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愤怒!安倍在纽约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

2013-9-29 10:24|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7| 评论: 0

摘要:   中新网9月28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地时间27日上午在纽约市内召开记者会,无视历史和事实,声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不会妥协。   就修改宪法解释以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一事,安倍称将依据 ...

  中新网9月28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地时间27日上午在纽约市内召开记者会,无视历史和事实,声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不会妥协”。

  就修改宪法解释以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一事,安倍称“将依据具体事例,努力增进国民理解”。对于对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不改慎重态度的公明党,安倍强调“也将为获得理解推进讨论”。

  中国多次申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2012年9月就钓鱼岛实施的所谓“国有化”,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严重困难。

  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历史和现实,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停止一切损害中国主权的挑衅行动,为消除改善两国关系的阻碍作出努力。中方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同时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争端。

  日媒称,9月初,中国首次向钓鱼岛上空派遣无人机,这一时间点恰好与东京将这些岛屿“国有化”一周年相吻合。一些学者认为,此举将使亚洲进入一个新时代,无人机可能使小摩擦升级为大规模战火。

  日本媒体9月26日报道称,亚洲和国际社会的确正在进入一片未知领域,各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无人机,正在亚洲上空扩散。如果非要对此作出评价的话,有以下几点想法。

  首先,根据克劳塞维茨(德国著名军事家)的观点,某个竞争者给自己的政治目标所定义的价值,决定了它将为实现这些目标付出多少努力。这一点正不幸地在亚洲被言中。这种努力是两个因素相乘的结果。首先是“量级”,即竞争者为实现政治目标而付出多少资源。其次是“期限”,或者说,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付出多久的努力。把付出的生命、金钱和硬件与付出这些资源的总时间相乘,就是付出的全部代价。

  那么,无人机的情况该如何计算呢?无人机很便宜。由于不需要飞行员,因此,它们比有人驾驶的战斗机花费更少。这种低成本、低风险的工作,几乎可以一直进行下去,虽然在决策者看来,这件事的意义并不大。

  同样,对敌人而言,击落一架入侵的无人机的心理障碍,或许比击落一架常规飞机要小。不会有敌人的飞行员丧生。双方军队同时向战场上空派出具有作战能力的无人机会产生什么效果?这还有待观察。它会成为自动化的代理战争吗?如果两架飞机相遇会发生什么?

  其次,竞争各方对无人机行动的看法可能不同。一方可能认为,无人机行动只是常规军事侦察,而敌对的一方或许认为,无人机从不该出现的地方飞过是一种侵犯行为。这样一来,没有伤害性的活动可能被视为对一国主权或领土的威胁。这可能引发防御措施,或许还会升级为小规模冲突。

  第三,很多用于展示亚洲战略布局的照片,都展现了公海或港口内水面部队的困境。海面上是一处险境,不管是在“宙斯盾”驱逐舰上,还是在补给舰或两栖舰上,你都暴露在敌人的视野内,在敌人的炮火前不堪一击。但水下或水面上空的受威胁程度就大不相同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海军,开始在水下部署更多潜艇。发现、瞄准和击沉这些狡猾的敌人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报道指出,无人机带来的问题与潜艇相反。它们并非在对方看不见的情况下发动攻击,它们相对容易被发现。然而,如果在自己声称拥有主权的领空内发现了一架无人机,你会怎么做呢?派战斗机去把它赶走?它的操作员可能拒绝服从。事实上,他们正等着你把事情搞大。你要么提出毫无意义的外交抗议,要么采取强硬行动解除威胁。如果派出无人机的一方具有更强的军事实力,你面对的将是一场技不如人的较量。前景不容乐观。

  报道认为,对北京来说,向钓鱼岛上空派出无人机,其意义就像渔船在其宣称拥有主权的海域作业,或海上执法船在这些水域巡逻一样。这些行动没有恶意却一直存在。如果什么也不做,那么,敌人将在这里形成存在。如果采取行动,你就给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提供了反击的借口,对方将扮演起受害者的角色。

  这是一道难题。理解是迈向智慧——以及有效对策——的第一步。

  在“九一八”纪念日之际,日本防卫省声称将考虑击落进入钓鱼岛空域的中国无人机。在这个敏感和紧张的时期,日本这样声称,给本来就紧张的中日关系火上浇油。如果日本真敢击落中国无人机,中国肯定会反击,中日冲突将不可避免。

  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无人机在此上空巡弋,并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是,日本声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且已经将钓鱼岛实际控制。近年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斗智斗勇,虽然都表示出较为强硬的姿态,但基本保持在“斗而不破”的底线之上,海监船对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就算战机在钓鱼岛附近空域宣誓主权,也很平常了。而今,日本此举无疑是把这个底线给刺破了,没有给双方留台阶,更没给自己留空间,大大加剧了“硬碰硬”的军事风险。

  显然,这种一根筋式的强硬,将两国逼入军事冲突的墙角。当然,这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日本敢不敢做的问题。有分析认为,日本只是嘴上说说,不敢这么做。击落中国无人机意味着军事冲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右倾化趋势明显,对中国的强硬是变本加厉的,这也引起了中国的反弹。中国也屡屡表示出扞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屡次突破日本对钓鱼岛的控制。

  目前来看,日本往前走一步,中国也跟进一步,中国越是跟进,日本越是更进一步。两国“针尖对麦芒”,妥协退让的空间愈来愈小。日本声称考虑击落中国无人机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更进一步。在国际外交中,讲求审时度势,学会给自己与对方留有空间。日本却不管这些,步步紧逼,让中国退无可退了。

  照此下去,两国军事冲突的风险不断加剧,导致两国战争的“最后一刻稻草”会随时出现,也就是说,中日两国之间几乎没有建立起“缓冲地带”,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很大。表面上,日本积极谋求改善中日关系,并想与中国创建一个应急管理机制。

  实际上却是两面派,一方面,想把美国拉拢进来,把水搅浑,让美国同意钓鱼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借此向中国施压,另一方面,炒作中国威胁论,借此强军,并将中日未能建立起安全应急机制的责任推给中国。

  没有建立起冲突应急机制的中日两国,已经处于冲突的危险边缘,安倍政权应该知所进退,否则,两国刀兵相见不可避免,日本绝不会是赢家,也会对整个东北亚局势带来冲击。里面的轻重,希望安倍政权好好思量下,莫让中日冲突的“最后一刻稻草”落下来

  

  对于中国的无人机在东海正当巡逻,日本媒体大呼小叫争相炒作的同时,甚至放言“对于‘侵犯日本领空’的无人机,防卫省考虑将其击落”。此话一出,引发广泛关注。从现实来看,像美国的全球鹰,中国的翔龙这些长航时侦察无人机,并没有作战的功能。

  即便双方的无人机在空中相遇,也仍然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互不妨碍。但从长远来说,双方对对方的无人机实施攻击,甚至双方的无人机实施空战的可能性的确很大。

  由于中日都是亚洲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因此双方虽然在钓鱼岛上存在争端,但双方也在竭力避免将之演变成两个国家军事上的激烈冲突,尤其是要避免人员伤亡,否则势必会激化冲突和矛盾。

  目前中日两国的空中力量的主力战机完全具备在钓鱼岛海域上空长期对峙的能力,但一方面这样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战斗机在空中的激烈较量也非常容易造成意外的冲突,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日本一直在积极引进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全球鹰”在海上监视上性能非常出色。例如2005年在“全球鹰海上演示验证”GHMD项目中,美国海军采购了两架全球鹰飞机。

  它最大航程可以超过20000公里,可以在2万米高空飞行30个小时以上, 通过一系列测试和演习,全球鹰表现出了卓越的海上监视能力,稍后美国海军采购了RQ-4N海军“全球鹰”飞机,它配备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先进数据链和光电探系统,海上监视能力更强,日本购买全球鹰,就是看上了“全球鹰”的这种特性。

  全球鹰从冲绳起飞,可以在我国钓鱼岛上空飞行30个小时,探测距离直逼我国大陆海岸线,这对于我国维护钓鱼岛主权是非常不利的。

  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反无人机的各种手段也将显露出冰山一角。首先登场的可能是针对无人机的软杀伤手段,例如日方可能在将来我军无人机巡逻时,使用专用的电子战飞机,对我军无人机的通讯进行强烈的电子干扰,影响我军正常的空中巡逻,甚至不排除使用网络入侵等手段使我军无人机迫降甚至自毁。

  从原理上来看,无人机必须在指挥控制中心的遥控下才能完成作战任务,其获取的战场态势信息及自身的状态信息也必须传输到指挥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处理,指挥控制中心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战场情况,并据此操纵无人机采取各种战术行动。

  因此,通信链路对于无人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针对这一特点,可对无人机与指挥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链路实施有效的电子干扰,使无人机的飞行和作战任务的执行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大大降低无人机的作战能力,甚至使其完全丧失应有的功能。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针对无人机的软杀伤将成为首选方式,而且实施这类电子干扰的平台,也将由无人机来承担。例如无人机可以采取编组模式,即一种平台上安装不同的设备来搭配使用。一次海上巡逻可以同时出动2-3架高空无人机,其中1架负责遥感侦察,而其他无人机负责对可能遭遇的敌方无人机实施电子干扰。

  这样的编组模式,甚至能够支援有人战机的小规模作战任务。

  

  日本《新华侨报》网9月22日文章,原题:中日冲突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出现?

  在“九一八”纪念日之际,日本防卫省声称将考虑击落进入钓鱼岛空域的中国无人机。在这个敏感和紧张的时期,日本这样声称,给本来就紧张的中日关系火上浇油。如果日本真敢击落中国无人机,中国肯定会反击,中日冲突将不可避免。

  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无人机在此上空巡弋,并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是,日本声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且已经将钓鱼岛实际控制。近年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斗智斗勇,虽然都表示出较为强硬的姿态,但基本保持在“斗而不破”的底线之上,海监船对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就算战机在钓鱼岛附近空域宣誓主权,也很平常了。而今,日本此举无疑是把这个底线给刺破了,没有给双方留台阶,更没给自己留空间,大大加剧了“硬碰硬”的军事风险。

  显然,这种一根筋式的强硬,将两国逼入军事冲突的墙角。当然,这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日本敢不敢做的问题。有分析认为,日本只是嘴上说说,不敢这么做。击落中国无人机意味着军事冲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右倾化趋势明显,对中国的强硬是变本加厉的,这也引起了中国的反弹。中国也屡屡表示出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屡次突破日本对钓鱼岛的控制。

  目前来看,日本往前走一步,中国也跟进一步,中国越是跟进,日本越是更进一步。两国“针尖对麦芒”,妥协退让的空间愈来愈小。日本声称考虑击落中国无人机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更进一步。在国际外交中,讲求审时度势,学会给自己与对方留有空间。日本却不管这些,步步紧逼,让中国退无可退了。

  照此下去,两国军事冲突的风险不断加剧,导致两国战争的“最后一刻稻草”会随时出现,也就是说,中日两国之间几乎没有建立起“缓冲地带”,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很大。表面上,日本积极谋求改善中日关系,并想与中国创建一个应急管理机制。实际上却是两面派,一方面,想把美国拉拢进来,把水搅浑,让美国同意钓鱼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借此向中国施压,另一方面,炒作中国威胁论,借此强军,并将中日未能建立起安全应急机制的责任推给中国。

  没有建立起冲突应急机制的中日两国,已经处于冲突的危险边缘,安倍政权应该知所进退,否则,两国刀兵相见不可避免,日本绝不会是赢家,也会对整个东北亚局势带来冲击。里面的轻重,希望安倍政权好好思量下,莫让中日冲突的“最后一刻稻草”落下来。

  据日本新闻网7月16日消息,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7月16日下午表示,美国政府对于钓鱼岛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对应预案,最终目的还是希望日中双方能够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这一个问题。

  报道称,今年2月刚刚离任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对于钓鱼岛问题,美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一直有交流和沟通。他说:“在我在任的4年中,美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一直就亚洲问题、中国问题和东南亚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对于钓鱼岛问题也有详细的讨论。”

  坎贝尔说,早在钓鱼岛问题成为日中两国敏感问题时,美国政府就如何应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认真反复的研究,并确定了三个基本立场:第一,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美国政府不表示立场。希望日中两国采取和平友好的方法予以解决。第二,自从冲绳返还日本后,钓鱼岛实际上是由日本在实行实效管理。第三,万一钓鱼岛发生军事危机,美国政府将依照日美安保条约的相关内容予以对应。

  坎贝尔表示,当然我们很希望这一种危机不要发生。我几次访问中国和日本游说两国政府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对于日本,我们要求他们与中国进行谈判,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钓鱼岛问题。坎贝尔还表示,美国在公开和非公开场合都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与日本是同盟关系,而与中国又有很重要的未来关系,美国政府的立场变得很微妙,所以必须予以慎重对应。

  针对钓鱼岛问题,中方曾多次标明立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这些岛屿行使了长期有效的管辖。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窃取了这些岛屿,并强迫中国政府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将包括这些岛屿在内的有关领土割让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钓鱼岛等岛屿同被日本侵占的其他中国领土一起回归中国。日本政府采取所谓“购岛”等单方面行动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严重挑战。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的立场坚定不移。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为妥善解决当前事态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0 , Processed in 0.0467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