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下一张 红旗-9成功中标土耳防空导弹招标,正面击败欧美竞争手,也让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的国防和军工产业。 大公网军事讯 近期,韩国国防研究院在出版发行的《2012国防预算分析*评估及中期政策方向》一书中,对中国的国家科技计划与国防科技水平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的国家科技计划 从中国的中长期科技(S&T)发展规划来看,中国通过《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就。但是,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基础上制订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因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Cultual Revolution)而未取得什么成效。 1985年,中国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明确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从1987年起开始实施的,其目的是跟踪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发展中国的高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信息等尖端技术领域的差距。"863计划"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注重国民经济建设,努力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863计划"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通信技术、新材料等领域 。但是,"863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一些人主张,"863计划"整体上缺乏透明度,实效性不高、偏向性明显。一些项目甚至受中国科学技术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高官的喜好所左右,不具备客观性。另外,"863计划"过分追求大项目,一些发展前景看好、创新性的项目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援助 。 从1988年起,中国开始推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星火计划"、解决发展过程中关键性问题的"攻关计划"。除此之外,还有"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该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是中国为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 2006年,中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提出了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等内容的发展目标。《纲要》还指出,中国未来有20项重大领域,国防领域也包括其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提出了自主创新概念。这一概念的具体定义虽不清晰,但是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概念的三个构成要素,即真正的原始创新(genuine original innovation)、集成创新(integrated innovation) 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re-innovation) 。从2008年起,中国还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实施了引进各领域高端人才的"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2011年3月,中国发表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将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重点领域具体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项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难预计,中国今后将在这些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二、引进国防科学技术 1、军民两用技术的引进与军民融合 经过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1958~1962)以及文化大革命(1966~1976)时期的十年浩劫,中国的国防科学技术两极化现象非常突出。可以说,在这两个时期,中国的国防科学技术完全是在中国政府的强有力扶持和政府研究机构的管制下推进的。 上一张下一张 056轻护舰在外媒口中以“一月一艘”的大批量快速建造,展示出中国军用舰船的强大生产能力。 1978年以后提出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军转民问题曾一度引发激烈争论。但是在邓小平的16字方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推动下,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国防工业大调整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提高国防科学技术水平,中国将16字方针与市场经济接轨。1999年,根据新的形势,邓小平的16字方针转变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新16字方针 。 总体来讲,中国积极将通过军民融合、军民两用发展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这种技术的转移是中国发展自主军事能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式。据2009年兰德(Rand)公司的研究报告称,技术转移包括技术、资金、知识、经验、方法等诸多方面。 这种技术转移通过合作研究、训练中心、合营企业、投资、战略伙伴关系等,在共享情报和资源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军民两用技术是指在民用和军需领域均可以应用的技术。正因为如此,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不但满足军事需求,还可以满足民用需求,这充分体现了军民结合的思想 。 中国之所以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因为单纯发展国防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中国认为,整体上来讲,国防技术创新并未取得显着成效,结果导致中国的军事技术现代化主要依赖从海外引进尖端的武器装备 。美国防部2012年发表的报告书称,中国在推进国防军队现代化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军民两用产品应用到各个方面,整个过程主要由国营企业负责推进,很多政策都是秘密下达的。因此,跟踪监视中国引进的某一种产品最终会应用到什么领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 军民两用技术虽说可以应用于和平的目的,但是同样可以应用到21世纪的尖端技术战争中。正因为如此,中国在进口军民两用产品与技术时,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特别是美国,严格管制向中国出口产品和技术 。 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中国强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 。中国全力推进军民结合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打破国外的技术限制。实际上,中国的军队和民间机构的界线是不清晰的。因此,很难区分合作方是商业伙伴还是军方机构 。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IT)内设有军民结合促进司,负责推进军民融合工作。另外,从中国高层的言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国防工业非常注重军民结合、军民融合。2008年9月,时任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的陈求发,在视察陕西省研发机构时强调军民结合的必要性,并呼吁加快地区内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产业的资源整合 。2009年,总装备部(GAD)副部长李安东在视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NGC)时也曾强调过军民结合的重要性 。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希望首先通过国际合作、技术转让等手段促进民间领域发展壮大,然后加强军民结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进一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再上新的台阶。 上一张下一张 美国西屋AP1000核反应堆示意图。AP1000源于美军核潜艇技术,首先在中国开花结果,这也是世界核电领域首个军转民应用。 2、开放市场与引进技术 (Market for Technology) 国外技术引进一直是中国获取尖端技术非常重要的途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科学技术领域里,严重依赖外国技术的现象依然非常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此前推行的"市场换技术"战略造成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是指允许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以此为条件,换取这些企业的技术转让 。这一"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直至今天仍然在使用着。据美国防部2012年发表的报告称,通过"市场换技术"战略,中国获取了美国相当多的尖端技术 。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商业合作,中国在多个领域获得了相当多的国防技术。 在航空领域,中国从1993年起将航空专家派往波音公司(Boeing)接受委培,并且转包生产波音公司飞机的零部件。通过这一合作过程,中国获得了很多尖端技术、先进经验及方法 。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中,向当地企业传授先进的管理知识与技术,在与发达国家的交往中,则积极促进高新技术的引进 。 在电子及IT领域,一些外国企业为了向外包项目、投资项目提供有效支持,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训练中心和研发中心 。电子产品和IT技术是美国政府严格限制出口的领域。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美国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积极要求与中国的合作。据悉,在这一领域,很多跨国企业都曾向中国转让过核心技术 。 在造船领域,民用项目和军用项目都是统一推进的。因此,中国军方很容易通过商业造船合同来引进尖端技术。兰德公司(RAND)在2009年度的报告书中称,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the Marin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MARIC)和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the Shanghai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通过国际展示会,积极引进国际一流技术,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在航空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参与了很多国际交换项目和合作项目,而且还与欧洲航天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2008年春天中国发生特大地震时,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和法国泰雷兹集团(Thales)曾将他们的技术和卫星资源提供给中国,以帮助中国开展灾后救助工作。通过这一过程,中国了解了一些欧洲的卫星技术 。 在核领域,中国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与原子能相关的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目前,中国与许多国家在核领域有着正常的合作。中国的原子能学者们与美国研究机构、大学院校、原子能机构等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 事实上,"市场换技术"战略是违反WTO规定的。也就是说,中国政府以市场准入为代价,要求外国企业向中国的合作公司转让技术违反WTO规定。正因为如此,中国不是明文要求转让技术,而是在协调机制下促成技术转让,这使得外国企业很难就此向中国提出诉讼 。从2001年起,中国政府已不再明确要求外国公司以市场准入、获取投资机会为代价向中国转让技术。但是,事实上,中国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获取了大量的国外尖端技术。不但如此,中国还在通过自主创新,谋求发展,努力以自主研发产品来替代进口产品,这也使得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变得更为困难。在这种背景下,针对试图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中国往往会提出技术转让等交易要求 。 上一张下一张 经过信息化改装的北京军区装甲部队的老式主站坦克,其作战效能与新一代的国产主战坦克相比,差距并不大。 3、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技术 除了通过企业间交易达到转让技术的目的外,中国还通过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间谍活动等方式获取技术。逆向工程(又称反向工程),是一种技术过程,即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与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产品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性能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逆向工程源于商业及军事领域中的硬件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在不能轻易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的情况下,直接从成品的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从历史上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能够相对容易地获取外国军舰的平台。当时,中国主要通过前苏联、法国获取外国军舰的技术、设计思路、方法等。战斗机同样是从仿制前苏联的飞机着手,逐步发展到跟踪研究、组装乃至自主研制。但是,这一努力因文化大革命和中苏关系恶化被迫告一段落。之后,中国曾有机会从西欧购买军舰的重要部件,但是天安门事件后,西欧对中国采取了技术封锁、禁运措施,中国与西方的国防军工交流被迫中断。所幸地是,中国与俄罗斯恢复了关系,给中国的军工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成都生产的J-7和沈阳生产的J-8II等战斗机,都是在俄罗斯战斗机的基础上仿制和改进的。目前,普遍认为,俄罗斯制武器的引进费用占中国国防预算的比重日趋减少,是因为中国的逆向工程和技术整合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 随着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崛起,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警惕中国,并在技术转让问题上采取更为慎重的态度 。一直以来向中国供应武器的俄罗斯,对于中国的崛起渐渐产生防备和或多或少的敌意。俄罗斯已表明扩大向印度和越南的武器出口。事实上,俄罗斯正在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并提供技术支持 。 中国的"非法"活动也异常活跃。据US-China Commission的2009年度年例报告书中称,被认为是源自中国的黑客曾窃取大量关于F-35 Lightning II设计和电子系统的资料。Lockheed Martin,Northrop Grumman,British Aerospace Systems也表示,他们曾遭到中国黑客的攻击。据2012年制造业电子报称,2008年之后,因涉嫌进行间谍活动而被联邦法院起诉的中国人共有60名左右。据悉,中国主要关注的目标有隐形技术、海军动力系统、船舶、飞机、核武器使用的电子战系统等 。 中国还采用通过接收/合并的方式实现技术转让。发动机技术较为薄弱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于2011年收购了美国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Continental Motors Inc和螺旋桨飞机制造公司Cirrus Industries Inc。此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还与Boeing,General Electric,Honewywell International,United Technologies Corp's Pratt&Whitney等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 。 上一张下一张 官方发布的中国海军核潜艇实景照片,两艇对比,外观上有细微的差别。中国核潜艇在建造时,也在不断改进。 4、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政策并非突然出现的,而是中国领导层认识到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后,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了发展思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领导层开始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局限性。为了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中国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优化管理,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驱动转向内需驱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在积极谋求经济的再平衡 。从军事层面来看,天安门事件后,遭到西欧制裁的中国,深刻地认识到发展自主创新型高效武器产业的必要性。另外,考虑到台湾问题,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也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 中国曾在各种规划和政策中多次提及自主创新。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中也强调要开展自主创新,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特定高收入/高附加值行业 。根据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政府采购只限定于中国企业,这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国际贸易协定 。目前,中国的各集团公司正基于政府强大的财政支援,迅速吸收制造复杂武器所需的技术和专业知识。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对于俄罗斯等国外武器装备的依赖已大大降低 。 5、对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引进情况的分析评估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尽管中国在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核心技术、高端技术方面仍然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各国对核心技术的输出都是严格控制的,因此获取这些技术非常困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也使中国的技术研发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另外,通过逆向工程获取技术也是基于国外的技术,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发出的所谓的自主生产的武器装备,事实上也是依赖特定的国外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直升机、雷达、发动机技术是通过购买国外技术许可的方式引进的 。整体上来讲,中国军工产业有能力进行坦克研制、长时间滞空(long-endurance)无人机等高技术装备的研发等。尽管如此,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还无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严重依赖 。 随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实力不断得到大幅提升,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据SIPRI发布的统计报告 显示,00年代中期起,中国的武器进口减少,与此相对应,武器出口则大幅增加,这意味着中国的军工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武器进口总额2000年约为330亿美元(2013年基准价格,以下相同),2005年约为561亿美元,达到最高峰。到2011年,下降至约173亿美元。(注:原文如此)另外,一直以来,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武器。2000年,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约占全部进口的84.8到2010年,俄罗斯武器所占进口武器的比重降至64.6这意味着中国对俄制武器的依赖大为降低。 上一张下一张 最近中国海军的新型驱逐舰左右开工齐射多枚舰空导弹,同时打击多个目标。 中国的武器出口也有明显变化。中国武器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约3.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约15.3亿美元。中国的武器出口2009年达到11.3亿美元,首次超过10亿美元。从2000年至2011年间,中国在飞机领域、坦克领域出口分别增加9倍和18倍。同期,导弹出口增加了2倍。2009年,船舶领域的出口与其它领域的出口相比增长迅猛。随着中国政府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特别是在飞机、坦克、船舶领域的资金投入,中国的相关产业犹如异军突起,发展极为迅速。 中国的武器出口对象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据悉,2007年至2010年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每年平均缔结19亿美元的武器交易协定。从中国的出口统计来看,中国与亚洲、非洲、近东地区国家主要进行小型武器交易,其中与巴基斯坦的武器交易量最大。一般来讲,中国出口的武器,相对西欧或俄罗斯武器落后一些,而且这些武器大部分都是在俄制武器基础上仿制或改造的。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中国进口导弹,朝鲜和伊朗就从中国引进过导弹技术。最近有报道称,中国向非洲有争端的地区出口小型武器和轻型武器,联合国正密切关注此类武器交易活动 。 如上所述,中国的对外武器出口呈现持续增长势头。不论这些武器是基于俄罗斯技术、西欧技术还是中国自主研发技术,武器出口的增长本身其实可以视为中国军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2011年中国发布的500强榜单资料显示,军工企业在制造业领域排在前列 。中国军工企业制造领域中,居第一位的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CSGC),该集团公司居中国制造业第6位。同比2010年,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11年的营业收入增长46.2除此之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CASIC)的利润增长也非常明显。中国十大国有军工企业中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CNEC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没有参加500强企业的评选。 中国军工企业之所以取得快速增长,除了政府对国防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引进努力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为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中国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具体包括:①对武器装备采购提供大量资金援助;②将民间研发的装备和技术转为军用,即民用技术转军用(Spin-on);③整合学习借鉴外国技术、经验、方法的渠道;④基于1998年引进的竞争(competition)、评价(evaluation), 监督(supervision)、激励(encouragement)四大机制,实施基本改革 。2012年7月,为了吸引更多的地方企业参与军工项目,中国政府出台了新的奖励措施,大力呼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防建设 。从中国正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对于军工产业的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军事专家们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在军工领域进行的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增加资金投入等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知远/珠峰) 上一张下一张 当地时间10月15日下午3点,由导弹驱逐舰兰州舰、导弹护卫舰柳州舰和综合补给舰鄱阳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编队顺利通过麦哲伦海峡。这是中国海军首次穿越这条世界重要水道。 上一张下一张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大量相关高新技术将广泛服务我们的国防和经济建设。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