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近期制定了十二五规划中军事技术发展的几大重点,军内资料声称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是确保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手段。要把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战略投送、远海防卫六种新型作战力量作为中国军队力量建设的重点。 文章指出,这六大重点中,前三项与太空火箭、卫星技术有关。从巴黎航展上可以看出中国积极发展太空攻防兼备技术的某些动向。实际上运载火箭、小型卫星的诸多技术是军民通用的。 首先,中国在巴黎航展上展出了预计将在2015年首次发射的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它将极大提高中国军队对太空的控制能力。长征五号对近地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为25吨,对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0-14吨。这将意味着中国军队有能力发射滞空时间更长的大型数字化照相侦察卫星并建设更大的空间站。 这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展照相式侦察卫星、红外探测卫星的技术细节。军方报告已经明确表示要尽早发展中国的第一代弹道导弹预警卫星,看来在十二五期间有可能完成。 文章称,有完全的理由相信,中国的军用照相侦察卫星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全天时传送的目标。巴黎航展上展出了民用型的资源三号观测卫星,2012年1月9日发射,设计寿命为4年,这只是民用型卫星,但是使用了分辨率达到2.1米的数字照相机。同时还搭载了一台多光谱扫描仪,颜色分为蓝色、绿色、红色、红外,卫星全重2.6吨。 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在探索、研制太空红外扫描仪的各种技术,为发射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做技术准备。从上述民用卫星技术,大致上可以分析出中国军用数字化照相卫星的基本性能。通常中国的侦察卫星称作遥感系列(对内称为“尖兵”),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三代。 文章指出,虽然中国并未对外公布遥感系列卫星的技术细节,但是在巴黎航展上,《汉和防务评论》确认了遥感系列卫星的发射运载火箭的变化,可以看出,遥感系列卫星正在越来越大型化。 中国的遥感卫星中包括CAST2000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安装了三轴稳定器,具有变轨能力,它采用了X波段的数据传输系统,S波段的跟踪、遥控、指挥系统。这一卫星平台能够携带600公斤的各式照相机,如果需要,拥有携带小型合成孔径雷达的能力。 安装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民用卫星称作环境一号C星,2012年发射,基本上可以确认的是,中国的军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已经进入实际运用阶段。 从遥感卫星的运用状况来看,通常国际市场上民用侦察图片的出售,其精度大约只有本国侦察卫星的三分之一,从这一角度考虑,中国的侦察卫星分辨率可能达到0.6-0.7米左右。 文章称,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遥感系列卫星的发射时间,一直到遥感十一号,同系列卫星大致上一年发射一颗,但是从遥感十二号开始,一年就发射三颗,显示这些卫星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用于监视美军。密集的发射,有可能是希望实现图像、光学、合成孔径雷达同步运用。下一步只差红外探测弹道导弹预警卫星。 此外在巴黎航展上,《汉和防务评论》还对CAST100小型卫星平台产生了兴趣。这种卫星平台重量100-250公斤,设计寿命5年,可以整合安装热成像、光电探测系统,拥有变轨能力,它还拥有管理、控制整个小卫星群的功能。当然能够探测其他卫星的准确位置。目前作为民用,可以进行资源勘查、通信等。一旦转为军用,就可能变成轨道杀伤器。 文章指出,中国军队也越来越依赖通信卫星。巴黎航展上展出的中国通信卫星称作东方红四号,号称新一代通信卫星,重5.2吨,载重量588公斤,也拥有三轴稳定装置。 原定8月19日发射的“地球同步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几分钟因为燃料泄漏而被推迟,现在发射日期改到12月。尽管印度付出了全部努力,但其空间计划却举步维艰,而中国却在大踏步地前进。 印度题为《太空竞赛:中国取得领先,印度蹒跚而行》一文,文章说,“地球同步人造卫星运载火箭”计划已经比原计划推迟了三年。过去一段日子,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试图对这次关键飞行被推迟进行评估时,中国的相关机构正在忙着宣布下一阶段的登月计划。中国这次登月将实施飞行器软着陆,迄今为止这是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才完成过的壮举,而印度计划在2015-2016年的某个时候利用“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完成其第二次探月之旅。 文章称,无论如何,中国在亚洲的太空竞赛中都大大领先于印度,至少有20年的时间。美国航天局已经终止其航天飞机计划,而且未来也没有计划派出载人航天器飞上月球,但中国正努力迅速实现所有关键性目标,以确立其作为一个全球太空大国的地位。 文章指出,中国把大量资源投入太空技术开发,而且把载人航天飞行作为一个重点。2003年,它成功地把首位中国人送上太空。过去10年来,中国已经5次成功完成载人飞行任务。印度的载人飞行任务现在已经策划了10多年的时间。 中国2008年又进行了一次载人飞行,而且还进行了一次太空行走。2012年,中国完成了一次载人对接任务,成功实现与其实验性太空站“天宫一号”的对接。包括一名女性在内的三名宇航员执行了这一任务。2013年6月,中国宣布了一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更大的对接任务。 中国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的目的都是在2020年前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太空站,就像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几个国家正在努力共同维护的国际空间站一样。 与之相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把印度人送入太空的计划却遇到了麻烦。在目前的五年计划中(2013年-2017年),没有对载人航天计划作出任何规定,只是拨出了目前项目前期研究和开发的经费。 文章说,对于一直无法为其雄心勃勃的计划赢得必要政治支持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来说,这将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2009年为载人航天工程作出的成本评估为1250亿卢比(1印度卢比约合0.095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大数目,尤其是考虑到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未来5年的全部预算仅为4000亿卢比。 载人航天飞行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任务,需要开发几项新技术,而且还要进行载人模型测试。首要的是,印度需要可以把更重的载荷带入太空的运载火箭。这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 文章指出,在科学任务领域,中国同样起步较晚,但是却已经做好了超越印度的准备。中国的首次探月之旅是在2007年。印度在一年后发射了“月船1号”月球探测器,但却不得不提前结束其任务。 文章认为,印度政府必须支持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这样它就可以实现太空产业各个部分自给自足的目标。印度的“极地轨道运载火箭”计划证明了印度有这个能力。现在,它需要在“地球同步人造卫星运载火箭”计划上展现出同样的能力。不应当让任何东西动摇这一目标,即使与中国的竞争也不可以。 太空开发领域的成就一直是超级大国领导权的证明。近来中国正迅速变成可与美俄一较高下的太空强国。 在太空竞赛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时不时会爆出一些丑闻、相互指责和猜疑,尤其是在某国发射了军事卫星或进行摧毁卫星试验的时候。例如,中国2007年用导弹击毁近地轨道上一颗本国报废气象卫星之举曾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在秘密发展航天工业,拟定摧毁别国卫星的军事计划,实际上在筹备“星球大战”。顺便说一下,美国也进行过类似的试验,苏联也有自己的反卫星系统。 毋庸置疑,中国取得太空突破应归功于一是经济一技术能力改革的成功,二是领导人强烈的政治意愿。中国对在太空领域争当冠军的渴求程度如今远远超过了美国和俄罗斯。太空领导权对中国而言不仅意味着落实军事和科技任务,还是大地缘政治格局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目标是实现“中国梦”。这包括意欲在不久的未来成为太空领导者的中国太空计划。不难推测,当中国在太空领域超过美俄的时候,就能说一个全新的超级大国已经立足于世界。 苏联/俄罗斯的太空之路迄今已经走了5 2年(1961 - 2013),而中国才刚刚上路10年(2003 -2013)。但在质量指标上,目前中国大致上可与俄罗斯相提并论。换言之,苏联要用5至7年做完的事,中国一年半到两年就做到了。中国每一次载人航天项目都标志着其太空计划进入一个新阶段。 不难理解,走前人开辟出来的路会轻松不少。中国人积极借鉴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技术经验。一些专家称,中国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与仿制苏联航天设备有关。但是,中国的太空成就未必仅仅是源于其情报机构的勇敢工作。这种看法既不正确,也不公平。例如,最新式的神舟十号飞船并非“联盟号”飞船的复制品。专家指出,神舟十号拥有许多原创性设计,其中不少技术苏联/俄罗斯飞船并不具备。 目前中国在太空体系中排在美俄之后,位居第三。 当然,中国还不能在所有项目上都与美俄势均力敌,但相匹敌的情况显然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美国媒体8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正赢得太空竞赛 6月11日,在不起眼的戈壁沙漠,中国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待了15天。这次发射和2010年嫦娥二号的发射在技术上并无惊人之处。但放眼将来,它们无疑是警告信号,预示中国可能超过美国和俄罗斯,成为世界头号太空强国。 为什么担心中国人用已有40年历史的技术把几个人送上太空呢?中国不是要花几十年才能赶上吗? 未必。中国人不仅在空间领域取得与美国人和俄罗斯人不相上下的成就——所花时间又比美俄少得多——还避免了他们最大的错误。比如,中国不像华盛顿和莫斯科投资建造特殊定制、昂贵的航天飞机,而是使用可靠的、批量生产的宇宙飞船,如“联盟”号飞船。 相比美国,中国的太空计划有一些重要优势。从近来接二连三的太空任务看,中国的太空计划享有国家慷慨稳定的资金,并且得到中国领导层一贯支持。 美国或许放弃了太空梦想,但中国人仍念念不忘。北京拥有的最重要资源,就是一种不寻常的历史冤屈感。中国民族主义者忘不掉近200年遭受外强欺辱的历史,这段历史被归因于中国军事技术落后。五角大楼担心技术转移,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而其他14个成员国对这个决定也不反对——中国民族主义者仍记得这件事。 但是,神舟十号对民族主义者来说,不只是造价高昂的装饰。中国现在拥有美国所缺乏的东西,可靠的载人飞船。美国发现自己处于依赖俄罗斯运送人员和货物上下空间站的荒谬地位。神舟十号让人意识到,至少今后几年,只有俄罗斯或中国的火箭能带你上太空。无怪乎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都在学中文。 如果北京志在打败西方,那么载人登陆火星,可助中国锁定太空第一强国地位。不过,在月球建立永久性载人基地的目标更可取——这能使中国尽量缩小近地轨道目前存在的科学和医疗障碍。如果二流太空国家争相请求向月球基地派人或供应零部件,那将大大提升中国的地位。 除满足荣誉感,建月球基地还有不少其他好处。若有国家觉得在地缘政治上被包围,载人航天就是摆脱包围的一种途径。19世纪晚期,德国政治和军事精英觉得被包围,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支蓝水海军,在非洲开拓殖民地。建月球基地不仅可逃离所谓的陆地包围,而且是一种有效占领,对维护国际法规定的领土主权不可或缺。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明令禁止占领外太空。但是中国若成为主要太空强国,就有机会和动机重写国际空间法律规则。 下一个大的里程碑是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也将在这一年报废。“天朝”——天上的帝国——是中国众多古代名字中的一个。神舟十号或许正指向这个帝国的诞生。 中国航天骗了全世界 红外预警卫星发射成功 导弹预警卫星就是对敌人导弹的发射进行尽早预报的卫星。导弹预警卫星上最主要的探测器是红外探测器。导弹在点火发射时,发动机会喷射出长长的烈焰,这种由高温气体形成的喷焰会辐射强大的红外线。卫星上装的红外探测器对红外线非常敏感,它能在导弹刚刚发射时就探测到其尾部喷气,可以提前向地面报警。 7月15日17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一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美国航空航天局认为,中国官方媒体宣称“实践11号”的任务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并未详细说明其具体任务。但是有观察家认为,实践11系列卫星可能肩负评估建立可实用的红外早期预警卫星系统可能性的任务,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建立了实用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 7月20日7时3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3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3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碎片观测和空间机械臂操作等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9次发射。 空间站机械臂是我国空间站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研制,是一种具备“爬行”能力的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系统,可用于空间站的建造和维护,并可辅助航天员的舱外活动。 空间机械臂本身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具备精确操作能力和视觉识别能力,既具有自主分析能力也可由航天员进行遥控,是集机械、视觉、动力学、电子和控制等学科为一体的高端航天装备,是航天飞机开创的一个空间机构发展新方向。通过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的实际使用,空间机械臂显示出强大的应用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日益增多,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的产物。 人类进入太空的初期,只拥有简单的飞船和不具备再补给能力的第一代空间站,空间科学应用的规模和层次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载人航天的继续发展,苏联礼炮六号等空间站开始具备了使用货运飞船再补给的能力,不过两者直接对接,显然不需要复杂的空间机械臂系统辅助工作。 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令“对华接触”的声音在美国航天界内部重新看涨。多家媒体指出,有冷战时代美苏携手太空的经验供借鉴,美方在相关领域的政策存在调整的可能。 对中国航天来说,2013年称得上是承前启后的一年。6月中旬,“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将升空并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10月前后,将实施“嫦娥三号”发射及其落月巡视勘测任务;同期,“北斗二号”导航定位系统也将开始扩展服务范围…… 在肯定中国航天计划又上台阶的同时,西方媒体就“是否应视中国为太空探索的伙伴”的话题掀起了新一波讨论。尽管“防范中国”的声音不小,美国颇具权威性的《航空周刊》称,中美太空合作的确障碍重重,但这不等于不能就两国联手的可行性加以探讨。 2013年,中国航天忙碌依旧 综合各国公开信息,2012年,全球共进行78次太空发射活动,其中俄罗斯29次,中国19次,美国13次。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二年超过美国,在世界航天发射排行榜上稳居亚军,中国去年上半年更是以10次发射一度“领跑”群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19次发射全部成功,100成功率好于以量取胜的俄罗斯。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