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民族日报》文章,题为《世界上没见过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文章如下: 这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不仅仅体现在食物充裕这一点上。类似的内容多得可写一本书了,但写成后几个月就会过时。 大约20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到中国西安旅游,参观刚被发现的兵马俑。游览结束后,他找到一家餐馆,准备弄点东西吃。但餐馆的人告诉他没吃的。他只好到另一家,这样接连问了好几家,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回答。经过一天的寻找,总算在一家小杂货店填饱了肚子,并喝到了一杯可乐。 那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上次我到西安,得到了东道主的盛情款待。款待远客是中国的习俗,无论你身在北京还是香港,都可以吃到“大餐”,只是烹调方式不一样。这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不仅仅体现在食物充裕这一点上。类似的内容多得可写一本书了,但写成后几个月就会过时。 最近我在中国的10天期间,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工人报酬更高了在中国,愿意为低工资干活的劳动力群体庞大。沿海地区多年前就享有繁荣,现在,那里正转变为高技术中心。由于从事更复杂的工作,沿海地区的工人也获得了更高的报酬。 2.多样化宗教信仰或许,指责中国的人会很难相信,但事实上,中国是支持多样化宗教信仰的。 在西安,我在一个拥挤的市场待了一段时间,买了很多东西。我还参观了一个大寺庙,这是在过去3年里建成的,大小堪比泰姬陵。我还发现了大批的基督徒。 3.见识到最先进技术你总能在亚洲见识到最先进的技术。比如在香港,停车场的每一个停车位都有传感器监测。 中国的交通飞速发展,高速列车修建速度前所未有,旅客数小时内可来往于几大城市之间。机场的现代化令人难以置信,没有通常在其他地方常见的排队等候。没错,中国还有种种问题。尽管摆脱贫困的中国人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多,但仍有很多人深陷贫困当中。但是,世界没有见过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中国的触角伸到整个非洲,并延伸到匪夷所思的地方如伊拉克和阿富汗。中国在阿富汗修建道路、医疗中心,鼓励发展贸易。 这一切对非洲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今后数年,中国会成为像美国一样影响力巨大的国家。中国现在的做法是不干预非洲国家的政策,只寻求途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所以,精彩还在上演。中国每天都在变化,确保自己对这个国家保持新鲜的印象很重要。如果你有幸亲临中国,一定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实。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国度之一。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中国在非洲的这一大动作 让世界各国无比震惊! “民工荒”、“学生荒”的同时出现,折射了中国目前隐含的巨大人口危机。随着数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已经告别了“少年之国”,人口老化将成为未来的巨大挑战。 应对之策,主要有两种,首当其冲的,就是开放生育,允许生二胎和三胎,此外,鉴于人口生长周期,大约需要20多年,纵使目前开放生育,亦来不及解决危机,故,第二大策略,就是开放移民,吸纳1亿亚非青年移民。 目前,中国民众普遍担心的是两点,其一是亚非移民,会增加中国人口基数。加大人口压力。其二是移民会引发中国未来的社会和文化冲突。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有三个因素,注定了中国不会形成移民问题,相反具有强大的包容能力。 移民改变中国人口结构,形同 “请人养老” 其实,就目前而言,中国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不是在青年段,而是中老年段。中国3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近70数量惊人。而中国65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比例,将在十年后的2020年达到16.6其比例之高,超过现在任何一个国家。 这种状况,将直接导致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后,中国社会的福利负担沉重,在本国青年人缺少的情况下,养老将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到时候,有效劳动力不足,将使 社会养老资本枯竭。由于人力资本的特征,一类从从出生到成长为壮年劳动力,需要大约20年,纵使现在开放生育,都已经为时已晚,开放移民是唯一的选择。 而开放移民的本质,乃是使用亚非的广泛的青年人资源,人口具备消耗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特征,加入世界人均寿命大约为70岁,前20年和后20年以消耗为主, 则真正以生产为主的年龄,也不过就是从22岁到55岁左右的30余年时间。从这种角度来说,在本国人口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接纳国外移民,远比获得国外投 资,获利更为久远,在某种意义上说,接纳国外移民,是让这些新移民的生产劳动,来补充本国老年人的生产亏空,相当于让新移民帮助中国青年为老年人口养老。 而非一些人担心的“外国人抢了中国人的饭碗”。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补充劳动力结构,形同“雇人干活”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移民潮对于移民目的国,基本都是产生了正面的作用,加快了移民目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美国的崛起中移民的推动作用居功至伟,已为世所公认,无需再谈。当今时代移民与美国崛起时期不同的是,初创期的美国,移民主要是平行移动,不存在落差。甚 至来自欧洲的移民知识和技术素养比美国人更高。但是,在二战之后,欧洲诸国的发展,则说明,来自不发达国家的移民,一样可以促进移民目的国的发展。 二战以后,欧洲国家重新崛起,但是,由于人口出生率在逐年下降,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年轻劳动力的缺乏越来越严重。为了给经济注入活力,法国等欧盟 成员国开放了移民政策,其非洲前殖民地国家的移民大批进入欧洲。仅法国的穆斯林移民就达500万人,早期,这些移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从事体力劳动, 做着粗、重、累的工作,但是,对于促进欧洲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很多欧洲人不愿意做的工作,都被这些移民承接。 加拿大在二战之后,取消移民的“最惠民族”条款,移民脚步加大,许多高素质的移民担任了技术性的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以华人为例,今天进入加拿大的华人大 都是有文凭、有技术、懂专业和外语的新一代脑力劳动者,同时,加拿大还有很多移民还承担许多加拿大人不愿干的工作,如到西部、北方的工矿企业工作,或在大 都市的建筑业工作等。无论是富有技术和文化的移民,还是一般移民,都对加拿大的经济繁荣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在未来中国,来自亚非的移民,也将起到类似的作用,随着中国大学教育的普及,年轻一代人知识素养,都已经提高,本次民工荒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以前在青年人中,上过大学的少,除少数精英成为白领阶层外,多数青年均流向了工厂流水线,2009年,中国大学升学率,已达 62未来大部分青年,将告别流水线,而走向写字楼楼,虽然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可以降低用工数量,但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流水线工人,每年仍然有数百万 的缺口,这时候,开放亚非移民,乃为上策。十年时间移民一亿,其实并不多。 同时,由于全面开放移民,新的移民不仅有产业工人和低端服务业从业人员,东南亚国家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移民中国。中国比欧美落后,比亚非发达,其实,可以 存在梯度式移民。如,改革之后,美国是很多中国人最理性的移民国,但是,由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美国,比中国发达的日本和韩国,以及欧洲国家,也是不错的 选择,同样,对于未来的亚非移民来说,如果不能去欧美,中国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中国文化为亚洲文化母体,具强大同化力量 伦敦骚乱,以及此前的巴黎骚乱,令人担心,中国不会发生类似欧洲的移民问题? 未来会发生严重的社会和文化冲突吗?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可能性不大。 中国能够避免似今日的法国和德国的移民困局,恰恰在于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 至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而将来的一亿移民,占中国人口总比例不过是6 法国总人口有限,而其移民比例,达到了12.25法国外来移民的主要族裔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非洲人和阿拉伯人。这批移民逐渐在法国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势 力:德国的8200万居民中有730万外国人,即平均约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外国人。移民比例大约为9其中,最主要的是土耳其人,而土耳其人亦信仰伊 斯兰教。目前,欧洲的2000万移民中,大多数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曾经的非洲殖民地国家。由此,构成了欧洲移民的独特性,即,大部是信仰伊斯兰教。与 欧洲本土文化冲突比较大。 而中国则不然,中国本来人口基数大,开放一亿移民,也不过占总人口的6仍然远低于欧洲国家的平均移民水平。不至于对于中国种族构成造成根本的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存在上千年的“亚洲朝贡体系”的中心,中国长期以来,对于亚洲文化有强大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其文化基本与中国同源,来自亚洲 的移民,与中国本土文化,并无大的冲突。容易被中国文化所同化,不会形成似欧洲的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严重文化冲突的现象。中国有充分的自信,把他们从“外 国人”彻底转化为“中国人”。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中国非洲战略曝光:胡总强烈表态 准备对美动手 卡扎菲表示不会与班加西的反对派进行对话 据媒体报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1日发表讲话,表示不会与班加西的反对派进行任何对话,并再次强调决不会投降。 卡扎菲说:“我不会和他们(叛乱分子)对话……他们的战斗必将失败,他们没有任何希望。” 卡扎菲还表示绝不会投降。他说,利比亚人民不会惧怕北约的空袭,不会向敌人投降,战斗将绝对有利于利比亚人民。 北约21日对卡扎菲军队控制的兹利坦市发动了更密集的空袭行动。空袭造成数十名平民受伤,还炸毁了一些储藏食品的仓库。 近期,非盟、联合国等一致寻求通过政治手段促使利比亚冲突各方展开有效对话,解决利比亚危机。但由于利比亚政府和反对派在卡扎菲是否下台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并非易事。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卡扎菲说:“我不会和他们(叛乱分子)对话……他们的战斗必将失败,他们没有任何希望。” 卡扎菲口中所言的“......决不会投降”,指的应该是一个前提条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卡扎菲口中所言的“......决不会投降”,指的应该是一个前提条件,即:“大国们(中国除外)”要求“他本人必须下台”、才能“进一步”去达成““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 在一大堆的讨价还价之后,又出现几个重大变化 在此之前,自法国国防部长于7月10日接受电视媒体采访,公开“敦促利比亚反对派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府谈判”,并承认“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从而正式 接纳“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核心观点”之后,我们知道,在利比亚问题上,在一大堆的讨价还价之后,又出现几个重大变化: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美国态度的变化 其一,是美国政府态度的变化。据媒体报道,美国代表团7月16日在与卡扎菲特使谈判时,曾经表示:如果卡扎菲自动交出权力,可以为他寻找避难地,并提供安 全保护,可不受国际司法追捕,并“提醒”卡扎菲--交出权力的时间越早越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口中的“越早越好”有这样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美国负责与卡扎菲势力进行谈判”的代表团说了,卡扎菲越早交权、获得的保护就越大! 第二层意思,而根据“卡扎菲方面”的说法,美国人还说了:卡扎菲应迅速作出最后决定,不要再浪费时间,否则,卡扎菲不会再有安全避难地或避难国家; 美国人的态度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卡扎菲之“口”说出来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通过上述情况不难明白两点: 第一点:美国人的态度转变(或者更准确地讲,美国态度的“愿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卡扎菲之“口”说出来的。 第二点:表面是在“逼”卡扎菲“尽早交权”,实则是在“强调”卡扎菲“拥有”选择权,也就是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他本人必须下台)”的基础上,他可以选择“有安全避难地(利比亚境内)”与“避难国家”。 法国政府(欧盟)态度的变化、这次是在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会晤”之后才“出台”的 其二,是法国政府(欧盟)态度的变化。非常有意思的是,法国(欧盟)态度变化,这次是在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会晤”之后才“出台”的。 据报道,7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承认作为谈判方之一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但不认为该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拉夫罗夫重申,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 而就在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应当继续寻找和平调解利比亚局势的可能性,军事途径无法解 决这个问题,我们将继续寻找妥协的办法。我认为,班加西(注:指反对派)与的黎波里(注:指卡扎菲)能够达成妥协。”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最新的“俄罗斯利比亚政策”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于“欧(德)俄”领导人会谈之后突然“出现”的“认为(俄罗斯总统说两派能够达成妥协)”,与俄罗斯外长所强调的“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形成了最新的“俄罗斯利比亚政策”。 在“几经反复”之后,或者更准确地讲,是“方方面面”在“其它战略方向(中东、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南美、非洲、东欧、特别是南欧等)”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之后,针对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由如下几点构成,即: 其一,俄罗斯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谈判方之一,但不认为该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 其二,军事途径无法解决利比亚问题,应当继续寻找和平调解利比亚局势的可能性; 其三,俄罗斯认为班加西(注:指反对派势力)与的黎波里(注:指卡扎菲势力)之间能够达成妥协,即:利比亚政治解决方案是可行的; 其四,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也就是说,俄罗斯无意成为卡扎菲下台后的避难国。 “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 事实上,在“上述四点”之中,我们没有将“卡扎菲必须下台”归纳进去,因为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原因如下: 第一,“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形成的“利比亚解决方案”是否可以令“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特别是“俄罗斯科索沃政策”、特别“俄罗斯全球战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再谈“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之所在 而早在“利比亚之乱”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曾经指出:在策动“埃及之乱”后,“美国利比亚政策”之所以愿意与“急于拿到利比亚”的欧盟联手策动利比亚之乱,其“利益核心”在于: 第一,“借机”分裂利比亚、并用“必然倒向美国的卡扎菲势力”去制衡“暂时亲欧的反对派势力”,从而将利比亚中央集权解构,并由此为支点,挑起并利用利比 亚与其它国家的、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矛盾,或以主权争端、或以宗教争端,挑起各个国家、诸多部落间的争斗,慢慢“模糊”靠近欧亚海上运输线一侧的非洲国家 的边境,从而将北非、甚至整个非洲“索马里化”,继而即可破坏对“中欧”都非常重要的“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也可破坏“中国经济”之“非洲能源、矿产 供应基地”的稳定,还可威胁“欧洲经济”之“非洲能源、矿产供应基地”的稳定,并伺机挑起、特别是激化“中欧”基于“维护各自非洲利益”而必将产生的战略 矛盾。 第二,由于利比亚与科索沃“跨海(地中海)”相望,因此,一个混乱的利比亚、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成为美国对“欧盟稳定”进行“跨海一击”、从而将“科索沃战争”对欧盟(欧元)沉重打击的“旧电影”重新“翻拍”的支点。 在这个问题,受美国“暗中保护”才得以生存至今的卡扎菲(或卡扎菲势力)已经“非常不智地”地、替美国人喊出了“如果北约(欧盟)继续轰炸,就准备攻击欧盟民用目标”的“口号”。 毫无疑问,一旦欧盟境内有什么“风吹草动”,如果欧盟“胆子够大”、特别是如果“实力够强”、那么,这笔账是很容易就算在卡扎菲身上的。有关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俄罗斯利比亚政策”反而是“中欧俄美”中“变化最为无常”的原因之所在 因此,就目前而言,对同样作为“能源与矿产供应中心”的俄罗斯而言,未来出现一个“苏丹化的利比亚(分裂)”、特别是“索马里化的非洲(没有中央政府)” 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但是,俄罗斯也明白,“这些利益”完全从属于“东欧利益(以乌克兰利益为代表)”,而“乌克兰利益”的“维系”,从格鲁吉亚战争的 “后续发展”中就可以看出,又主要利益于一个虽无互信、但互动频繁、且日益靠拢的“俄欧关系”、以及虽有分岐但基本稳定的“俄中关系”,或者更准确地说, 是得益于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 由于必须着眼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无法”专注于一处(利比亚、非洲)的利益最大化,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正是“利比亚政策”其实可以“较”中国“还要超然”的俄罗斯、“其利比亚政策”反而是“中欧俄美”中“变化最为无常”的原因之所在。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在两个层面上,“中欧”倒是有一定的“利益交集” 同样,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不难看出,在防止利比亚“苏丹化”、或者非洲“索马里化”的问题上,“中欧”倒是有一定的“利益交集”。 但能否维持这个“利益交集”,也是有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中欧”是否决心共同维护“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否则,目前不足以独自维护“欧亚海上运输 线”安全的“中国经济”,必然“侧重于”所谓的“最低内循环”,从而“专心准备”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南海(东南亚)、西亚(伊朗)、南亚(巴基斯坦)、 中亚(上合组织)、俄罗斯、东北亚(朝鲜半岛、日本)、外加中国台湾的“经济循环模式”。 在满足一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中俄美”也是能找到一定“利益交集”的 另外,如果“国际社会”最终能阻止“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心,从而阻止利比亚“苏丹化”、或者非洲“索马里化”,那么,在防止欧盟“有效控制”利比亚、继而全面排挤“非欧势力”的层面上,“中俄美”也是能找到一定的“利益交集”的。 而这种“利益交集”恰恰就是我们之前讨论的,在“以利比亚最终解决方案”的“构建进程”为基础,“大国们”去“构建”一个“有效制衡”欧盟的“制衡框架”之“构建基础”。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利比亚之所以是个“观察点”,在于通过这个观察点,即可以观察“方方面面”的利比亚政策、非洲政策、也可以观察到“各 自”在“欧亚海上运输线”稳定问题上的态度,各自的中东利益取向,甚至可以观察到各自在南亚问题、东北亚问题、中国南海问题、中亚问题、南美问题等、几乎 所有重大问题上的“战略取向”。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上述这些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质”上又都从属于“伊核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对上述内容加以简化,那么,就可以这样说,通过利比 亚这个观察点,从“方方面面”之“利比亚政策”的“变与不变”中,我们其实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各自的伊核政策”。当然了,对“中欧俄美”这“四个大 国”而言,“伊核政策”就是“自己的全球战略”。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利比亚政策”的“主要元素” 对比“俄罗斯最新利比亚政策”的“四点”,其实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利比亚政策”的“主要元素”,从中国政策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言”、特别是“行”来看, “中俄”的利比亚政策具有“高度的一致”,也就是说,在“方方面面”于“其它战略方向”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之后,针对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中与俄 的利比亚政策”仍然保持着“足够的一致”,这也就意味着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上,“中俄”也在“保持着高度一致”,这还意味着在伊核问题上,“中俄”仍 然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协调。 法国(欧盟)基本上已经接纳了“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所有核心观点” 另外,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在德国(欧盟)基于全球最新形势“主动”与俄罗斯方面“进行沟通”、而俄罗斯也于7月19日间接给出自己的“利比亚最新政策”之 后,也是继法国国防部长声称“军事解决不了利比亚问题,应该政治解决”之后,7月20日法国政府的态度再次出现了重大变化:法国外长朱佩7月20日表示, 可以考虑让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留在国内。 显然,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法国(欧盟)表示“可以考虑让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留在国内”的背后,结合其之前的即有立场、即:公开 “敦促利比亚反对派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府谈判”,并承认“武力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法国(欧盟)基本上已经接纳了“中、俄利比亚政策” 的“所有核心观点”。 由于中国对“卡扎菲是否下台”是“没有立场”,而“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并不重要,但“卡扎菲下台”对欧盟很重要,不过“下台后的卡扎菲是留在国内、 还是避难国外”对欧盟并不重要,特别是,“卡扎菲势力不要与反对派进行和谈”对“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心”很重要,因为,“两派势力进行的谈判”一旦 最终达成“妥协”、并实现利比亚的“由乱至稳”,也就意味着利比亚仍然会是一个“主权完整、统一”的西非国家,从而就此打断“埃及之乱”的策动者,企图将 “埃及之乱”沿地中海海岸方向、以“苏丹模式”,经利比亚、突尼斯、向阿尔及利亚方向延伸;再以“索马里模式”,向整个非洲大陆蔓延、将非洲“索马里化” 的势头。 “隐约成形”的“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几乎在所有层面都在“远离”美国的期望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中欧俄美”之间在经过“其它战略方向”的一番“核心利益的排列与组合”之后,尽管“美国利比亚政策”已经对欧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 大让步,但是,让步的结果却是,“隐约成形”的“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几乎在所有层面都在“远离”美国的期望,同时在许多层面上,却又在尽可能地靠近“中 欧俄”中的“大多数”的“要求”。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胡锦涛指出,当前,利比亚局势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令人忧虑。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尽快就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进行谈判,以政治手段和和平方式解决纷争,通过对话协商恢复正常秩序。 中方认为,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利比亚未来应该由利比亚人民决定,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利比亚人民的自主选择。中方希望利比亚有关方面 以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认真考虑非盟及有关方面调解方案,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态度,国际社会也应该为此发挥更积极的建 设性作用。 胡锦涛指出,南非和非盟为推动利比亚问题政治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非洲各国坚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的决心。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愿同南非和非盟就利比亚问题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 朝鲜决定向东盟派遣大使扩大发展同东盟关系 【平壤7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2日表示,朝鲜决定向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派遣大使,以进一步扩大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发言人在回答朝中社记者提问时说,朝鲜一直非常关心同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东盟发展关系。东盟目前已成为基于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和平等的原则,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有力的政治经济组织。 发言人说,朝鲜认为同东盟发展关系将对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并先后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朝鲜政府按照现实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扩大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决定向东盟派遣大使,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朝鲜同东盟的相互信赖和互惠合作”。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这一情况非常类似“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战略取态 不难看出,这一情况非常类似“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战略取态,即:尽管因“执着于西方必须主导国际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而令“欧盟与美国”之间在“某 些重大问题”上走得很近,比如,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实际上是制裁中国经济)”的问题,但是,在关键问题上,欧盟仍然更多地是在与“中俄” 保持着战略协调,与俄罗斯、特别是中国走得更近。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举的例子,仍然是: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实际上是制裁中国经济)”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看似非常矛盾,实际一点儿也不。 至于怎么理解?这要看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即:一方面,欧盟的确在应美国要求,在联合国相关决议案之外,对伊朗实施着更加严厉的制裁,但是,另一方面,欧盟 的制裁、又远较美国“要求它做的”要宽松得多!不仅没有伤及伊朗经济的根本,还在与伊朗保持着“充分的”经济往来,而这,恰恰是俄罗斯、特别是中国所乐意 看到的!或者说,“欧盟伊朗政策”仍然是符合“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对下面这几则新闻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胡锦涛应约同同南非总统通电话呼吁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 据媒体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应约同南非总统祖马通电话,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两国元首对双边关系发展感到满意,表示愿意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祖马通报了非盟就和平解决利比亚问题所作努力,表示非盟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和路线图,同利比亚冲突双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接触。非盟将继续同中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和协调,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利比亚问题。 关键词:非洲媒体世界上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