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美媒:不愿依赖中国卫星 美军受刺激自己研发

2013-8-17 09:03|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7| 评论: 0

摘要:   美国国防工业协会旗下的国防杂志网站8月14日刊登文章,由于多方面原因,美国的太空军事计划现在开始新的发展方向。 文章指出,美国军方的太空计划现在面临多个难题。一是通讯卫星供不应求,航天器研发成本太高, ...

  美国国防工业协会旗下的“国防杂志”网站8月14日刊登文章,由于多方面原因,美国的太空军事计划现在开始新的发展方向。 文章指出,美国军方的太空计划现在面临多个难题。一是通讯卫星供不应求,航天器研发成本太高,而且研发过程漫长;二是美国政府已经无力满足军方通讯卫星、气象数据等日益增加的需求。军方已经有好几个项目因为预算削减而被迫取消。

  然而,上述难题正是迫使美军转变太空军事计划发展方向的有力契机。文章以美国现在的军事气象卫星为例,指出该项目急需新技术与新理念让美国能自给自足。现今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空军所依赖的卫星,它们的使用寿命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结束。生产气象卫星传感器等设备的美国ITT Exelis公司的副总裁埃里克-韦伯斯特说,在现有航天器和传感器报废之前,美军需要想办法满足所需要的气象数据需求。

  尽管美国国会已经为空军拨款1.25亿美元用于未来的气象卫星研究,但韦伯斯特说,美国空军可以什么都不用做,转而可以在气象数据方面继续依赖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和欧洲供应商。但是该策略的问题在于,NOAA的卫星将在2016年停止使用,而NOAA的备用计划是转而以来欧洲供应商。但欧洲将在2018年发射它最后一颗轨道卫星,其传感器也日益老化。欧洲的备用计划则是依赖中国,后者已经投资研发并在未来五年发射22颗新卫星。

  韦伯斯特指出,美国政府不得不依赖中国——这种可能性刺激五角大楼自己研发卫星。美国空军现在有两颗气象卫星正在运行中,同时还可以利用NOAA和欧洲航天局各自的2颗卫星。“如果NOAA的一颗卫星发生故障,我们将用中国的气象图像。”韦伯斯特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不会再害怕了。”

  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的高级分析师哈里森说,美国之所以会在太空项目上如此艰难,是因为计划太糟糕。大多数的卫星寿命都是10到15年,因而美军没有什么危机意识。哈里森说,“问题就在于我们必须现在就开始建立系统。从我们开始思考方案,到设计、生产再到最后投入使用,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美国《赫芬顿邮报》8月13日文章,原题:自鸣得意的中国共识 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

  美国决策层一直在向美国人民保证,这没什么可担忧的。媒体几乎每周都会推出重头报道,称中国不过是一个经济纸老虎:经济不平衡,银行放贷过多等。这些报道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要想赶上我们还得数十年。

  然而,在全球力量平衡中,体量十分重要。许多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于美国,但正是美国经济的庞大体量使我们成为全球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强国。我们庞大的经济支撑着庞大的军队、对外援助,并允许决策者们利用我国庞大的消费者市场和金融市场购买盟友和联合国票数。

  不幸的是,这也使我们从其他国家借钱,为长期贸易逆差提供资金。结果中国成为我们最大的债主,拥有超过1.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中国人利用手中多余的美元在各大陆获取资源,占领市场。规模庞大的美元储备还使中国得以购买美国企业资产,扩大在我们受金钱驱动的政治体系中的影响力。中国还在利用不断增长的财富提升军事实力。现在,中国正建设“蓝水”海军、研发高科技导弹、无人机和卫星系统。

  华盛顿的假设是,尽管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但它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受美国的军事霸权。尽管中国的巨额美元资产能使其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破坏,美国决策者却快乐地认为,中国永远不会使用这一手段。

  情况或许如此。但在遭受西方和日本侵略者一个半世纪的羞辱后,中国领导人极力想恢复国家荣誉。随着财富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中国不会满足于依赖美国海军保护其全球供应链,也不太可能接受美国在东海和南海的长期统治地位。

  我们无法消除过去的愚蠢行为给美国全球金融地位带来的影响,但我们可以修正行为,来反映这些愚蠢行为所带来的力量关系转变。让我们的军事力量退出中国邻里将是一个开端。

  从控制海洋的角度而言,中国可期望成为一个区域海洋强国;从经济的维度来看,中国的海上目标是世界海洋经济强国;从对世界海洋秩序和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来看,中国要立志于成为一个海洋政治大国。

  胡波

  海洋强国几乎是170余年来历代精英的最大公约数。近年来,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强国的内涵不断充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此次讲话后,海洋强国再次激起了国内外媒体专家的热议:中国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海洋强国目标?中国海洋强国究竟是什么样的?

  中国不会也不可能追求“海洋霸权”

  2005 年,中国政府、媒体及学术界等大张旗鼓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追溯当年中国海权的强大,思索未来中国海权的发展。在国人眼里,中国海权既然曾经有过辉煌,也就能够重新复兴,这是伟大历史底蕴赋予的自信。然而,中国既不可能重现郑和当年的辉煌,也不可能复制曾经的大英帝国及当今美国的海上霸权。

  一是与美国等海洋国家相比,中国海洋先天禀赋相对不足。中国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面临着同时在陆海两线配置资源的巨大压力;中国海洋地理相对不利,海洋空间狭小,近海与大洋的通道被岛链所阻。

  二是海洋竞争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及大国间相互依存的发展,核武器的威慑等因素使得世界总体和平可以预期。以往通过大舰对决进行的霸权争夺渐渐让位于经济、科技、军事及外交等综合实力的较量;对海洋控制的追求也逐渐让位于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

  三是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劣。中国几乎被海洋国家所包围,力量向远海及大洋的延伸及辐射均相对困难;中国处在海洋民族主义气氛非常炙热的东亚地区,并同时与美国、日本等海洋国家存在“安全困境”。

  因此,如就海洋控制权和军事成就而言,这次海洋强国的崛起注定无法恢复祖先曾经的荣光,中国无法成就世界海洋霸权,甚至是东亚地区的海洋霸权。中国没有条件,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和美国争夺制海权,挑战美国的海洋霸权;同样没有条件,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列强环伺的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成就所谓的“霸业”。

  对海洋控制的有限性

  和对军事力量应用的极大克制

  但中国却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以对海洋的有效利用、开发为目标,主要依赖外交、科技和经济手段,通过公平竞争、国际合作及谈判协商等和平的方式去拓展海洋利益。这是因为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代表的现代海洋秩序给世界各海洋国家,甚至包括内陆国家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竞争及和平博弈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高明的外交政策与策略、娴熟的国际法应用、先进的海洋科技水平等非武力因素日渐不可或缺。中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并拥有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及要素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假以时日,中国很有可能在和平竞赛中脱颖而出。纵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横看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兴衰,这也是全新的海上强国兴起之路。

  因此,尽管中国不太可能拥有一支世界范围内的强大海军,但它对海洋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的有效利用却有可能是世界范围内的,这是一种全新的海上崛起之路。

  与历史上其他海洋强国的崛起进程不同,中国海洋强国目标和发展手段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其所追求对海洋控制的有限性和对军事力量应用的极大克制。

  这种特殊性与中国的自身条件、面对的复杂环境不无关系,它同时也是国际政治文化和世界政治文明变迁的真实反映。中国海洋强国的兴起将意味着世界新型海权发展模式的成功,也意味着世界海权理念的革新。

  历史上,任何大国的成功崛起,都离不开物质追求和社会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既会带来世界物理格局的变化,也会带来其有关发展道路、国际规范等社会价值层面的创新。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自然也必须遵循物质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其目标的界定、实现手段的选择也无不受到时代条件和国际规范的影响及约束。这种战略既是内生的,也是外生的。

  中国海上力量可定位为区域性强国

  中国海洋强国也离不开海上力量的建设。中国仍需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去确保和平利用海洋,参与海洋事务的必要权利。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的主权完整和海洋经济利益的确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现实威胁,更是因为安全是一种感觉,对于拥有复杂地缘形势和悲惨历史记忆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海上力量的主要作用其实就在于赋予中国对自身安全的自信,如果中国连自己的近海和海上交通运输线的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中国将时刻生活在惴惴不安之中,和平崛起自然无从谈起。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强邻环绕之中,拥有一定的军事威慑力量,对于促进中国采用更开放的心态参与国际事务将大有裨益。

  中国需要约束、克制、规范自己的行为,让世界放心;世界也需要给予中国安全、中国核心利益最基本的尊重。

  世界上所有大国都积极经略海洋,发展强大海军,中国也需要获得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海洋权力。中国能否和平获得必要的海洋空间,赢得与其国力相称的海上权力,不仅取决于中国自己的努力,也取决于国际社会,尤其是霸权国家美国对中国的海洋利益和战略能否认可和理解。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需要通过全新的海洋实践去促进外部世界对中国海洋利益的认知和理解。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方式是和平的,目标也是有限的,中国的海上力量可定位为区域性强国,主要目的是在相对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占据力量优势,坚决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在相对无限的空间范围内提供国际公共物品,承担应负的国际责任。

  具体而言,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军事上,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第一岛链内的海域谋求一定的军事优势;在西北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维持一定的力量存在,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海上力量共同维护亚太地区海域的安全与稳定;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一定机动,积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维护世界海洋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对而言,中国对海洋的非军事利用则是无空间限制的。在国际法许可的范围内,中国将以300万平方千米的自有海洋空间为基础,以公海、海底“区域”等空间为依托,在世界海洋的广阔空间范围内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在外交上,中国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并在国际法应用、海洋机制改革等方面有所建树,为构建公正、公平、合理的海洋秩序贡献自己应有的分量。

  用一个维度去叙述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困难的,从控制海洋的角度而言,中国可期望成为一个区域海洋强国;从经济的维度来看,中国的海上目标是世界海洋经济强国;从对世界海洋秩序和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来看,中国要立志于成为一个海洋政治大国。

  日本的航母情节由来已久:日本人建造了世界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航空母舰——“凤翔”号;一手打造了在太平洋战场叱咤一时的“空母机动部队”。从“金刚”、“雾岛”到“伊势”、“日向”再到如今的“出云”,随着一艘艘二战名舰的复活,日本海上自卫队离恢复二战时庞大联合舰队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近……

  新型战舰越造越大

  2009年3月18日,石川岛播磨重工向日本海自交付了排水量为13500吨的“日向”号直升机驱逐舰(DDH),用于接替4950吨的“榛名”号;2009年8月21日,二号舰“伊势”号下水。

  2010年5月,日本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22DDH设计细节曝光:22DDH长248米(比英国“无敌”号航母还要长)、宽39米,可搭载14架舰载直升机。尺寸几乎比“日向”号大50其2.4万吨的排水量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家的轻型航母,也是日本在二战后建造的最大型战舰。

  今年8月6日,被日本自卫队视为“最大护卫舰”的日海上自卫队“出云”号DDH举行了下水仪式。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等日方政要悉数列席仪式,整个仪式在《军舰进行曲》的军乐中进行。该护卫舰被命名为“出云”号,计划于2015年3月开始在海上自卫队服役。同时,“出云”号的同型舰、24DDH正在建造中,预计2017年3月竣工。

  DDH的全称为Destroyer Depot Ship,直升机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独有的舰种,DDH以反潜为主要任务,拥有比一般驱逐舰更大的直升机库与舰尾飞行甲板。5000吨级的“榛名”级DDH部为常规驱逐舰,具有舰桥、火炮、导弹、雷达等;后半部则是一个宽大的直升机库和占全长超过1/3的直升机起落甲板,可以搭载三架以上的直升机。

  那么,日本人为何称22DDH为“最大护卫舰”?由于历史原因和日本特殊的政治环境,日本海自为了避“军”字之讳,而将所有军舰全部冠以“护卫舰”的称谓,以突出自卫队“专守防卫”的“非进攻性”。这里的“护卫舰”是Defence Ship之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Frigate。所以在日本可以见到上到万吨级的DDH、DDG,下到两千吨出头的DD、DE都被称为“护卫舰”的奇怪场景。看起来似乎更像一个“文字游戏”。

  命名隐含深意

  “出云”曾被用来命名日军的装甲巡洋舰。“出云”号加过日俄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出云”号奉命停泊在上海江面,成为第一外遣舰队旗舰。之前的两艘万吨级DDH被命名为“日向”号、“伊势”号,二战中的“伊势”级最初是战列舰,后来被改造为具备航母特点的“航空战列舰”。

  熟悉二战史的人都知道,日本驱逐舰用天象海象命名,巡洋舰为山川河流,航空母舰使用祥瑞动物,战列舰用国名。“出云”、“日向”、“伊势”都是日本古国名,用来命名日本海军的主力战舰。现在,日本“日向”级DDH沿用了这种命名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透露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心态:尽管称之为DDH,但在其内心是把它作为航母,至少是主力舰来看待的。那么,日本会真正的拥有航空母舰吗?

  观点1:出云级就是航母

  虽然日海上自卫队辩称,“出云”号拥有能够在海上长期停留的“海上基地”功能。不过,其设计时并未考虑固定翼飞机起降,“因此不能算作航空母舰”。而报道媒体称,“出云”号拥有舰艏至舰艉的全通甲板,“外观与航空母舰相仿”,是日本海自最大的战舰。按照定义来讲,“航空母舰”是指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广义上也包括直升机母舰。

  “出云”可搭载的14架直升机,即使每架直升机挂载两枚空舰导弹,一次出动也可以投放28枚反舰导弹。直升机作战半径将近300公里,再加上导弹的射程,这个火力投放距离可达400公里。从这个角度来讲,“日向”级就是一型航母,而且是一型具有较强进攻能力的航母。

  观点2:直升机航母攻击力有限

  直升机航母作为反潜力量的中坚很有效,但作为进攻性力量就勉为其难了。“出云”级搭载的11架直升机若按一机两弹计算,接近30枚的反舰导弹数确实大大超过了任何单舰的攻击能力。但这种攻击模式只存在于理论上:面对具有强大防空火力的对方军舰,直升机的生存力很成问题;若是敌舰火力不强大,则没有必要那么兴师动众。而直升机用于对陆攻击更是不对路子,凶多吉少。

  航母是进攻性武器,决定航母攻击力首要因素是固定翼舰载机的数量。只搭载直升机的日本DDH,目前看依然不算是真正的航空母舰。至于被怀疑为起降F-35装备的“30吨级起降平台”,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为MV-22“鱼鹰”倾转翼运输机出口日本准备的。

  观点3:22DDH F35B=航母

  22DDH的飞行甲板和机库布局并不满足于搭载直升机,它还能搭载倾旋翼飞机、无人机乃至固定翼战斗机,其升降机数量也由两部增至四部,这些改动都是为尺寸和载弹量更大的垂直起降型F-35B战机上舰做准备。有消息称,22DDH的飞行甲板将采用特殊材料制造,强度及耐飞机尾焰烧灼的能力均可满足F-35B的起降要求。

  日本海自前舰队司令胜山拓中将甚至在今年9月号的《世界舰船》杂志刊文,探讨了22DDH未来可能的航母化改造方案。首先是安装滑跃甲板,预计工期在数个月以内,费用不到1亿日元(约610万人民币)。考虑到整体平衡性和强度加固,22DDH的舰体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造,时间约为半年,耗资越数亿日元。到时候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F-35B。

  观点4:F-35不是改变战力的金手指

  F-35B在“黄蜂”级两栖舰上进行着舰试验前,美国人对军舰甲板进行了近一年的改造,主要就是改造甲板循环散热系统。“黄蜂”级的散热系统则只能满足AV-8B的起降,而无法满足重量更重,发动机推力更大F-35B。此前英国也向美国求助,寻求开发新型超高耐久性和耐热性的甲板涂料,以解决F-35B在伊丽莎白级航母上起降的问题。目前22DDH的甲板是否配备循环散热系统还不得而知,F-35B能否上舰还是未知之数。

  即使日本依靠22DDH由于吨位和直通甲板限制,只可能使用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这就把选择局限在AV-8B“海鹞”或F-35B之间。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搭载最多只能搭载十几架舰载机,考虑到F-35B较大的体积和重量,加上反潜、预警、搜救等直升机所占的机库空间,F-35B舰载机数量将进一步降低。如此小一支海空力量很难形成有效的作战力量,不足以夺取制空权,更不足以打击陆上目标。

  据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计划2017年部署日本,而日本采购F-35B的日期初步计划是在2025年后,也就是至少需要12年时间才可能“上舰”。而日本海上力量对于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甚至是战机飞行员的培养,自二战结束后就已彻底停止。12年后F-35B若真能装备,日本海自的飞行员何时能够具备战斗力,在很长时间里要打一个问号。

  日本靠航母对抗中国?

  如果日本建造了更大的航母,可以搭载更多、更先进的战斗机,制海权和对陆攻击问题是否就解决了呢?答案似乎是还是否定的——日本在亚太唯一重量级的潜在对手是中国,而中国不仅装备了大量的先进战机,经过改造的“辽宁”号航母也已经服役,同时还在计划发展自己的国产航母。

  在中近海,拥有大量大型板航母和得到空军支持的美国海军都没有把握形成对中国的压倒优势,日本要发展航母,在第一岛链内的东海、钓鱼岛海域对抗中国,似乎没什么意义。

  对于“出云”级的作用,日本《世界舰船》杂志认为,其“高灵敏度的声呐与直升机远距离作战能力相结合,在战时能阻止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邻国潜艇靠近日本水面舰队,为海上自卫队舰队廓清方圆300海里左右的水域”。

  日本的大型DDH(日向级、出云级)可长期游弋在“第一岛链”附近关键水域,利用其舰载反潜直升机数量优势,在较大范围内长时间充当远程哨兵,压缩对方潜艇和军舰的活动空间。一旦中日双方发生摩擦,中国海军数量众多的潜艇部队需要冲出“第一岛链”执行伏击、封锁、破交作战时,就会面临日本反潜力量的制衡。大型DDH依托直升机载机数优势——带来的强大反潜能力——才是日本DDH对中国海军最大的威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1 , Processed in 0.0493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