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报道,中航工业代表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公司将在未来5到8年在飞机制造中继续使用俄制发动机。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将会延续到2018至2021年。此前,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领导称,中国第四代战机歼10至今仍无出口合同。 但是,据悉,早在2009年11月就有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36架歼10合同价值14亿美元的消息。这两天新闻密切相关,意味着中国战机在未来的出口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正在生产3种主要型号的第4代战机(中国称为第三代战机):即歼10,歼11B和枭龙战机。这三种型号都使用俄制发动机,歼10使用的是AL-31FN发动机,枭龙使用的是RD-93发动机,歼-11B使用的是改进型的AL-31F发动机。虽然中国已经实现了可以装备歼10和歼11B战斗机的“太行”发动机的批量生产,但由于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不足,“太行”发动机的使用十分有限。 中国惯性制导专家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坦承,中国空军的军官之前并不是很相信中国的发动机,他们更愿意使用进口的。 要让外国用户相信中国的发动机似乎更难。几乎所有用于出口的中国军用和民用航空设备都携带进口的发动机。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法国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的主要供应商。 对于装有外国发动机的军用设备的出口,中国需从发动机生产国获得发动机再出口的许可,否则制造商会拒绝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和保养,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为了向巴基斯坦在内的一些国家出口FC1枭龙战机,中国已经获得了RD-93发动机的再出口许可,这得益于FC1枭龙战机规划对中国供应以及俄中友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歼10战机而言,获得许可将会困难的多。和FC1枭龙相比,歼10战机要先进、强大很多。因此印度对俄罗斯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在政治和经济关系中,提供歼10战机并不像FC1那样的大合同对中国那么重要。 尽管FC1枭龙战机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挑战米格29,但却只有巴基斯坦这一个订户,中国军方拒绝采用这款战机。因此,不能把FC1提供给巴基斯坦就代表着此项目的失败。而歼10的情况则相反,中国军方对歼10战机予以高度评价,因此歼10战机的生产线任何情况下都是满负荷工作。 供应战机给巴基斯坦的例子清楚的表明,如果不控制发动机的生产,军用飞机的出口将难以成功。很显然,中国在军用航空设备出口的市场将直面俄罗斯的竞争,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今年莫斯科航展是中国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10第一次出国,歼-10的优异表现也令现场外军的一些军工人士感到诧异。记者在前方采访到了印度国产第三代战斗机LCA项目负责人。 印度方面的反应比较令人玩味。记者对印度LCA MarkII战斗机项目负责人做了现场采访。印方人员极为热情友好,回答了记者多个问题,并赠送了带有印度空军标志的礼品。 在采访接近结束时,记者向印度方面询问观看中国歼-10战斗机飞行表演的感受,原先轻松愉快的采访气氛突然中止了。 印度LCA光辉战斗机项目负责人沉默良久后突然说了一句话:“你们不是连五代机都造出来了吗?” 记者只能“安慰”称:“我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我们的隐身战机和歼-10也都采用了俄罗斯发动机,您们的LCA战机也是采用进口发动机,所以中国和印度其实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以避免尴尬。 采访最后,这位印方负责人却令人意外的说:中国和印度并非对手,两国民众应该是友好的,但是有些政客和媒体并不希望这一点。 在第十一届莫斯科航展上,“八一”飞行表演队携歼-10战机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俄新社、俄罗斯之声等主流媒体称歼-10战机的“国外首秀”成功,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事航空技术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彰显中国空军日益自信、开放的态度。6架歼-10战机,以三机箭队、双机编队和单机加力的阵容,表演了单机大仰角上升、双机剪刀机动对头交叉、三机上升横滚解散、四机菱形编队、五机水平开花、六机低空盘旋等21个高难度动作,充分展示了这种战机的先进性能。 据介绍,歼-10战机由中国自主研制,属于第三代战机,其研发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 颇具传奇色彩的“10号工程” 歼-10战机在2008年珠海航展时首次揭开神秘面纱。这种战机的机动性能甚至超越能做出“眼镜蛇”动作的苏-27战机,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富传奇和神秘色彩的歼击机。据介绍,歼-10战机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自主研制,属于第三代战机,采用单发动机、轻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鸭式布局。空军编号为歼-10,对外称J-10。2009年11月5日,编号为1001的歼-10原型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首次以实机对外公开展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歼-10战机的研发消息就开始流传。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制定了“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方针,即用较先进的歼-7、歼-8 替代部分老式战机,研制歼-7、歼-8的后继改进型,预研能够满足2000年前后作战需要的先进战斗机。为此,中国航空工业启动了代号为“10号工程”的新型战机研发工作,并在历时近20年后,打造出了歼-10战机。 “10号工程”于1984年正式开始,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具体负责。在具体方案研究上,成飞确立了符合世界第三代战斗机潮流的整体设计思想和气动布局,充分运用了国内前期预研攻关成果和大量的技术储备,推行符合世界潮流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管理方法,制定了全机各系统自上而下进行综合设计,自下而上进行综合验证和试验,各大系统都必须由总体设计单位综合的研制总思路。 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纷纷对华技术封锁,歼-10战机被迫转向俄罗斯寻求技术支持。中国原计划引进消化西方先进战机发动机,进而研制国产发动机,后来被迫先引进俄制AL-31F发动机,以便推进歼-10战机的研发。 1998年3月,1001号原型机首飞,并于次年12月开始在西安阎良试飞院进行飞行测试。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2003年,歼-10生产型战机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首飞。2004年隶属成都军区驻守云南的空军某部换装歼-10战机,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个装备该型战机的部队。2005年首次出现了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歼-10战机。 有分析称,歼-10战机的外形与欧洲国家研制的所谓“三代半”战斗机类似,强调近距格斗、突出争夺制空权;采用鸭式布局有利于隐身,并提高内部油箱的容量;进气道置于机腹,是为了大幅度提升战机的飞行性能;其动力系统采用俄罗斯提供的AL-31FN涡扇发动机。该战机的正常起飞重量在10~11吨之间,能够轻松垂直向上爬升,还能在空中格斗状态下,完成各种机动动作。 歼-10让美国摸不着头脑 歼-10战机项目的发展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虽然“10号工程”始自上世纪80年代,但直至20多年后的2008年珠海航展,这款战机才首次公开亮相。很显然,中国这样做意在通过突然亮相新型战机,获取最高的宣传价值。至于战机的实际性能,外界一直如同雾里看花。 据报道,美国情报人员曾竭力搜集有关歼-10战机的具体信息,由于歼-10并不像西方普遍认为的那样属于以色列放弃的“狮”式战机的翻版,存在大量改动,因此不可能依照“狮”式战机逆向推算歼-10的性能。直到今天,歼-10身上仍然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让美国摸不着头脑。 美国军事专家、国际评估及战略中心副会长理查德·费舍尔曾撰文称,2008年,歼-10战机公开亮相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并未公开其歼-10和双座版歼-10S型战机的尺寸、重量和性能参数,外界就无法从公开资料中获知这些数据,此类信息仍然属于国家机密。除性能参数外,解放军空军订购歼-10战机的数量也不得而知。一些分析人士估计称,空军有可能订购300至400架歼-10战机。曾有俄罗斯分析人士估计称,歼-10战机的最终产量有可能会达到1200架。最后,费舍尔指出,外界也无法确定歼-10战机是否很快就会被新型第五代战机取代。 2005年初,有消息人士告知费舍尔,中国正研发“升级”版歼-10战机,但却并没有透露详情。2005年底和2006年初,有报道猜测中国可能会利用 AL-31FN发动机和新型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对歼-10战机进行升级。这种升级路径是相当可信的,中国其他第三代战斗机有过同样的发展经历。不过,当时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并没有证实有关歼-10新型衍生机的消息。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