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下一张 中国还在不断积累核潜艇的使用经验 新华网青岛10月30日电(陈万军、李宣良、吴登峰、于航)核潜艇,国之重器,深海“巨鲨”。 核潜艇艇长,“龙宫”骄子,“巨鲨”舵手。 自1974年8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服役以来,一批批核潜艇艇长,驾驭威猛强悍的“巨鲨”,游猎深海大洋,守卫蓝色国土。 杨玺:书写中国核潜艇的大洋传奇 杨玺,海军某潜艇基地核潜艇首任艇长。 上世纪60年代末,海军组建我国首支核潜艇接艇队,从各舰艇部队挑选了36名官兵作为接艇队的首批艇员,杨玺被任命为我国核潜艇的首任艇长。 15岁参军的杨玺,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是一名优秀的常规潜艇指挥员,先后担任过两艘战备艇的艇长。 命令一宣布,杨玺就奉命带领首批36名艇员,立即赶赴我国某深山腹地。此时,这里进行着与正在建造的核潜艇反应堆一样的陆上模拟操作试验。官兵们的任务,是跟着专家和工人学习操纵核动力技术。 核动力,涉及核物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化学、电子学等30多门学科,整个操纵系统有上万台套设备。这对当时大多只有初中文化的官兵来说,无异于打一场攻坚战役。 面对着核反应堆,杨玺誓言:“就是拼了命也要攻下这座核技术堡垒!” 然而,第一堂课就给官兵们来了个下马威。教员把深奥的“核裂变”理论知识反复讲了好几遍,官兵们就是听不懂。教员讲得一身汗,官兵们急得一身汗。 当官兵们终于掌握“核裂变”及其蕴涵的能量和原理时,一种神圣的使命,就像打击原子的中子,激活了他们自身的“裂变”。 在杨玺的带领下,官兵们向核技术发起冲锋。一年之内,36名官兵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一年之内,36名官兵每人记了16本专业笔记;一年之内,36名官兵人均掉了10公斤肉;一年之内,36名官兵“裂变”成操纵核动力的能手。 36名种子选手,随后进行了第二次“裂变”,他们带出了100多名核潜艇艇员,成功配合科研厂所,完成我国首艘核潜艇核反应堆艇上启堆运行调试和试航任务。 “裂变”在继续。我国核潜艇需进行最大自给力长航试验。 1985年11月,杨玺作为指挥员,率某核潜艇离开母港,开始“水下长征”。 “水下长征”毫无浪漫色彩可言。艇内没有白天黑夜,艇员们只能凭着挂在各岗位上的那块铜盘挂钟判定是夜间还是白天。到后期,有的艇员浑身乏力,吃不下,睡不着。尽管这样,在杨玺的带领下,艇员意志不垮,一上岗就精神十足。50天,60天,70天…… 到第70天时,已经超过了某国核潜艇67天的纪录。是返航,还是继续长航?艇员们一致请求继续长航,杨玺更是态度坚决:挑战极限,更好地检验我国核潜艇性能,磨炼官兵意志! 长航继续。 80天,85天,90天! 潜艇浮出海面。 “同志们!整理军容,接受祖国的检阅!” 尽管官兵的身体已严重透支,但在这神圣的时刻,杨玺率领官兵,昂首挺胸,列队舰桥。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水下长征”。杨玺率艇创造了我国核潜艇总航时、总航程、水下航行时间、水下平均航速、一次性潜航时间的最高纪录。 “裂变”还在继续。 在随后的3年中,杨玺又分别率领我国鱼雷攻击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圆满完成首次带战术背景出岛链远航、首次极限深潜试验、首次发射运载火箭等一次次中国核潜艇部队的大洋传奇。
上一张下一张 中国核潜艇部队的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王福山: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奏凯歌 王福山,时任海军某潜艇基地核潜艇艇长。 谈起我国核潜艇首次极限深潜试验,今年已63岁的王福山说:“要我再现当时的深潜过程非常难。因为,当时我精神高度集中,除了眼前的各种指示仪表,脑海里一片空白。” 王福山是执行深潜任务的核潜艇艇长。他说,平时出海,潜艇舱室里到处是叽叽喳喳的声音,这次不同,下潜命令一下,舱室内顿时寂静无声。静到什么程度?站在操纵指挥台上,能清晰听到前隔板上那座挂钟的嘀嗒声。 极限深潜试验的风险有多大,王福山心里十分清楚。 某国核潜艇深潜试验时,因主机舱海水系统漏水沉没于大西洋,全艇129名艇员全部丧生。 王福山全身心沉浸于深潜的各项准备之中。 凡属与试验有关的一切东西,都要一项不落、一字不差地熟记在脑海里,每一个指令、计划、标准、程序都要吃透嚼烂。 水下失事脱险逃生、应急起浮、紧急倒车、大纵倾事故处理、水面求援……一个航次接一个航次演练,一个课目接一个课目验收。 舱室、管路、仪表乃至艇体的每一条焊缝,都要进行地毯式排查,不留一丝隐患。 “这样做,为的是确保试验成功,确保参试艇员和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王福山说。 极限深潜试验进入24小时准备。 王福山利用全艇点名的机会,作了深潜前的最后一次动员: “明天,我们将书写中国核潜艇历史的新篇章。作为一名核潜艇艇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决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王福山目光如炬,声若洪钟:“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回声排山倒海,气势如虹。 回到宿舍,王福山分别给妻子和女儿写下不到一张纸的“遗言”,并用两个信封装好。他在“遗言”中特别嘱咐女儿:“你一定要记住,你爸爸是一名中国核潜艇艇长!” 第二天。南海某深水海域。 上午11时。试验海上总指挥、海军副参谋长石天定下达深潜令。 “下潜!”王福山发出指令,“前进一,艏倾三度!” 100米,200米,280米…… 随着下潜深度的加大,不少舱室都发出了“嘎嘎”的异常响声,一些设备接头和艇壳焊接处出现滴漏。 “各战位报告情况!”王福山下达命令。 其实,王福山既熟悉艇上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战位,又熟悉官兵的性格特征。在听取各部门意见后,决定继续下潜。 此刻,每一秒钟都惊心动魄,令人胆寒。 291米,292米,293米…… “已到极限深度!”水手长用激动而又响亮的声音向王福山报告。 一个生死攸关的深度,一个称雄显威的目标,终于被核潜艇勇士们突破了! “浮起!”随着王福山一声令下,潜艇犹如咆哮的巨鲸,斜刺着向海面冲去。
上一张下一张 中国海基核力量还需进一步增强 杜永国: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惊海天 杜永国,时任海军某潜艇基地核潜艇艇长。 1988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向海军下达了进行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的命令。 艇长杜永国奉命率战略导弹核潜艇执行这次试验任务。 “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操纵技术要求特别高,充满了巨大风险,稍有失误就会艇毁人亡,成败全在一瞬间。”杜永国说,“但我们领受任务后,所有艇员都十分激动,纷纷写下决心书。” 官兵们以“定叫碧海腾巨浪”的坚定决心,投入到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此,杜永国领着艇员按照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指标、定任务的“五定”要求,想问题,订预案,练技术,查设备,苦练正常操纵、预案操纵和应急处理操纵三种本领,确保人人过关。 回忆起当时迎战的情景,杜永国仍激动不已:“我们整整苦战了5个月。所有人员都放弃了休假,官兵中有亲人病危病故的,妻子生孩子的,定好了婚期的,但没有一个人请假。” 运载火箭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发射筒内必须保持恒温。火箭装艇后,杜永国带领全艇官兵不分昼夜,精心守护“国宝”。 1988年9月,杜永国指挥战略导弹核潜艇驶向发射海域。 “潜入发射深度!” “10分钟准备!” 随着杜永国的一道道命令,全体艇员有条不紊地在各自战位做最后的准备。 “发射准备好!”扬声器里传来导弹发射长的报告声。此刻,他站在发射控制台前,将右手拇指轻轻地按在发射主令按钮上。 “5、4、3、2、1--发射!”杜永国震撼人心的一声令下,发射长用力按下发射按钮,火箭起飞的红色指示灯瞬即闪亮。 “轰”的一声,火箭飞速冲出发射筒,核潜艇随即猛烈颤动了一下,只见火箭冲出水面,尾部喷吐出橘红色的火焰,直刺云天,向太平洋预定海域飞去。 这时,鼓舞人心的消息不断传来: “火箭飞行正常!” “火箭进入大气层!” “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 这一刻,杜永国与战友们相拥而泣。 “作为第一个完成运载火箭发射试验任务的核潜艇艇长,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杜永国说,“这次试验成功,标志我国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上一张下一张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核潜艇部队 刘毅:中国核潜艇全训合格艇长第一人 刘毅,时任海军某潜艇基地核潜艇艇长。 26岁任常规潜艇艇长,29岁任核潜艇见习艇长,34岁成为中国核潜艇历史上第一个全训合格艇长--“核潜艇骄子”刘毅,任核潜艇艇长8年,创造了多项“海军之最”: 他是出海最多的核潜艇艇长,航程相当于绕地球两周多; 他最先取得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全训艇长两种合格证书,成为海军潜艇部队第一个“两栖驭手”; 他是中国核潜艇历史上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艇长…… 1988年,海军组织核潜艇开展全课目训练,基地把完成全训的任务交给了刘毅带领的第11艇员队。 刘毅说:“这次全训是核潜艇部队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当时对我来说,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上级把这样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担忧的是,这次训练尚属首次,加上艇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岗位不合格。特别是23个干部只有1个合格,部门以上军事干部除1人外全是实习的。” “核潜艇全训,即全课目训练,有多个课目、几十项训练内容,既有岸上的也有海上的,既有理论也有实操,既有鱼雷攻击也有战法运用,既有单项考核也有综合考核,而且必须全员参加,所有课目都合格。这是每一名艇员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基地军训处处长刘九光说。 刘毅进行全训动员:“只有全训合格,我们才能拿到上战场的通行证!全训不合格,我们就不配做核潜艇艇员!” 对潜艇隐蔽攻击,在核潜艇部队还是首次尝试。过去都是攻击水面舰艇,对“敌”潜艇攻击都是在教练室模拟。而这一次,是动“真格的”。为确保对潜攻击命中,刘毅想尽了各种招数,准备了多种预案,开展了多次图上推演。 连续1个多月,刘毅每天都要到深夜一两点才休息。从方案拟订、攻击要素解算、目标锁定、攻击阵位、攻击时间,他都反反复复拿捏、计算、验证。 对潜攻击模拟演练并不顺利。指挥仪解算攻击要素时间长,声呐发现目标距离近,这就意味着“盲攻”。这让本就上火的刘毅“火上加火”。 连续一个多星期,刘毅和指挥仪、声呐班的官兵反复研讨、推演,每天熬到凌晨三四点。终于,刘毅摸索出将指挥仪初始数据进行修正、将声呐自动扫描和手动跟踪迭加跟踪的方法,成功攻克两大技术“瓶颈”。在随后进行的15次鱼雷攻击中,取得了命中率在80上的好成绩。 1989年,海军考核委员会对11艇员队进行全训考核。几十个考核项目均依次通过。 刘毅拿到了人民海军第一本核潜艇全训艇长合格证书。
上一张下一张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核潜艇部队 吴昌弟:续写“水下先锋”新辉煌 吴昌弟,现任海军某潜艇基地核潜艇艇长。 1994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海军某潜艇基地第11艇员队“水下先锋艇”荣誉称号。 第11艇员队是我军核潜艇部队的第一支艇员队,自组建以来,官兵们圆满完成90昼夜长航、核潜艇全课目训练和800多项科研试验,创造了数十项第一。 2008年6月,36岁的吴昌弟被任命为“水下先锋艇”实习艇长。 面对屡建功勋的先锋艇队,如何跑好接力棒?吴昌弟立下誓言:“让先锋旗帜永远飘扬在先锋艇上!” 上任伊始,吴昌弟所在艇进行现代化改换装。面对难得的学习机会,吴昌弟索性把铺盖搬到艇上。白天与艇员一起拿着图纸摸管路,逐个熟悉装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晚上在狭小舱室翻阅足有3尺厚的装备图册和技术资料。8个月时间,吴昌弟摸遍了潜艇的每一个角落,全面掌握了改换装后潜艇的构造和性能。 2010年6月,吴昌弟率艇踏上了全训考核的航程。隐蔽对敌编队攻防、突破潜艇封锁区……连续数昼夜水下训练,10多个课目轮番上阵,艇队取得了实射2枚鱼雷全部命中目标的优异成绩。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作为核潜艇艇长,吴昌弟想得最多的就是与对手过招,与强敌争锋。 前不久,吴昌弟驾艇远赴太平洋执行任务,水下航渡阶段,突然接到上级通报:“外军舰机向你逼近,注意隐蔽。”吴昌弟当机立断,决定声东击西,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并利用这次难得的练兵机会,与对手较量过招。 全艇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加大潜航深度,向佯动阵地高速机动。”吴昌弟下达命令后,潜艇高速驶向目标阵地。突然,外军多架反潜飞机和多艘水面舰艇向我逼近,展开轮番搜索,企图围堵我艇。 “加大下潜深度!”吴昌弟沉着下达命令。潜艇迅速下潜到隐蔽深度。接着,吴昌弟又灵活运用蛙跳、悬停、大角度转向佯动等战法,成功突围。 当外军还在佯动阵地徒劳搜索时,吴昌弟已驾艇在千里之外。在这次过招中,他一举创下核潜艇一次潜航时间最长、岛链外活动时间最长、大深度连续航行时间最长的新纪录。 上一张下一张 中国还在不断积累核潜艇的使用经验 上一张下一张 中国还在不断积累核潜艇的使用经验 上一张下一张 中国还在不断积累核潜艇的使用经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