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直升机的出现,对新技术颇为敏感的美国海军迅速意识到新型登陆作战方式,也就是后来说的“垂直登陆”可能出现,1955年,一艘二战期间建造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被挑选作为垂直登陆验证平台,1957年12月,另一艘护航航母“布拉克岛”级成为美国海军第一艘拥有直通甲板的两栖攻击舰,编号LPH-1,美国海军从此开始建设世界最强的两栖攻击舰队。 从“硫磺岛”到“胡蜂” 然而这些半路出家的两栖攻击舰到底是存在种种不足,最初计划改造至少20艘的计划在1958年被废止,要求重新研发全新的两栖攻击舰,作为过渡,3艘3万吨级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从反潜转为两栖用途,可以搭载30架CH-37直升机,但由于没有进行大的改装,所以这三舰并没有正式的两栖舰名分,还有7艘的名额就留给了全新的LPH,也就是“硫磺岛”级。新舰的航速仅23节,舰体中部是规整的机库,能搭载一个完整的海军陆战队营所需的一切人员和装备,舰内能还安置300张病床,带有2部升降机,升举能力为22吨。最后一艘“仁川”号服役于1970年,可以携带2艘步兵登陆艇,弥补了该舰没有坞舱的缺陷。“硫磺岛”级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两栖攻击舰,基本确定了未来同类舰艇的技术标准。 随后出现的“塔拉瓦”级作为“硫磺岛”级的改进版,增加了长81米,宽23米的坞舱,舰上有各种升降机多达5部,舰内还有大量吊篮,滑轨,吊车等,可以将货船上的物资吊放到舰上搭载的登陆艇上,再由登陆艇实施登陆,1972年,美军引进“海鹞”GR3后,该级舰又为了搭载该机做了升级,在1970年代那个充满对苏联海军恐惧,疑惑的时代,“塔拉瓦”级成为当时正在盛行的“制海舰”思维的杰出代表,该舰满载排水量达到40000吨,是当时最大的两栖舰艇,目前仍有一艘在役。 虽然2009年,高达41000吨的“胡蜂”级8号舰已经服役,但“塔拉瓦”级的舰龄已经达到35年,且“胡蜂”级的建造时间从1989年延续到20年后,虽然期间做了大量改进,但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已经重新分类为LHD的美国两栖攻击舰队面临规模缩水的危险,美国海军从2001年就开始考虑前者的替代者,也就是LHA/X计划,该计划于后来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陆攻驱逐舰同等重要且技术难度小得多,但为了照顾驱逐舰的进度,更主要的是希望采用在DDG-1000上研发的先进技术,LHX的进度一直非常缓慢。相比“硫磺岛”和“胡蜂”,LHX再次撤销了坞舱,增强了航空搭载能力,而中选的厂商则是格鲁曼公司,30年前,正是该公司造就了“塔拉瓦”级。 针对订货方要求增强航空能力的要求,在设计阶段,LHX曾出现过排水量高达6万吨,采用双斜角甲板和中央舰岛这样的前卫设计,但因为造价太高被拍死,新设计回归保守,决定以“胡蜂”级最后一艘“马金岛”号为基础研制。为了实现在2035年时保证375艘现役舰的计划得以实现,美国海军在2003年制定了建造12艘“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和10艘LHX的计划,按照2007年签订的合同,LHX首舰被命名为“美国”号,研发费用加上造价高达28亿美元,不过相比其他项目,该舰的造价实在太便宜了----这也从侧面说明该舰相比“胡蜂”级并没有质变。“美国”号这个舰名曾被作为“福莱斯特”级超级航母的备选,后来给了76000吨级的“小鹰”级航母CVA-66,该舰载1996年退役,2005年被作为试验品炸沉,是当时最大的常规航母,而新一代的“美国”满载排水量也达到了45000吨以上,同样是最大的,不过舰种变成了LHA,“美国”号就是LHA-6。 相比“胡蜂”级,“美国”号长257.3米,比前者长了4米,宽度增加0.3米,达到32.3米,吃水8.9米,增加了0.8米,而动力未变,同样是两台LM-2500,航速下降至22节。同样搭载了后几艘“胡蜂”级使用的电力辅助推进系统,由6台柴油机发电,绕过齿轮箱直接驱动传动轴,提高在低速状态下的续航力,该舰拥有近4000立方米的货舱,车辆甲板面积高达2400平米,舰员为军官65人,士兵994人,最多能搭载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虽然病床数量下降到64张,但手术室增加到6间。 “美国”号的自卫系统也没有太大变化,目前确认的只有舰桥前甲板室和飞行甲板尾部个一座21联装“拉姆”,“密集阵”系统不确定。核心系统是SSDS MK-24B舰船自卫系统,雷达保留了SPS-48E对空三维搜索雷达,SPS-49二维对海搜索雷达等,与“胡蜂”级差别不大,原计划的DBR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因为经费问题被取消。这些项目的消失造成“美国”号实际成了“胡蜂”级的中度改进版,至少外观上是那样,前者那颇具二战日军航母风格的倾斜烟囱同样被保留,与“胡蜂”级相比,“美国”号在外观上仅仅是稍微干净点,远没有达到驱逐舰方面从“伯克”到“朱姆沃尔特”的剧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人的实用主义精神。 到底是航母还是两栖舰 与很多人见到全直通的平甲板舰船就当成是航母一样,从“胡蜂”到“美国”的变化也让人疑惑。取消坞舱后,“美国”号能搭载至少36架各种飞机,标准配置为最多10架F-35B,12架MV-22“鱼鹰”,8架AH-1Z,两架MH-60,这个配置相对平衡,能照顾到制空制海和两栖突击任务,而美国海军念念不忘的“制海舰”在“美国”号上终于得到实现,该舰就拥有“制海舰”模式,能搭载最多30架F-35B,超过了现役大多数轻型航母。 这张摄于1991年的照片深刻体现了美制两栖攻击舰的巨大,最远处是英国海军“无敌”号,美军“福莱斯特”号,“胡蜂”号和按照制海舰概念设计的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 而该舰甲板拥有6个起降点,其中4个能起降MV-22。“美国”号还具备了航母的另一些特征,如该舰能储存比“胡蜂”级多1倍,高达3400的航空燃油,机库也参照航母规格加装了装甲。朱姆沃尔特在任海军作战部长时,曾非常青睐“制海舰”方案,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反而在几个欧洲国家大行其道,现在“美国”号已经于2012年6月4日下水,比以其命名的新型驱逐舰进度更快,而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美国”级和“朱姆沃尔特”级的主要作战对象都是沿海和沿海浅纵深地带,朱姆沃尔特上将终于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同制海舰并肩作战了。 2013年11月5日,崭新的“美国”号开始了其为期5天的首次试航,地点是墨西哥湾,该舰在完成测试后将于2014年交付,母港为圣迭戈,二号舰“的黎波里”号于2013年4月开工,预订2017年交付。而此时各种杂音已经鹊起,后续舰还没有确切消息,而原计划是4艘。在冷战后,准确地说是AV-8第一次降落在美国军舰甲板上之后,两栖攻击舰就一直充当着美国航母预备队的角色,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准备将航母舰队缩减到8艘以下,这更凸显出两栖攻击舰队作为航母预备队的重要地位。 与美国在二战时期将“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造为轻型舰队航母不同,两栖攻击舰从服役开始就具备航母的大部分特征,而F-35B很大程度上是为这类舰艇,或者说为海军陆战队量身定做的,尽管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超越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但面对一些新兴国家,美军没有丝毫的懈怠,耗费巨资推进F-35B项目就是明证,而如此强化两栖攻击舰的“航母”价值是否正确,也引起了广泛争议,有消息说第三/四号舰就打算缩小舰岛,增加一个MV-22的起降点,提高垂直登陆能力,舰面可以停放3架MV-22和3架F-35B,恢复坞舱,这个项目被称为FLIGHT1版,而现在的2艘则是FLIGHT0版,而美军打算在2024年才服役第一艘FLIGHT1版,替换到寿的“胡蜂”级,将两栖攻击舰队保持早10艘以上的规模,按照目前的战斗机搭载辆,相当于至少3艘航母的搭载能力。 而换个角度来说,更强大的未必是更合适的,美军各军种之间的纷争一直没断过,而且有愈加严重的趋势,两栖攻击舰航空能力的加强不仅引起了空军的非议,也让同属海军的航母舰载机部队非常不爽,这在削减军费的大环境下,给支持削减航母数量的势力增加了不少话语权,甚至有人担心“美国”级的服役会加剧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独立”倾向,海军对此尤其紧张,而在冷战后美军改变作战重心,由制海向由海制陆转变的趋势,也确实给了海军陆战队这种变革的机会。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