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包围?人开什么玩笑 首相安倍晋三今天开始其上任后的首次对外出访,出访地是、和尼西亚。世界媒体都把他的访问同当前紧张的中日关系联系起来,认为是要“牵制”。甚至有人喊出“包围中国”的字眼。 包围?写下这种话的人大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有一些人像是妄想狂,总以为中国是可以被“围住”的。日本有些政治家也不够清醒,比如安倍上一任期时就提出过“自由与繁荣之弧”,没直说“包围”,但很多人解读他有那个意思。 日前《产经新闻》报道了安倍的“安保钻石”构想,即、夏威夷、、结成一个菱形的、像钻石一样的“安保钻石包围圈”。的南海诸岛以及钓鱼岛等都被囊括其中。《产经新闻》称,这是为了牵制在海洋上活跃的中国。 太大了,日本要同今天的中国下“围棋”,只能是国际战略界的笑话。即使加进来,它们也围不住中国。
世界都在质疑安培晋三凭什么合围中国
构筑的合围中国的两条岛链 安倍访问东南亚,这不会让中国有危机感。日本是亚洲地缘政治正在下落的太阳,日本想挽留住自己的一些影响,想在中日关系前景不妙的时候巩固其在东南亚的利益,这些我们能理解。中国非常重视东南亚,但并不认为那里是中日竞争影响力的阵地。 亚洲有个日本,这对中国也是好事。日本不时极端、偏执,把中国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都提前做了彩排。日本不能把中国怎么样,即使中日交战,日本毫无在战略上击败中国的希望。但日本带给了我们刺激和警惕,让我们知道中国进一步崛起会遭到什么样的外部阻力。 既要认真对付,又要在战略上对它抱以“三心二意”的态度。中国是日本“危机感”的绝大部分来源,但日本对中国不是,它只是中国战略隐患的一小部分,尽管它在今天变得十分尖锐。中国的安全利益是全方位和放射性的,中国愿不愿意都在成为21世纪的全球性角色,我们的战略筹划要“克服日本”,同时也必须“超越日本”。 如果安倍去东南亚主要为了“牵制”,他只能把在亚洲政治舞台上的角色自降为“小丑”级别。因为这不可能有实质内容,只能是逗观众一乐的夸张作态。也许安倍的内阁班子没那么蠢,他们更想开拓“后中日友好时代”的日本经济空间。 关于舆论的反日情绪,我们最要避免的是不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陷阱。就像中国电视剧别的题材不好拍,就纷纷拍抗日片一样,中国社会的反日情绪也因“政治最正确”,得以充分释放。但我们不能把自己气着了,把注意力统统集中到头上,忘了其他。
海上自卫队是目前唯一有资格叫板的武装力量
美日军演成为紧抓的一根救命稻草 对中日关系,现在最应着急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冉冉上升、壮大,我们是亚洲地缘政治变化的推动力,有什么可急的?让日本在中国周边折腾去好了,它同南海声索国协商对中国的态度,什么作用都起不了,那顶多是日本和有关国家的某种自我安慰。 日本内阁更迭在全世界最频繁,这加剧了日本政治的表演性。看日本,中国既要警惕,也不妨有一点观戏心态。 相关新闻: 专家:做好美介入军事准备 中日开战勿局限钓鱼岛 2013中日钓鱼岛问题目前随着强硬派领袖安培晋三执政,似乎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日前,安培晋三亲自指示日本军机围堵拦截中方海巡执法飞机,钓鱼岛问题随时都有擦枪走火、冲突升级的可能。2013年,中日钓鱼岛问题会不会有解?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在竞选过程中,因为政客们交相将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方强硬的立场作为自己选举的重要资本之一。在这种情景下,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加速,比野田佳彦更加强硬的安培晋三重新执政,是这种状态的集中体现。这就标识了,靠强硬起家的安培晋三政府,不见棺材不落泪,在没有遭遇更大压力之前,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有明显的退让。
安倍晋三上任首相伊始,便将扩充日本军力的政策付诸实施。并亲自指示日本军机围堵拦截中方执法飞机,钓鱼岛问题随时都有擦枪走火、冲突升级的可能。
作为应对“国有化钓鱼岛”的措施,政府立法确定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海洋基线。此一步就完全改变了多年以来的被动局面。 在钓鱼岛问题上,长期采取以搁置、模糊换取更大范围的平衡。因为历史和实际对控制的原因,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一直处于守势和劣势。2012年,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做出以国有化为标志的更大的挑衅之后,中国借机让自己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更明晰化、法制化。不但更加明确了该海域的领海基线,也加强了该海域的海巡执法。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政府在汹涌的民意簇拥下,尽管暂时前进了一步,但也让自己处于有进无退的境地。 如上所述,中日双方政府都在自己国民面前展示了自己更加明确和强硬的立场,双方政府的任何退让甚至是不能有效应对,都可能导致本国政坛的震荡。故此,在现阶段双方都在极力展示自己的力量,展现自己的意志。短期内,在钓鱼岛问题上,还看不到有缓和,至少是像以往那样,能够达成长期规避正面冲突的体面的平衡的迹象。 钓鱼岛问题不会像这样下去一成不变的。长期的对抗,只有导致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通过更激烈的冲突取得相对彻底的化解,输的一方,会做出更多的让步。另一种结果是,双方从全局出发,不想因为局部对抗导致全局冲突,进而各自达成默契,寻求体面的规避冲突升级的方式。 坚持强硬对抗路线的前提是,需要双方或一方有意或执意在钓鱼岛问题上,引发一场战争。也或者双方或一方即便不是刻意要在钓鱼岛海域打一场海战,但双方继续秉持强硬立场,在该海域对抗频次不断增加,其对抗强度也不断增强,擦枪走火随时可能发生。擦枪走火,发生正面冲突之后,大致会遭遇以下状况: 即使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擦枪走火,比如双方执法飞机和舰船冲撞损毁。但只限于对等报复和谴责。就事论事,执法对执法。双方均不扩大冲突范围,不立即升级冲突的强度和规模。即便如此,长期的和多次的擦枪走火,也会累积成局部战争。
长期以来,海上自卫队的P-3C反巡逻潜机侵入钓鱼岛领空。但我们没有能力反制
2012年12月,海监飞机飞赴我钓鱼岛领空巡航,这实际上对钓鱼岛的单方控制局面已经彻底改变。 一旦擦枪走火,吃亏的一方,立即升级冲突规模,增强冲突强度,导致该海域的局部战争。这种局部战争如果拒不接受参与,尚更可能维持在一场局部战争的规模。 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发生正面冲突,如果日方暂时获得优势,也许并不急于选边或者有急于参与进来。但一旦在冲突中明显吃亏,美国必然会在精神上和实际中给予支持。局部战争或发展成不可控的多边大战。 无论哪种战争,也都不会一战决胜负,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游击战和消耗战。与相比,中方更像是独立作战,要在意志和实力上,做好有不同程度介入的各种准备和具有使用不对称战略,战而胜之的信心能力。必须有不局限于该海域的海战的准备。 尽管短期内钓鱼岛问题没有缓和和彻底化解的迹象。但寻求战争以外的化解形式,仍然是双方政府优先争取的和努力的方向。按照双方寻求规避战争而化解钓鱼岛问题的走向分析,也大致有以下可能: 一是,经过双方高成本的对抗,双方达成一种默契,形成口头互相谴责,而实际存在的、象征性的该海域的交叉管理现象。事实上政府口头不同意,但已经无法有效阻止政府在海域的长期和突然式、游击式、集群式的海巡执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实际的交叉管理。
到目前为止,我们和在控制钓鱼岛方面,唯一没有做的就是抓捕非法进入钓鱼岛的日方人员
2012年8月,日方人员非法登上钓鱼岛以炫耀自己的实际控制权!也正是有这样的民众基础,安倍才能够顺利重新执政 二是,双方发生高强度冲突,导致更换政府,让钓鱼岛的冲突暂停(日本人在领土冲突中往往比更齐心,这种可能性存在,但是极小,即便换政府,但也不可能在钓鱼岛问题有明显让步。中日民意比较稍后另文分析,请关注)。 三是,对抗持续下去,如果不想深度介入,甚或不希望在其不想发生冲突的时段介入,或会暂时调停。其基本立场是,治权承认日本,但明确承认争议存在,不单方改变现状时不深度介入等。 四是,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找到彼此都相对体面,能向本国民众大致交代过去的,又不使冲突升级的方案。让钓鱼岛冲突不至于立即升级。 五是,即便双方经常冲突,但彼此实际应对中,隐然设置一个均不逾越的底线,让双方在该海域的行为不至于升级为战争等。 在坚持海权主张方面,中方海巡执法是采取的几乎是一步到位的做法。与相比,只是还没有抓捕到日方在该海域活动的舰船和人员。在维护该海域海权方面,如果不是出于练兵和整合执法、展示力量等考量外,实际上还有其他更多主张海权的方式:将钓鱼岛海域作为靶场是较低成本的海权主张和宣示方式。
中日双方在钓鱼岛的对抗,已经是国家意志的直接对抗,都没有后退的余地
仰仗的就是的支持。但是美国军事介入的后果,只能是使战争的进一步升级和扩大 总之,按照中日双方对待钓鱼岛的立场和目前的发展走向,这种对抗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2013年,应该是必须达成相对平衡的关键一年。钓鱼岛问题的的必然之解,就是长期对抗之下的无解,或者因为对抗的升级,要么导致战争,要么达成双方各自体面的搁置和规避,取得新的长期的平衡。因为,在钓鱼岛问题上,有进无退、骑虎难下的中日政府,谁都无法承受长期激烈的对抗。针对性执法,让擦枪走火的几率大增。一旦发生正面冲突,其影响就不再局限于钓鱼岛问题本身。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