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亚太地区提供了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之后,不少西方媒体不仅据此评论称,北斗对、欧洲、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发起挑战,它们更担心中国借发展北斗而不断提升军用卫星实力。《堪培拉时报》8日的一篇报道就表达了这种担忧,并将中美发展卫星模式进行对比,感慨中国军用卫星对亚太地区的覆盖能力接近美国。 列举卫星几大军事用途 报道称,快速构建北斗系统的进展,伴随着中国发射其他军事用途卫星能力的提升。这些“其他卫星”可以用于情报搜集、侦察监视和通信。这类卫星可以搭载各种先进传感器,如能穿透云层进行侦察的合成孔径雷达,以及搜集电子信号用于在陆上和海上监视雷达和无线电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在中国与存在争议的东区,以及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存在争议的南海地区,可靠的卫星通讯对中国军队的远海活动极为重要。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微波来生成海面和地面目标的雷达图像,能够24小时全天候工作,非常适合侦察辽阔海域上的舰船活动,能够取得关于其速度和航向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军用卫星,覆盖全球。 文章还称,的电子侦察卫星可以从低地轨道上对航母战斗群实现接近实时的精确跟踪与定位,它们构成了中国正在发展的诸如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重要部分。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往往具有显著的电磁、声学和红外热辐射特征,以及雷达发射特征,难以在卫星面前匿踪。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最新中国军力发展报告称,中国正在通过装备超视距雷达、早期预警飞机和无人机来改善对西太平洋海域的视野覆盖。该报告称中国的超视距雷达“可以与侦察卫星联合使用,在很远的距离上确定目标位置,为反舰弹道导弹等远程精确打击手段的实施提供支援。”
对比中美空天实力 世界安全研究所项目研究人士马修·德宁表示,他们认为自1999年以来,中国已经发射了超过30颗可用于侦察的各类卫星。至2012年中期还有17颗卫星正在运转,此后中国发射了更多的卫星,去年11月发射了3颗。德宁估计,相比之下军方拥有的侦察卫星数量为12到15颗。 华盛顿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太空技术的整体水平尚不及和其他航天强国,但中国的进步幅度却是巨大的。“趋势表明,中国对亚太地区海陆的基本卫星覆盖将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美国的水准,”报告认为。“中国精确打击装备的射程将扩大到关岛、、和东南亚。” 德宁说,和对于太空侦察手段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系统要求高分辨率和先进技术,而中国系统虽然在技术上也在改进,但似乎正在谋求使用许多‘足够好’的卫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效能的提升。”尽管中国在卫星上应用了类似美国卫星的光电、合成孔径雷达和电子侦察传感器,但中国产品在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仍落后于美国。但对于电子“噪音”较大的航母类大型目标,中国的每日平均卫星监视时间却未必比美国少多少。“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要知道十多年前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卫星。” 西方专家有意高估军用卫星数量 对于的报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或尚未建成的所有卫星导航系统,都具有军事应用潜力,GPS就是专用军事技术民用化的结果。此外,所有的地球观测等科研卫星,也都同样具备军事应用价值。这是因为在现代军事技术领域,杀伤链对于信息和感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卫星就是一种高效信息与感知平台,它在民用和军事两大领域的地位同样突出。火炮是军事装备,那么电脑、电话、电缆、望远镜能否算作军事装备呢,这要看具体的环境了,卫星也是同理。西方专家对中国侦察卫星的估计,显然是将许多科研卫星计算进去了,如果照此衡量,那么美国的数字要大得多。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公布的全球卫星数据库显示,目前正在轨飞行的各类卫星共有800余颗,其中一半以上属于美国。 这名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国家利益和地理疆界不可能完全重合,更何况周边的诸多复杂问题,中国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军事卫星建设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现在的“补课”行动对整个世界格局并不是坏事,因为只有实现信息感知领域的双向透明,而不是过去的单向透明,才能有利于实现沟通与互信,才更有利于实现真正和平。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