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安倍晋三在第一次组阁时,迫于形势未去靖国神社参拜,一直耿耿于怀,如今他在极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近日靖国神社秋季大祭,他不但默许159名国会议员去神社祭拜,自己也以首相名义献上祭品,这其实是变相的参拜!而向甲级战犯表示尊崇,那就是为日本侵略战争翻案,将使日本再次走上军国主义之路。 近期参拜靖国神社的阁僚中,总务大臣新藤义孝最为猖狂,因为他的外祖父是以死守硫磺岛闻名的日本军人栗林忠道中将。 他反复带头参拜靖国神社,不断自辩“我以遗族的身份来参拜,绝不会影响到其他外国”。然而明眼人都清楚,安倍晋三的自民党内阁中,有不少成员的祖父辈是那场侵略战争中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参与者,他们从小生活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言传身教,从心里崇敬、崇拜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前辈,认为被处死的战犯们是冤屈的。 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7日,日本Asaka基地,自卫队日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检阅部队。超过50架飞机及3900名士兵参加了这一年一度的阅兵仪式。 他们还认为,先辈未完成的狂想美梦,得由他们来完成,那就必须修改宪法,推动集体自卫权,推动自卫队走出国门,实现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 在这些人中,安倍晋三最为典型。他的外祖父岸信介曾在战争时期担当商工大臣,亲手制订强征中国劳工的恶毒计划。 战后,岸信介作为战犯并未被清算,却最终当上了首相,在任期间多次炒作“中国威胁论”,强调必须增强日本自卫队。 安倍晋三正是继承了外祖父的遗传,现在将自己捆绑在美国战车上,在钓鱼岛等问题上颠倒黑白,妄图继续“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不过这只是白日做梦而已。 去年9月,东京都和日本政府争相“购买”钓鱼岛,引起中国人的极大愤怒。日本为了占领钓鱼岛,大量增加军事预算,给陆上自卫队配备水陆两用坦克,大造准航空母舰,购置反导弹监视设备等等。 这是做贼心虚的表现:偷了人家的东西,只怕人家来讨。每个有良知的日本人,都应该正视历史、尊重事实。安倍拿钓鱼岛来炒作,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声望,为修宪扩军,走军国主义老路找说辞,造舆论骗日本人民。 我们要坚决反对安倍的野心,不然受苦、牺牲的仍是我们普通百姓。 我从年轻时代即投身日中友好事业,经历过种种艰难和苦斗。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献出血汗甚至生命的前辈,决不能让安倍的妄想得逞。 我庄严声明:为实现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坚决反对新型的军国主义,坚决反对修改和平宪法,坚决反对日本霸占中国领土钓鱼岛。我坚信只要日中两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一定可以实现亚洲和世界和平! “都说日中关系陷入最坏阶段,我觉得这样说并不正确,有点过分强调了日中之间的分歧点”。这是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名誉教授、《日中领土问题的起源》一书作者村田忠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同时身为神奈川县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的村田先生常年从事中国现代史和日中关系的研究,写有《如何看待尖阁列岛即钓鱼岛问题》(日本侨报社)等着作,但是他关于日中领土纠纷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没有受到日本社会的普遍关注,甚至因为里面有和日本政府立场不一致的观点,遭到了日本媒体的“默杀”(置之不理)。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村田忠禧没有回避当前两国关系中的敏感话题,他认为,日方应明白,日中岛争是世人皆知的事实,而双方只有以事实为重,用抱有倾听对方声音的心态和平解决。 中日两国媒体都很爱关注是否因钓鱼岛问题出现军事冲突。日本政府和国民担心发生战争吗?您认为该如何解决钓鱼岛争端? 村田忠禧:为如此小的岛屿纠纷发起军事冲突或战争是最愚蠢的行为。两国媒体都应反省,这样的报道是不是商业主义的行为。我认为,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方法是存在的,比如由中国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诉讼。 日本是法庭的签字国,如果中国起诉的话日本就必须应诉。此外就是通过两国领导人对话,达成“共同管理、共同开发”的决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日中双方都应该有所妥协。要本着共同发展、双赢的观点去解决。 10月17日就是日本靖国神社秋季大祭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否参拜又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话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村田忠禧:历史认识的问题不应该被靖国神社问题矮小化。如果过分关注参拜与否的话,安倍为了要强就会坚持参拜,以此获得国内保守势力的支持,这些保守势力主张不能屈服于中国和韩国的压力。如果(日本首相)真正想要实现“积极的和平主义”,当然不应该前往靖国神社参拜。 中国人认为日本并没有对侵略战争进行深刻反省,而一些日本人又认为日本对中国道歉太多了,不用再道歉了。为什么会这样? 村田忠禧:重视历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也就是说把历史当成创造美好未来的知识和智慧源泉,从这个角度上说有必要重视历史。重视历史并不是为了纠缠对手。包括我在内,大多数日本人都是1945年以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日本的侵略战争,所以认为总爱提出侵略历史并不合适。但为防止今后不会走错路,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主动、积极地学习历史。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