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访东南亚,中国领导人让(美国国务卿)克里暗淡无光”,美媒10月14日以此为题发文称,当李克强刚开始访问东南亚时,克里在文莱召开的东盟、东亚系列会议上建议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争吵的南海问题上紧密团结。 之后两人各奔东西,李克强在泰国访问了两天,推销中国高铁,并和泰国公主诗琳通举行会谈。 而本应替奥巴马访问东南亚的克里在马来西亚待了不到12个小时,并因台风取消了对菲律宾的访问,这让菲律宾媒体颇有微词。“中国总理完胜克里”,文章称,中越领导人10月13日在河内签署声明,同意建立工作组逐步解决海上争端问题,“全然不顾克里的建议”。 “近年来,越南开始培养和华盛顿的友好关系,并接待了数位五角大楼官员。克里预计今年年底前将访越,但和中国的协议表明,越南一直在实践其双管齐下的行事法则:勇敢面对中国并和中国和睦相处。” 10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内越南总理府同越南总理阮晋勇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李克强出席阮晋勇在越南主席府广场为他举行的隆重的欢迎仪式。 俄罗斯媒体10月15日引述俄科学院远东所专家亚历山大-拉林的分析称,中越两国决定建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这是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越南的主要成果之一。 从此可以看出,越南响应了中国就南海问题进行面对面谈判的呼吁。拉林表示,中国近来开始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灵活的政策,推出共赢理念,这一理念将成为顺利解决领土冲突的钥匙。“北京已经从东京手中把与越南的谈判优势夺走,且中越两国之间有战略伙伴关系作为纽带。” 俄罗斯媒体10月15日称,考虑到中越两国曾因领土争端几乎滑向战争边缘,此次双方达成的协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专家们认为,中国已意识到与邻国的纠纷是出自美国之手,美国希望以此来遏制中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度出访东盟时,与美国国务卿克里进行了双边会谈。这无疑是中美高层的一次重要会晤,值得细心观察。 克里在美国政府系列里是二号人物,与李克强总理在中国政坛的位置可以类比。中美政府高层相见,自然有很多看点。 克里是美国政坛老马,久历风云,绝非等闲之辈。李克强表示,中美都渴望和平共存,并重申中国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因此不能用对西方的同一标准加诸在中国身上。 但克里却急着表示,中国的发达程度相较李克强所认为的高;但无论如何,大家对世界都有共同责任。 克里此举可谓是当众摸李克强掌控的中国政府鼓胀的“荷包”,国际舞台上这种让人忍俊不禁的片段不多。 克里又说,中美都相信能够在更多的重要议题上,寻求新的合作方式。 李克强总理的自信有着深厚的底气:他上任后,在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保持了良好势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处于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回升,市场信心增强,社会预期向好,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经不成问题。 人们的目光更为关注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的新奇迹。 可以说,李克强总理实现了“开门红”。 而克里身后,由于两党恶斗,美国政府不少部门面临“关门”的尴尬局面,重挫了经济复苏态势,以致奥巴马不得不缺席今年的APEC领导人会议。 一个开门见喜,一个“关门”歇业,中美当下的发展态势不言而喻。 自信除了源自经济因素外,中美关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也使李克强总理有理由信心满满。 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庄园会后,中美关系的大格局大框架大趋势已经底定。 中国政府对把控双方关系已经有了定力,如何增进共识,推进合作,管控分歧,已有料算。 李克强总理的从容也有坚实的基础: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打下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坚实基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是举国共识。 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还将推出更为全面深入的改革举措,中国经济航船正在扬帆起航,方向在前,速度适中。 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已经变得可以预期,双方间的问题,不少是可以谈得拢的;一时谈不定,可以慢慢来,不疾不徐。 不过,此番克强会克里,“二克会”折射出的中美关系已经不再是“相克”关系,而是共生关系,双赢关系。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赢在形势,赢在实利,赢在未来。 当然,华夏民族一向不会幸灾乐祸。中美已经建立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自然希望美国早日结束乱局,巩固复苏势头。中华理念是“美美与共”。 被国内某报纸约稿,思考了很多最后还是蜿蜒拒绝。内容就是谈谈日中首脑的在文莱见面的可能,应该说看了我这个文章的题目就应该知道内容,但是要写出为何见不了,这才是一个关键,既不想在家闭门造车,也不想就抄日本电视台那些所谓政治评论员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想,势必会偏出编辑的要求,最后就决定忍痛割爱不写约稿,而是在我的专栏博客上谈这个问题。 安倍首相在前往巴厘岛时,就对日本媒体发出风声,在G20会议上已经与习近平主席见过面(走廊外交)所以期待在文莱东盟与中日韩高峰会议与李克强的第一次握手。 其实日本对李总理的评论并不是太多,当媒体炒作安倍经济学时,其实国家上也把李总理的经济政策称为:李经济学。所以两个人到巴厘岛,很多日本媒体期望两个人能够有交流,所谓两个经济学间的火花。 安倍上台以后,不但是政治意义上的保守政府,其实在经济上却是采取大胆激进的手法,用猛药来医治,同时还意想不到地公开表明要参加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要求日本经济尽快地加入这个自由贸易组织。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成为这个组织成员以后,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但是美国为了从某种程度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想出了用环太平洋政略经济关系来排除中国经济影响,不要忘记最初的成立时四个国家中没有美国,之后在美国参加以后才成为地区自由贸易组织。 日本因为自身农业方面的限制,迟迟不愿意加入,但是为了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汽车等),只能牺牲农业,加入TPP的谈判。所以用TPP也是安倍想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工具(虽然日本本身还未加入)也是与韩国,中国自由贸易谈判的筹码。 李克强总理执政以后,明确改变以前的粗放式经济,而是要看经济的实际发展。上任伊始就面临中国经济指数大幅度下滑时,不赞成用政府贷款来拉动经济发展,甚至提出GDP的发展可以降低,但是只要实体经济平稳运营就可以的主张。 所以被外界成为是中国新的经济学代表人物。当日本热炒TPP时,中国上海却悄悄地开始了自由贸易区的试点,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是一个简单的揭牌仪式。很多人搞不懂为何中央政府在这个时候同意上海搞自由贸易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用经济牌来对应日本的经济孤立中国策略,倒逼中国的银行系统进行改革,为今后的更大的改革开一条路出来。 日本在安倍上台以后有一个外交重点:东南亚。如果去过东南亚的人都可以知道,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有多么巨大。泰国的日本车,印尼的日本摩托,日本电器,而东南亚的原材料(石油,木材,橡胶)以及粗成品却远远不断提供给日本。 但是自从10年前开始的中国与东南亚联盟之间的经济交往加深以后,这个现象被逐步打破,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交往在迅猛扩大,柬埔寨,老挝,泰国,印尼,以及马来西亚,缅甸等都是中国重要经济伙伴,甚至有段时间传出,中国将在泰国开凿运河,绕过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局面是日本方面看见,所以安倍首相从去年年底开始,就飞往东南亚各国,大多数国家都走了一遍。目的是稳住日本的后院,不使这个日本最大的市场之一,原材料基地陷落。这点上日本在过去10个月要比中国做的更积极。 但是中国并没有忘记东南亚,领导外交,穿梭外交是中国的特长。所以借着APEC会议以及东盟与中日韩高峰会谈的契机,中国两位领导人一下子访问7个国家,并且放低身段大派红包,特别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访问东南亚,所以亲民的外交是这次外交的基调。 而安倍首相自认为是有演说的口才,所以在会议上先发制人的手法指责(未点名)中国的海洋政策,并且在全体会议前还说服澳大利亚一起发表声明,要求中国能够克制自己的在南海的行为。 东亚峰会的会场 大家都在看中国新的领导人如何接安倍的挑战,李克强却很实在,在参加会议前低调重申中国没有称霸野心,保证南海的航运自由。而且向东盟国家大派红利,在未来10年将两国的经济贸易蛋糕做大。同时强调南海争端由当事国商谈解决(暗指不需要日本指手画脚),并且还会晤有过争端的越南领导人阮晋勇,商讨相互合作内容,使所谓越,日,菲三国联盟瓦解。 虽然日本媒体一直期待像安倍首相所说的那样,会在东盟与中日韩高峰会议孤立中国,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反而是有的媒体指出,安倍的攻击是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因为这次会议是谈合作,谈解决问题的会议,而不是刻意对立的会议。 在G20会议与在文莱东盟与中日韩高峰会议,安倍一直见到中韩两国领导在咫尺,就是不能坐下来举行会谈。好不容易在巴厘岛挨着韩国总统朴瑾惠坐下,也是说了声:我也喜欢韩国料理而已。与中国领导的会见,会谈更是遥遥不可及。 虽然安倍的顾问放出风声,日中不会谈,安倍会去靖国神社参拜。但是不会谈已经是事实,如果安倍再参拜将会连明年的会谈也搞砸。所以,日本媒体随团记者戏称:看东亚高峰会议结果,李经济学要好于安倍经济学,明年的日本经济可能要危险。这句话或许是从一个侧面也是对李克强总理的第一次东盟外交的评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