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日抱怨以美制华靠不住 东南亚向中国服软

2013-9-22 14:3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8| 评论: 0

摘要:   据日本《读卖新闻》9月21日报道,美国奥巴马政府明确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但是,一旦有事,美军并不一定会迅速前来支援。   日媒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规定,如果出现尚不能称为武力进攻的 ...

  据日本《读卖新闻》9月21日报道,美国奥巴马政府明确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但是,一旦有事,美军并不一定会迅速前来支援。

  日媒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规定,如果出现尚不能称为武力进攻的威胁,首先应由日本政府采取应对措施,“美军将根据事态提供适当支援”。例如,中国派遣武装渔民上岸,或是中国政府船只靠泊岛屿等。

  文章称,日本防卫省干部说,只有中国军队使用武力“侵略”钓鱼岛时,美军才会根据“必要情况支援自卫队并对抗中国军队”。美国之所以反复表态称钓鱼岛适用于安保条约,很大程度上是让中国意识到美军的存在,以及预防中国采取军事行动。

  对于美国上述表态,《日本经济新闻》9月21日称,“美国并非世界警察。”作出如此宣告的奥巴马的姿态已给亚洲带来动摇。一旦发生不测事态,美国是靠不住的。

  报道说,“不仅是美国政府,美国舆论、国会等都对介入海外军事纠纷持犹豫态度。一旦钓鱼岛发生事态,难以期待美国能立即介入。”日本政府负责安全政策的官员非常担心美国的态度给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的对立带来负面影响。

  报道认为,日本还算是好的。更为严峻的形势摆在那些不具备日本那样的防卫力量,又没有驻扎美军的东南亚国家面前。鉴于美国忙于中东形势,一些东盟国家已从2013年夏季开始转变自己的立场。

  报道称,越南在南海与中国存在岛屿争执。东南亚国家当局人士说,越南态度的软化已引起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注意。东盟与中国的部长级会议7月在文莱举行,越南一改2012年与中国尖锐对立的态度,保持了沉默。6月下旬,越南国家主席访华,同中国就开设热线联系渠道和资源开发问题达成协议。

  同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马来西亚也一样。8月底,马来西亚防长表示,即使中国监视船出现在争执海域,也不用担心,因为与中国有足够的信赖关系。马来西亚本来就不像越南那样同中国对立,现在可能更加向中国靠拢。

  报道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认为美军轻易不会介入亚洲事态,那么中国将更加强硬.

  据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原题为《中美争夺世界认同》,作者:皮尤研究中心全球经济态度总监布鲁斯·斯托克斯。

  文章说,中美竞争是现今决定性的地缘政治竞争。美国现在是街区孩子王,而中国是刚搬到附近的新猛男。一场竞争几乎不可避免。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街上的其他孩子都期待着有朝一日会诞生新的山中之王。

  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全世界的公众都认为全球势力的平衡正在改变。大多数人都认可中国崛起的经济实力,许多人认为中国最终会代替美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超级强国。

  虽然许多国家都把美国看作是领头羊,大多数人却相信中国会在某一天取代“山姆大叔”。39个国家里面有23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或相对多数的人认为中国已经取代了或最终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这种观点现在要比2008年皮尤研究中心首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更为普遍。

  文章称,在许多人的眼中,“美国第一”的时代正在衰落。今天,只有六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或相对多数的人声称中国永远不会取代美国。但是在欧洲,普遍的看法是中国最终会使美国黯然失色。在进行民调的七个拉丁国家里面,有五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或相对多数的人持有相同预期。

  文章说,三分之二的中国人称他们的国家已经取代了或将来有一天会取代美国。同时,美国人正在失去对他们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信心。47美国人称中国已经或者将要取代美国,而同样比例的人说这永远不会发生。自2008年以来,美国人的意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时,36人认为中国会成为第一强国,而54人说中国永远不会取代美国。

  从调查数据中并不清楚人们对中国作为领先强国的出现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除中国以外,在被调查的38个国家里对中国抱有好感的受访者的中位数比例为50

  总体来说,美国比中国拥有更强的全球形象。在所有被调查的国家中,中位数比例为63受访者对美国表示好感,而对中国有好感的比例为50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比他们的长辈更倾向于对两个国家都持有积极的看法。

  文章指出,除了中东地区,美国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区都被认为比中国更受欢迎。最强烈的反华情绪来自日本,有93日本人对中国持有负面评价。意大利和以色列的大多数人(6260同样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在德国,反华情绪有明显的上升,在2006年的比例只有33而现在为64而且,尽管德国成功地实现了对华出口,这种不欢迎的态度依然存在。

  文章说,随着其影响力的增长,中国将懂得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也会使别人与自己疏远。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在亚洲地区被人惶恐不安地关注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及其与东北亚邻国的领土争端使中国的形象问题变得更加严重。96日本人和91韩国人声称中国的军事力量是一件坏事。

  近日,两件事关中国的国际大事牵动了亚太各国敏感的神经。其一,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访美,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增加积极因素。他在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一起会见记者时称:“任何人不用幻想中国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不用低估我们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他还说:“希望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要针对中国,并对中国进行‘弱化’。”环球网报道称,“其强硬表态获外媒称赞,中国已非清末民初”的弱国。

  其二,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麦凯恩访日,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是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也会传达给中国。”在谈到中国公务船多次驶入钓鱼岛周边海域时他称,“中国侵犯了日本的主权”。并表示,安倍政府若能通过修改宪法解释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美日同盟应该能得到强化”。

  两件事反映了同一个问题:世界应该如何面对崛起的中国。他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要适应中国的强大;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中国的崛起。

  中国能否成功排除“成长的烦恼”,实现“中国梦”?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可能会怎样适应中国的前进?中国又该如何排除艰难,发展强大下去?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着名国际问题专家、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他认为,根据历史的惯性,未来美国会继续相对衰落而中国仍会快速发展,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的前进。

  未来十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中美综合实力缩小至同一级别,但中国无法全面赶上美国。世界很可能形成新的格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再次进入冷战,中美之间直接发生战胜或者发生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日本方面,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未来十年,中日在钓鱼岛上的问题分歧依然存在,但此分歧不再引发激烈的冲突和对抗。日本民众开始接受日本沦为二流国家的现实,日本政治上将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其东亚策略有可能要经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脱离东亚,有一个阶段重返东亚。

  对于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形势的变化,他专门撰写了《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对2023年的国际形势提出了许多大胆预测。一个月来,该书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影响不断发酵。他还预测,俄罗斯将失去第二军事大国地位,届时国防开支不及美国1/5,借助中国的力量发展自己将成为俄罗斯国内的主流政治观点。欧盟现在一些成员将退出欧盟,德国将成为世界公认的欧洲领导国家,法国成为一个辅助领导力的国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阎学通表示,基于世界很可能呈现的格局,中国外交战略应奉行“道义现实主义”,以“公平、道义、文明”建立责权相等的国际新秩序,维护大国的利益,建立大国信誉。他还提出地处东亚的中国需要以东亚为中心向外延展并制定一个分地区战略,将东亚作为核心战略竞争区;俄罗斯、中亚和南亚作为战略缓冲区,发挥隔绝远方压力的作用;欧洲和北美作为战略冲突预防区,防止冲突升级;大洋洲、非洲、拉美和中东作为战略团结对象区,广结朋友,获得支持,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合法性。

  他认为,未来十年,历史惯性有利于中国的崛起,中国能否借助此惯性加速崛起则取决于“我们这代中国人了”。

  2023年中国的GDP料将超美

  南方日报:有专家称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访美,是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增加积极因素。对于“新型大国关系”,国务委员杨洁篪曾有过解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一个谋划长远的关系定位,您认为中美关系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阎学通:首先,我认为应该对未来中美力量的变化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和认识,才能定位好国家关系的发展方向。未来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只要中国政府的新领导集体像1978年那样实行全面改革,中国综合国力就有望再保持十年高增长。

  根据各种统计数据反映出的趋势来看,2023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中国国防开支将达到美国的60中国将拥有载人的太空工作站、至少3个服役的航母舰队、4—5艘携带射程8000千米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部署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隐形战斗机)和各种类型的无人机部队。

  不过,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有可能达到美国的水平,但是中国的军事实力、文化实力难以达到美国水平。中美综合实力差距只能缩小到同一级别,但中国全面赶上美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南方日报:会不会有人认为您对国内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

  阎学通:我不会这样认为。对这一问题,我在我的新书——《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做过客观的前瞻性预测与评估。我不是经济学家,因此我不是从经济发展角度预测中国和外国的实力增长,而是从政治角度预测。从政治角度讲,改革是国家实力增长的最根本动力,哪个国家改革的力度大,哪个国家实力增长的速度就大。

  比较过去十年,其他大国所进行的改革比中国少,改变的力度小。根据以往十年的历史,我认为,但其他大国的国内改革力度将比中国要弱。我认为我的预测比较客观,但我并不乐观,因为成为超级大国后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多。

  南方日报:有外媒称,常万全访美凸显中国对中美陷入“冷战”的担忧,您怎么看?

  阎学通:由于两国的综合国力进入同一等级,处理中美两国关系的时候,两国都必须认识到,未来十年中美成为全面竞争对手的可能性很大。当然,这样的新格局并不意味着世界必然要再次进入冷战状态。中美军事竞争将体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上,是防御性的。双方发生直接战争的危险会进一步下降,发动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也很小。这是一种新型战略竞争,也可以称为“新型大国关系”。2023年,中美将同时既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国,又是世界最大的军事竞争者。

  南方日报:凭什么判断这次这一格局不会像美苏两极格局时形成的冷战状态?

  阎学通:其实,很多人把两极格局与冷战混为一谈了。两极格局是指大国实力对比及其战略关系,而冷战是指以军备竞赛和代理人战争为主要方式的争霸。两极格局可以是冷战,也可以是热战,还可以是和平竞争。历史上就是这样的。

  冷战的形成需要条件,意识形态的对抗、两大阵营之间没有经济和文化联系、双方限制人员往来等都是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行。但这不适合形容现今乃至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

  美苏战略竞争的核心内容是军事实力,而今后中美之间是综合实力竞争。美苏当年的竞争方式是以代理人战争或提供军事援助的方法在他国扶植代理人政权,而今后中美战略竞争的方式是通过经济援助、科技竞赛、提供安全保障、争夺道义制高点等方法拓展自己的战略影响力。这种综合实力竞争的最高目标不是控制他国的行为,而是比对方赢得更多国家的政治支持。

  在军事方面,核武器将使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以和平方式为主。2012年中国的战略核武器实现了全部机动化和分导多弹头。机动性增强了战略核武器的生存能力,而东风—41这种分导多弹头的洲际导弹则增强了核打击能力。两者结合意味着中国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有效提高,战略威慑的可靠性大幅提高。中国核力量的提高使得中美之间发生直接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核武器的扩散使得代理人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的代价增大,因此也使代理人战争变得不那么可取。

  此外,科技和对外贸易、海外投资成为增加经济财富的重要手段,中美再也不必像历史上大国那样用战争方式来争夺自然资源。

  南方日报:在两大力量进入同一等级这一国际格局下,依据国际政治逻辑,必然推动两个强国之间为了争夺霸权而进行竞争。虽然核武器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了美苏两极格局直接发生热战,也担心代理人战争会升级为直接对抗,但是代理人战争和强势的争夺并没有少。同样具有核武器,为何中美之间不会发生代理人战争呢?

  阎学通: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很多,但是没有一场升级为美苏之间直接战争的。冷战时期,在美苏相互隔绝往来的情况下代理人战争都没能升级为超级大国的直接战争,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有什么利益能促使中美两国领导人决定进行直接战争呢?双方中只要有一方不进行直接战争,直接战争就发生不了。

  决定进行代理人战争需要有足够的利益前景,即至少决策者认为进行代理人战争利大于弊。当其中一方看不到好处,代理人战争就发生不了。全球化不仅增加了中美相互依存的敏感性,更降低了相互依存的脆弱性。敏感性是指一方的行为对另一方的快速负面影响,脆弱性是指一方的行为使另一方遭受无法承受的损失。敏感性上升使双方更加担心战争升级,而脆弱性下降使得双方进行代理人战争的动力弱化。全球化使中美都有了获取第三方市场和资源的便利通道,中美为何会放弃这种便利而在第三方进行代理人战争呢?

  南方日报:日前,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麦凯恩访日,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侵犯了日本的主权”……这可能有鼓动日本与中国挑衅之嫌。其实,我注意到,近年来无论在钓鱼岛还是在南海,部分国家对中国进行挑衅,背后都往往有美国鼓动的影子,尤其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影响。

  阎学通:的确如此,所谓“亚太再平衡”就是平衡中国的崛起,美国希望成为防范中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包括南海、东海在内的整个东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都要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对于美国来讲,它决不允许中国把东亚变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以防中国拥有这么一个与其抗衡的地区基地。美国必然要在东亚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防范中国的统一战线。而中国决不能允许美国把东亚变成一个反华的地区。

  除了美国的作用,我认为,2010年以来,东亚地区岛屿冲突的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两个。一是日本的相对衰落,另一个是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协议的全面实施。

  2010年日本失去了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日本民众对日本政府的不满推动了日本国内右倾势力的发展,而日本领导人又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改变经济衰落的趋势,因此为了迎合不断强大的日本右倾势力,日本政府在岛屿问题上采取了强硬政策,以争取民众支持。否则,我们难以解释为何日本会同时与中国、俄罗斯和韩国三国发生冲突,四面出击。

  南海岛屿争端自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通过海洋法时就存在,但这些争端只是偶尔引发冲突。为何近年来冲突不断?中国与东盟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为此,中国率先降低关税,得东盟国家欢迎。但到了2010年,东盟国家需要依据协议也降低关税时,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优质商品对其民族经济的严重冲击。为此,自认为受冲击最严重的越南和菲律宾就以岛屿争端为由向中国发难。

  我认为到2023年,东亚地区的岛屿争端并不能得到解决,但也将不再是改善双边关系的主要障碍。因为,届时,日本民众将开始接受日本成为世界二流国家的现实,对于日本衰败的不满情绪将不再那么强烈,同时为了改变被周边国家孤立的局面,日本不再会以岛屿为借口主动制造与邻国的冲突。2010—2012年的南海岛屿冲突已经使东盟国家意识到,以岛屿争端为借口挑衅中国不是一个有效维护他们自身利益的策略,为此缓和南海局势。

  南方日报:您说您在《历史的惯性》一书中对为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进行了预测,您认为东亚,这个中国所在的区域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比如国家力量、国家间关系等。

  阎学通:首先要明确一点,东亚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一是因为中国崛起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国;二是因为这里将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战略争夺的主要地区。

  除了中美两国外,未来十年,日本民众将开始接受日本成为世界二流国家的现实,对华关系改善,但仍可能成为该地区被孤立的国家。朝鲜与韩国的关系将好于现在。东盟在东亚地区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将弱于现在。东亚地区的海洋争端将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岛屿争端并不能得到解决,但将不再是改善双边关系的主要障碍。

  南方日报:您说届时日中关系会缓和?

  阎学通:是的。由于对中国崛起的不满,日本在今后2—3年内会依赖日美同盟与中国对抗,但这种对抗不会持续10年。日本将会意识到,与中国对抗不如缓和中日关系对其有利。2012年中国GDP约为日本的1.6倍。中国经济保持年均7.5增长,日本保持2增长,到2016年年底,中国GDP将为11.2万亿美元,日本为5.7万亿美元,中国经济规模接近日本的2倍,日本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将变得十分明显,日本政治家们将不得不重新权衡与中国对抗的利弊。

  到2023年,中国将成为日本最主要的经济合作伙伴,日本在安全上仍依赖美国的保护,但由于没有地区战争的现实危险,因此日本在政治上将比现在重视中日关系。届时,日本有可能在经济上与中国关系紧密,安全上与美国关系紧密,政治上则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当然,日本的东亚策略要经过一个调整的过程,因此有可能要经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脱离东亚,有一个阶段重返东亚。

  南方日报:从目前来看,您认为在东亚的区域格局中,中国应如何应对日本这个特殊的角色?存不存在日本将美国拉下水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

  阎学通:我认为,应该采取政经分离的策略应对日本问题。目前,日本经济规模与我国接近,我国能给日本造成的经济影响超越不了日本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中日经济关系恶化产生不了足够大的动力促使日本放弃与华对抗的政策。既然没有这种效力,因此我认为不必做这方面的努力,应该政经分离。

  政治上应该加大对日本的批评力度。第一是使日本处于不道义的被告席上,削弱其国际政治动员能力。日本外相为钓鱼岛争端去欧洲寻求欧洲大国支持,结果是无功而返。除了菲律宾,没有国家公开支持日本的立场,连越南都不敢公开支持日本的立场。第二是强化日本的政治孤立,促进日本民众反思日本政府与中国对抗的政策。日本很可能无法与任何一个邻国搞好关系,其他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比日本的好。

  但我们也不应把日本看死,日本是有变化可能的。1972年日本能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1989年后日本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改善政治关系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孤立是有促使日本改变政策的可能的,但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我提出对日采取接触政策。

  至于美国被日本拉下水与中国进行战争的可能性,这个极小。一是核武器具有防止核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作用。二是美国的战略家虽然在有些事上作出错误决策,但是在应对超级大国的战略上他们是非常理性、非常慎重的,不会被日本牵着鼻子走。

  南方日报:在变化了的世界格局和中国周边形势下,您认为中国军事外交应做哪些调整?

  阎学通:我认为中国应该将道义现实主义作为中国外交政策指导思想,提倡“公平、道义、文明”的价值观,以实力维护国家利益,建立以责、权、利三者公平的正义原则和以文明方式处理利益冲突为特点的新国际秩序。同时,扩大国际支持,削弱国际敌对势力,建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战略信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9 , Processed in 0.0433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