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的野心:日本“大隅”级两栖登陆舰 本报记者/白炎林 据日本NHK电视台18日报道,为配合东京都伊豆大岛台风过境后残留的浮木和瓦砾等废墟清理工作,日本海上自卫队当天出动“大隅”号两栖登陆舰装载陆上自卫队重型设备,启程前往台风灾区实施救援。 “航母”的诱惑 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尝试自行建造大型登陆舰,到上世纪90年代时,其登陆舰制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从那时起,日本开始试图拥有自身的“战略海运能力”,即远洋登陆能力。很明显,这样的能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宣称的“自卫”毫不相关。因此,根据这一思想设计出大型登陆舰的计划提出不久便被迫废弃。但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1992年,日本国会批准了日本自卫队参加联合国海外维和行动的计划;同年,日本参加了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这次行动证明日本现役坦克登陆舰不适合远洋行动,于是,日本开始建造下一代大型登陆舰。 新舰于1995年开工建造,1996年下水,被命名为“大隅”号。1998年该舰正式服役,引起世界一片哗然。原因很简单:“大隅”号两栖登陆舰为直通甲板,岛式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集中在右舷;甲板上可停放6架直升机,并有两个直升机起降点;同时,该舰还可搭载两艘气垫登陆艇。这样的结构设计完全不同于世界各国其他同类舰艇,反而与两栖攻击舰甚至航母颇为相似。 面对这样的质疑,日本辩称其设计与两栖攻击舰和航母尚有很大差别,不能等同。但实际上,日本的策略正是通过不断打这样的擦边球来实施自身的“渐进战略”:最终,既能积累起相关造舰经验,又可以逐步让国际社会默认其建造航母的既成事实。此后,日本先后建造了“日向”级准航母两艘,新近下水的“出云”号已经可以称为航母。而它们,都脱胎于“大隅”号两栖登陆舰。 借“救灾”之名 “大隅”号两栖登陆舰服役之后,日本又建造了“下北”、“国东”两艘同级舰。“大隅”号的第一次大型海外行动是参与1999年土耳其西部大地震的救援。随后,在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和日本的几次救灾中,“大隅”级两栖登陆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也从这些行动中获取了经验。再以后,在支援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作战行动中,“大隅”级两栖登陆舰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报道,“大隅”号两栖登陆舰上装载有50辆重型机械和卡车,于18日中午从神奈川县横须贺基地出港前往灾区。由于伊豆大岛港口无法满足大型船舶入港的需要,“大隅”号上还搭载有气垫船,用于向陆地运送重型设备。其运输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据称,战时该舰能装载10辆90式主战坦克。 可以看出,日本在建造“大隅”舰的过程中,无论是其远洋登陆运输的理念,还是如航母、两栖攻击舰的设计,都是日本军事野心的一次初级暴露。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