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美国内批部署海底武器:担忧解放军在美海岸部署

2013-11-21 14:21|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1| 评论: 0

摘要:   在007系列影片《海底城》里,曾出现奇异船只或巨型怪兽从深海钻出并威胁人类生存的情景。如今,美国军方正在把类似的场景变为现实。   据美国《星条旗报》11月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以下简称研究计划 ...

  在007系列影片《海底城》里,曾出现奇异船只或巨型怪兽从深海钻出并威胁人类生存的情景。如今,美国军方正在把类似的场景变为现实。

  据美国《星条旗报》11月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以下简称研究计划局)正在实施名为“上升载荷”的计划,核心内容是把载有无人机等远程侦察打击武器的密封舱预先布置在对手海岸的水下,它可被远程启动、上浮至海面并释放出无人机等,发起突袭。这些“海底预置武器”也被军迷形象地称为“海底恶魔”。

  “水下航母”

  人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约70其中,大约一半的海洋深度超过4000米,这为武器装备提供了天然的藏身场所。

  在军费削减的大背景下,今天的美国海军不可能做到在每一处热点海域部署大量舰艇,这必然削弱美军的全球反应能力。因此,美军急需更便捷、隐身效果更好且花费更低的装备,而研究计划局提出的“海底预置武器”方案自然大受好评。

  知情人士称,研究计划局推动研制的“海底预置武器”其实是一个球形密封舱或者圆柱形容器,无人机被放置在里面,一旦需要,可通过通信手段激活,使之自行发射,该机包有一层防水外壳,脱离容器后先浮至海面,然后其外壳自动脱落,最后无人机起飞升空。美军希望,它可以在水下至少潜伏10年还能正常工作。

  据《星条旗报》称,研究计划局对“海底预置武器”的测试可能于2017年在西太平洋进行,这被认为有针对中国、朝鲜和俄罗斯的意味。

  美国专家认为,如果我们向中国发起一场高技术海底军备竞赛,谁占优势还很难说。图为美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

  之前,类似的水下启动无人遥控武器的活动曾在美国海军上演,像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曾利用自己的鱼雷发射管发射过无人机。不过,这和研究计划局所设想的“预先埋伏,有事击发”的作战构想还是有一定距离。

  另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披露,研究计划局在研制“海底预置武器”之外,同时还在研制另一种更具威胁性的水下武器——“长蛇座”。它是一种能发射多种无人作战工具(如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机)的功能平台。

  按照作战设想,美军可在平时通过核潜艇、船坞登陆舰或大型运输机将“长蛇座”投送至某处,随后“长蛇座”既能沉至海底不动,也可在海下实施机动巡逻,但无论是否航行,其搭载的传感器始终运作。

  战时,一旦发现周围有敌方舰艇驶过,“长蛇座”将立即自动激活,随后发射无人装备跟踪或打击敌方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大程度延长行动时间,“长蛇座”还配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它可浮上海面吸收太阳能,然后将其转化为自身动力。

  “长蛇座”还可扮演水下指挥枢纽的角色。该平台内置智能指挥系统,由其发射的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都将听从它的命令。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将所获取的情报(如拍摄的影像资料)先传回“长蛇座”,然后再由它发送至美军总指挥部。

  “长蛇座”项目主管斯科特介绍,“海底预置武器”和“长蛇座”堪称“水下航母”,一旦变成现实,美军便能对亚太海域实行全面监控,尤其是能有效追踪水面舰艇和潜艇。

  理念源自纳粹德国

  其实,海底预置武器,然后待机发射的作战模式早已有之。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了攻击美国,就设想过将导弹放到特制的浮筒中,用舰船运到大西洋中发射,这样就可攻击纽约等大城市。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和战争后期资源匮乏,纳粹德国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施就战败投降了。

  苏军攻占德国境内的武器试验工厂后,获取了相关技术,随后仿制出了类似的发射器,并进行了发射测试,但由于当时导弹射程有限,这种浮筒式发射方式没引起人们重视,只是将这种技术运用到了以后的潜射导弹上。

  冷战时期,美苏军方不约而同地提出利用浮筒发射技术研发海底弹道导弹的设想。苏联一直在论证在其近海部署海底弹道导弹,但没实施。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苏联开始海底弹道导弹的研发,研发情况一直秘而不宣。冷战末期,苏联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应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因此海底弹道导弹的研发一直被搁置。

  美国则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美国、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湖底的导弹水柜里部署战略导弹,平时由伪装的商船队拖曳导弹水柜进行机动巡视,发生危机时伪装的商船可将导弹水柜经运河拖至海里形成临战发射状态,接到指令后,战略导弹可立刻射向目标。

  不过,这种水柜发射有三点不足:导弹母船在水面活动,隐蔽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很差;导弹水柜在待命发射时容易受敌方破坏;导弹发射时由于水柜处于不稳定状态,使导弹在出水时产生不规则旋转,对弹道影响很大。所以,美国只是试验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这套方案。

  有意思的是,印度倒是对“水下预置武器”设想充满热情。早在2001年,印度就搞出代号“78工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它实际是一艘能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位于船中心的控制室有8到10人监控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2008年2月,印度利用“78工程”试射了“海洋”弹道导弹。据军事专家称,由于印度国产核潜艇距离正式投入使用还需一段时间,不排除退而求其次,选择水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的“第二道路”。

  总的来看,“海底预置武器”确实有过人之处。它能长时间部署在海底,基本不会发出声响和电磁波,很难被敌方发现。如果混杂在礁岩和海底沉积物中,就更难被探测和分辨,还可通过海水屏障抵消大量武器毁伤效能,即便是核武器也对它杀伤力有限。

  引起争议

  尽管美国对“海底预置武器”充满热情,但美国国内对此有不少争议。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海洋法专家诺斯认为,“海底预置武器”的部署地点很可能会导致外交麻烦,“最容易部署在海底的预置武器,离岸一般在12到200海里,这个区域大多是沿海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对人造岛礁、平台和海洋科学研究拥有管辖权,但能否部署武器,各国说法不一。”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关系教授古布鲁德的反对态度更明显:“在西太平洋的广阔水域或者其他美国领海以外的任何水域预先部署大量的战争装备,哪怕是非致命性质的自动化武器,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具有潜在的挑衅性和攻击性。一旦中国把类似系统部署在美国海岸附近或者中美可能发生武装冲突的海床上,我们怎么做出反应?”

  古布鲁德认为,中国具有发展针对这类系统的先进水下机器人的潜力,“如果我们向中国发起一场高技术海底军备竞赛,谁占优势还很难说。”

  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16日报道,《环球时报》10月28日(实为环球网——编者注)刊登一篇有关中国潜射核导弹能力的详细报道,宣称中国一艘094型核潜艇携带的12枚“巨浪-2”潜射导弹能造成美国500万-1200万人死亡,“威慑作用非常明显”。该报道称,“核击美国”的主要目标是美国西海岸城市,包括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和圣迭戈。对此,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上将日前在里根总统图书馆参加首届里根国防论坛时表示:“要使一枚潜射弹道导弹奏效,它必须精确,核潜艇需要良好的隐身性能和高存活性。”他认为,中国近来威胁使用潜射核导弹攻击美国城市缺乏可信度。

  格林纳特同时表示,尽管美国核武库日益老化以及在面临大幅度削减国防开支情况下迫切需要升级这些力量,但美海军的战略核潜艇仍然保持强大的威慑力,“我们的系统经常进行检测,它们符合我们许多年前已经确立的所有规格要求。”他透露,建造一种新型核潜艇取代现役“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仍然是美国海军的优先事项。他说:“展望未来时,在任何预算方案中,我们的海基战略威慑——‘俄亥俄’级换代项目SSBN-X、D-5型潜射导弹以及其升级和指挥与控制占据非常高的优先级。”报道称,格林纳特上将是奥巴马政府中首名对“中国核威胁”发表评论的高级官员。之前,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发言人拒绝对此评论。

  美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前主席邓肯·亨特认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处于“贫血”状态,他敦促拨付给军方更多的资源,“除非美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变不利进程,否则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西太平洋的主导力量”。亨特表示,主要威胁仍然来自中国新型“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这种导弹能从中国沿海打击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外的美军航母。但格林纳特认为,自从冷战以来,美海军一直在对付威胁航母的各种导弹。他说,过去美国海军应对过类似“东风-21D”的挑战,他相信这种导弹会受到反制。

  高耸的导弹发射舱、众多的排水孔、不那么圆滑的船体与导弹舱的结合部,构成了094战略核潜艇的外形特征,与简练、导弹舱、船体融为一体的俄最新一代955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加拿大媒体刊文称,094的高耸、巨大的导弹舱,也证明了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尤其是海基发射弹道导弹在电子控制、发动机体积、燃料构成方面依然大大落后于美俄。

  文章指出,当094初次露面时,吓坏了俄罗斯的潜艇设计专家,“它酷似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667型”。

  在与欧美海军学者讨论094的设计特征、噪音问题时,几乎大部分技术专家都认为,依照这样的设计,即使不考虑核反应堆的更大噪声,094依然是渤海湾内的核潜艇,一旦远离海岸,欧美的现代反潜探测系统应该容易地探测到它。

  094如此大型化的平面几何型导弹舱,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水中阻力引发的流体噪音之外,水下、水面航行时的隐形性也不可能达到新一代美俄战略核潜艇的要求。

  磁性特征将会大于船体融合的美俄新式战略核潜艇,反潜机的磁性探测器会更加轻易地探测到094。今日北约反潜机的探测距离、精度已经大大提高,这是为何欧美潜艇甚至必须为潜望镜设计隐形外形、追加隐形涂料的原因。

  在苏联海军服役近30年的本刊顾问A。布伊斯特罗夫一语道破设计094的困难。“这样的设计,也许不能完全责怪潜艇设计师,最主要的原因是战略导弹‘巨浪’—2结构的落后。”

  纵观俄罗斯最新投入服役的955型潜艇,船体光滑的外形、几乎看不出导弹舱的痕迹,完全接近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外形结构。再看苏联时代设计的“德尔塔”—3、“德尔塔”—4和“台风”级,导弹舱高高耸起,与955差别明显。

  “这不仅显示的是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设计进步,关键是‘布拉瓦’战略导弹的技术日新月异,几乎达到了美国的标准。

  例如‘布拉瓦’来源于‘白杨’—M、(‘巨浪’—2来自‘东风’—31),但是除了发动机相同之外,其他部分,尤其是电子设备和材料几乎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关键是要缩小体积,毕竟受到狭小的战略核潜艇空间的限制,燃料舱尺寸也可能有所缩小。”

  “东风”—31的射程约为8000公里,“东风”—31A射程号称接近1万公里。通常情况下,同一种类的陆基、海基战略导弹,后者的射程大约比前者低15dash;20因此“巨浪”—2的射程推定为6400—6800公里是比较合乎逻辑的。

  当然不排除中途以“东风”—31A的发动机技术实施改良,拖延了“巨浪”—2服役时间的可能性。假设“东风”—31A的射程加大到1万公里。

  “巨浪”—2A的射程也可能因此增加到8000—8500公里,更多的美国城市将会被覆盖。即使目前没有“巨浪”—2A型,将来也应该会沿着“东风”—31A的改良思路升级“巨浪”—2。

  这意味着即使094和“巨浪”—2服役,中国海基战略核打击力量也不能覆盖整个美国。而部署在渤海湾内的094与“巨浪”—2只能打击阿拉斯加、夏威夷的目标。

  即便如此,094的诞生,比之092,当然是跨越式的进步,无论如何,它毕竟使中国海军拥有了能够从中国境内就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的核能力,第二核反击能力开始从理论向实战迈进。

  今年以来,关于中国海军的话题,除了钓鱼岛争端、航母服役外,中国海军是否实际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也多次引起外媒议论。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核武库存在两大分歧:一派认为中国核力量仍将追求平稳发展,陆基导弹部队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主干作用;

  另一派则预测,中国拟实施“全面核升级”战略,既保持陆基机动洲际导弹(ICBM)的进步,同时加快核潜艇与潜射洲际导弹(SLBM)的更新步伐,“按照这一发展态势,未来10年,中国导弹核潜艇(SSBN)在质量和数量上将更接近美国”,这一派甚至预测,中国今后可能转而采取更具进攻性的“有限核威慑”战略。

  小评:当然,后一派的分析固然有危言耸听之嫌,但笔者以为这也是我们要看到的。中国在目前的战略核武器没有美国多,也不可能形成对美国首先动武的威力,但必须要有足够的反击能力。战略核潜艇就是中国最大的杀手锏。

  据分析,这是对韩国加入美国反导系统的回报。美韩展开反导合作后,美军终于可将其反导火力部署到朝鲜半岛,从而严密防范中国二炮在华北导弹阵地实施的战略反击。

  韩国外交安保办公室正与美国政府协商,将韩国弹道导弹的射程从目前的300千米延长到500-1000千米之间。

  韩国方面表示,为应对朝鲜弹道导弹的威胁,韩国导弹的射程有必要延长,以能够打击朝鲜全境的核设施及导弹基地。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一直限制韩国导弹力量发展的美国这次却表示“理解韩国的处境”。

  有分析认为,这一次韩国弹道导弹的射程终于可以大幅延长。另外,韩国还向美国提出增加弹道导弹的弹头重量,并发展可搭载大型导弹的无人攻击机。对于这些要求,美国也可能全盘接受。

  据分析,韩国将其弹道导弹的射程延长至550千米,就可达到目的。这些导弹在朝鲜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外部署,可将朝鲜主要核设施和导弹发射设施纳入射程之内。

  

  如果韩军把射程550千米的导弹部署到对朝前沿地带,那么就可打击朝鲜最北端咸镜北道的温城地区。

  不过据披露,韩国要将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一举延长到800千米,这种射程的导弹从釜山基地发射,不仅可打击朝鲜全境,也可打击日本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大阪东北部的航空自卫队核心基地,以及舞鹤、横须贺等海上自卫队的重要基地。

  韩美两国近日发表联合声明称:为应对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的威胁,美韩将谋求加强联合反导部署,共同构筑“朝鲜半岛反导网络”。该网络融合韩军和驻韩美军各自拥有的导弹防御能力,打造严密的反导系统。

  韩媒指出,所谓“韩美两军整合反导系统”,意指美军可将其反导力量在韩国境内进行部署,包括早期预警雷达和高空侦察机。在合作框架内,美军的导弹预警卫星也可加大对朝鲜半岛的侦查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反导鹰眼”紧盯的目标区不只是朝鲜半岛,也能越过长白山,“看到”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从而为美军的反导拦截系统提供准确的信息——这是美国极力拉韩国共建反导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一直邀请韩国参与联合反导,但韩国因担忧刺激中国,同时也考虑到巨大的成本,所以犹豫不决。现在韩国正式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在国内引发不小的震动。

  韩国仁济大学的金演哲教授指出:“美国的东亚战略并不完全符合韩国的利益。中国在经济上已成为韩国最大的伙伴,韩国片面重视对美外交并不明智。”

  韩国延世大学的文正仁教授也认为:“在美国和中国对立的情况下,韩国助长美国的对华遏制力是非常危险的。”

  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则称,韩国反导系统只能做到“低层防御”,即拦截在30千米高度飞行的朝鲜中短程导弹。而对于在高空飞行的远程弹道导弹,韩国反导系统无能为力,因此必须与美国开展合作。

  韩国媒体指出,韩国同意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导系统,虽然冒着“开罪中国”的风险,但也能从美国手中换到大量防务利益。

  这是因为美国对在朝鲜半岛部署反导力量望眼欲穿。此前美国针对中国构建的反导包围圈很不给力:在南亚找不到落脚点,在东亚只能依靠美日反导战舰形成的海基反导力量,从而对华东和华中地区的解放军导弹阵地进行盯防。

  但是,中国华北地区一直是美日实施反导防御的盲点。

  为了拱卫京津重地,解放军在该地区部署了最严密的防卫体系,这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解放军对外实施战略反击的理想阵地。

  美军揣测,中国二炮最重要的导弹阵地就位于华北,包括固定发射井和机动导弹发射系统。

  战时,大量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可以从这里呼啸升空,飞向目标。前段时间日本扬言要在黄海部署宙斯盾反导战舰,一个目的就是对华北的二炮导弹阵地进行刺探。但海基反导战舰总归不如陆基反导阵地来得稳妥。

  按照美韩两军的设想,今年年底前就可建成“联合反导作战指挥所”。届时美军就可以在韩国部署反导火力,从而死盯解放军在华北地区部署的导弹阵地。这有助于美军有效防范“驻日本和韩国基地可能遭遇的导弹攻击”。

  中国东风-31的核弹头形状,一直就是个谜。网上虽然有猜测,但未得到官方证实。中国央视在报道东风31部队时,大曝东风31核弹头震撼升空猛图。另外,还出现了东风-25演习场上强悍起竖的画面,警告美国不得误判形势意味很重。

  众所周知,东风-31具有强大的突防能力,装备了各种“有速诱饵”相对的是“零速诱饵”,可以轻松突破美国TMD和NMD系统。

  众所周知,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我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造成极大威胁。为确保我战略核威慑能力的有效性,DF-31A这样的主战装备必须具有比较强的突防。

  从原理上说,导弹的突防分为助推段、中段和再入段。现阶段美国NMD系统只具有中段和再入段的部分防御能力。助推段防御的ABL和KEI计划今年都下马了。因此下面我们只分析中段和再入段的突防措施。

  助推段结束后,弹头与弹体分离,弹头的突防手段可分为反识别(反探测)和反拦截两大类。所谓反识别,就是让敌方难以捕捉到弹头或分不清真假弹头,从而使拦截器无从下手。具体办法有诱饵、弹头隐形、主/被动电子干扰等。而反拦截是指即使敌方知道弹头在哪,也无法有效的拦截。具体的办法有饱和攻击、弹道机动、抗核加固等。

  下面具体分析DF-31A.作为一种单弹头导弹,饱和攻击谈不上,弹道机动和弹头隐形目前可能还没有采用,抗核加固主要针对早期的核拦截弹头,电子干扰很可能采用了金属干扰丝云团,此次公开的是采用了诱饵。

  诱饵俗称假弹头。诱饵技术是在弹头中段飞行和再入大气时,施放大量假弹头,使敌方真假难分,加大目标特征信号的信息流量,消耗敌方信息处理系统功能,延长决策时间,使真弹头突破反导系统。(顺便说一句,也可以把真弹头伪装成假诱饵。

  诱饵分为雷达诱饵和红外诱饵,分别在微波和红外波段模拟弹头特性;又可分为轻诱饵和重诱饵(再入诱饵),分别在中段和再入段模拟弹头特性。2010年以前,美国的中段和再入段反导探测主要以地基雷达为主。因此,我估计DF-31A的诱饵主要是雷达诱饵,可能包括比较初级的红外诱饵。而当未来天基红外系统建成时,诱饵就必须同时具有雷达和红外模拟能力。

  和“有速诱饵”相对的是“零速诱饵”,它们是配合使用的轻诱饵,DF-31A应该都采用了。有速和零速指的是诱饵释放时与弹头的相对速度。由于在中段惯性飞行阶段,有速诱饵与弹头之间的距离按初始相对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有速诱饵会逐渐远离弹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9 , Processed in 0.0390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