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要成立工作组商讨对台军售?华盛顿传来的一则消息引发台湾的无穷联想和极度恐慌。消息是中美防长会谈落幕后发布的,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它被淹没在美中达成的多项共识之中,并不起眼。但在台湾,它却像炸响一声惊雷,引起阵阵喧嚣:“这将是对台美关系史无前例的重创”、“台湾这颗棋子沦为弃子也未可知”、“美国与台海两岸的三角关系进入新的拉锯”……台“国防部”21日深夜紧急向美国求证,台“外交部”、“国防部”22日各自出面就事件进行“澄清”,台“立法院长”王金平连“台湾多一分力量,美国就多一分力量”这样的话都讲了出来。买不到美国武器,台湾的天会塌下来吗?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22日告诉《环球时报》,台湾地区如今已经完全接受大陆对台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现实。美国向台湾卖不卖武器,与大陆是否武力统一台湾没有关系,后者已经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 北京对军售问题“釜底抽薪” 据台湾《中国时报》22日报道,中国大陆的国防部长常万全16日起访问美国,19日先后会晤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陪同常万全访美的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关友飞20日在华盛顿向媒体透露,会晤期间,中方对影响中美两军关系发展的“三大障碍”阐明立场。所谓“三大障碍”,是指对台出售武器、美国国会限制中美两军发展的歧视性法律以及美军机舰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频繁侦察。关友飞转述说,常万全向美国提出,若美国能停止对台军售,中方可考虑调整军事部署,但美方未响应。为了解决这“三大障碍”,大陆提议成立工作组,美方对此积极回应表示认可,中美双方下阶段要探讨在什么层级、什么范围内建立工作小组,使双方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继续谈下去。 台湾《联合报》22日称,关友飞还透露,在今年6月加州庄园的“习奥会”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议,如果美国停止对台售武,中方可以考虑调整军事部署,当时奥巴马没有回应。 《环球时报》记者20日上午也参加了关友飞举行的吹风会,当时并没有台湾媒体在场。关友飞介绍说,常万全在与哈格尔的会谈中,就影响中美军事关系的三大障碍向美方提出关切。为解决这些问题,中方建议在各个问题上都成立工作小组。对此,美方认为是很好的建议,表示将予以积极的考虑。 8月8日,“两岸海洋战略圆桌会议”,经过密集讨论,达成多项共识,并由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台湾战略学者青岛访问团团长张亚中宣读了会议共识。全文如下: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重视海洋,没有两岸在海洋上的战略合作,未来的复兴之路必然充满荆棘,两岸和平发展趋势亦将受到影响。 两岸不应将冷战时期美日等依其国家利益所主导形成的东亚海域秩序安排视为理所当然,而应从历史、法理为依据,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在钓鱼台列屿及南中国海应有的合法权益。 两岸共享整个中华民族的海域权益,有责任用知识为基础、以实力做后盾,共同合作维护整个中国海域的主权与主权权利、在国际海洋区域进行合作,维护两岸的共同利益。 两岸目前所面临的海洋挑战日益险峻,应积极推动海洋战略对话与合作,就两岸海洋战略的思维、目标、内涵、文化、作为、路径等进行探索,以有效追求两岸共同海洋利益。 两岸海域的主权为中华民族的祖权,由两岸所共有及共享,双方在制订海洋战略时亦应顾及彼此的利益与福祉,相互提供优势,协助维护双方在相关海域上的治权,以共同治理的态度面对两岸未来的合作。 会议建议,两岸可增进东海与南中国海油气开发做为两岸海洋战略合作的突破口,共同推动研商成立两岸海洋合作架构。 会议建议,两岸可订定海洋日,以彰显重视海洋之决心,亦建议以郑和下西洋之起程日,即七月十一日为中华海洋日。 会议建议与鼓励,两岸海商渔船在海域悬挂中华旗以凝聚两岸为共同体的一家人认同共识,会议亦建议两岸政府主动视中华旗船只为当然保护标的,以维护两岸人民之民族利益。 马英九日前接见美国“共和党国际事务协会”(IRI)与“民主党国际事务协会”(NDI)联合访问团时表示,过去1年在东亚地区有许多变化,朝鲜半岛仍是战云密布,但台湾海峡已从过去的战场变成贸易与其他活动主要的场所。 他说,5年前上任时,两岸关系刚开始改变,还没有两岸直航班机,但现在1天有86班次,改变非常大。两岸过去5年一共签署19个协议,在各个层面都开始有具体的整合与推动。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与大陆领导人习近平碰面时曾表示,美国强烈支持两岸关系的改善,也预期两岸在有共识的情况下,继续改善双方关系。 我们反复指出,马英九在改善两岸关系上面、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功不可没,无法否认,这是造福两岸,造福中华民族的。对此,两岸都必须有清楚的认识。 马英九在改善两岸关系上面、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将来写历史,马英九在和平建设方面的贡献。 应该有一笔5年多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表明,和平与发展,符合两岸主流民意的期待,符合中美以及台湾相互之间的利益,也符合亚洲和平的世界大潮流,有百利无一弊。将来写历史,马英九在和平建设方面的贡献,应该有一笔。 当然,对于未来,目前的格局还是起步阶段,还是低层次的。如何向更高层次挺进,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搭建坚固的框架,实在不容易,但又是两岸人民的强烈要求!这在今后的3年中,实是考验马英九。 台湾《联合报》报道,国民党籍台北市长郝龙斌2日在上海称,“中华民国是台湾的最大共识”,也是两岸得以连结的宝,有它两岸才能逐渐走入政治“深水区”。 报道称,郝龙斌到上海参加第四届“双城论坛”,2日下午会晤上海市长杨雄,并在台北市经发会副召集人连胜文、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特力集团董事长何汤雄、丽宝集团董事长吴宝田、佳格食品董事长曹德风等人陪同下,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面。 据报道,根据与会人士转述,郝龙斌说,“台湾对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很担心”,担心“中华民国”被消灭,“但‘中华民国’才是两岸最好连结”;孟子和孙中山,都主张“主权在民”,“一个中国不是要消灭中华民国”。 报道称,张志军说,“对于目前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更加复杂化、恶化,不能够撕裂,要精心呵护”;两岸是个大家庭,“一中框架”正是体现这种包容,远离各种猜忌与怀疑。张志军说,无信不立,“希望能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感受”。 郝龙斌称,大陆应以“容忍”来处理两岸关系。容,是以大事小;忍,是以小事大。当双方交往到一定的程度,愈能理解对方,就会减少猜忌,也能增加互信。 郝龙斌曾经说过:“两岸统一的时间与方式可以商量,但统一的目标不能改变。”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今日前往国民党中央登记参选党主席并发表声明,马英九表示“改革不能中断,责任必须承担”,并强调“关键时刻,唯一选择”,宣示将以改革带动团结,以团结推动改革。马先生也是香港人,当然有香港人的思维方式,他也曾表示只要有可行的点“称号”,有可成事之意,而首先以国民党与共产党名义商议会面是最洽当、一切障碍也可排除,就是只要第一步。 竞选党主席可以看做是为与习近平会晤做铺垫! 昨日,来自台湾蓝绿阵营的智库学者与大陆学者首次聚首北京召开“北京会谈”,在两岸关系实现由经济到政治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探讨未来几年两岸的政治安排可能性。 据南都报道,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在开幕致辞谈及探讨两岸政治关系时,建议在研究解决问题时求同存异,聚焦於探索打开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瓶颈的办法,并阐述了对两岸探讨政治安排可能性的三点期许。这是大陆官方首次在公开场合系统地阐述两岸政治安排的探讨原则。 自去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後,围绕“合情合理政治安排”的讨论成为两岸各界的新焦点。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後,两岸经济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期,根据两岸认同的“先经济後政治、先易後难、循序渐进”的协商进度,有学者在十八大报告出台後指出报告中的上述表述意味着两岸协商正开始自经济向政治逐渐走入深水区。 接下来的台海走向,如何“合情合理作出政治安排”是其中关键。彼时,时任国台办主任的王毅曾对“合情合理”做出过解释:“合情”就是照顾彼此关切,不搞“强加於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础,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在这一基础上,昨日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对於两岸各界探讨政治安排提出了三点希望,他表示,探讨两岸政治关系,首先要务实,任何脱离客观现实的主张是探讨不出结果的;其次要共同努力,找到打开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瓶颈的办法;第三要落到实处,即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全面改善发展两岸关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