及整个老城区在“迈阿密路”公墓一侧的那部分,而敌人的火力几乎全部是从这些禁区里打过来的。召唤支援火力来打击这些地区的目标时,必须对每个目标进行专项请示,过程漫长而繁琐,每个目标都需要20-30分钟。战斗逼近伊玛目阿里清真寺时,这种请示更变成了一种负担。8月5日早晨,第一批两个架次的UH-1N“休伊”和AH-1J“眼镜蛇”直升机只摧毁了几处关键的迫击炮阵地,随后只能返回“公爵”基地重新加油挂弹等待新的任务。

    双方在作战中都更重视发扬火力,而不是盲目地直接进攻。武装分子非常清楚,在强大火力面前,直接进攻就是白白送死。梅尔中校也非常谨慎,在明显优势增援部队到来前,他决不发起进攻。因此,战局呈胶着状态,双方激烈交火,但既不撤退也不前进。但陆战队员在几个地方为了取得更好的射界,夺占了几处火力点。

    “休伊”坠落

    地面部队奋战之时,灾难又从天而降。0930时左右,一枚RPG火箭弹击中了远征小队的一架“休伊”直升机的尾部,直升机随即在“迈阿密路”边上迫击炮排阵地北面400米处迫降。波尼奥的反装甲小组、一个LAV-25装甲车分队、布里舍尔的步兵排迅速赶来救援,罗素•汤玛斯少尉的M1A1坦克分队靠拢过来。塞缪尔•H•卡拉斯科上尉B连1排(营快反分队),也分乘两辆P7两栖突击车赶来,所有在场的部队几乎都投入到了这场大规模的对坠机人员的战术救援行动中。1993年摩加迪沙 “黑鹰坠落”那噩梦般情景让陆战队员们迅速赶来救援,整个战场形势迅速转变成为双方以坠机地点为目标的竞速比赛。

    波尼奥的摩托化小组和麦克唐纳的LAV-25装甲车几分钟内就到达坠机现场,他们迅速遭到了向这里赶来武装分子猛烈的火力袭击。波尼奥少尉用步枪击毙了其中试图向美军救援小组发射火箭弹的两名武装分子,反装甲小组中另外三名陆战队员消灭了五个向机组成员隐蔽地点跑来的武装分子。

    命运似乎在跟陆战队员开玩笑,这架“休伊”恰好坠落在一个伊拉克诊所的旁边。机长史蒂芬•H•蒙特上尉步枪击中了面部,身受重伤,急需治疗,副驾驶跑进了诊所,带出来了一名伊拉克外科医生。

    救援部队赶来后,吃惊地发现直升机是空的,他们一面灭掉了引擎上腾起的火焰,一面呼喊寻找机组成员。很快,他们在诊所旁边的一个院子里找到了蒙特和机组其他成员。波尼奥看到蒙特上尉已经被伊拉克医生包扎了起来,诊所里有一辆破破烂烂的救护车,他带人将蒙特上尉抬上了救护车,送往“酒店”基地的医疗所,反装甲小组的一辆悍马车装载着机组其他成员并担负护卫任务。机组机械师伯吉斯军士长留了下来,准备指导地面分队对直升机装备的抢救工作。

    机组成员安全撤离后,救援部队剩下的人员将精力放在了坠毁的直升机上,摩加迪沙的教训让陆战队员们不能在坠机现场留下任何有宣传价值的物证。安排直升机装备抢救分队1100时从“酒店”基地出发,到达了现场后,冒着敌人零星的火力下展开工作。整个过程历时三个多小时,由营工兵排的一辆民用吊车和一辆M88坦克抢救车完成。吊车操作手是第一次操作民用工程车辆,而且在将机身部件吊上卡车的过程中还遭到了武装分子的机枪射击,但还是完成了这一任务,机身部件被拉回了“酒店”基地。不幸的是,抢救分队一名中士在掩护抢救工作时阵亡。

    逼近公墓

    “革命圆环”和警察局的战斗仍在继续,大多数在“迈阿密路”上作战的陆战队员们已经推进到了公墓围墙下隐蔽,躲避武装分子从公墓附近射来的火力。虽然战线总体上没有变化,然而陆战队员单兵或小组不断的在接近敌人的建筑物中转移阵地,以获得更好的射击位置。

    反装甲小组和轻型装甲侦察排返回作战后,立刻开始攻击公墓内残留的武装分子。他们车载武器的火力迅速压倒了武装分子,参战的步兵分队可以有机会向前推进一段距离。这些陆战队员们展示出了高超的战术素养。举例来说,威廉•C•乃梅尔中士带领两人占领了一座五层楼房的楼顶建立观察哨,引导车载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消灭了武装分子的几处炮位。他们在这个制高点上,还用步枪击毙了数名武装分子。此时,LAV-25装甲车也大显神威,后来报告中提到,他们用“自动炮连续消灭了两个迫击炮位、一个机枪工事和至少四个火箭筒小组”。

    混编反装甲B小组在中午稍后时分赶到,带队的是斯科特•寇莫少尉,前来支援在公墓附近作战的陆战队员。午后时分,B小组和汤玛斯少尉的坦克排沿着“迈阿密路”开来,沿途不断向道路两侧的目标开火。这一天的战斗对B小组来说,从开始就不顺。武装分子们在1430时发现他们沿着“迈阿密路”进入了纳杰夫城,决定在战区南边约1500米处伏击B小组,他们在这里从街道两侧三四层高的楼房用步枪和机枪对小组的车队射击。B小组的先头的两辆悍马车一头扎进了火网中,车上机枪手拼死还击,才使整个车队得以侥幸逃出。

    公墓这边,陆战队员们冒着46度的高温,继续与武装分子交火。完成了救援坠毁直升机的任务后,各分队陆续返回了“革命圆环”投入战斗。中午时分, B小组的四辆车替换了“革命圆环”上激战了一上午的LAV-25装甲车和81mm迫击炮排,这时武装分子火力骤然加强,随后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反扑。随后的几个小时,B小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和M240中型机枪大显神威,消灭了好几处武装分子狙击手藏身的地点。

    激战午后时候,所有的增援部队都已经赶到,战斗的基本态势已经成型。虽然战况依然激烈,但是沿“迈阿密路”公墓对面一侧的武装分子已经被完全肃清。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公墓。武装分子们整个早上都将其当作基地,但是梅尔中校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肃清那里的武装分子,因为公墓位于禁区内。能否进入公墓战斗,将决定眼下的这场战斗乃至整个城市的命运。

    公墓战斗

    “革命圆环”的激烈战斗让梅尔中校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坚强的敌人。武装分子们的战斗技能并不高明,但作战顽强,而且数量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弥补了战术素养的不足。武装分子伏在楼顶、窗口和门前,似乎无处不在,全体同仇敌忾,尽可能多的杀伤美军。几个小时内,陆战队员毙伤了几十名武装分子,甚至可能达上百名,但是他们增援的速度却超过了伤亡速度。陆战队员们看到增援而来的武装分子从公墓墓园中蜂拥而出,开始新的战斗。

    梅尔中校认识到,必须停止这种无畏的火力消耗。他向哈斯拉姆上校提出了建议,上校随即找到陆战队第一远征军的司令官詹姆斯•T•康维中将,要求获得对公墓展开进攻的许可。康维继而向伊拉克多国部队司令官美国陆军乔治•W•凯西上将请示,上将的参谋们再向五角大楼和白宫请示。虽然这是一个耗时长久的请示过程,但是梅尔仍然全力争取这个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非常敏感的作战计划。

    按照梅尔的计划,他要在武装分子和伊拉克警察局以及那些被交战困住的平民之间建立起一个缓冲区。为了建立这个缓冲区,陆战队员们将通过武装分子的庇护所--瓦迪•阿尔萨拉姆公墓展开进攻,攻击位于伊玛目阿里清真寺附近的老巢。情报部门报告说清真寺内有数百名武装分子,指挥官阿尔-萨德尔也在那里。进攻方向由东向西平行于“哈特福德”路,直到“指环”路的路口,这是一条环绕着清真寺部分外围和部分老城区的环路。哈特福德/指环路口距离“革命圆环”约1000米,在清真寺东侧约500米处。武装分子主要集中在“指环”路内外和清真寺附近。武装分子从公墓墓园内一直沿着哈特福德路向南,沿着陆战队员们可能的进攻道路构筑了一系列据点,同时,大量武装分子包围了伊拉克警察局和周边的地带。

    1400时左右,梅尔中校摸清了敌人的基本情况,也得到了允许进攻的命令,他下定了进攻作战的决心。这次进攻正面将沿着“迈阿密路”展开,从“革命圆环”到“法维尔路”北面的游乐场南端长1200米,向西推进通过公墓墓园,肃清墓园的东南角后向环路内老城区的东北区域内运动。在这个转向点上,进攻部队的后侧单位将转向环路和公墓方向。梅尔的陆战队员们随后将彻底消灭公墓中武装分子的残余和构筑的工事。作战计划的重点是对南端的进攻,这里能够将大多数武装分子隔离开。梅尔也希望这次进攻能够一举抓获阿尔-萨德尔。

    突击部队此时还都集中部署在“革命圆环”附近,这里就成为了突击行动的出发地域。这里由马修•T•莫里斯上尉的C连的两个排和前来增援的B连快反排守卫,以掩护突击部队的左翼(“哈特福德”路)。布里舍尔少尉的迫击炮排,现在临时当作步兵排作战,部署于C连的右翼(北侧)。C连所属各分队在从环路到迈阿密路上与公墓主路(被称作“对角线路”)路口700米宽的正面展开。从这个路口开始,“对角线路”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与哈特福德路口,位于革命圆环西侧约700米处。“对角线路”在后面的战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索泰尔上尉的A连和前沿空中支援控制员兰迪•J•斯塔波上尉在进攻线的另一端。A连部署在北侧的迈阿密路上从对角线路口到法威尔路口。金兹利上尉的侦察排在法威尔路北侧的游乐场,是整条战线上最北侧的部队。指挥这次进攻的军官,包括梅尔中校、作战参谋科比•莫兰少校、航空兵参谋军官洛维上尉,指挥所开设在靠近迈阿密路的环路上。进攻展开出发线距离最终目标的距离只有1500米。

    计划确定后,梅尔的指挥组开始部署进攻公墓墓园的部队。此时已经是1530左右,气温已经达到了52度。编组进攻队形的时候,陆战队员们躲在了公墓围墙下,墙下的阴影能够让他们稍稍感到舒服些,许多人已经连续作战了6个多小时,但是精力依然充沛,不少人抓住难得休息机会开始拍照留念。

    然而此时也不是太平无事,反装甲小组和坦克分队继续沿着迈阿密路从伊拉克警察局到革命圆环这一段巡逻。步枪、机枪、火箭筒、坦克炮和偶尔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这些轰鸣声依然不绝于耳。抓紧时间休息的陆战队员们距离这些热闹所在非常近,但却令人惊异的镇静。此时,酷热和口渴才是许多陆战队员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少已经快晒干的人冒着敌人的火力跑出400多米去取水,然后又冒着猛烈的火力跑了回来。

    1800时进攻开始,陆战队员们发现,他们面临的问题远不止那些顽固的武装分子。除了极端高温外,他们发现眼前这个占地15平方英里的公墓是一个砖砌起来的极度混乱而拥挤的迷宫,里面是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坟冢,高度大约3米左右。其排列紧密的程度近乎离谱,背负全套战斗装具陆战队员难以穿行。经常需要横向移过几个坟冢后,才能够找到前进的缺口。

    虽然各方面条件都很不利,但是进攻依然顺利。C连依然扫清了公墓内的两座建筑物,迫击炮排和A连的进展也不错,向前推进了数百米,其间只遇到零星抵抗。侦察排穿过游乐场的运动过程中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甚至C连左翼的B连分队在经过被敌占领的“哈特福德路”两侧的建筑物时,也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在坦克、反装甲部队、P7两栖突击车和LAV-25装甲车的掩护下,步兵部队开始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

    C连前进几百码后,开始遇到零星的敌火射击,随后敌火迅速加强,似乎各个方向都有狙击手向他们射击。担负掩护任务的支援部队也开始用车载重型武器向敌人目标射击,重型迫击炮弹和火箭弹迅速将公墓变成了地狱般的战场。陆战队与武装分子距离越来越近,增大了误击的风险。此时,埋伏在“哈特福德”路南侧的武装分子向陆战队员们射击,将他们压制在原地动弹不得。各个小分队在运动过程中被坟冢森林分隔开,彼此失去了联系,公墓中的战斗变成了混战。

    混战中,陆战队员很快就调整了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适应了子弹嗖嗖作响飞过头顶的环境。参战陆战队员回忆说,“你站在墓穴边上,而子弹就贴着头皮乱飞”,但是“过一阵你就适应了”。这并不意味着陆战队员危险有所减少,他们有人已经产生了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可能会热死在这”。

    当天战斗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布里舍尔少尉迫击炮排的一次行动。如果要保持与C连的进攻行动同步,他们就必须提前发起进攻,但此时A连的分队还在等待进攻命令,他的整个北侧将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但是C连身处于整个战区最为险恶的部位,需要迫击炮排掩护侧翼。迫击炮排进展顺利直到他们抵达“对角线路”,此处距离他们的出发点大约200米远。在这里,他们越向前,敌人的火力就越密集。在继续前进了150米后,他们遭遇了早已埋伏好的40名武装分子。布里舍尔排迅速与他们展开了面对面的近战,距离近到陆战队员和武装分子互相扔手榴弹时可以叫骂。力战几分钟后,武装分子溃散了,迫击炮排消除了C连向南推进时最大的威胁。布里舍尔后来才知道,他们此时是整个武装分子战线上最西侧的分队,已经杀进了C连的进攻目标区内。

    夜幕降临后,公墓内的战况依然激烈。梅尔中校下令停止进攻,他认为夜幕将降低陆战队员们的战斗效率。他命令,迫击炮排退回“对角线”路建立防线,各部队次日晨继续进攻。然而,由于缺乏班组无线电通信设备,加之墓地地形复杂,但迫击炮排没有接到这一命令。两侧的部队按照命令撤回后,布里舍尔少尉的迫击炮排三面暴露,敌人迅速发现了这个孤立突出的分队,从三面对这个分队发起了进攻。布里舍尔少尉急忙呼叫炮火支援压制敌军,但是火力控制中心拒绝了他的请求,理由自然又是禁区的问题。

    没有及时接到撤退命令和拒绝提供火力支援,让这个在地面陷入苦战的分队付出了致命的代价。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被迫顶着猛烈敌方火力撤退,班长亚迪尔•雷诺佐中士在执行殿后任务时阵亡。第11远征小队很多陆战队员都认为,是火力支援的禁令害死了雷诺佐中士,这件事让他们多少有些恼火。不过,这个悲剧对上级也产生了影响,他们及时将火力支援打击禁区从清真寺周边1000米缩小到300米,作战指挥官加里•约翰逊中校后来说到,在雷诺佐阵亡后,他决心如果上级重要的火力支援申请再有所迟疑,他自己将直接批准并承担所有责任。

    但是,战斗整体进度还是按照预想的进程实施的。全天的伤亡是两人阵亡,大约20名受伤,其中大部分都是轻微的炮弹破片伤,只有几名伤势比较严重。陆战队员手中的轻武器大显神通,但是大多数武装分子的伤亡还是营属重武器的功劳--M1A1坦克排、反装甲小组、LAV-25装甲车和P7型两栖突击车。举例来说,当天迈克尔•J•诺瓦克下士操纵LAV-25装甲车上的25mm自动炮就击毙了15到25名武装分子。在进攻公墓开始时,他发现800米外有几个武装分子小组正在穿过“哈特福德”路,企图进入公墓增援C连目标区内的武装分子。诺瓦克抓住他们暴露在公路上的机会,用精准的射击将这些武装分子全部打到,将公路一直封锁到入夜停止进攻时。

    近距离空中支援也给敌人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在由吉本斯上尉(伴随C连)、洛维上尉(营指挥所)和斯塔波上尉(伴随A连)组成的三人空中支援引导组的指挥下,空中支援杀伤了数以百计的武装分子。担负这些空中打击任务的即有直升机也有固定翼飞机,当天他们总共召唤了数十次空中支援,考虑到禁区限制和任务批准时间延迟的问题,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入夜后,代号“珍宝皇冠”的空中支援到了-美国空军的洛克希德AC-130“幽灵”炮艇机,在2000米空中提供了异常强大的火力--射速1800发/分的25mm加特林炮、40mm榴弹发射器和105mm榴弹炮。地面上的陆战队员寻找并确认目标,而后通过对空引导组指示给机组,机上瞄准手用红外和热像观瞄器材确定目标,截获了敌人的热像信号后,一次可以就摧毁整栋建筑物。整个晚上,陆战队员都躺在坟冢下面尽量的休息,然而AC-130的巨大噪音让他们非常兴奋,称之为“疯驴”。

    8月6日0500时,武装分子的迫击炮弹幕拉开战斗的序幕。天空逐渐放亮,炮火越来越密集。冒着跟头一天一样火炉般的高温,战斗明显更加激烈了。敌人的迫击炮、轻武器、机枪、火箭弹火力一浪高过一浪,给陆战队员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弹片简直跟雨点一样密集”,坦克排长汤玛斯少尉回忆道。当他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分队前往支援“对角线路”上的步兵时,破片密集到坦克车组必须“封舱”,原来能用来通风的观察孔全部关闭。炮弹爆炸腾起烟尘让车组几乎无法观瞄,“后面的坦克离我50米远,但根本看不见”。

    尽管作战条件艰苦,坦克仍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坦克排伴随C连进攻,在C连进攻队形中间,位置靠近“哈特福德”路和“对角线”路路口。周围地区内的建筑物在正常战斗中都是焦点,艾布拉姆斯坦克想敌人的位置发射了数十发炮弹。效果正如莫兰少校所说,“汤玛斯那天可赚了不少”。当天,车外的气温已经超过了摄氏50度,车内的温度已经可以直接做饭了,成员随时都面临着中暑的危险。汤玛斯的坦克兵依靠着初到战场的兴奋劲头分泌出的肾上腺素顶过了8月5号的战斗,但是8月6号,他们头天晚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还要在同样高温条件下进行高强度的作战,因酷热导致身体受损的危险性极大的提高了。汤玛斯意识到在这样的条件下,以这样节奏维持作战是不可能的。他劝说梅尔中校允许将坦克排分成两组进行轮战,当一个小组的两辆坦克作战时,另一组撤到后方休息两到三个小时,成员恢复体力、补充水分、就餐并对坦克进行必要的维护。轮战缓解了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问题。B组组长,迈克尔•S•菲利枪炮军士作战期间中暑,由于高温变得神志不清,驾驶着坦克在迈阿密路上疯狂地左突右冲。

    汤玛斯少尉情急之下,又想出了一个帮助他的部下免受高温折磨的办法。他想起来曾经读到专业运动员在高气温条件下的耐力运动中,用静脉输液的方法来抵御酷热、恢复体力。汤玛斯让医护兵在车组轮休期间监督并指导他们进行多次静脉输液。采用这个方法后,车组成员返回战斗时精神和体力都明显好转,很多人回来的时候胳膊上还挂着输液的袋子。采用这种恢复体力的方法后,坦克排保持了全天对敌作战,摧毁了多处武装分子的据点。汤玛斯少尉的这个创新在参战的陆战队部队中迅速推广开来。

    虽然C连面对敌人的压力最大,然而整个进攻正面的战斗都很激烈。更加准确的情报显示,陆战队员们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敌人的数量。最初的估计是公墓内外有数百名,但是报告武装分子有将近1000人,参谋们马上调整了进攻和计划和战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武装分子的数量还可能增加。

    迫击炮排向着新的目标区域继续推进,在参谋们将当天的目标核减一半后,他们卓有成效的完成了任务。在支援C连完成当天任务时发挥了主力作用,A连在向目标区进攻时则采取了“先爆破后突击”的战术。在好几次进攻中,斯塔波上尉在全连发起进攻前先召唤来近距离空中支援对目标打击。

    侦察排也在继续推进,在8月5日成功完成任务后,侦察排与A连北侧连接了起来,这样一来,有助于在迫击炮排支撑C连向目标区进攻后,收窄进攻正面。会合后,侦察排曾经几度遭到敌人的反扑,但是每次敌人的抵抗都很快被近距离空中支援化解了,到达目标地域后,在法威尔路和诺瓦路路口建立起防御阵地。

    战况越来越激烈,汤玛斯少尉的坦克排无法沿着对角线路向西推进。虽然进攻受阻,但是坦克排依然用车载武器有效地压制和打击了敌人据点,在敌人占据了一栋酒店和几个四五层高的楼房时,坦克排迅速的轰击了那些建筑物。一件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事件鼓舞了陆战队员们的士气,在轰击一个六层高饭店楼房的楼顶时,菲利枪炮军士座车的一发炮弹击中了中央空调的室外机组,炸出了一个耀眼的大火球,一堆组件全都飞上了天。汤玛斯少尉被这巨大的爆炸吓住了,他认为闯下了大祸,肯定“将被解职查办”。出乎他意料的是,陆战队员们欢呼了起来,梅尔中校在电台里由衷地称赞“打得好”。

    陆战队员们已经推进到环路边上的饭店,但是已经寸步难行。此时,梅尔接到报告,战区内共有2000-4000名武装分子。原定的“肃清公墓-进逼伊玛目阿里清真寺”的计划,面对如此敌情怕是难以成功。梅尔暂停了攻势,再一次请求支援,哈斯拉姆上校就此与康维将军和多国伊拉克部队达成了一致,派出了两个陆军骑兵营,协助清剿纳杰夫的武装分子并夺回伊玛目阿里清真寺附近地区的控制权。

    同时,C连在坦克、战斗车辆和空中支援下继续对目标展开进攻。吉本斯上尉和洛维上尉不断的协调空中支援,使其与C连的地面攻势保持同步。吉本斯召唤了20架次空中支援,同时还有炮火支援相配合,洛维完成的空中支援次数也基本与此相当。他们与斯塔波上尉一起,不断召唤引导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提供空中支援,在整个战斗中,空中和炮火支援对敌人造成的杀伤是最大的。

    空中行动的高潮,是向一处敌据点投放大型航弹。省政府里有伊拉克人提醒美军,公墓内有一处建筑物是武装分子的指挥中心和补给站。陆战队员召唤来空军飞机对这个目标投下了4枚1000磅炸弹,彻底炸飞了这个建筑物。指挥中心内的15-20名高级别指挥人员全部被击毙,武装分子防御作战指挥和控制陷入混乱。

    夜幕降临后,指挥官决定停止对公墓的进攻,地面战斗逐渐减弱,突击任务再次交给了空军的航空兵部队。AC-130跟头天晚上一样,再次飞临战场上空清扫敌人的据点。此时陆战队员与武装分子的位置已经非常近,这给航空兵部队的空中打击任务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与武装分子区别开,陆战队员们把MRE口粮中的加热包顶在头盔上作为对空红外识别信标。

    陆军部队通知第11远征小队,第一骑兵师5团1营和7团2营将在8月7日抵达助战。陆战队的营级登陆作战群这时候已经无法取得任何进展,哈斯拉姆上校决定停止向前推进,增援部队赶来后再重新集结部队恢复进攻。部队将利用这段时间组织人员休息、装备维护并抓紧训练伊拉克国民警卫队成员。联军部队将用装甲部队替换下陆战队的步兵,继续清剿公墓内的武装分子,陆战队营级登陆作战群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消灭敌运输队、干扰敌方行动等手段配合作战。

    8月7日0700时,正式的停止进攻的命令下达了。虽然此时陆战队员跟武装分子的战线已经呈犬牙交错之势,但后撤行动没有遇到什么大麻烦。有些陆战队员们背着全套战斗装具在敌人火力之下跑了四五百米才撤回来,运输车将他们送回了“酒店”基地。

    由于对武装分子的实力估计不足,远征小队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他们也极大的杀伤了武装分子。此战,大约击毙了大约350名武装分子,击伤数百名,陆战队亡5人,伤60人。更重要的是,这次战斗极大地挫伤了武装分子的锐气,严重地破坏了他们的指挥机构。

    场间休息

    从公墓撤退并不是战斗的结束,只是半场休息。考虑到双方数量对比和即将到来的增援部队,陆战队员们需要对他们的战法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但是任务仍然是俘获阿尔-萨德尔并消灭其武装。事实上,公墓战斗已经大大的加快了整体治安计划。公墓战斗已经改变了那个90天的计划,哈斯拉姆尽可能的缩短了其准备时间表-3个月变成了3周。“在我们准备好结束这场由穆克塔达•阿尔-萨德尔挑起的战斗时,伊拉克和美国部队都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哈斯拉姆上校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我们将不会允许(马赫迪军)继续亵渎这些圣地,将其当作作战的基地,纳杰夫城内不允许有暴徒和罪犯的庇护所存在。”

    陆战队员继续筹划下一步应对武装分子的计划,但是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这个工作量巨大而又错综复杂的任务来说,制定准确的时间表是不可能的。而且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明确,特别是后勤支援问题和瓦迪•阿尔萨拉姆公墓内作战的政治问题,伊拉克政府的意愿、作战禁区以及谈判解决的可能性都要进行综合权衡。

    陆战队地面部队实力明显不足,下一阶段必须将战区内所有可能的资源集中投入,包括陆战队、陆军、伊拉克部队(包括机械化部队和步兵部队)和波兰的GROM特种作战部队。陆战队和陆军的直升机,陆战队和空军的固定翼飞机,将全部升空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陆战队指挥官们将精力集中到了筹划和控制工作上,特别是使联军地面部队和伊拉克政府能够同心协力的投入到作战中去。8月9日,公墓战斗结束仅仅两天后,26名伊拉克政府领导人和美军将领齐聚阿尔祖鲁菲的宅邸讨论战略问题。与会代表包括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理阿亚德•阿拉维、国防部长和联军的高级将领,包括凯西上将、汤玛斯•梅兹中将、康维中将和他的副手丹尼斯•J•海吉里克准将。这次会议引来了大批各国媒体记者前来报导,武装分子们很快就获悉了这次会议的召开,会议开始不久,他们就向省长官邸发射了数枚迫击炮弹,会议被迫中断,与会高官迅速离开了会议地点。

    尽管时间非常简短,但是会议仍然完成了几项基本议题,与会者一致同意在最高级别的指挥层次上建立集体协调机制。第一,陆战队建立了第11远征小队次级指挥所和协调小组,负责与上级指挥机构、哈斯拉姆上校、伊拉克国家和省政府之间的行动协调。第二,大幅缩小火力支援打击禁区范围,下放火力支援任务批准权限。第三,理顺了指挥体制,哈斯拉姆上校在战术问题上可以全权决断,不受第1远征军的干扰。而且,为确保纳杰夫-库费战区内陆战队部队行动的自由,多国伊拉克部队司令部将该战区的指挥权由波兰领导的“中南地区多国部队师”移交给了陆战队第1远征军。

    在集体通过了联军部队职责任务调整之后,哈斯拉姆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筹划今后的作战,他拥有了更多的资源,政治方面的也加灵活。8月11日,哈斯拉姆上校在“酒店”基地召集作战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保持不变:通过一次压倒性的决战彻底消灭盘踞在纳杰夫-库费战区内的萨德尔武装分子,战术上,决战开始前,联军部队将不断的采用进攻性巡逻的方式压缩武装分子活动范围,这一任务主要由陆军骑兵营担负。他们将部署在老城区和公墓地区,不断瓦解和扰乱武装分子在纳杰夫-库费战区的行动,削弱对方的实力。这些进攻行动将重点在于破坏武装分子的资源和据点,并以此分散武装分子兵力,使其无法继续增援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地区。当天,第5骑兵团1营就开始在公墓地区寻歼武装分子,刚刚赶到的第7骑兵团2营也被直接部署到了纳杰夫西南角的老城区投入作战。陆军部队带来的无人机可俯瞰整个战区寻找目标,有力地增强了侦察行动,传回的信息也可直接为炮兵和航空兵指示火力打击目标。

    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协调第1远征军宣布暂停实施作战行动,以便创造一个与阿尔-萨德尔谈判的机会。伊拉克临时政府仍然希望通过灵活的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且特别考虑到了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对于什叶派穆斯林异常敏感。但是祖鲁菲省长和省政府里的伊拉克官员们都认为,与除掉阿尔-萨德尔相比,保护清真寺是次要的。

    然而,穆克塔达•阿尔-萨德尔拒绝与政府进行谈判,并且发布了一个声明,告诉他的信徒“即使我成为囚徒或者烈士,你们仍然要坚持战斗,真主的意志注定会让你们取得胜利”。武装分子的一名发言人在8月12日对媒体声明,“战士们士气异常高昂”。

    自公墓战斗之后,突击和交火就成为了美军部队每天的家常便饭。陆军骑兵分队承担了大部分日常作战任务,而陆战队营级登陆作战群则更多的担负起破坏/摧毁的突击任务,使阿尔-萨德尔及其指挥人员无法稳定的实施对作战行动的通信和指挥。

    狼烟再起

    8月12日,美军在阿尔-萨德尔宅邸附近实施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突击行动。情报部门判定,10天前波尼奥巡逻队与武装分子展开战斗地点的建筑物及其附近存在武装分子一个主要的据点,那里是他们的预定兵力集结地和后勤补给点。突击特遣队包括C连、侦察排、混编反装甲A小组以及伊拉克国民警卫队第405营的3个排,目标是突袭四个地点:两栋房子、一座医院和一座学校,旁边是一个800米长的开阔停车场和一个垃圾堆。

    C连在清理停车场和医院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战线的其他地方,其他部队跟武装分子展开激战。而最大的麻烦在参与行动的配属部队这里,伊拉克国民警卫队部队和他们的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顾问在学校内遇到了猛烈的抵抗,那里有一个排规模的守敌,据守一栋4层楼房。突击中,特种作战指挥官美国陆军迈克尔•塔罗斯基上尉阵亡,他手下一名陆军军士长身负重伤。侦察排与C连3排快速赶来增援,途中遭遇了猛烈的轻武器和机枪火力。到达建筑物后,3排之后的两个小时陷入了苦战中。武装分子进行拼死抵抗,他们用手榴弹打退了3排的数次进攻,并且用机枪成功的控制了楼下的空地。

    进攻楼房失利后,特遣队重新评估了形势,突击组撤到了安全距离外召唤空中支援。应召而来的空军飞机用500磅航空炸弹和“小牛”导弹摧毁了整栋楼房。当陆战队员返回楼房的废墟后,发现这里是一处重要的武器弹药存放点。这次突击让联军部队承受了较大的损失,除了陆军的特种作战顾问阵亡外,还有1名伊拉克国民警卫队士兵阵亡,另有16名伊拉克士兵和3名陆战队员受伤。进攻部队确认3名武装分子死亡、18人受伤,虽然哈斯拉姆上校估计有大约40名武装分子伤亡,但是陆战队员们无法对学校建筑物内的敌人死伤情况进行准确地清点。

    依照最初的计划,远征小队要保持武装分子的高压态势。8月13日清晨,他们对伊玛目萨拉清真寺发起了大规模的突袭行动,这座清真寺就在库费清真寺的正北方。情报部门判定,这座清真寺已经被武装分子当作据点使用,突袭行动将遭遇大批武装分子。远征小队精心制订了作战计划,但伊拉克官员不同意外国人进入这个宗教场所,所以对清真寺内部的突袭任务交给了伊拉克第36突击队,这支队伍由伊拉克-库尔德部队和伊拉克反恐部队组成。伊拉克突击队的支援部队包括美国陆军特种部队顾问组和第11远征小队的海上特种作战分队,这个海上特种作战分队由侦察排和经过特殊训练的步兵排组成。计划中,特种作战分队与轻装甲侦察排和反装甲B小组一起,担负外围封控任务,掩护伊拉克突击队的突袭行动。陆战队还将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其他分队处于待命状态以便随时出动应对重大敌情威胁。出人意料的是,在这次作战中,武装分子的抵抗并不激烈。第11远征小队海上特种作战分队击毙了两名趴在楼顶用射击的武装分子后,其他人就放弃了抵抗,向库费清真寺逃窜。伊拉克部队完成了突袭任务,击毙4名、抓获9名武装分子。战果或许一般,但是重要的是,这次联合作战展示了联军致力于彻底消灭武装分子的坚定决心。

    消灭阿尔-萨德尔及其武装分子的作战计划很大程度要依赖于城市作战战术技巧,远征小队的参谋们明白,陆战队员们不应该冲进建筑物内跟藏匿其中的武装分子短兵相接,而是应该尽量将他们驱赶出来,挨门挨户地去清理每个房间的方法压根行不通。因此,陆战队部队必须依靠陆军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以弥补自身战术上的缺陷。陆军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M2“布莱德雷”步兵战车是执行此类任务理想的支援武器,“艾布拉姆斯”坦克的120mm主炮、12.7mm和7.62mm机枪,“布莱德雷”步兵战车的25mm自动炮,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和7.62mm机枪都能够大显神威。梅尔亲历过革命圆环和公墓的战斗,他要求将这些陆军装甲部队做为突击分队的增援力量。联军部队将领和伊拉克政府领导人就作战计划于8月9日达成一致,两天后哈斯拉姆上校在阿尔祖鲁菲省长宅邸通报了作战方案,明确了一些的具体问题。

    陆军骑兵5团所属分队于8月7日赶到,在公墓战斗后,很快就开始在公墓北侧到清真寺北面之间担负巡逻任务,这使敌人无法进入之前占领过的地域。这时,行动禁区已经大幅减少到清真寺周围500米,使部队部署更加方便灵活。几天后,骑兵7团的分队到达任务区,部署在公墓西侧、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南面的老城区和“大卫”前沿作战基地(位于纳杰夫城南面)东侧进行巡逻。两支部队的表现令人称道,富有进攻精神。“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布莱德雷”战车采用“诱歼”战术与狙击手、机枪、火箭筒和迫击炮火力点交战-引诱敌方开火暴露、寻找火力点并予以摧毁。这两个部队每天最少派出两个连执行不间断的全天候巡逻任务,始终保持对武装分子的高压态势。得益于骑兵部队的高效工作,陆战队员可以腾出手来在日常战备任务的基础上组织数次突袭任务。

    虽然陆军装甲车辆威力无比,但是仍不可大意。在8月15日的交火中,有武装分子爬上了一辆陆军坦克,对敞开的炮塔舱盖内进行射击,击毙了车长和炮手。驾驶员情急之下迅速倒车,撞塌了车后的房屋,砸死了这名武装分子,驾驶员和装填手得以幸免。增援部队到达后,摧毁了武装分子的据点,掩护坦克撤了下来。陆军的坦克指挥官们认为,伴随行动的陆战队步兵不足导致了这一悲剧发生。从此之后,陆战队步兵排开始为投入战斗陆军坦克和装甲车辆提供360度全方位的警戒。步坦协同战术非常有效,后来的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疏漏,武装分子彻底被骑兵部队赶进了老城区,无法再对美军行动构成威胁。陆战队员私下普遍认为,相对于陆军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布莱德雷”战车来说,武装分子更惧怕与之协同的陆战队步兵。

    联军部队采纳了伊拉克临时政府的意见,明确规定,只能由伊拉克突击部队进攻穆斯林教圣地。此后,第36突击队和伊拉克反恐部队对萨拉清真寺又实施了一次突袭行动。联军部队随时都可能派遣伊拉克国民警卫队第405营执行任务,这支部队还在训练,没有做好直接参战的准备,但是联军部队司令官认为,这是伊拉克部队担负国家治安进程中必要的一步。

    陆战队忙于最终进攻的准备工作时,伊拉克政府还在寻求与武装分子领导层通过协商解决问题。6月1日刚刚就任的总理阿拉维,倾向于劝说阿尔-萨德尔参与政治进程,而不是用暴力手段胁迫他。但是伊拉克政府其他官员并不像阿拉维一样对协商手段抱有信心,他们希望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这些反阿萨德的官员甚至联合起来推动取消作战禁区限制,他们认为,即使是冒着让伊玛目阿里清真寺毁于战火的风险消灭阿尔-萨德尔也在所不惜。

    权衡了两派的意见后,伊拉克临时政府采取“两手准备”的折衷政策-在寻求谈判的同时,做好将其彻底消灭的准备。政客们开始热火朝天地张罗谈判事宜,按照他们的要求,联军在8月11日和13日安排了两次停火以便进行谈判。但是,阿尔-萨德尔毫不领情,拒绝了前两次谈判安排,8月14日勉强谈了几个小时后即告破裂。作为回应,持强硬态度的纳杰夫省议会投票通过法案,要求阿尔-萨德尔及其武装分子立即无条件离开纳杰夫省。次日,伊拉克最高领导层会见了“伊拉克中部多国部队”司令梅兹中将,会后,国家政府批准了纳杰夫省议会8月15日通过的放逐阿尔-萨德尔的法案。

    阿尔-萨德尔对政府的法案嗤之以鼻,继续与联军展开战斗。在此情况下,陆军第5骑兵团1营和第7骑兵团2营恢复了战斗巡逻和突击行动。8月17日,第1营级登陆作战群A连和C连在第7骑兵团2营的加强下,各自执行了一次突袭作战,抓获了数名武装分子,捣毁了几处大规模武器储藏点。就在同一天,16名伊拉克临时政府代表抵达纳杰夫准备与阿尔-萨德尔展开谈判,这似乎是老掉牙的“胡罗卜加大棒”政策伊拉克现实版。

    第二天,第5骑兵团1营与陆战队步兵在公墓进行联合巡逻,第7骑兵团2营在武装直升机的支援下,部署于环路(老城区和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外围的一条环路)内的老城区进行作战。其他配属和增援的部队当天也将部署到位,第11远征小队计划当晚对武装分子进行一次突然袭击-进攻库费技术学院,那里是武装分子的据点和后勤补给点,而且之前并没有遭到联军部队的打击。

    情报部门判定,大约有200到300名武装分子据守在学院内,他们的作用是直接支援公墓和清真寺内的武装分子的行动。陆战队决心消除这个威胁是出于军事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联军不能够容忍武装分子拥有能够自由自在使用的作战基地。其次,在幼发拉底河西岸和南端有一座大型桥梁,哈特福德路经过这座桥梁通向位于迪万尼亚的“回声”基地,情报部门判定武装分子已经在桥上安放了爆炸物,这对路上交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必须确保这座大桥的安全。

    技术学院坐落在幼发拉底河西岸,是一个易于打击的目标。情报部门认为,校园对于来自河对岸的地面和空中火力来说,是个理想的打击目标,因此计划不投入地面突击部队。地面分队将主要部署在目标周边地区,担负现场封控和支援任务。“破坏性突击”将与8月19日0200时开始,50米宽的河面和没有障碍物的东岸使其成为了理想的火力打击阵地,陆战队员们可以在最小的威胁下对校园内的敌人造成最大程度的杀伤。

    突击分队呼号为“黑马”特遣队,包括B连两个大幅度加强后的步兵排、反装甲A小组、LAV-25装甲车排、一个81mm迫击炮分队、一个60mm迫击炮排和一个营属狙击手小组。陆军部队提供了一个心理作战连和一个战术侦察组。B连的一个排占领了靠近大桥边的一栋建筑物,以监控战区情况。侦察排在技术学院南边建立起了封锁阵地,反装甲A小组则在校园西侧封锁武装分子进出。

    当陆战队部队进入河岸上各自的阵地时,敌人的机枪开火了。轻装甲部队立即做出了反应,LAV-25的车载自动炮开始射击,但是对于完成任务来说,还需要更强大的火力。B连所有的轻武器和支援机枪同时向敌人占据的建筑物和出现的敌人开火。反装甲A小组用“陶”式反坦克导弹、0.5英寸机枪和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向敌方开火。在后方1000米处,两个迫击炮分队开始轰击校园。狙击手小组部署在桥上,对校园周围暴露的敌人进行射击。近距离空中支援也显示出了城市进攻战术中的决定性优势。美国空军的AC-130炮艇机用25mm加特林炮和105mm榴弹炮对敌轰击,陆战队的“眼镜蛇”和“休伊”武装直升机很快飞来,用“米尼岗”机枪对敌人射击,机枪弹壳雨点一般落在陆战队员头上。一个少尉回忆 “整个目标区都陷入了火海”。

    突袭行动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但是陆战队地面部队跟随空中和炮兵火力,迅速扫清了残余的武装分子,进攻行动在让人惊讶的寂静中结束了。伤亡统计结果是,确认有73名武装分子被击毙,估算有102人被击伤,美军方面仅有一名陆战队员负轻伤。这次进攻后,没有武装分子的新闻发言人再出来声称武装分子“士气高昂”了。联军在8月20日又安排了一次停火,为预料中阿尔-萨德尔可能提出的谈判请求创造机会,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寻求停火失败后,第11远征小队又于8月21日夜间再次进行了一次火力袭击。虽然之前已经对库费前警察局所在地已经进行了数次突击清剿,但是情报部门依然发现那里盘踞着相当数量的武装分子。梅尔中校命令,对再次占据那里的武装分子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汤玛斯少尉带领4辆“艾布拉姆斯”坦克作为先头部队,克鲁普中尉的12辆P7两栖突击车搭载A连两个步兵排和梅尔中校的指挥组紧随其后。参战部队采用“隐蔽接近后突然袭击”的战法,用坦克将敌人赶出据点后,由AC-130炮艇机和武装直升机将其消灭。这个战术理论听上去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轻松。空中支援到来之前,地面战况越来越激烈,战斗中,武装分子还首次使用了120mm重型迫击炮。

    进攻警察局的战斗开始时进展缓慢,但后来迅速成为了一场激战。坦克车队在两栖突击车队前小心翼翼的推进几百码后停车,等待A连步兵下车清扫建筑物。刹那间,武装分子们一起对坦克开火,看起来似乎四面八方都有射来的火力。坦克排遭遇的来袭的火力非常猛烈,汤玛斯少尉会议说,他当时有一阵甚至担心他们会被敌人的火力“淹没”掉。这里临近宗教禁地,所以他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附近有一座小清真寺,第11远征小队命令,坦克主炮不许射击。坦克排此时只能用机枪来反击,然而敌人的火力在不断的增强,这么对射下去是没有希望的。情急之下,枪炮军士菲利命令他的坐车用主炮向清真寺射击了两发炮弹,这明显违反了命令,但是却拯救了他的车组。

    P7突击车队到达了警察局后,搭载的A连步兵立即下车投入作战。当他们开始清理目标区域时,陷入了疯狂的近战,两栖突击车上的12.7mm机枪和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对满院子的武装分子开始扫射。斯塔波上尉是这次任务的前沿空中支援控制员,面对着这些密集的目标,呼叫AC-130和武装直升机以很短的间隔实施空中火力打击。当战区内的武装分子丧魂落魄地被赶到开阔地后,空中火力便劈头盖脑地打了下来,近距空中支援还准确地打掉了几处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点。

    A连完成伊拉克警察局的清扫任务后,战斗即告结束。总体来看,非常成功,陆战队员们占领了目标区并击毙、抓获了大量武装分子。第11远征小队战果评估显示,“黑马”特遣队击毙了45名、抓获了29名阿尔-萨德尔武装分子。战斗中,有一名陆战队员被两栖突击车收起的跳板夹伤了胳膊,这是美军参战部队仅有的伤亡。但是,撤收的时候,车队拖着一辆被打瘫的“艾布拉姆斯”坦克,护送着两辆被打坏的P7两栖突击车,动作缓慢了许多。

    陆军骑兵部队继续进行他们日常的进攻性巡逻,并且加强了无人侦察机的使用。这些无人机获取的图像对于召唤炮火和近距空中打击的意义重大,价值无可估量。

    不出所料,在经历一系列打击后,武装分子们的意志开始动摇,其领导层开始向谈判桌靠拢。8月20日,阿尔-萨德尔“主动停火”,表达出了谈判的意愿。这次谈判的伊拉克临时政府首席代表是“大阿亚图拉”阿里•阿尔希斯坦尼(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最高精神领袖),在磋商交出清真寺控制权的条件时,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谈判随即破裂。虽然阿尔-萨德尔表示出了停火的意愿,但是他的要价还是太高。

    阿尔-萨德尔暂停和平谈判后,联军继续筹划最终的进攻作战行动。当前来增援的各部队完成集结并修建了一系列前沿作战基地后,战斗前的兵力集结编组工作接近完成。各部队已经可以开始部署。目前唯一悬而未决而导致整个计划无法确定的问题,是对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实施进攻时的主攻方向问题。参谋们更倾向于从西侧发起进攻,部队需要通过一个酒店的大型室外停车场,需要对进攻所经街道进行精确的勘察。梅尔中校在8月22日凌晨0100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结果发现从这里进攻比最初的预想要困难许多。

    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出动了第5骑兵团的坦克部队,部队在行军路线就上遭遇了简易爆炸物(IED)的袭击。进攻行动从停车场的西南角出发,在这里,进攻部队就遇到了敌人的抵抗。0130时,骑兵部队的坦克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火力对敌开火,战斗开始。战况异常激烈,坦克部队在30分钟内就打掉了一半的携行弹药。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主要火力是AC-130炮艇机的加特林机炮和“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海尔法”导弹,在后来的半个小时内,他们又进行了几个航次的支援,击毁了几个目标。梅尔中校决定在0200时结束战斗,并安排一架AC-130炮艇机掩护部队撤收,这架飞机一直留在任务区空中到0230时,其间执行了数次支援任务。

    武装分子激烈的抵抗让梅尔中校调整了计划进攻方向,主攻北面几百米外的一个路口。陆战队员明白了,不管明天这场战斗从哪里打响,这都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虽然在停火谈判还在进行,但是谈判的进展却不足以推迟最后的进攻,第1营级登陆作战群的陆战队员们对即将发生的战斗也并不抱什么幻想。基于这次突袭和之前公墓战斗的经验,他们知道,更硬的骨头还在后面。

    最后的突击

    陆战队指挥官完成了作战计划,并且将机动部队全部部署到位。第11远征小队的参谋和作战人员认为,与公墓战斗相比,这次进攻要激烈许多,但是同时也认识到目前的资源对于完成这次任务来说已经绰绰有余。这支为了最后的突击作战组建起来的部队规模庞大,包括第11远征小队所有部队和陆军的增援部队(包括第5骑兵团1营、第7骑兵团2营、1个“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中队、1个工兵营和1个从伊拉克军队抽调出来的特种作战顾问小组),还有伊拉克军队的4个整编营、第36突击队和反恐作战小组和波兰的GROM特种部队突击小组,参战兵力达到了5000余人,而阿尔-萨德尔派武装分子仅有2000余人。联军出动如此声势浩大的部队,是为了给阿尔-萨德尔传递出明确而强烈的警告,正如哈斯拉姆上校所言,“(我们要)让他们(马赫迪军)知道,我们有能力杀进他们的地盘。”

    在所有的资源都到位后,进攻计划的中心就是以最小的伤亡迅速取胜。作战计划谨慎考虑了多种战法,在经过几天的讨论和调整后才确定了最终的方案。首要目标依然是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对清真寺内的突袭任务将完全由伊拉克部队完成。参谋们对清真寺里面拗口的阿拉伯语地名头疼不已,索性用几种名贵跑车的名字重新命名了其中的主干道,对于其中主要建筑物,干脆直接用数字编号。最后,作战计划提供了两种方案选择:从环路北面沿250米长的“诺瓦路”向南进攻或;或者从环路西面沿400米长的“考维特路”和“卡马洛路”向东进攻,其间要通过饭店的露天停车场和老城区北面的一部分。第二种选择方案进攻路径上的建筑物密度更小,进攻出发阵地也相对开阔。

    在进攻发起前的图上推演中,第11远征小队的参谋一直在做康维中将的工作,他开始更倾向于通过“诺瓦路”的进攻方案,而这个方案风险却更大,不仅是进攻路线要通过建筑物稠密的城区,而且这条路直通清真寺,在交火中毁坏清真寺,这将让进攻部队投鼠忌器,难以发扬火力优势。康维后来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快就同意了经过梅尔中校调整后的“考维特-卡马洛”进攻方案。相对于强行冲击而言,将军们更倾向于有章法的进攻,于是梅尔对方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在老城区的西部(“考维特路”的北面)设立了一个落脚点,进攻部队先在此集结,待进攻路径旁暗藏杀机的酒店露天停车场清理完毕,进攻通道完全打开后,再向东朝清真寺方向进攻。进攻任务代号“雷霆之路”,首要目标是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和阿尔-萨德尔本人。

    作战命令中将“艾什路”和环路路口(“考维特路”路口北面150米处)作为部队集结点。选择这个地点,能够为部队向环路开进途中提供良好的隐蔽条件。“艾什路”及其几条辅路穿过一大片沙漠地带而后通向一个干涸湖床边上的峭壁。这个情况使“考维特路”和落脚点的计划显得更有吸引力。参谋们预料到途中会遇到爆炸装置和少量武装分子的抵抗,因此安排了工兵和混编反装甲小组应对。

    陆战队的坦克部队将再次作为进攻部队的先头,工兵清障分队紧随其后,后面是A连和C连搭乘的P7两栖突击车车队。在“艾什路”和环路的路口,C连部署在南侧并占领编号为60和77的两栋建筑物。这两座多层楼房将作为其落脚点并在此掩护A连沿着环路北部向西运动至61号建筑物,这座建筑物和另外一座将作为A连的落脚点和前进基地。从那里出发后,A连将占领老城区的一部分以保证“雷霆之路”计划能够成功实施。参谋们预料,这两个连在部署过程和进攻过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7 , Processed in 0.0478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