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国对美国反戈一击 中欧联合强势打破美枷锁

2013-10-15 17:17|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2| 评论: 0

摘要:   这次中国对东南亚的外交分量之重,可谓史无前例。在中国总理李克强9日开启东南亚之行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访问过印尼和马来西亚并出席了APEC第21次非领导人会议。   实际上,对东南亚的重视,早在新一 ...

  这次中国对东南亚的外交分量之重,可谓史无前例。在中国总理李克强9日开启东南亚之行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访问过印尼和马来西亚并出席了APEC第21次非领导人会议。

  实际上,对东南亚的重视,早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就已经透露端倪:新任外交部长王毅出访第一站就选择了东盟中的泰国,这也是15年来,中国外交部长首次单独外访选择东盟国家,同时他还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文莱进行了访问。

  而在8月初,他又再一次踏上东南亚的土地,并对马来西亚、老挝和越南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同时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中国-东盟高层论坛。

  之后,他又对刚刚大选后的柬埔寨进行了旋风式访问。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则在6月对缅甸进行了访问。

  在短短6个月内,中国领导人和主管外事实务的国务委员和外交部长纷纷对东盟国家进行了访问,可见,中国这次对东南亚外交系列行动的充分准备与谋划。

  站在美国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对美国重返东南亚打掉人民币国际化后院战略的重要反戈一击。

  对于中国的这样组合重拳,眼下正陷于经济“萧条式”复苏中的美国来说,是无力抵御的,除了美国国务卿克里那一句“南海问题是国际问题”的祥林嫂式的呓语之外,美国人能拿出手的筹码实在是太少了。

  据美媒10月11日报道: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10日在电子邮件声明中说,中欧货币互换协议将在三年内有效,欧洲央行最高可从中国央行获得3500亿元人民币(约合570亿美元)的资金,中国央行最高可从欧洲央行获得450亿欧元(约合610亿美元)的资金。

  报道指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今年头6个月,拥有28个成员国的欧盟向中国出口了714亿欧元的商品,其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为1336亿欧元。英国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斯说,货币互换协议“主要具有象征意义。它为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提供了支撑”。

  在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和平解决之后,笔者曾谈到,人民币与欧元互换的前景更加值得期待了。因为中欧光伏争端,不仅仅是个贸易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中国与欧元区,在瓦解美元霸权支柱的重要基础即石化能源霸权这个问题上,能不能达成共识,中欧光伏争端的解决,意味着中欧将以一个共同大市场的协作关系,一起推动新能源的发展,而这恰恰是美国最禁忌的地方。

  美国今天出人预料地在新能源方面,落后于欧元区与日本,甚至在新能源制造业方面,有落后于中国的趋势,不是因为美国的技术与人才不行,而是因为新能源,一直就是美国国家战略的禁忌之地,美国政府在这个战略上一直是三心二意。

  道理很简单,新能源一旦成本低于石化能源,并得到大规模运用的话,将直接瓦解掉美元霸权的基石分之一:石油美元。

  如果欧元区以及世界工厂中国,都大规模地运用新能源的话,那么美国的原油价格操控战略,将无所依附,美国控制海洋通道的13个航母战斗群,将失去最大的一个用武之地,美国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石化能源霸权,将成为二战中的马奇诺防线,而无用武之地。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全世界到处宣传页岩气与油页岩神话的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其重要用意之一,是要引导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进入错误的能源发展方向轨道。

  当然,目前的这条报道,还没有具体细节,中方也没有证实其内容,不过,中欧货币互换很快就会成为现实,恐怕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如果说土耳其向东看,是美国次贷危机地缘政治后果的体现之一的话,那么中欧货币互换,则是美国次贷危机地缘政治后果的一个更大的体现。

  次贷危机绝对不是美国金融业的一次失误,或者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一时大意,它是美国这个金融帝国扩张过度之后的必然崩塌,眼下,美国正在制造各种经济复苏的舆论,试图让全世界相信美国可以轻易度过这次危机,但是形势永远比如人强,美国逆势而动的十分努力,很轻易的就会被其他力量顺势而行的五分努力而瓦解,比如这次中欧货币互换将对美元地位所必然带来的巨大冲击一样。

  自美国高调喊出“重返亚太”,后因实力与精力双不济,又降格为“实现亚太再平衡”之后,东北亚和东南亚相继成为中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军事博弈的两大“主导战场”。

  中美东北亚博弈主要围绕朝核问题展开,时至今日,尽管由美国主导的制裁有一大堆,但美国对朝鲜“事实拥核”已呈无可奈何之被动局面。因此,此轮东北亚博弈美国并未能占到中国的任何便宜。

  中日钓鱼岛主权斗争可视为中美此轮东北亚博弈的一个分支。时至今日,中日钓鱼岛主权斗争新形成的战略态势是,中国对日本一改过去数十年的“战略防御”而顺势转为中日“战略对峙”。这是安倍晋三及其美国主子在策划钓鱼岛“国有化”之初所未曾清晰预料的。

  中美东南亚博弈是全方位的博弈,但经济博弈、文化博弈和意识形态博弈,奥巴马可打的牌并不多,好牌则几乎没有,奥巴马可打的牌主要集中为军事牌。

  但军事博弈对于中国这样的“核大国”也不好打,为南海问题在军事上与中国彻底摊牌,美国缺乏政治底气,中国则运用地利优势同美国打“综合牌”,始终不给美国提供出打军事牌之任何口实。

  自前年黄岩岛事件后,中美数轮交手,美国所期待的东盟十国围绕中美博弈重新站队的局面并未出现。相反,中国在此轮博弈的各主要环节和方向,优势日趋明显。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很可能是中美此轮东南亚博弈转入“中场”且中国优势进一步显现的分水岭。

  “中场”博弈的舞台有两个:一是中美元首几乎选择在同一时间出访东南亚国家,二是共同围绕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峰会)各自谋势、造势和运势。

  没料想,奥巴马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看似突然实乃命中注定的美国政府“第二次停摆”事件,令白宫不得不在10月2日尴尬宣布“奥巴马已取消访问马来和菲律宾”。时隔一天(3日),再次取消原定对印尼和文莱的访问行程,并改由国务郷克里参加APEC峰会。

  这不光意味着世界惟一霸主美国在东盟十国面前再次丢脸失分还失形象,而且还意味着本次APEC峰会实际上由中国出面唱主角。

  奥巴马及美国政府的懊丧足以想见:按原定计划,奥巴马定于5日从美国启程,开始为期一周的印尼、马来、文莱、菲律宾之旅。其间,奥巴马除出席APEC峰会外,还要主持在文莱举行的美国—东南亚峰会以及东亚峰会(中方由李克强总理率队出席)。

  现在可好,奥巴马“不战而退”,等于把此轮东南亚多边外交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了中国。

  再看习主席的行程安排和访问成果。通过出访印尼与马来,中国与印尼、中国与马来的双边关系,相继提升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层面。

  借助APEC舞台,习主席和与会东南亚多国元首和政要频频进行双边会晤,并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总理(两国皆为美国传统盟友)共同稳固和推进了中澳和中新关系,就此,奥巴马只能当“看客”,美国瞪眼上火还无处发泄。

  好事对于中国远未就此止步,习主席8日回国后,李总理旋即“接棒”——从9日到15日,李总理除出席第八届东亚峰会,还将出席第16次中国与东盟的“10 1”峰会,第16次中日韩与东盟的“10 3”峰会,并应文莱、泰国、越南邀请相继造访三国。

  奥巴马取消东南亚四国行,真正感到极度沮丧的是阿基诺三世及“有奶就认妈”的菲律宾。

  印尼、马来和文莱,虽说相继就奥巴马取消访问行程表达了“遗憾”和“理解”,可那是典型的外交辞令,在骨子里,三国保不定都为奥巴马这尊“大菩萨”屈就拜访“小庙”的行程泡汤而暗自庆幸,至少,从短期看,三国不用再为如何平衡与中美的关系(亲疏平衡)纠结犯愁不是?

  国际关系同样能诠释“远亲不如近邻”的深刻哲理。

  东南亚诸国,虽都不同程度期待美国的强势介入,来平衡中国这个近邻在东南亚年年见涨的影响(这一影响未来只会继续强化而非衰减),但面对“10 1”全面合作机制带来的巨大现实发展利益,除了菲律宾,另外九个国家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愿意学阿基诺三世对中国的“一根筋”。

  地区双边外交的主旨是双方获利,地区多边外交的真谛是各个击破。中越关系的本质对于越南是怎样的呢?离开了中国这棵“社会主义大树”,越南压根就无力应对美国和西方共同主导的“颜色革命”,所以其在南海问题上不敢玩过头,更不敢一头扎进美国的怀胞。

  印尼、马来、文莱三国,皆系南海主权的所谓声索国,但为南海岛礁争执而与中国撕破脸皮,相对于与中国合作收获的巨大经济利益,显然极不划算。所以,三国的态度是共同理智地或被迫地选择低调,与中方“搁置争议”的主张心有灵犀一点即通。

  而且,印尼、马来、越南系东盟的“三个大国”,对三国作对症下药式的“各个击破”,文莱自然会知趣地做“三个大国”的“小跟班”。如是,剩下的就只有菲律宾——把它孤立起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时间常常默默见证大国与小国交往时小国的真实心思。十余年前,利用“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搞得美国应接不暇之战略机遇期,中国与东盟关系出现量与质的双重飞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9 , Processed in 0.0463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