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秘密武器太多!中国雪藏军力远大于日自卫队

2013-9-25 14:32|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1| 评论: 0

摘要:   有人说日本把世界一流的军力雪藏于自己强大的工业体系中,这是脑子进水导致脑筋阻塞而随意发出的胡言乱语。   事实上,日本公开装备的武器只有世界二流水平,怎么把世界一流的武器掩藏工业之中呢?什么是世界一 ...

  有人说日本把世界一流的军力雪藏于自己强大的工业体系中,这是脑子进水导致脑筋阻塞而随意发出的胡言乱语。

  事实上,日本公开装备的武器只有世界二流水平,怎么把世界一流的武器掩藏工业之中呢?什么是世界一流武器装备?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强辐射核弹、高能激光武器、战略巡航导弹、中近远程与洲际地对地弹道导弹、潜射常规与核对地弹道导弹以及有人驾驶武装宇宙飞船等即是世界一流尖端武器装备。

  日中两国为了争夺钓鱼岛而随时都爆发战争的可能,既然日本拥有这些世界一流尖端武器装备,为什么不拿出来与中国对抗却把它掩藏于工业体系之中呢?这符合常理吗?

  事实证明,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只有这些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而战败国的日本根本没有资格拥有。这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些汉奸们故意把敌人根本不成气候的军力乔装打扮成假强大而已,其目的是想让中国政府因害怕敌人假强大而不敢去收复被占海上岛屿。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战败国,世界早已限制其发展强大的军事工业,致使其如今无法研制与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也等同于一个二级残废人,缺肢少腿,站立不稳,打架没力。

  因此,日本这个“残废人”,只具有勉强的防御之功,却没有强大的军事进攻能力。俗话说,最好的防御在于进攻,没有强大的军事进攻能力,何来军事防御而保护自己呢?

  尽管日本大量购买与少量研制一些先进的防御型武器来定点设防,但也无法强壮其有限的防御性军力,日本一旦遭到中国动用常规地对地弹道导弹与战略巡航导弹等进攻型武器,以先发或后发制人的军事打击,那么,其有限的 防御性军力就会立即瘫痪,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请问,日本花费巨资打造的所谓世界一流武器“雪藏”于工业之中能派上用场吗?

  既使日本借助美国大衰败的军力一同抗中,也完全改变不了中国近境进攻力强而日美联军防御力弱的军事态势,以美国大削5000亿美元军费与远距离的后勤供应枯竭足以证明这一点。

  日本左翼、右翼分子十分自豪地说,日本可用三个月研制出原子弹,笔者认为是假的,这是日本为了壮胆而发出绝望的衰叫。日本民用科技先进是真,军用尖端科技先进是假。人们应该知道,民用技术与军用尖端技术相隔“一条河”,任何人要走路渡过这“一条何”,必花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以及时间。

  因此,日本要想开发出原子弹如同渡过这“一条河”一样,需要5-10年时间与无数的人力、物力,且在世界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若世界限制其发展核武的话,所用的时间应是50-100年。日本要研制战略进攻性武器——原子弹,就必须先研制出原子弹的基础设施,如重水反应堆、核燃料分解车间、风洞试验室以及靶弹发射场等等,可日本如今并不拥有这些原子弹基础设施,何来三个月研制出原子弹呢?

  也许会有人说日本可用超高速电子计算机在实验室进行模拟研制原子弹,但没有外面的靶场作为验证收集原子弹试验数据的最终设备,那就等于一枚哑弹,在作战中根本打不响。

  日本在五年的时间内,完全没有能力研制出能打得响的实用原子弹,因为它缺乏军用尖端科学技术。即使世界批准日本发展生产原子弹,日本也没有胆量进行研究开发。首先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度高,几乎没有地方供其试验原子弹;其次,如若日本研制、生产出第一枚原子弹,中国等有核国家就研制出超级氢弹,日本在靶场试爆原子弹一次,中国就试爆超级氢弹十次。

  而日本再试爆十次,中国又试爆一百次,叫日本永远都赶不上中国,以此拖累日本;最后,拥有原子弹的日本一旦与中国发生核战争,那将导致小日本国及其1.2亿人口被毁灭。因为中国辽阔的国土与拥有13亿人口,能够承受日本几万吨级的100枚原子弹的轰击;而小日本却完全无法承受住中国百万吨级的100枚超级氢弹的摧毁。

  鉴于日本因战败无法研制出进攻型武器的事实,说明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把世界一流武器掩藏于工业体系之中,即使有雪藏的军力也是微无足道的,请人们不必大惊小怪。而中国雪藏的军力,不但远远大于日本,而且也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第一,中国人口巨大,只要每人拿起一支枪,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台风力,无人能敌。

  第二,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而不是世界第二,这是世界计算错误,中国借万亿美元给美国发展经济即是明证。2012年美国的经济总量为16万亿美元,而中国是12万亿美元,扣除美国负债17.3万亿美元,美国还是欠债1.3万亿美元。今天的美国大衰败造就了中国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强大即是后勤力的强大,而后勤力的强大,更是军事实力的强大。

  第三,中国国土辽阔,势必多藏武器,多藏武器就有利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是中国不可缺的国土防御战略;第四,中国现役与退役的各种武器多如牛毛,这有利于人民拿起武器在自己辽阔的国土上消灭敌人;第五,军事保密,你知道中国还没有公开的许多尖端武器吗?回答是无人知晓,这令敌人十分恐惧,这就是中国强大的军力所在。

  中国雷达技术获一系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大力推进具体技术创新的同时,吴曼青并不拘泥于传统的雷达技术发展思维,而是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根据这一报道,加上他在上世纪90年代取得优秀成果可以推测,中国在雷达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美国一直赖以自豪的隐形飞机,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下面先看下吴曼青所取得成果:刚刚踏出校门的吴曼青就成功主持了“双基地雷达试验 系统”研究工作,将中国双基地雷达研究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0世纪末90年代中期,在成功试验的基础上,吴曼青率先提出“数字阵列雷达”概念,并带领 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数字T/R组件及首个数字阵列雷达试验系统;2003年,吴曼青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三坐标雷达体制,研制成功的机动式三坐标雷达 被誉为中国地面情报雷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式产品。

  中国雷达技术获一系列重大突破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05年,吴曼青又率先提出采用全新体制的新思路,并亲自担任该项目总设计师,部署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研制工作,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标志着中国该项雷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军方和业内专家评价称,该项目取得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雷达发展史上罕有先例,是解放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范例,为解放军立足国产平台、 发展先进装备,闯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必将对解放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和先导作用。

  2001年前后,他根据经济社会和现代军事发展需 求,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布局为该所重要发展方向,并在成立初期担任雷达成像研究中心主任,该项技术研发很快获得新的进展,目前,中国该技术研究已 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吴曼青率团队主动请缨,仅用1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套机载雷达测图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先后获取中国西部横断山脉11万平方公里雷达影像,填补了该地区地图空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雷达测绘技术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拥有地面先进的探测技术,加上太空神眼北斗探测技术,中国真正实现高低搭配。恐怕也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未来中国打造空天一体化的战略,已经近在咫尺。“预计下一步在2012年左右建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亚太地区服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其他三大卫星系统的建设是不完全一样的,短信服 务是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特色。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不是三两件武器的研制成功就可以称为军事强国的。目前中国已经从太空到地面再到海上,建立了完成的国防体系,即使中国 周边有个别国家进行军事挑衅,应该也是十分不明智的举动。特别是中国北斗导航的研制成功,中国整个精确打击能力将提高数倍。各种武器犹如长了眼睛。让周边 国家更加不敢小视。

  据了解,连续波体制应用到测风风廓线雷达上,目前尚属世界首创。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成功的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可效力于民航低空风切变领域,为飞机起航和着陆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低空风切变俗称“机场瘟疫”、“飞机的杀手”,它是指出现在600米以下的风向、风速的突然变化,其不仅能使飞机航道偏离,而且可能使飞机失去稳定,并具有时间短、尺度小、强度大等特点,探测难、预报难,向来成为机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脉冲体制低空测风雷达只能每隔60米才能探测到600米以下近地面风场数据,数据准确度低、盲区大而满足不了机场日益提高的安全需求。此外,作为低空探测手段声波雷达、测风塔等又因噪音大扰民、投资大且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在应用和推广上遇到阻力。

  基于此,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凭借其风廓线和连续波体制成熟技术,成功研制出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实现每隔5米连续探测近地面20米——600米区间低空风场数据,大大提升雷达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同时,该雷达安装占地只需9平方米左右,具有体积小、便携、噪音小等优势。

  业内科研人员表示,中国最新研制成功的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能充分满足民航、环保、风资源勘探等行业对低空风场探测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已有多家机场明确提出应用需求。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的功能是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热能。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上燃烧室分为主燃烧室和加力燃烧室,主燃烧室是发动机核心机的三大高压部件之一,加力燃烧室主要用在战斗机发动机上以短时间增加发动机推力,使飞机加速,在除战斗机以外的其他飞机发动机上一般不设加力燃烧室。

  主燃烧室将燃料燃烧后形成的高温高压燃气驱动涡轮做功带动压缩部件,除去带动压缩部件所消耗的功之外,剩余的高温高压燃气的能量通过喷管排气产生推进力推动飞机前进,或通过动力涡轮带动螺旋桨、桨扇、旋翼产生拉力及升力。

  发动机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在主燃烧室燃烧过程中并未全部消耗,因此在涡轮后可以设置加力燃烧室,再次喷入燃料燃烧加热燃气,进一步提高燃气能量以增加发动机的推力,主燃烧室和加力燃烧室在发动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

  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的工作压力和涡轮前温度越来越高,燃烧室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指标要求越来越苛刻,突出的技术矛盾是在燃烧室负荷越来高的情况下,满足高的燃烧性能和轻的重量要求,在传统燃烧技术基础上必须采用新的原理和技术方案以提高发动机总体性能指标。

  主燃烧室新技术

  航空燃气轮机主燃烧室的传统结构形式可分为单管燃烧室、环管燃烧室、环形燃烧室,这基本与航空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相对应。早期的燃烧室多为单管燃烧室,后来发展为环管燃烧室。

  上世纪60年代,环形燃烧室出现并成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必然选择,随着燃烧技术的发展,短环形燃烧室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案。在采用离心式压气机的燃气轮机中为了缩短轴距并利用离心压气机径向尺寸较大的特点,发展了环形回流燃烧室或环形折流燃烧室。

  现代高性能发动机对主燃烧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军用发动机主燃烧室而言,要求其具有更高的温升工作能力和更宽的工作范围;而民用发动机对燃烧室污染排放指标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以满足发动机适航取证。因此主燃烧室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高性能军用发动机使用的高温升燃烧室及民用发动机需要的低排放燃烧室;为应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以下燃烧室新技术方案。

  旋流器阵列多点喷射燃烧室:此类燃烧室(见图2)是将常规燃烧室头部的旋流器和喷嘴的尺寸缩小,在传统燃烧室单个头部大小的空间内布置多个喷射点,每个喷射点的燃料和空气快速均匀的混合,每个喷射点有自己的回流区和燃烧区,燃烧时有多个火焰,由于每个喷射点的回流区长度短,燃烧驻留时间短,在降低污染物的生成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同时该类型燃烧室由于有多个喷射点的存在,可以将喷射区域进行分区燃烧,兼顾燃烧室在低工况下的稳定工作及高工况下的高效燃烧,适合于工作范围宽广的高温升燃烧室;还可以对喷射点进行控制,具有温度场主动调节能力,能够满足高性能军用发动机高品质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的需求。

  驻涡燃烧室:驻涡燃烧室(见图3)是一种采用独立凹腔进行稳焰的燃烧室,其原理是由超声速燃烧的背风台阶稳定火焰原理演变而来,最早在美国的IHPTET计划中提出。

  驻涡燃烧室由产生值班火焰的凹腔结构和钝体稳焰主燃区组成,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实现分区分级燃烧,发动机在点火、慢车等小工况状态时,燃烧室只有驻涡区工作,保证了燃烧室低工况稳定性。

  而在起飞等大功率状态下燃烧室驻涡区和主燃区同时工作,保证高工况下的高效燃烧性能;驻涡燃烧室其点火器位于驻涡区内,不易被吹熄,点火性能相对其他燃烧室更加优越。由于实现分级燃烧,能够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物的生成。

  美国GE公司在驻涡燃烧室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四代驻涡燃烧室,并开展了相关的试验,GE公司在2007年完成了全环形驻涡燃烧室设计和试验验证,拟应用在高推重比发动机上。

  涡轮级间燃烧室及超紧凑燃烧室:涡轮内燃烧最初的目的是采用涡轮内燃烧取代主燃烧室建立定温循环, 定温循环的效率比常规燃烧室的定压循环高300但定温循环超出了常规发动机的设计参数与运行参数,只能用于理论研究。

  在本世纪初,由Sirignano等人提出了在高低压涡轮之间的补燃燃烧形式,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发展了涡轮级间燃烧室(Inter-stage Turbine Burner,ITB)及超紧凑燃烧室(Ultra-Compact Combustor,UCC)。

  涡轮级间燃烧室(见图4)是在高低压涡轮之间再布置一个小型燃烧室,由于有涡轮级间燃烧室的存在,可以拓展压气机总增压比的设计范围,适当降低涡轮前温度,提高涡轮寿命,实现高飞行马赫数下发动机推力更大耗油率更低的目标。

  涡轮级间燃烧室由于受到结构布局的影响,需要在较小的空间内完成稳焰、燃烧等过程,所以一般采用驻涡凹腔稳焰燃烧的方案。

  超紧凑燃烧室是涡轮间燃烧室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燃烧室与高、低压涡轮导叶整合,实现在涡轮导叶内燃烧,实现近似等温燃烧循环,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此方案对发动机性能参数及结构的改变较多。超紧凑燃烧室是目前几种先进燃烧技术如:凹腔稳焰、多点喷射组织燃烧,周向燃烧、旋流燃烧、补气射流、驻涡燃烧等技术的综合应用的集成。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针对超紧凑燃烧室开展了四个阶段的研究。阶段一:以替代主燃烧室为目标的研究;阶段二、阶段三:以替代涡轮级间燃烧室为目标的研究工作;阶段四:以实现涡轮内燃烧替代加力燃烧室为目标的研究工作,最终实施定温循环燃烧。超紧凑燃烧技术目前已经在涡轮间燃烧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其贫油熄火油气比只有目前系统的250同时在应用时可以和涡轮叶片整合一体,实现涡轮内燃烧构想,并且已经开始实施,更设想用以取代主燃烧室,实施定温循环,实现高效率动力输出,并且作为下一代燃烧室技术,减小发动机重量和尺寸。

  低排放燃烧技术:其中包括: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技术;富油燃烧技术。 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技术燃烧室的污染排放物包括:一氧化碳(CO)、未燃碳氢(UHC)、氮氧化物(NOx)和冒烟等4种燃烧产物,目前除氮氧化物以外,其他排放物指标已相当低,低排放技术的重点是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直接的措施是缩短燃料的燃烧时间,降低燃烧区的燃烧温度。

  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是通过在燃烧区加入大量空气,并使燃油和空气预先混合并完成部分蒸发再进行燃烧,相对于传统的旋流扩散燃烧,燃烧均匀,燃烧温度低,因此燃烧产物中的污染排放特别是氮氧化物(NOx)显着降低,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技术有很多种方案,目前取得成功的是GE公司研制的双环预混旋流(TAPS)燃烧技术,燃烧室结合了分级分区燃烧和贫油预混燃烧的思想。由值班级(预燃级)和主燃级组成。值班级为扩散火焰模式,保证发动机启动点火可靠和较为宽广的燃烧边界;主燃级为贫油预混燃烧模式,主要工作于大工况,以减少NOx的生成。

  目前,TAPS燃烧室已发展了三代,分别为TAPS1、TAPS2和TAPS3。TAPS1技术目标是要比传统富油头部设计的燃烧室或CAEP2标准降低NOx排放50成功用于GEnx发动机上;TAPS2的目标是在TAPS1的基础上再降50主要是针对总增压比大于40的发动机,比CAEP2标准NOx排放降低70首先用于我国大飞机C919的启动发动机LEAP-X上;TAPS3目标是比CAEP/6降低NOx排放75比CAEP/2降低85

  富油燃烧技术:富油燃烧的基本特点是主燃区空气量低于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当燃烧区为富油燃烧时,因燃烧不完全,燃气温度较低,NOx生成量也较低,但是经过富油燃烧后,有大部分燃油未燃烧完全,随着燃气向下游流动,必定要在化学恰当比附近燃烧,此时,燃气温度很高,是NOx大量产生的区域,为了跳过该区域,通过在富油燃烧区末端加入大量空气瞬时降低燃气温度,此后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成分在贫油状态继续燃烧,从而整个燃烧过程的温度降低。

  典型的富油燃烧技术是PW公司研制的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RQL)技术。PW公司将RQL燃烧技术用在V2500发动机扇形试验段上试验,其结果比当时的排放标准低50之后,PW公司进行一系列的低排放燃烧室的研发,它的低排放燃烧室称为TALON燃烧室,分别发展了TALONⅠ、TALONⅡ和TALONⅩ等一系列低排放燃烧室,已在PW4084、PW6000、PW8000等发动机上成功应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9 , Processed in 0.0410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