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3年10月刊报道,有一种判断认为,中国购买苏-35主要是看中其装备的发动机,并且极有可能在后期试飞型歼-20上采用AL-41F(117S发动机),甚至初期生产的歼-20派生型下一代战斗机上也会采用部分苏-35的发动机。对此俄罗斯航空工业界最高级别的官员表示:不可能。 报道称,平可夫警告俄罗斯航空界高官,大约需要7-8年时间,俄方将为苏-35再次流下眼泪。但是,大约15年之后,中国人还会回头找俄方,为了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动机合作。 文章称,俄罗斯工业界高级官员对发动机问题困扰中国方面提出了疑问。对此,平可夫回应称,中国和俄罗斯在发动机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方面可能进口更多的AL-41F,促进研究他们的下一代发动机,或者直接进口更多的AL-41F,直接换装到歼-20上。 对此,报道援引俄罗斯官员的话称,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俄方不可能为了区区24架苏-35,向他们出口大量的AL-41F发动机,供他们自己的战斗机使用。如果中国人真的需要更多的AL-41F,那就只能进口更多的苏-35。 这意味着:俄罗斯已经决定AL-41F发动机的出口数量和苏-35的数量是成比例的,如果中国需要更多的AL-41F发动机,只有两种选择:1、进口更多的苏-35;二、进行单独的谈判,签署其他的合同,进口AL-41F,价格当然是不同的。 日媒:中国垂直起降战机成功试飞 比歼-20先进 海外网9月29日电:据日本《朝日新闻》称,中国首架垂直起降战机歼-18成功试飞,而且它比歼-20更先进。 美国《防务新闻》称,歼-18安装有激光浮动主动相控阵雷达,内置武器舱,以及两个大推力矢量发动机,具有超强的隐身特征,这些都是美国F-22战机所没有的。 五角大楼对此感到紧张,因为上没有用效的应对策略,军事问题专家郑文浩认为,美国夸大中国的尖端武器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中国的军事论坛网站刊登了一款沈飞集团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双发战机图片。 照片显示,这种飞机采用鸭式布局和隐形设计,由两台发动机提供主动力,机腹下则有专用升力风扇提供垂直向上的动力。 最早报道中国在发展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应该是日本。去年初,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一则惊天军事消息,称中国的首架垂直起降战机“歼-18”已经研制成功,并在内蒙古某秘密军事基地顺利试飞。 该报道说,中国从2002年开始计划自主制造,但是由于缺乏关键的弹射技术,为此中方放弃原来的水平起飞设计,转而开发第四代垂直起降战机“歼-18”,并最终取得成功。 从简氏披露的歼-18照片外形来看,这种垂直起降战斗机除了鸭式布局之外,其它外观几乎与/歼-31很相像。 但从沈飞并没有设计过鸭翼的经验来判断,似乎有理由怀疑这种歼-18战机并非是有沈飞独立研发的,可以猜测其应该是得到了成飞的技术帮助,或者根本就是中航工业统筹研发的一种新机型。 简氏的报道中提到,这次曝光的歼-18战机配备双发动机,但目前尚不清楚该机的升力风扇由一台(类似美国的F-35B战机)还是两台(类似苏联的雅克-141)发动机为其提供垂直升力。 与歼-31一样,歼-18采用双主发动机提供推力,这与F-35B和雅克-141相比安全性相对更高一些。这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中国没有能够为其提供足够推力的单台发动机可用,另一种解释就是这很可能像F-35A/B/C一样歼-18本来就是歼-31的一种增加了鸭翼和升力风扇的变形。 虽然后一种解释有些勉强,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一个公司实力再强要同时发展多种全新的先进战机似乎很难,而如果是“一型多改”就相对容易实现多了。 很多人猜测中国如今在成功试验并装备歼-15型滑跃式舰载机之后,为何会再发展一种垂直起降舰载机呢?难道中国的航母弹射器研发出了问题?或者是中国未来的国产航母从一开始设计就是为了装备垂直起降舰载机?其实,并非这样。 从中国的舰载机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在改装或国产常规航母上,中国首先会装备歼-15固定翼舰载机作为主力作战飞机,而且是滑跃式起飞方式;在紧随之后发展的大型核动力航母上,将会使用歼-31的舰载型号,并实现电磁弹射起飞。 而在中国的航母和如今的071型船坞登陆舰之间,中国必将发展一种两栖攻击舰,这就是如今传闻已进入建造中的071型,在这种新型舰上毫无疑问会装备歼-18垂直起降舰载机,用来执行两栖攻击任务。 第五代隐形战机中国研制歼-18传试飞成功外界一直在猜测中国正发展至少两种第五代隐形战机,而且正在积极发展一种隐形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如今,这种猜测获得新的证据。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的军事论坛网站近日刊登了一款由沈飞集团研发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双发战机图片,这种被称为歼-18“红鹰”的战机采用鸭式布局和隐形设计,是中国继歼-20和歼-31之后最新研发的第三种五代隐形战机。 美国《防务新闻》报道说,歼-18除了具有超隐形特征外,还安装有激光主动相控阵雷达,拥有先进的玻璃化座舱系统和空中加油系统,其最大马赫数达到2.5M,作战半径为2200公里。歼-18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的战斗机水平已经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外媒对歼-18的分析来看,这应该是目前已曝光的中国第三种第五代隐形战机。但大多数中国先进国产战机的软肋是,它们几乎都要依靠进口发动机才能翱翔蓝天。 外界一直在猜测中国不但在发展至少两种第五代隐身战机,而且正在积极发展一种隐身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如今,这种猜测再次获得新的证据。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近日报道称,中国的军事论坛网站刊登了一款由沈飞集团研发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双发战机图片,这种被称为歼 -18“红鹰”的战机采用鸭式布局和隐形设计,是中国继歼-20和歼-31之后最新研发的第三种五代隐身战机。 沈飞又一款五代机亮相让五角大楼不敢相信 最早报道中国在发展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应该是日本。去年初,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一则轰动性的军事消息称,中国的首架垂直起降战机“歼-18”已经研制成功,并在内蒙古某秘密军事基地顺利试飞。此后不久,美国《防务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正在发展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这就是歼-18“红鹰”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该机具有超隐身特性,并安装有激光主动相控阵雷达、内置武器舱以及两个大推力矢量发动机,机腹下则有专用辅助升力发动机为其提供垂直向上的动力。 日本与美国的报道,尽管引起了一阵轰动,但毕竟捕风捉影的因素较多,因此,很多人并不相信。但在美日连续报道之后近两年,在国际军事界比较权威的简氏再次正式报道,显然歼-18存在的可能性已经毋庸置疑。 从简氏披露的歼-18照片外形来看,这种垂直起降战斗机除了鸭式布局之外,其它外观几乎与沈飞刚刚试飞成功的歼-31很相像。简氏的报道中提到,这次曝光的歼-18战机配备两台推力矢量发动机,但目前尚不清楚该机的辅助升力发动机是由一台(类似美国的F-35B战机)还是两台(类似苏联的雅克 -141)发动机为其提供垂直升力。而与歼-31一样,歼-18采用双主发动机提供推力,这与F-35B和雅克-141相比安全性相对更高一些。这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中国没有能够为其提供足够推力的单台发动机可用,另一种解释就是这很可能像F-35A/B/C一样,歼-18本来就是歼-31的一种增加了鸭翼和升力风扇的变形。虽然后一种解释有些勉强,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像沈飞这样单凭一个公司的实力,要同时发展多种全新的先进战机似乎很难,而如果是“一型多改”就相对容易实现多了。 美国《防务新闻》报道说,歼-18除了具有超隐身特征外,还安装有激光主动相控阵雷达、拥有先进的玻璃化座舱系统,空中加油系统,其最大马赫数达到2.5M,作战半径为2200公里。歼-18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的战斗机水平已经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而与歼-18相似的美军F-35战机,具备很强的多用途性,一个平台可适合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使用,可谓是新一代战机的标志。更重要的是,歼-18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可以在被轰炸过的机场跑道上起降,在高速公路上起降,在两栖战舰上起降,在航母上起降更是拿手好戏。而歼-18同样也将具备上述能力,但相比只采用单台发动机的F-35来说,拥有两台发动机的歼-18,将比F-35拥有更好的起降安全性能,而且歼-18的鸭翼结构,在空战时的灵活性甚至更好。 发动机仍是个大问题 据俄罗斯军工信使网报道,中国早在1996年便已获得前苏联原本应用于装备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超音速战斗机的R-79-300型涡扇发动机的技术文件和一台样机。在R-79-300发动机的基础上,中国成功开发出了国产的WS-15型(涡扇-15)发动机。 而WS-15发动机的其中一种变形,就是如今歼-18垂直起降战机的新动力。 美国《防务新闻周刊》刊发文章认为,中国的歼-18具有超隐身特性,在很多特征上,与美国的F-22和F-35战机应用的技术很相似。 如果中国的航母配备这种新型现代化战机,那么,将大大抵消美国拥有这两种战机之后的技术优势。歼-15和歼-18、歼-31都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航母的标准舰载机,而美国未来的航母主力作战载机将只有F-35一种,这将使得未来美国海军在应对上捉襟见肘。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