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日12时14分,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联盟号本次搭载包括担任“站长”的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在内的3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日本宇航员首次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职务,日本媒体对本次发射进行了大量报道。 7时上午11时左右,若田光一和一名俄罗斯宇航员、一名美国宇航员进入了联盟号座舱。若田光一曾3次进行太空飞行,按照计划,本次联盟号在发射6小时候后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若田光一将在国际空间站滞留半年。 若田光一将在国际空间站使用高性能相机进行太空摄影,并对无重力环境下的骨骼变化进行试验研究,还将释放日本与越南共同研制的超小型卫星。在本次太空飞行后半的两个月,若田光一将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职务,这将是日本宇航员首次担任站长。 俄罗斯《焦点新闻外的俄罗斯》专刊英文网10月20日文章,原题:太空竞赛,中国会超过俄罗斯吗? 据2011年的公开数据,中国出口了价值30亿美元的高科技(包括航空航天领域)产品。俄罗斯的相应数字是11亿美元。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正快速赶上俄罗斯,成为航空航天业的领头羊? 根据正式公布的统计数字,2012年有24颗地球观测卫星(分属13个不同国家和组织)发射入轨。自2007年以来,中国第四次成为发射遥感卫星最多的国家——发射了8颗遥感卫星。中国大大超过俄罗斯,后者只发射了3颗。 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为本国提供雷达、光学和其他遥感卫星,并不再购买外国卫星的数据。俄罗斯联邦航天署顾问瓦列里·扎伊奇科称,俄计划大幅增加遥感卫星数量——从4颗增至26颗。 数据只反映俄罗斯航天的一部分。毕竟还有载人航天器,俄罗斯在该领域的领袖地位好像一如既往地无可挑战,然而事实就是事实。 事实一:中国从首次载人航天到航天员在轨活动比苏联快一年。首批苏联航天员于1971年登上“礼炮一号”太空站,这是加加林飞天10年之后。而中国航天员登上天宫一号是在2012年,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9年后。 事实二:中国神舟飞船的设计被认为是基于苏联的“联盟”号。不过,中国对飞船进行了根本性重新设计和改造,可以说,中国拥有自己的载人飞船。
特别是神舟飞船在航天员返回地球时,可以释放轨道舱,其他航天员留在太空,在当做自动化实验室的其他舱内工作。“学生”与“老师”的另一个根本不同,是神舟飞船更佳的动力-重量比及大得多的内部空间。 事实三:毫无疑问,长期的轨道空间站是俄罗斯载人航天的骄傲。不过,国际空间站的重头是可多次使用的美式航天器。当然,从轨道太空站数量讲,中国仍远落后于俄罗斯。但数量与经验一样,是可以逐渐获得的。 重要的是先进技术,它在两国太空行业所占比重十分关键。2012年,全球研发经费中国占14.2仅次于美国(31.1和欧洲国家(总共占24.1。俄罗斯仅为1.9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继续推进告别世界“装配线”的路线,欲将中国打造为全球高科技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前哨基地。一些邻国,特别是日本,已经在抱怨本国大批科学家出走中国。 时间是无情的。今天,中国的太空项目在质量上已与俄罗斯旗鼓相当。而在数量上,“学生”仍远落后于“老师”。但中国渴望成为太空第一强国,加上中国稳定、现代的科学技术政策,这些因素将有助于中国迅速缩小差距。 美国航天基金会中国政策高级研究员瑞恩费斯23日在会场接受记者专访时称,从月球探测、载人航天到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中国航天所走的每一步都非常稳健,“中国的位置我认为仅次于美俄,与欧洲相当”。 瑞恩费斯认为,在航天领域的某些方面,中国的技术领先美国,比如对接。中国在这方面可向美国提供援助。给予总会比索取更主动。如果中国给予而美国不接受,那么欧洲国家等则会认为美国很奇怪。 如果中国向国际空间站提出正式的提议,将神舟作为国际空间站的备份,如果美国说:不!那么日本和欧洲可能会问美国,为什么不接受呢?“我认为即使美国最初不接受,经过几轮会谈后,也会接受。 即使不能形成硬法,也会形成软法。”他认为,中美航天合作最初的一步会是在灾害监测等方面,从长期看这些合作终会发生。关于技术合作,最可能发生的是“技术标准”的合作,双方统一技术标准会使双方的合作更方便、 更安全。这也是最容易开始的技术合作。
美国海莱茵基金会董事长度勒博士认为,航天发展的商业化操作,使中美之间的合作可能性提升。他说,发展航天是昂贵的, 但航天已大量商业化,即可创造利润。 而商业化也能使航天的发展更加有效、更节省经费。如苹果ipad,在中国组装在美设计,双方都有所贡献。航天也如此, 中美可合作,各自发挥其强项。 双方在未来成为伙伴很重要,我们不需要重复同样的工作。他还认为,作为商业合作,国际空间站是很好的一个方面。中国应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一个成员。“我们在同一星球、是邻居。我们应在航天这个昂贵的、不容易的领域展开合作。” 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总裁迈克辛普森称,国际空间站2020年到期,那时中国空间站刚好建成,那么中美俄可在空间站方面合作,“我认为那时合作的机会更多、更现实。”他认为,未来航天发展将越来越多样化,小卫星的发展会加速,但不会取代大卫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16日透露,在空间站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将在适当时机为他国选拔培训航天员,并与中国航天员一起联合飞行。 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当天在北京开幕,王兆耀做主旨发言时透露了上述信息。他说,未来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过程中,中国将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联合国外空司及其他国家、地区的航天机构与组织开展广泛的务实合作,中国空间站阶段可在四个方向上开展国际合作: 一是开展平台技术合作,可以是单项设备与部组件研制的技术合作,也可以是分系统甚至舱段研制的合作; 二是开展空间应用合作,可以采用联合研究、搭载实验等方式,在空间科学与应用、航天医学等领域进行合作; 三是开展航天员选拔训练合作,可以与各国在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适当时机为他国选拔培训航天员,并与中国航天员一起进行联合飞行; 四是开展技术成果推广,积极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推广载人航天技术成果,促进共同发展。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