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韩国ARON公司目前制造的地效翼船可以分为能在水面5米以内飞行的A型船只和150米以内飞行的B型船只。据称,韩国ARON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制造B型船只的企业。该报道在最后还称,ARON公司将于本月底向向美国海军出口1艘价格约为100万美元5座用于性能评价的小型军用地效翼船。 地效翼船是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原理制成的特种船只。地效翼船可分为冲翼艇和气翼艇两种,其中冲翼艇由提供浮力的船体和一定展弦比的机翼组成。冲翼艇主要利用机翼贴近表面运动时表面对气流的影响而产生表面效应,使机翼升阻比增加,既可以减少推进功率,保持离开海面航行,又可以在海面上降落和驻泊。 由于具备比同等大小的军用飞机更大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性,又具备比军舰更快的机动速度(冲翼艇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20~550公里,比一般军舰速度高数倍至十多倍),多年来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这种具有极大军事潜力的运载平台。前苏联就曾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进行过“里海怪物”、“小鹰”、“救生者”等大、中、小各型地效翼船的探索和研制工作。 韩国ARON公司的这种地效翼船在进行军事化改装后,首先可以改装为特种作战部队的突击工具,使特种作战小组可以在海面上高速机动,并且不受海区、海岸和复杂地形的限制,可直接输送地面部队上陆;其次,该地效翼船集高速性、隐蔽性于一体,在加装对舰导弹等武器后,可有效利用雷达盲区,高速掠海接近对手的水面舰艇,发起突然攻击,使对手防不胜防;再次,该地效翼船在进行适当改装后可搭载特种侦察分队,对敌岸防御部署进行侦察、破坏,为空袭作战引导目标。 中国也已开展地效翼船技术研制。2013年4月,中国第一艘12座海洋地效翼船在南海海域试飞成功。 西班牙8月3日报道称,1966年美国一颗间谍卫星在里海岸边侦测到的东西让情报分析员们都惊呆了:这个庞然大物体长106米,两翼顶端间距42米,形状像一架飞机,配有10台喷气发动机。由于无法确定见到的到底是船还是飞机,他们只好将其称为“里海怪物”,并开始对其水上行动进行监控。 实际上,这是前苏联研制的有史以来的第一架地效飞行器。这种水陆两栖飞机是由前苏联工程师和设计师罗斯季斯拉夫·叶夫根尼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设计和建造的,它掀起了一场海路运输和水上作战的革命。 阿列克谢耶夫的设计生涯始于水翼艇——这种艇依靠艇体下部所装的水翼产生水动升力将艇体托出水面航行,由于降低了摩擦力,可以达到比普通舰艇更快的速度。在研究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可以设计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完全离开水面的舰艇。根据“地面效应”的原理,当运动的飞行器距离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整个飞行器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上扬力会突然增加。 “里海怪物”就是他的心血之作,而美国人通过卫星看到的正是它。虽然自重544吨,但是它的时速超过400公里,并且能上升到空中5米。实验很快就证实了“里海怪物”的优势:运输能力更强,但比飞机功率更低、燃料消耗更少;可以在海上任何地点降落;由于飞行高度低于雷达探测范围,几乎无法被侦测到,而且很难被导弹击中。但它也有弱点:在1980年的一次飞行中,一阵疾风导致机体不稳,飞行员决定像对待一架飞机那样提升飞行高度,但是“里海怪物”在失去支撑力之后坠毁。 然而,这个设计成功地引起了前苏联军队高官的兴趣,其中包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防工业部部长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他下令建造120架地效飞行器用以参加突袭任务。1972年A-90“小鹰”地效飞行器问世,机长58米,机翼比“里海怪物”更加精巧,使其能够上升到空中300米。 然而,乌斯季诺夫1984年12月去世之后,地效飞行器的发展陷入了停滞:在发展计划被取消之前苏联只建造了三四架“小鹰”地效飞行器。 近年来地效飞行器重新引发国际工业领域的兴趣。中国和伊朗乃至俄罗斯自己都产生了建造地效飞行器的想法。上周俄罗斯新闻社宣布,8月初最新的“Sterj 10”地效飞行器将进入测试阶段。 一个地效飞行器设计者和制造者协会的主席对媒体表示,样机已经准备就绪,首次飞行试验定于8月初,随后就将考虑投入批量生产。 去年另一种地效飞行器——EK-12P“Ivolga”已经引发了俄罗斯联邦边境署的兴趣,与此同时俄罗斯别里耶夫飞机公司正在寻求资金用以打造别-2500“海王星”地效飞行器。它既可以像一架商业飞机那样在高空中飞行,也可以像地效飞行器那样飞行,并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据西班牙《国家报》8月3日报道称,近年来地效飞行器重新引发国际工业领域的兴趣。中国和伊朗乃至俄罗斯自己都产生了建造地效飞行器的想法。 1966年美国一颗间谍卫星在里海岸边侦测到的东西让情报分析员们都惊呆了:这个庞然大物体长106米,两翼顶端间距42米,形状像一架飞机,配有10台喷气发动机。由于无法确定见到的到底是船还是飞机,他们只好将其称为“里海怪物”,并开始对其水上行动进行监控。 实际上,这是前苏联研制的有史以来的第一架地效飞行器。这种水陆两栖飞机是由前苏联工程师和设计师罗斯季斯拉夫·叶夫根尼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设计和建造的,它掀起了一场海路运输和水上作战的革命。 阿列克谢耶夫的设计生涯始于水翼艇——这种艇依靠艇体下部所装的水翼产生水动升力将艇体托出水面航行,由于降低了摩擦力,可以达到比普通舰艇更快的速度。在研究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可以设计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完全离开水面的舰艇。根据“地面效应”的原理,当运动的飞行器距离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整个飞行器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上扬力会突然增加。 “里海怪物”就是他的心血之作,而美国人通过卫星看到的正是它。虽然自重544吨,但是它的时速超过400公里,并且能上升到空中5米。实验很快就证实了“里海怪物”的优势:运输能力更强,但比飞机功率更低、燃料消耗更少;可以在海上任何地点降落;由于飞行高度低于雷达探测范围,几乎无法被侦测到,而且很难被导弹击中。但它也有弱点:在1980年的一次飞行中,一阵疾风导致机体不稳,飞行员决定像对待一架飞机那样提升飞行高度,但是“里海怪物”在失去支撑力之后坠毁。 然而,这个设计成功地引起了前苏联军队高官的兴趣,其中包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防工业部部长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他下令建造120架地效飞行器用以参加突袭任务。1972年A-90“小鹰”地效飞行器问世,机长58米,机翼比“里海怪物”更加精巧,使其能够上升到空中300米。 然而,乌斯季诺夫1984年12月去世之后,地效飞行器的发展陷入了停滞:在发展计划被取消之前苏联只建造了三四架“小鹰”地效飞行器。 近年来地效飞行器重新引发国际工业领域的兴趣。中国和伊朗乃至俄罗斯自己都产生了建造地效飞行器的想法。上周俄罗斯新闻社宣布,8月初最新的“Sterj 10”地效飞行器将进入测试阶段。
地效翼飞行器,俗称飞翼船,集飞机和舰船双重优长于一身,可从水面或平坦地面起飞,贴近地(水)面飞行,也可利用升力增加、阻力减小的“地(水)面效应”,进行超低空掠地或掠水飞行,无须建机场和修专用码头,具有高速、良好的机动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海、沙漠草原等地域,执行边防巡逻、海上救援等多样化任务。 人民网:电地效飞行器,是贴海面或水面高速行驶的运载工具,兼具舰船及飞机的特点,其隐蔽性强、载量大、时速高。海军军事专家李杰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地效飞行器与运-20大型运输机相比,前者可用于短程的运输投送,而后者则实行远程的战略机动和投送。 李杰指出,地效飞行器的最大价值,一方面是体现在掠海或掠地飞行中,其突出的隐蔽性能具有极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因其自身载重量较大的特点,可完成大量的运输,或在经过改装后实施水面作战、导弹攻击等,将来还可作为装载新概念武器的作战平台,实现其他武器装备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在运输功能方面,李杰将地效飞行器与我国运-20大型运输机比较,称两者应用于两类不同运输领域。他指出,运-2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款大型战略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达220吨,最大载重可达66吨,可运输大量人员、装备和物资,实行远程的战略机动和投送。 而地效飞行器由于航程有限,其飞行距离远远达不到战略运输机、大型运输机的水平,更适合在地面或海面,尤其海上的岛与岛之间、岸与岛之间的运输和兵力投送、物资投送、装备投送,达到隐蔽的目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技体育社团——北航“巡天”队经过一年的研发,终于将这款国内首屈一指的无人机带到人间。“巡天”队在此前的国际国内科技体育竞技类赛事中获奖无数,但这款无人机的问世,再次展示了北航在航空体育领域内的科研创新能力。 这款飞行器最大的“卖点”在于它能够跨介质航行,正如现代五项要求运动员同时进行游泳、越野跑和射击等不同领域、甚至“满拧”的项目一样,这款飞行器的设计要求是既做到“鹰击长空”,又能“鱼翔浅底”。 “飞机能在天上飞,又能像潜艇一样在水底游,其设计理念是自相矛盾的,这样的飞行器在国外也仅仅处于探索阶段,比如飞行潜艇或潜水飞机,我们的团队最终从鲣鸟捕鱼的过程中获得灵感,其姿态不仅优美,付诸实践后其性能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因为同传统的空海转换设计理念不同,我们的‘鲣鸟’无人机是可以直接从空中扎到海里去的,而且我们“鲣鸟”还可以直接从水中垂直起飞至空中,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国际上也属首创,”北航副教授、“巡天”队指导老师梁建宏介绍说。 鲣鸟遍布于世界各个海域,其捕食方式非常特别,它们在空中飞翔时能一下子收缩翅膀,迅速且笔直地冲进水里捕鱼。梁建宏指导下的“巡天”队里有仿生力学方面的人才,也有机器人控制、飞行器设计和材料学各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最终将鲣鸟的捕食特性成功复制到了飞机的身上。 “在设计上非常困难,因为就像现代五项的跑步和射击一样,这样的航空器在某些环节上是‘满拧’的,比如撞击水面需要一定强度的材料,而飞行又要求结构很轻;再比如机翼密封才能飞行,但密封结构又无法沉水,因此就必须在设计上找平衡、想办法,”梁建宏说。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