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以来,民进党对中国大陆缺乏认识,也不愿意认识,完全用自己偏狭的角度看待对岸与解读两岸。所以,民进党立法委员对两岸关系议题的态度,不是流于民粹与情绪,在“逢中必反”下缺乏专业的质询,就是根本不去关注,这也让国民党好整以暇的大唱独角戏,既提不出具体的因应之道,也逐渐在两岸迅速交流中被边缘化,只能在街头看着国共之间杯觥交错。而在“反共又反中”的心态下,对大陆民众与社会缺乏关注,甚至流于一种轻蔑与敌视,也造成大陆民众也对民进党缺乏好感。 如今民进党的改变,当然还是迫于选举的考量,但这是务实的做法。我们与其嘲弄民进党的“昨非今是”与“前后不一”,倒不如正面看待其能在短期之内迅速改变,这恐怕也是国共两党最缺乏的。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台湾逐渐摆脱情绪,而能共同理性面对中国大陆与两岸关系的转折点,我们也应予以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民进党开始认真而专业地关注两岸关系,要从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时,却是国共两党必须警觉的。 首先,民进党过去在两岸关系中“自废武功”与“放弃战场”,对国共来说反而是压力最小的,但事实上近年来民进党籍的政治人物与学者专家密集前往大陆访问,甚至建立多层次的联系管道,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问题门外汉,如今要从对两岸议题的“消极不作为”转为“积极作为”,并无技术上的问题。而国民党将会发现,从睡梦中苏醒的民进党,将会在两岸议题上凸显更多的矛盾,提出更细节、更专业、更尖锐的批判。而民进党也会从过去的“反共又反中”,转变为“反共但不反中”,试图塑造国民党“不反共”的形象。 不过,民进党的做法或许可以吸引更多的中间与年轻选民,但要在2016年重获政权,却仍然困难。在当前中共仍全面封锁与民进党交流的情况下,许多在北部都会区的中间选民依旧担心,若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所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民众不一定希望国民党能“多给他什么”,事实上迄今两岸的紧密互动对多数民众来说仍是“无感”,但却怕“失去什么”,也就是两岸目前的稳定。 而民进党如果只会批评,固然可以抢攻到一些版面,但提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将成为永远的反对党。未来,两岸可能成为一种长期僵化的情况。民进党的存在,并掌握有可能威胁国民党继续执政的选票,就成为国民党抗拒中共要求政治谈判的挡箭牌,也成为向北京继续索取经济让利的理由。 民进党在顾及传统支持者而无法废除台独党纲的情况下,无法打开与对岸的僵局,使得选民继续存有疑虑,而难以迈向执政。而北京对国民党虽不满意,甚至对其仍不更改民进党时“去中国化”的教育而不满,但在仍无法与民进党接触的情况下,也只能继续含怨支持。 关键词:台湾感叹大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