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4日说,中印日前签署的边防合作协议重申双方不将其军事能力用于针对对方,承诺继续保持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宁。 当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协议的具体内容时,华春莹说,协议明确了双方开展合作的范围和机制,规范了两国边防部队和两军之间加强联系的方式等。这对于巩固和增进双方友谊和互信,进一步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再次显示了双方维护和巩固中印友好合作关系的决心和意志。 她说,签订中印政府边防合作协议是辛格总理此次访华的成果之一。几十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边界谈判保持了良好势头,边境局势保持了总体和平安宁。双方有效管控了涉边分歧,维护了共同发展大局。此次中印签署边防合作协议,是以法律的形式把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肯定下来,确定为双方今后处理类似情况的要求和规范。 华春莹说:“中方有决心、有能力与印方共同努力,继续保持好中印边境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安宁,为中印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重要保障。” 另外,有记者问,辛格总理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加强跨境河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表示将就共同关心的河流利用问题交换意见。这是否意味着中方对讨论雅鲁藏布江上在建的水利设施等问题持开放态度? 华春莹说,中方一直高度重视印方关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在辛格总理访华期间签署了关于加强跨境河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跨境河流合作,在现有的专家级机制下,就水文报汛、应急事件处置开展合作,并就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印方感谢中国政府为提供跨境河流水文资料和应急事件处置所作出的努力。 她强调,中印在跨境河流方面合作良好。中方一直向印方提供报汛服务,并妥善处理了堰塞湖堵塞等突发事件。中方愿继续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同印方进一步加强在跨境河流领域的沟通合作。 辛格访华在边境问题上没有底气唯有让步。印度总理辛格已于22日晚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他曾在临行前表示,和中国签署边界合作协议是此次出访的首要议题。另有媒体报道称,这份协议将规定,中印军队在边境争议地区巡逻时,应该事先通报且不尾随对方,以降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其重点是维持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虽然中印两国在今年4月发生了“帐篷对峙”事件,但自上世纪90年代双边签署有关边境和平安宁及军事建立信任的两份协议后,两国边境争议地区总体太平。有专家表示,辛格此次来访以及签署边界协议就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不过,日本媒体发表的评论文章却认为,印度在两国边境问题上居于劣势,辛格此行既难修复印方在“帐篷对峙”事件中的损失,也难通过新协议寻回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主动。 印度总理辛格素以发言轻声细语及轻描淡写著称。他在本周出访中国前说的一句话就是实例:“印度和中国有历史问题,有些方面值得关注。” 辛格所说的历史问题肯定包括中印两国间发生的三大军事事件,即1962年的边境战争、1967年的“畴拉事件(Chola Incident,指当年在锡金发生的小冲突)”,及1987年的边境冲突。进入2013年,两国间又差点在阿克赛钦附近的拉达克地区爆发第四次此类事件,印媒此前报道称,中国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在印度领土上安营扎寨。印度一直声称,中国境内的阿克赛钦地区是其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 and Kashmir)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对中国来说,阿克赛钦一直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战略要点。 上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曾经签署多项协议,为应对中印边界问题提出以“实际控制线(LoAC)”为概念的暂行架构。两国在1993年签订的边境协议中提到,“任何一方的行动都不得超越实际控制线。”在那之后,印度方面声称,中国军队跨入实际控制线以南的非法巡逻行动多达每年数百次,但因为中国士兵每次都会后撤,中印两国间也便没有爆发过重大的双边危机。 在提到“有些方面值得关注”时,辛格也提到了今年4月中印两军的“帐篷对峙”事件。印度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的溃败本就一直是该国一众战略思想家的心头痛,在某种意义上,4月这起事件等于是在他们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加之印度军队一直把连接拉达克与“维吾尔斯坦”(Uyghuristan,即中国新疆)地区的斗拉特别奥里地地区(Daulat Beg Oldi)视为战略要地,这样的感觉尤甚。 也正因为如此,当印度的“印藏边境警察部队”发现中国士兵于4月15日晚间“越界”进入印度扎营时,印度政府将之视为对实际控制线相关协定的严重侵犯。 在接触相关中国部队时,印度方面试图引导对方保持绝对克制,希望避免事件升级。最终,中印两军并未爆发武力冲突,印度方面也试图通过外交渠道与中方协商,希望中国士兵撤出。但是,根据印度一方的说法,北京反在阿克赛钦地区增派兵力,以图胁迫新德里。 此前,在回应关于“印度面对中国‘越界’事件的反应过于胆小”的质疑时,印度外长萨尔曼•库尔希德兜起了圈子,“不能用胆小、强硬或相称来形容印度对此事件的反应。这(“帐篷对峙”)有悖于我方利益。他们出现在我们不想他们出现的地方已经是既定事实。我们并不希望他们在那里出现。” 不过,即便在外交手段上使出了浑身解数,库尔希德最终还是没能仅靠“希望”就让中国士兵后撤。实际上,直到印度同意拆除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附近的碉堡/掩体之后,中国部队才最终回撤。在整个事件中,中方始终否认印方对中方违反实际控制线相关协定的指控,并且一直否认曾经跨越两国边境、进入印度领土。 辛格本周对中国的访问几乎肯定将是他总理任内的最后一次,期间,除了会见中国总理李克强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进晚餐之外,他还将与中方签署一项边境防务合作协议。对此,印度媒体已经开始造势,认为这将是两个同等强大的国家的领导人之间的胜利会面(triumphant meeting),它们还指出,习近平的晚宴邀请是“印度领导人的一项罕见殊荣”。 不过,即将签署的这份协议恐怕不会成为最终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灵丹妙药。印度著名战略分析家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就指出,该项决议将会成为中国方面的一次重大战略胜利,他认为,印度“处于一种被征服的地位,不仅只能唯唯诺诺地对中国施加的草案提供意见和建议,还让自己的国家安全顾问和国防部长前脚接后脚地赶往北京进行承诺。” 辛格此次访华恐怕也将难以修复印度在“帐篷对持”事件中蒙受的损失。即便有的话,今年四月的这场“闹剧”也将成为印度奉行“强制外交(coercive diplomacy)”政策的一大教训,但愿下届印度政府能够明智地学到经验。 笔者在对中印关系问题进行历史回顾的时候,总有网友在回复中纠缠藏南问题。在感情上,我能够理解藏南问题对国人的伤害,但是边界作为两国经济、政治和军事斗争的产物又不能感情用事。藏南未来会怎么样呢?经过反复衡量事态,笔者得出的结论是“藏南回归应可期”。 决定藏南事态的第一个要点在于藏南问题和其他边界问题一样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总体战略意图,笔者始终相信的是今天中国的总体战略意图和建国时并无二致,那就是用尽量短的时间强国富民。 普金说俄罗斯虽大,但无一寸土地多余,激昂是够激昂的了,但他接手的俄罗斯却是沙皇俄国以来国土面积最小的俄罗斯,比起辉煌的大苏联,俄罗斯民族失掉的土地岂止一寸? 面对沥血的历史灾难,即便强悍如普金,又徒唤奈何?面对魏国可能发起的灭国危险,秦孝公甚至将秦国安身立命的秦东函谷关都割丢了,但是他利用忍辱负重的短短二十年类似苟延残踹的时间,任用商鞅厉行变法,最终不仅收回了函谷关,而且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在国内战争时期曾说留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复地可期,自古就是一真理。总结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关键不在于失地或失多少地,在于通过失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点上,有一个倒霉到底的例子,那就是蒋介石的抗日战略,同样是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同样是大踏步的后退,我们的蒋委员长就有本事从来找不到一次主动出击的机会。 相反倒是抗战初期人数仅仅数万,Q械不过万支的中共,敌进我进开辟了成百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更严重的在于退往西南的这群老爷非但没有在腐化堕落的道路上有所警醒,反而愈演愈烈,给我们表演了一出虽然砍手砍脚照样怡然自得的丑剧。 所以失地是否得利,是否可以复地可期,关键在于人的主动精神。所以笔者以为当今网上蔓延的失地恢复无望的心态,归根结底来源于对国内政治的失望。我们确实有问题,笔者也曾因为某些问题愤怒得难以自制,但说我们在一天一天地烂下去,这不是事实。 因为作为强国富民的主体,中国人民没有懈怠,中国的问题往往是人们努力得过度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年强国富民的工作一年一年地在进步。从这个角度上说藏南事情还可望! 有一种说法是藏南是国际问题不同于国内问题,实际上这种看法过于短见。从人类历史的大趋向上说,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成不变的。仅从二战结束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到现在的七十年时间的历史发展趋势,我们不难得出人类正在走向天下一统的结论。 首先是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特征的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在统一市场形成过程中各国出现世界性产业分工的特征,中国利用这一趋势,迅速弥补了国家的工业化的轻工业和现代工业短板,而印度则在中国之后开始进入初级工业分工的体系。 经济上的一体化决定了政治上的整合倾向,欧盟、拉丁美洲共同体、事实上的北美经贸区等可以让我们看出这一端倪。 美国占领世界市场食物链的顶端,将剥削和压迫带来的不公正、不安定转嫁于产业链低端的其他国家,由此导致的国家动乱此起彼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由美国主导的产业分工导致的不平衡发展的世界将是一个极端不太平的世界,尤其对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就更是危险”。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完全可以预期未来的世界决定于我们在世界产业链上的位置,取决于最近二十年内中国的发展,世界政治版图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利益,国界不是我们的障碍。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一体的观念,要有纵横四海,开合八荒的气概。从这个角度说,藏南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我告诉一位老兄,前辈之所以没有收回藏南是因为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却引来了这位老兄的谩骂。那么,请看中印藏南边界的地形图,请看麦克马洪线以北的皑皑白雪,藏区人口不过200余万,就是现在说他经济落后,社会发展滞后也不是一个错误的断语。 整个边防物资和人员补给传统上都来自川康,仅川藏公路长达2000余公里,从主干公路到麦克马洪线又长达500—1000公里。而印度从平原到麦克马洪线纵深仅300—400公里,也就是说解放军的后勤补给线比印度长整整5倍有余。 就是傻子都可以看出,如果发生持久战,解放军将会落个力竭而亡,自刎乌江的下场。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是就是六二年的反击战解放军也不是在所有方向上都到达了传统习惯线,两个重要的大捷,达旺大捷和瓦弄大捷分别发生在藏南西侧的瓦弄—邦迪拉河谷和藏南东侧雅鲁藏布江察隅河谷一带,整个藏南核心区的墨脱—果波河谷却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何解? 2011年通过南迦巴瓦峰的隧道终于通车,在五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条全天候公路到达了墨脱,然而这一天距边防作战已经整整50年了。以公路到墨脱为标志,中国整个藏南边防公路网络全部建成。以青藏铁路完工为标志,西藏作为孤悬天籁的危险时代完结了,中国的边防补给全面超过了印度。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