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揭秘:我空24师暗夜击落台湾“蝙蝠中队”侦察机

2013-10-23 10:3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3| 评论: 0

摘要:   1963年6月19日晚,天空很黑。9点左右,空军航空兵24师指挥所通报:1架国民党空军蝙蝠中队的P-2V侦察机已经从浙江省路桥机场北面窜入大陆。   进入一等!指挥所里立刻紧张地忙碌起来。当日的指挥员是师长王子祥 ...

  1963年6月19日晚,天空很黑。9点左右,空军航空兵24师指挥所通报:1架国民党空军“蝙蝠中队”的P-2V侦察机已经从浙江省路桥机场北面窜入大陆。

  “进入一等!”指挥所里立刻紧张地忙碌起来。当日的指挥员是师长王子祥,他双臂撑着标图桌,一边听着作战参谋的汇报,一边注视着标图板上敌机的航迹。

  10点20分左右,江西省向塘机场,大队长董纯仁驾机起飞。30分钟后,副大队长王文礼也起飞了。可是不久,两人就驾机回来了,接敌没有成功。

  20日0点18分左右,王文礼接到命令再次起飞。第一次,他采用与敌航向成90度的大角度进入,因敌我速度差大,未能发现目标就与敌机交叉过去了。第二次,他又从敌机尾后进入。当听到领航员张健呼叫“夏天”(事先空地通话设定的暗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分别代表4、3、2、1公里)时,王文礼知道离敌机已经不远了,便立即打开机上雷达,全神贯注地进行搜索,恨不得一眼就发现敌机。

  张健不停地通报着敌机的方位和距离。每一声通报,都重重地叩击着王文礼的心弦。“离敌机越来越近了,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还发现不了呢?”王文礼问自己:“难道自己飞行的航向不对?要不,是敌人又有了新的干扰装置?”

  “冬天……在一起啦!”突然,张健急促地通报着。

  一听说“在一起”了,王文礼立即意识到,由于敌我高度差过大的缘故,自己已经冲过了敌机的航迹。

  王文礼把高度调整900米,速度保持在每小时450公里,用“快速转弯,改平搜索”的方法,结果很快就发现了目标。

  “这一下子可抓住了!”王文礼异常兴奋,轻轻操纵飞机接近至500米。当目标标志修正到中央方位线时,他按下了炮钮,10几发炮弹接连飞出,但没有击中敌机。

  指挥部立刻命令领航员张健调整引导进入,王文礼操纵着飞机第三次向敌机冲去。不一会儿,他就在漆黑的夜空里,用肉眼抓住了发动机喷着黄蓝色火光的敌机。“不管你玩什么花招,今天也要打掉你,我不能空手回去!”王文礼抱定了决心要近距离攻击,将飞机减到最小允许速度350公里。

  此时,敌机使出了机动飞行的伎俩,但王文礼始终稳稳地将它咬住。雷达标志又消失了,王文礼抬头向外搜索,立即在左前上方10度、距离大约在200米处,发现了敌机的排气火光,进而看清了整个飞机的轮廓。王文礼操纵飞机带右坡度,用瞄准具对准敌机机头后10米的地方按了炮钮,炮弹闪着红光直扑敌机。几秒钟后,敌机喷出浓烟烈火,摇摇下坠。王文礼操纵着飞机从敌机上方脱离,座舱被照得通亮。

  “着火啦!”王文礼呼喊着。

  “谁着火了?”由于心情过于激动,王文礼没有报告清楚击落敌机的情况,地面指挥员马上询问。

  “敌机着火了!”王文礼正式报告。

  “看准了没有?”

  “看准了。”此时,王文礼清楚地看到敌机机身、机翼和右边的发动机之间燃起大火。听到敌机被打着火的消息,指挥所立即欢腾起来了。

  王文礼在空中盘旋一周,见敌机已经撞到地面爆炸后,才请求返航。

  那架敌机的残骸坠落临川县大窝坑村附近,机号是P2V5070号,机上成员包括“蝙蝠中队”作战长周以栗在内的14人全部毙命。

  第二天,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同志亲自赶赴江西省向塘基地,看望作战有功人员,并在庆功大会上宣布了国防部嘉奖令,给王文礼提前晋级晋衔的奖励,由副营晋升为正营级,由大尉晋升为少校。后来,经上级批准,领航员张健和他一起荣立一等功。

  1963年6月28日,周恩来副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空军24师师长王子祥、飞行员王文礼和领航员张健,表彰了他们的功绩。同年10月1日,王文礼作为解放军空军代表参加了首都国庆观礼。2日,中央军委首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代表时,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把王文礼领到毛主席面前。主席笑着说:“你就是‘夜空猎手’王文礼?”王文礼立正回答:“是!”毛主席握着王文礼的手,对身后的刘少奇、贺龙、陈毅说:“那咱们一起照张相吧!”

  “6·20”空战后,“蝙蝠中队”的P-2V飞机从此极少进入大陆纵深地区,而大都在濒海地区活动。1964年6月11日深夜,又一架P-2V窜入山东省胶东地区,被我海军航空兵某师击落,为国民党空军P-2V窜入大陆侦察的历史画下了句点。

  中美双方主动挑起的冲突早在94年就开始了。几个比较大的冲突有:94年东南沿海异常空情事件;96年军演对峙事件;99年美国炸使馆事件;军机相撞事件。

  后面几件事大家都清楚了,在此重点说说94年异常空情事件。1994年10月下旬,美小鹰号航母舰队从日本出发,先向东,后向南。中国潜艇对美舰队实施了 跟踪,美反潜机又来驱逐中国潜艇,中国又派战斗机驱赶美反潜机。10月27日,航母编队行至距中国约400海里处,对我实施了大规模电子干扰。10月27 日上午,驻山东等地的空军雷达上发现了200多架飞机,飞行方向由东北至西南。驻青岛(不能真说)某基地紧急起飞了1架su-27和一架j-7前往公海拦 截,另起飞了4架其他战机以探虚实,起飞的飞机在空中都没有发现大规模机目标。可笑的是,两架前出较远战机中,su-27的雷达上什么也没显示,反而是j -7的雷达发现了一个空中目标,并且其飞行员用肉眼也发现了一个亮点,这个目标就是美海军的电子干扰机。

  从27日起,东、南两个地区的几个航空师进入一级战备。28至31日,美舰队继续南行,30日(具体日子记不起来了),南京军区空军雷达上又出现了与27 日类似的目标,这次有700多架,飞行轨迹仍是由东北向西南。这次空军只出了两架战机升空观察,在江苏盐城一带发现一个空中目标,但未确认目标性质。

  这次事件发生后,对国家领导人打击不小,江主席在某部接见高级将领时,说起美国就情绪激动(骂了人)。军委和总部十分震惊,指定国防科工委进行分析和研 究。经过军内外专家18天的努力,终于弄清了干扰的机理,原来是利用主动雷达波的副瓣进行的干扰(将波幅和相位变换后再发射回去欺骗对方雷达)。国防科委 并研制了样机进行验证。析,发现30日确有一架飞行器入侵我国领空达50公里,飞到了江苏盐城地区上空。但时过境迁,提抗议已经太晚了,外交上十分被动。 美军虽然偷乐了一阵,但也没有大吹大擂。只是美国的几家报纸轻描淡写的提了这件事。

  这次事件,美国的目的是:找出中国固定雷达站的部署点位和发射特征,这个目的显然是达到了。但中国的收获更大:学会了一种干扰和抗干扰的方法。从此中国的雷达开始换代,新的干扰机研制成功,现在很可能已经装备在每一架军用飞机上了。

  95、96年中国在东南沿海进行军演,美军又故伎重施,但这次我军再也没受干扰并且反过来,我军采用的新型干扰技术还干扰了美军的雷达。虽然不像有的网友 说的那么神,但效果还是明显的。这次对峙,中国的收获是:知道美军仍然使用老式的干扰手段,并且验证了自己的干扰和反干扰装备。

  99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双方的又一次较量,网友们都相信当时中国帮助南联盟提供了预警信息,这对于中国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并且,根据中国传统的做法(如抗美援朝、援越等),很可能付诸了行动。

  

  这次较量,美国的目的是:对中国帮助南联盟进行惩罚;试探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牢固程度;试探中国对美战争的边缘线;挑起国内政治动动乱。中国的收获是:对 残存的导弹进行了研究,使精确制导技术更进了一步,研制的新型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已经开始装备部队(请参照近期网上消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被激 发;内部凝聚力增强。

  2001年4月1日的军机对撞事件,中国的最大收获: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缴获了先进的侦察机。另外还对日、台进行了震慑,试探了日美军事同盟的深浅。 君不见日本政府的发言很软吗? 二、每一次较量都是精心策划的  94年异常空情事件,是美国对中国军事战略和战术技术的一次火力侦察。进入90年代,中央军委确立了新的军事战略方针。4年过去了,解放军到底有什么新 发展呢?美军对此心里没底。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中国的一切都是神秘莫测的,上至高层决策,下至战术技术,在美国人看来都是说不准,不知道中国在紧急情况下 会对美国采取什么行动,不知道中国到底研究出了什么新式武器,也不清楚军队根据新的战略方针做了哪些部署调整,所以一定要试一试才知道。

  试的结果呢,中国暴露了自己的问题,那就是:战略方针虽已确立,但军力部署和军事技术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研制的新武器不多,并且还都在试验室里。很可能美国从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军队没什么,说的吓人,其实还那样。

  这一次,中国忍住了。

  美国人带着这种观念走到了96年。在这两年里,美军没有发展或改进任何针对中国的有效有手段,但中国人却从两年前的羞愤中站了起来,研制成功了一大批先进 武器装备。包括中、近程地地导弹、电子战武器、反隐形飞机武器等等。当中国军队在东南沿海举行针对台湾的演习时,美国又沉不住气了,一是怕中国真打,二是 想看看中国到底拿什么打(美国认为中国没什么好武器),三是吓唬中国并安慰台湾。美国的目的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中国永远放弃武力解决台湾的决心,私 下里美国早就想好了,一旦台海开战,美国并不想出兵(正因为不想出兵,所以采取了吓唬的办法)。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大家也可回想一下。美国如果真的认为 解放军要借演习之名攻台,决不会只派两个航母编队;如果真的想打,就不会躲得远远的,而应该在台湾海峡里走一回;美军对我实施了电子干扰,但使用的还是两 年前的老一套,这次失效了,于是美军又找不到感觉了,还是处于心里没底的状态。但是中国军队及时终止了演习,这是在向美国发信号:第一,这次不是真的;第 二,我们怕你们。

  这一次,中国又忍住了。

  99年,中国帮助南联盟提供情报和信息,美国人又忍受不住了。原因上面有分析。那么中国方面呢,我想,既然能向南联盟提供信息,必然也知道美军将轰炸大使 馆。不要低估中国的信息和情报能力,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银河号(没记错的话)事件吗(卖导弹给中东国家)?那就是中美两国情报界的一次较量,结果是美国输 了。话说回来,既然知道美国要炸使馆,为什么不采取一定措施呢?客观上讲,使馆不是军事基地,没有任何防护力量,也采取不了什么措施,主观上,那就是要弄 几枚导弹研究研究,另外还有中美关系和国内政治的需要,这我就不说了。即使是这样,使馆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家回想一下,大使馆共有20多人,但轰炸时 在使馆里的人只有不到10人,半夜三更那些人都去哪里了?说明已经疏散了。之所以没有全部出去,是因为要把戏演得逼真一点,一个人都不在别人就会怀疑,并 且政治效果也不明显。几个人的伤亡,是为了换取今后的胜利。在此,让我们再一次为牺牲的民族英雄致敬。

  

  轰炸大使馆的结果,搞得美国政治上很被动,技术也泄露了。我们也有一些失误,并受到一些损失。但仍然没有采取过激的行动。这一次,中国再一次忍住了。

  忍让不是无限的。这次军机相撞事件,还是精心策划的。那么究竟是中国策划的还是美国策划的?在此假设一下:

  1。美国策划。

  美国策划撞机事件的目的,一是为了牵制中国为武力解放台湾而进行 的战争准备工作,二是为了试探中美武力冲突的可能性和发生的条件。众所周知,美军认为我对台战争准备已经到了实质性阶段,并且不可逆转。策划这次事件,想 把中国为解放台湾而进行的军事准备改变为对美战争的准备,在美国看来,一旦中美产生摩擦,中国领导人不可能不重视对美作战的准备,对台作战部署和对美作战 部署显然有很大的差别,要想转变过来需要很长时间,这就为美台争取了一段时间寻找对策并进行准备。 中国战机拦截,利用双方都不敢开火的心理和侦察机比战斗机“耐撞”的特点,在中国战机靠近时实施电子干扰,使中国战机失去主动权,从而由美国控制相撞的程 度(目的是把中国战机撞伤而不是撞毁)。但显然没有控制好,中国战机坠毁了。

  迫降的原因: (1)自己的飞机也飞不回去了,不得不到中国机场降落。

  (2)假装飞不回去了,借迫降的名义进行更详细的侦察。

  (3)另一架中国战机以武力威胁,俘虏了它。

  2。中国策划。

  中国策划撞机事件的目的,一是为了向美国发出警告,二是为了检验空军的战斗力,三是为了试探美国对由中国挑起的小规模军事冲突的反应,在未来台海战争中若发生类似的事件可有所参考。国大陆(便于支援和迫降),能见度好(可目击,不怕干扰),敌单机飞行(避免扩大冲突)。

  可能的过程有三种:

  (1)两架战斗机中都是有人驾驶战斗机,都装有抗干扰装置(至少要有两个雷达才能准确测试出真实的飞行轨迹,参照前文干扰原理),一架撞,一架监视,但撞击过程没有控制好,导致自己坠毁。

  (2)两架战机中,有一架是新改装的无人机,由另一架指挥。撞击过程控制得很好。

  (3)不管两架战机是有人还是无人,均对美机进行了干扰,致使美机迷失了方向,撞到中国战机,产生意外坠毁;或者反过来,美机对我战机实施了干扰,导致相撞过程失控,我机坠毁。

  

  环球网综合报道:随着美国不断增强其在亚洲的存在,如何维持亚洲的和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8月18日撰写题为《为亚洲寻求安全之路》的文章,就澳大利亚前国防部官员休-怀特的新书《中国选择:为什么我们要分享权力》发表评论。

  怀特曾是澳大利亚国防部的高级官员,目前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实质上,他的论据是美国正在与中国冲突的轨迹上行进,中美冲突只能在战争中结束。为了避免灾难性冲突,怀特认为两国必须认识到单一国家不能控制整个亚洲,需达成明确协议以分享权力。

  怀特主张美国应该走出第一步。因为在下一个十年中,中国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中国也无法完全取代美国。怀特在书中写道,中国或美国争夺主导权的举动将导致持续而严峻的战略竞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可能出现灾难性战争。怀特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确认美是亚洲的首要存在和压制中国的政策是非常危险的,需要再次考量。

  拉赫曼指出,怀特书中最有力的部分是他反驳了与其相悖的观点。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缺少盟友和软实力,军力也不足以挑战美国。怀特则认为中国逐渐成为亚洲经济的核心使其邻国越来越依赖中国,而且,美国依靠航母统治太平洋地区,而航母在中国的新一代武器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拉赫曼认为,虽然怀特在书中提出竞争加剧的不可避免和危险性颇具说服力,但是他提出的权力分享策略则缺乏说服力。怀特承认,意识形态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美国不太可能接受“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可能消失”的现实,中国也不太可能接受当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体后,仍与遥远的美国分享亚洲权力。

  而拉赫曼表示,比起怀特分享权力的建议,依赖不同因素的组合以保持亚洲的稳定更为现实。书中为数不多的缺陷之一便是它对维持和平的核威慑能力不屑一顾。核武器、自身的经济利益、权力平衡的政策以及美国与中国邻国的结盟,这四者的组合是防止亚洲地区出现战争的有效方法。拉赫曼最后指出,虽然这是一个不稳定的、不可靠的融合,但它可能是现有的最好方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9 , Processed in 0.0469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