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1月6日报道,首相卡梅伦6日表示,如果有必要,英国将用武力保卫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 近日,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称,在19世纪的殖民时代,强行从夺走了马岛。基什内尔还要求英国归还阿根廷马岛。 对此,卡梅伦坚称,他已经“极其明确地”表示将用武力保卫马岛。除此之外,卡梅伦还称英国已在马岛部署重兵。 老兵在马岛举行游行,纪念马岛战争30周年。 马岛地图(资料图) 据报道,卡梅伦针对马岛发表的讲话遭到了外交部的驳斥。阿根廷外交部称卡梅伦的言论具有侵略性,并重申希望尊重联合国令英阿两方就该争议举行会谈的决议。 报道补充说,马岛的居民更加希望归属英国。
公开的资料显示,有超过7.3万名现役军人、37.5万名预备役人员和3.12万名准军事组织人员,另有200多辆坦克、11艘主力战舰、3艘潜艇和近100架战机。单从数量上看,阿根廷军事力量要远远超过马岛上的守军。不过,他们的作战能力不强,与1982年时的情况相差无几。其中,很多战斗机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购进的,如今这类战机早已被发达国家淘汰。 当时最为现代化的武器系统――法制“飞鱼”反舰导弹与超军旗战机。在马岛战争中这个组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击沉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民众向马岛海战纪念墙献花
而在追随人打了战争之后,目前还在难以脱身,再拉开一条战线也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马岛兵力主要用于威慑和预防战争。 第三,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双方都无挑起军事冲突、引发战争的必要。方面,经过多年外交努力,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政府在马岛问题上的立场作为拉家反殖民主义的象征,得到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南方共同市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以及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的广泛支持,要求尽快和就马岛问题进行谈判。 在2010年此轮争端之初就主动向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了在此问题上发挥作用”的态度,虽遭英国拒绝,也充分体现了阿方卓有成效的外交攻势。 目前在已经取得既得利益的情况下,把握着较大的主动权,更无必要激化矛盾,改变对其有利的现状。 因此,才会有今年1月26日任命女外交官出任职位空了3年的驻大使,以及英国高官时不时主动出来灭火说软话等看似矛盾,实则合理合情的行为。 综合各方面因素,马岛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小,当前双方的强硬举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也是威慑意义大于实战意义。 马岛战争的阴云其实更多的是笼罩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而种种看似夸张的臆测和假想也不失为一种对当事双方应冷静处理争端的提醒。 同时,有一个关键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马岛人民自己的意愿。此次争端之初,《卫报》就曾报道,“马岛3000居民都对自己是英国人感到十分骄傲”。 提出重开马岛谈判的前提就是马岛居民自己提出相应的要求。 而2011年6月14日,总统则亲自向第一位申领阿根廷身份证的马岛居民发放身份证,以此表示对马岛民意的争取。 因此,马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靠利益、实力,还要靠耐心、诚心和民心。 在马岛战争30周年之际,面对沉重的历史,当和都在缅怀为国牺牲的将士时,双方实际上都明白,只有坐下来好好谈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马岛问题的唯一出路。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