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11月29日报道,这是五只监视全球的“眼睛”,一份报告显示:英国负责欧洲和俄罗斯西部;美国负责加勒比地区、中国、俄罗斯、中东和非洲;澳大利亚负责南亚和东亚;新西兰负责南太平洋和东南亚;至于加拿大,负责监听俄罗斯和中国,兼顾拉丁美洲、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 澳大利亚惨了,它将面临一个新的外交困局。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澳大利亚作为又一个参与监听外国政府官员电话的国家被斯诺登曝光。 2013年11月18日,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和英国《卫报》同时发布了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提供的机密资料,显示澳大利亚曾经监听包括印尼总统在内的印尼政府高级官员的手机通话。当晚,印尼外交部召回其驻澳大利亚大使。 据外媒报道,美国“棱镜”监控计划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于莫斯科时间7月12日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与多家人权机构代表人士举行会谈。自6月23日至今,斯诺登已半个多月没有公开露面了。 同日,欧盟派出司法专员前往华盛顿,就美国监听欧盟国家一事,向美国国安局寻求解释。 19日,印尼宣布下调与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等级。 冷战机密 就像1941年美国没能预见日本偷袭珍珠港,2013年,包括美国在内的“五只眼”情报联盟似乎没料到,美国国安局一个前雇员可以带走多少文件,给他们造成多大麻烦。 “五只眼”联盟,源于一份简称UKUSA的英美协议,最早由英美两国二战期间签署,首先催生了英美情报联盟,其中一个成就,是两国情报机关通过紧密合作,成功破译德国和日本的密码,为在大西洋扫除德国潜艇部队威胁以及在太平洋击败日本海军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这边,负责对接的情报机构是美国国安局(简称NSA)。该局解密文件显示,早在二战初期,英美就存在情报领域的合作;随着战事趋紧,截取和破译敌方密码通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1940年7月,英国驻美大使洛锡安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英国希望尽快在英美建立全面情报技术交流。 战后,这一联盟扩大到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以及三个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称为“五只眼”。五国除了合作对其他国家从事监听活动,还承诺互不监听对方。 然而此事高度保密,以至于该联盟的成员国领导人也未必都能及时得知;比如,加拿大一个电视节目最近在谈到加拿大在“五只眼”联盟的作用时提到,澳大利亚总理迟至1973年才得知这一联盟的存在。该联盟也因此被称为冷战时期保存最好的秘密。 “五只眼”成员国如何分工?2012年12月一份关于加拿大在“五只眼”联盟作用的报告面世,发布者加拿大智库“防务与外交事务研究所”指出,研究显示:英国负责欧洲和俄罗斯西部;美国负责加勒比地区、中国、俄罗斯、中东和非洲;澳大利亚负责南亚和东亚;新西兰负责南太平洋和东南亚;至于加拿大,负责监听俄罗斯和中国,兼顾拉丁美洲、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 “这跟各国自身的优先考虑有关,但准确的分工情况并未公开。”这份报告作者是加拿大一位退役将军,他曾在1998年参与主持北约在欧亚大陆进行的战略军事情报活动。 少数公众最早知道这一联盟存在,一般认为是在2010年6月,当时美国司法部审结一起间谍案,其中八人被控长期为俄罗斯提供情报,其间提及“五只眼”。同年6月25日,英国国家档案馆和美国国安局同时公开有关《英美协议》的解密文件,世人第一次可以从网上很方便地看到这一联盟的来龙去脉。 从这些解密文件可见,1941年,英美在基础上签署《英美协议》,为合作开展情报工作铺平道路。1952年1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秘密的行政命令形式创建美国国家安全局,其主要功能依然是破译密码通讯。 而一份题为《国安局起源》的解密史料显示,在二战开始之后,海军和陆军依然各做各的密码破译工作,效果低下,互不买账。 这种局面随着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得到扭转,托马斯·伯恩斯在《国安局起源》中写道,美国海军和陆军终于在各自的情报机构之间建起一种更加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包括合作破译密码,并最终通过《英美协议》而将合作延伸到了英国。 张召忠:你说这个斯诺登,世界都为他操心,这个人有多大本事呀,你要知道这一个斯诺登顶10个重装甲师,你谁要把斯诺登搞去以后,他都知道美国式通过什么手段(来窃取情报的)现在说美国有四个手段,别说4个手段,斯诺登这个家伙可以给你说出40个400个手段来。 这一个斯诺登跑出来了,等于美国损失10个重装甲师。美国的他那些密码,那些后门就让堵去吧,补去吧,谁要搞到他就知道美国窃密的路数了。 所以说,从技术上来讲的话,以后网络上的这种竞赛,今后会越来越激烈,以前我的网络都是防备用的,今后趁这个机会也要发展我们自己的网络部队,要不然将来老是处于被动。现在美国要是想回归他的民主自由人权,应该向全世界道歉,说:不好意思,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软件,留有这样一些后门,我们以后要严肃整理,绝不给你留下隐患,以此提高美国的信任感。 可到现在美国没有道歉,美国说这个严重的泄密,我们把这个斯诺登抓回来,狠狠的判刑,无期,剩下还有谁,严加整顿,就是在不能让他们说出去了,捂的在严实一点。
美国这个逻辑是不对的。美国这个事情在世界上丢大人了,他丢大份了,在此之前他老说中国怎么怎样攻击他的网络,不让中国的联想,中国的华为进入美国,美国怕这些企业不配合它进行窃密。所以就把中国的这个些企业踢出来了,结果我们发现美国老是贼喊捉贼,美国在这个事情上没法自圆其说,这个事情如果美国不道谦,是很难了解这个事情的…… 中国为什么对斯诺登不感兴趣! 斯诺登离港飞赴俄罗斯,是中国乐见的事情。斯诺登能够顺利离港飞赴第三国,一是说明了我们对他持同情的态度,二是说明了我们对斯诺登并不感兴趣。我在《斯诺登更像异见人士而非叛逃情报人员》一贴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斯诺登的情报价值不大。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几点: 第一、情报、谍报、国安等系统对叛逃人员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其所携带情报的价值。 同样是叛逃,你拿着歼七的图纸和拿着歼二十的图纸,绝对会是两种待遇。斯诺登如果手上有美国F-22A全套的图纸(包括材料、结构、航电、发动机,等等),或者,他手上有一条挖出美国潜伏在中国超级卧底的线索,那么,与其接洽的至少是少将级别的官员。中国对斯诺登不感兴趣,原因之一恐怕就是他携带情报的成色不足。我们在评估了斯诺登的价值后,认为不值得为了庇护他而动用更多的资源。 第二、情报是否有价值,专门机关与我们普通人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我们普通网民认为是猛料的东西,在专门机关哪里可能早已知道的一清二楚;我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在专门机关看来可能是如获至宝。这点对于判断斯诺登的价值很重要! 斯诺登所能透露的,主要就是美国对国内、国外的各种网络监控、网络入侵情报。这种情报在我们看来,可能是猛料;但是,在专门的网军看来,可能一切早已尽在掌握。例如,斯诺登爆料,某年月日,美国以某种手段入侵了中国某网络服务器,在我们看来,这是好猛的料啊!在专门机关看来,可能只换来会心的一笑:“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美之间的网上较量,激烈程度估计超过我等草民的想象,否则,美国就不会把这个问题在高层会谈中专门的提出来。斯诺登的价值,就在于验证我们以往的分析、判断,只要我们以往的结论得到了验证,斯诺登就没什么价值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