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将关键性基础设施划分为以下类别: • 完成国家安全保障任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 在完成国家安全保障任务时虽然不直接启用,但却是用来保证完成这些任务的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设施; • 达成国家目标所必需的设施,其失效将会削弱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福利水平,或者对国家声誉、国家精神以及对国家的信任感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设施包括:保障政府、国防、卫生、财政信贷、银行和科研领域、工业、能源领域的活动正常开展的设施、包括核电站、石油天然气设施在内的保障工业和能源部门正常运行的设施、粮食供应和交通保障设施、包括供水、通讯、民防设施在内的市政公用设施(表1中介绍了在美国受到保护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和主要资源的数量特征)。 通过分析目前美国对关键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组织工作的态度,可以归纳出美国在该领域国家战略的5个主要方面: • 首先,制订保障关键性基础设施安全的国家计划,在工业和经济的每个部门确定控制点,用以分析基础设施的薄弱项并制订消除这些薄弱项的计划; • 其次,组织国家机构和个人机构开展合作与协作; • 第三,建立负责执行保障各领域关键性基础设施组成部分安全任务的联邦核心分队; • 第四,协调这些分队和私营公司的活动; • 第五,建立情报和情报通报体系。 国外研究的关键性基础设施主要威胁来源有: • 恐怖主义和其它犯罪活动(包括武装袭击在内的攻击活动、破坏活动、纵火活动、因恐怖主义目而使用而汽车、运输工具及有害物质); • 人为因素和技术事故(技术损伤、事故、危险原料泄漏、爆炸、火灾、其它物理反应的影响); • 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暴风雪、飓风、水灾、洪水、降雪、冰雹、干旱、地震、海啸、火灾、雪崩、泥石流、塌方、流行病)。 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是,对关键性基础设施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恐怖主义组织,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破坏小组的行动。通信技术所提供的史无前例的手段以及国际商业运输体系的飞速发展使得跨越较远的距离、穿越有人守卫的边界成为可能,由此使恐怖主义破坏活动的规模扩大,后果加剧。 新技术的产生、通过对关键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工作的优缺点进行重新评估,进而完善对其实施打击的方法也会对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军事政治领导人认为保障关键性基础设施安全是优先任务。其对制定并实施的保护关键性基础设施的一系列措施的要求如下: • 采取预防措施,使关键性基础设施不出现故障; • 降低关键性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 使可能产生的损失最小化; • 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消除关键性基础设施的故障后果。 早在2001年9月11日前,美国军事政治领导人就意识到了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问题。显然,发生在俄罗斯布琼诺夫斯克和基兹利尔的事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美国总统1998年签发的PDD-63号命令,形成了美国行政机构和私营组织协同保卫关键性基础设施的战略,该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之后的行动。正是在这一时期,在该文件的框架内确定了社会预警体系对国内安全状态的五个准备级别:红色(最高级)、橙色(较高级)、黄色(提高级)、蓝色(戒备级)和绿色(低级),美国公民可以借助互联网了解上述准备级别的变化。 在《对国家关键性基础设施和目标实施物理保护的国家战略》中形成了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安全的目标和原则,明确了国家机构和私营机构协同提高上述设施和工程防护性能的条件。 从反恐斗争的角度来看,美国政府各部门和机构在保障国家领土安全方面的主要任务是: • 实施有针对性的侦察,确定恐怖主义袭击的可能区域、性质和方式,以及恐怖主义分子盘踞、休整和救治的地点; • 在各类交通工具上防范恐怖主义袭击,加强边界和交通体系的保卫; • 为及时制止恐怖主义活动,吸收联邦调查局和其它护法机构参与反侦察保障(查明有恐怖主义嫌疑的人员、组织对其进行秘密跟踪、查明其联络方式和资金来源等); • 对那些遭受破坏会严重影响国家机构运转的关键性基础设施进行保护; • 防止恐怖主义组织获取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必须技术和资料,为消除导致居民大量伤亡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后果做好准备; • 建立应对紧急状态的国家体系(对行动进行筹划、为来自警察、消防、医疗机构和市政公用部门的专业分队配备装备、对其进行训练)。 美国的国家基础设施保卫计划已经制订并且在不断完善。 国家基础设施保卫计划中首先规定:建立相应机构,从而保障在保卫国家基础设施安全方面进行合作;完成降低风险的长期计划;在利用旨在保护国家关键性基础设施的资源方面达成最大效益。 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安全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 全面联合政府各机构,运用国家、地区、个别地方所有的潜力和资源的手段; • 对国家基础设施的现状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估,为部署国家基础设施安全保卫的优先方向和采取反击行动、恢复损坏的基础设施提供可能; • 组织并协调从国家机构到私营机构的各层面合作; • 在深化对物理设施、计算机控制空间和居民的安全保卫方面实施一体化; • 在制订计划时使用复合分析法和仿真法,提升对在各种具体情况下反破坏效果的关注。 为了确定国家基础设施的易受攻击程度,美国国土安全部建议采用以军事-工业基础固定资产设施优先顺序确定模式(财产优先等级划分)为基础的方法。其核心是估算设施的风险指数,设施的风险指数取决于不同因素的评级和因素所占“权重”。也就是说,美国国防部的专家共列出了16种因素(恢复能力,地方经济活力,设施所处的位置,化学、生物、辐射、核及爆炸攻击并发的机率,是否存在政治效应和其他附属效应,其它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对军事-工业基础设施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表3)。 在遭受包括恐怖主义破坏小组、常规武器和核导弹在内的不同方式和手段袭击时,或是在遭遇自然灾害或技术事故时,该方法还可以用来评估关键性基础设施项目及部门的薄弱性。 必须指出,该模式是2007年基于之前已有的类似模式而创立的。在此过程中,重新评估了各种因素对公共设施遭受袭击“整体吸引力”的影响。现阶段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础设施对实施大批量生产计划的影响。之前,就重要性而言该因素被排在第3位,当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基础设施对目前作战能力的影响。不过,当时的评估主要就14个方面的因素展开,而现在则是就16个方面的因素展开。 与此同时,在目前的模式中,从被评估参数出发对基础设施评分的程序进行了进一步简化。在之前采用的模式中,依据专门的、较为复杂且对其它参数不适用的方法对每个因素进行评分,评分分为1至5级。在目前的模式中,评分等级的划分较为笼统,总共分为1至3级,1级为最不重要,3级为最重要。 美国军事政治领导人认为,在目前形势下,社会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安全,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增大。现阶段急需制订保障关键性基础设施组成部分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安全的国家和国际计划,已经制订和实施的保护关键性基础设施安全的举措尚不能完全适应威胁程度,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作者:А•巴兰尼克;С•克列门捷夫 编译:知远/剑冰 关键词:效应优先基础设施加强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