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水源被污染5天才上报 河北引起抢水荒

2013-2-16 09:5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5| 评论: 0

摘要: 原标题为:沈彬:追究瞒报犯罪,从山西两案做起  城区大面积停水,市民疯狂抢购饮用水,似曾相识的一幕此次在河北邯郸上演,原因是污染源所在的山西长治事故信息披露的严重滞后。   1月5日下午,河北省邯郸市区突 ...

原标题为:沈彬:追究瞒报犯罪,从山西“两案”做起 

        城区大面积停水,市民疯狂抢购饮用水,似曾相识的一幕此次在河北邯郸上演,原因是污染源所在的山西长治事故信息披露的严重滞后。

  1月5日下午,河北省邯郸市区突发大面积停水事故。原来是邯郸接山西省通报,去年12月31日早晨,山西长治市下辖潞城市境内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苯胺泄漏事故,导致流经邯郸的漳河在其上游山西境内发生水体污染。但山西省环保厅在1月5日才获知消息,晚了整整5天。

  而长治市新闻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一平表示事故并未迟报,他称“只要污染不出长治的边界好像就不用往省里报,自己处理就行”。事实上,按2012年6月开始施行的《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较大以上和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报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两小时内报告省人民政府。本应在两小时内完成的上报,却被瞒报了整整5天,于是滚滚毒水流向河北。

  无独有偶,就在十多天前的去年12月25日,中铁隧道集团二处山西中南铁路某隧道发生爆破事故,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一直未被上报。直到2012年12月29日晚,网民通过微博报料,事故才得以曝光。1月1日,山西代省长李小鹏在现场工作会上表示:要对“事故瞒报实行零容忍”。然而,此时长治的苯胺泄漏瞒报事件已然发生。

  瞒报紧跟着瞒报!民众吃瞒报的亏还少吗?去年2月3日中午开始,江苏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之后发生了抢购饮用水风波。当时,镇江自来水公司竟称是因为自来水中加大了氯气的投放量,真相却是某外轮洗舱导致苯酚外泄污染长江。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废水污染汀江,事故被瞒报了至少9天。最着名的瞒报事件莫过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导致下游的哈尔滨停水多日,污染甚至流向了境外。当时吉林石化公司某负责人居然谎称,爆炸“燃烧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到水源”,成为一时笑柄。

  针对山西接连发生的瞒报事件,新华时评称“事故瞒报迟报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说得不错,瞒报就是犯罪,不是人民内部矛盾了,问责当然不能仅限于党内警告、免去职务。我们需要切实的问责,拳拳到肉,足以威慑相关官员,一旦瞒报就彻底断送其前程,乃至令其锒铛入狱,而不是春风拂面的问责,过个一年半载就能“满血满状态复活”,乃至得到升迁。

  事实上,2006年的《刑法修正案(六)》就规定了“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目前山西隧道爆炸事件中4人已被追究此罪名。但是更要追究参与乃至一手组织瞒报的官员的渎职犯罪。一起严重的苯胺泄漏,按相关规定两小时就应该上报,却被拖延了5天,导致下游上百万的人口处于停水、抢购饮用水的恐慌当中,这就是犯罪。早在2006年,最高检《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就明确:“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就应追究相关官员的滥用职权罪。但至今鲜有官员因为瞒报事故而被追究滥用职权罪的。

  山西的隧道爆炸、苯胺泄漏两起严重的瞒报案接连发生,其中相关企业负责人、官员公然在以身试法。我们期待以这两案为标杆,确立一个鲜明的判例:瞒报就是犯罪,涉嫌瞒报的官员必须受到法律追究,不能撤职换人了事。

  其他评论:南都社论:突发公共环境事件,知情权大过天

  1月5日下午,河北省邯郸市市区突发大面积停水事故。事故原因系邯郸方面接山西省通报,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事故性污染物排放。而这起事故的发生时间,竟是在五天前———2012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点恰是山西省有关方面正忙于处理中南铁路吕梁山隧道瞒报事故的当口。

  瞒报、迟报密集发生,需要追问的恐怕不仅是“山西怎么了”这个层面的问题。长治此次泄漏事故,苯胺泄漏总量达38.7吨,其中有近8.7吨苯胺排入浊漳河。据新华社消息,在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前,邯郸市于1月4日晚间已发现浊漳河上游有大量死鱼情况,并接到水利部漳河上游管理局反映的死鱼情况。

  邯郸市民在抢购瓶装水,超市货架也几近空了,从新闻图片所获取的资讯中不难看到,在信息不确定且缺乏应急预案之下,人们所发自内心的忧惧与不安。而此种情景下,本应有更妥当的应对,从政府到市民,本应更从容。舆论把矛头对准从事发到信息通报中间这五天的时间差,并非没有道理:有了更早更及时的信息通报,所谓两地联动的机制如果可早一步建立,包括监测、预警乃至市民饮用水供应与储备,都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慌张、仓促。

  国家对突发公共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中,信息的及时通报为其最核心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均对及时逐级(甚至是越级)上报,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第40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在“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及时报告义务,以及对“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的信息通报义务。《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的第30条,对“较大以上和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事件,明文要求“2小时内报告省政府”。法律条文在此时的宽泛表述,本身就是为了对突发事件的及时信息通报与披露,提供尽可能的制度空间,只要认为存在局面不可控的“可能危险”,便不应规避信息通报的责任。

  按照长治市新闻中心负责人的说法,此次事故是不存在“迟报”的,且一切遵循“规定程序”,但其“污染不出市界不必上报”的判断里,又满是“好像”、“不是很清楚”的模糊措辞。现在看来,危及多地饮用水安全、引发跨区域环境问题的此次苯胺泄漏事故,是大问题、大事故,而其身后则是官员的判断失误与失职。昨日晚间,邯郸市政府负责人向新华社表示,“我们得到通知的时间确实有点晚,这给应急处置带来很大不便。我们已建议环保部尽快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及责任”。

  时间流逝,尤其是在突发环境事件最开始、也最关键的时间段中,公众处于毫不知情的状态。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晋冀两省交界处监测点苯胺浓度从“超标720倍”降到了“超标34倍”,或许由此可以部分解释涉嫌“迟报”的某些动机吧。1月4日晚邯郸方面获悉浊漳河上游大面积死鱼,那么目前存疑的是,1月5日,山西省有关部门这迟来的通报是主动为之,还是对邯郸方面问询的答复?涉嫌“迟报”的5天,也正是苯胺超标最严重的时间,沿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防线几近失守,居民身体状况尚待医学检查,谁又该为这可能还将更严重的后果承担责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日前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华视点亦就此表达对“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担忧。真相不容遮蔽,信息的自由、及时传递是必须要保障的公民权益。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在内的诸多公共问题,每个人都无法超脱地自顾自生活,上游与下游之间,地域的相邻关系里,人与人彼此相连,守望相助。事关最核心的权益与价值诉求,公众的知情权便显得至关重要,甚至人命关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0 , Processed in 0.0420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