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邓聿文:民主从学会开会开始 说起开会,人们都不陌生。很多时候,只是为开会而开会,领导在台上一言堂,员工或属下在那儿假装认真听,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没有效率。所以,十八大过后,领导层倡导开短会,开有效率的会,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这是对目前冗长会风的纠偏。 确实,要开好会,将会开得有生气、有效果,很不容易,尤其在涉及社会公益,或者与会人士众多、利益又对立的时候,更非易事。因为我们有悠久的家长制传统,大家在会上都互不相让,不愿妥协。即使是自以为很有现代精神的人,也不大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好的会议不但要有效率,达成结果,更要问这个结果是怎么达成的。人们开会的目的总是要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暴力或强迫,一种是协商讨论。开会就是来协商讨论的,如果开会不是来协商,谁的势力大,就听谁的,这与强迫无异。 而要协商,就得讲规则、讲程序、讲议程,先把这一套东西确立好,大家才能平等地坐下来谈——这样协商出来的结果就实现了程序正义,也即民主。所以,开会包含了民主因素,或者说,开会天生与民主有关,是一种民主训练。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在1917年拟定了一本“民权初步”,教人如何开会。他在自序中说:夫议事之学,西人童而习之,至中学程度,则已成为第二之天性矣。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以!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孙中山在此说的是,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要靠一套规则去落实,而他这本着作,据说根据的就是在西方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的一套社会通行的会议操作程序——罗伯特议事规则写的。 罗伯特议事规则作为一百多年前产生于的开会规则,虽然它包罗万象,看起来很复杂,但其根本原则是讲究平衡、对领袖权力的制约、多数原则、辩论原则以及集体的意志自由,通过这些原则的实现,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竞争环境中的各方利益,实现“逐利与制衡的完美结合”。 正如罗伯特本人所言:“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把对方的观点作为全体的决定来承认,积极地去参与实施,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这样达成的结果或许不是最优,但由于它确保了会议参与各方的平等权利,因而是大家都可接受的。
罗伯特议事规则近年也被一些热心社会公益人士引进,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用来解决维稳或社区事务。例如,去年底,深圳罗湖区社工委就针对文华社区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汽车喷漆问题,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召开了两场“广场对话会”,邀请居民、企业、政府三方代表对话座谈。 第一次对话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居民和企业达成初步共识,当场成立监督委员会;第二次对话经过三个小时的沟通,启动了第一阶段的整改,从而使困扰了该片区万余居民10年的4S店的汽车废气和噪音问题,有了初步解决的希望。 对话过程中,发言者机会均等,在表述过程中,其他参与议事者不能打断其发言;发言不能偏离当前议论的议题;文明表达,不能人身攻击,不应质疑他人的动机、习惯或偏好,只能就事论事。达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只是“广场对话会”植入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一个具体结果。 虽然这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广场对话会”最重要的结果,在我看来,其实是对与会者和旁观者培植了规则意识,有程序概念,学会了对规则和议程的尊重。民主不是别的,就是按规则议事,就是妥协,在妥协中寻求共识,找到对话突破的机会。
不过,政务微博在却有其“特色性”,那就是对网络曝光的回应。相比于一些地方通过正常渠道举报无人问津的怪现状,微博曝光因其爆发性与粘合性,能在短时期内吸引更大的受众关注,引发传统媒体的介入,从而形成舆论压力,使得相关政府部门不得不应对——这便是政务微博的一大功能。 细心的网友会注意到,针对时下社会高度关注的微博反腐报料,相比以前的沉默不语或虚与委蛇,现在是涉及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官方微博”往往都在第一时间回应与答复。 从重庆雷政富事件到深圳曝出村官身家30亿元,以及广东顺德纪委细查周锡开财产,相关“官方微博”的回应不仅体现出态度诚意,更展现出程序正义,重视还是没重视,查还是没查,查到了哪一步,都向网友及时作出通报。 有统计表明,在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政务微博普及充分,党政官员普遍具有利用新媒体实现官民互动的意识。实践证明,越是早开“官方微博”,越能大大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稳定。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引用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度=社会稳定”的公式,警告说:“如果政治制度化水平赶不上政治参与的增长,容易滋生社会动荡。当前,政治参与范围扩大、热情提高,只有健全参与渠道、扩大参与平台,才能避免可能产生的混乱。”从实际效果来看,“官方微博”问政扩大了公众参与渠道,促进了政治制度化。 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些地方只是被动因应潮流。虽然也开通了“官方微博”,但要么“又聋又哑自言自语”,要么“小事问不停,大事没动静”,要么来个自以为幽默的“元芳体”,问一句“你怎么看”就万事大吉,网友戏称为“僵尸官微”。这样的“问政”徒具观赏性,说到底,不过是女皇叶卡捷林娜宠臣波将金搞的村庄形象工程的现代网络版,不仅不能与民沟通,反而损害政府公信力。 除政府机构官方微博之外,政府官员以私人名义开设的微博也是“官方微博”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在学界和业界对其界定还存在争议,但是,因官员的身份属性,官员微博就具有公私兼顾性。 这要看具体的帖子,如果是个人及家庭生活的内容,当然属于私人场域,但如果与工作性质相关,人们自然会理解成官方信息或判断。过去有个别官员在微博中栽了跟头,就因其没能严格区分公与私的场域,既想通过官方身份抬高个人魅力,又想通过个人的出位表现增强公域的吸引力,结果两头不讨好,两头受损。 无论是机构微博,还是官员个人微博,其可贵之处就在“真”与“诚”上,别打官腔,别说假话,也别抖机灵,别以为网友可以愚弄,可以被自己那点可怜的知识所教化,要知道,现代的网民已是千锤百炼眼界开阔。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