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金灿荣:机遇面临变化之势 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这一基本判断,显示出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理性与智慧。事实上,政策正确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看到挑战也需知晓机遇。 多年来,国外总有一部分思潮唱衰,他们总是简单罗列出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着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曾经讽刺说,人类的愚蠢之一就是“将悲观主义等同于智力超群”。 列举我国面临的挑战并不困难,比如内部经济放缓、地方债务、贫富分化、腐败严重、环境恶化,外部有全球经济震荡、海外市场萎缩、周边安全形势吃紧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十八大提出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示,也是一种正确判断。
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仍然具备至少三个优势。首先,有自身的“规模禀赋”。广袤的陆地面积、海洋领土,近两倍于全欧洲总人数的13亿多人口规模,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抗危机”能力。其次,中国的历史厚度、近代现代化的坎坷以及经验、物质积累,给下一步的现代化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最重要的,中国社会当前所包含的现代性因素足以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可逆转。政治上,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第一次拥有了有能力维护国内基本统一与团结共识的现代政府,十八大则标志着这一政府政治权力转移的制度化确立,其合法性进一步完善;经济上和科技领域,都有了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至少还有以下四个新的机遇可供把握。 一是城镇化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2011年,的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是现代性的汇集之地,一亩地在城市的产值远高出农村,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内需市场会扩大,生产效率会提高。 二是信息化带来社会沟通的强化。我国现拥有5亿多的网民和3亿多的微博用户,从社会发展的战略眼光看,这是公民精神兴起和繁荣的基础,无论是民众的生活诉求还是政府的执政反馈渠道,都将进一步通畅。
三是内外部需求增多带动消费与投资的繁荣。从2009年开始,我国出口全球第一,今年有望贸易总额第一,并可能三年内进口总额第一。在全球生产力过剩的今天,谁有购买力谁就是老大,这意味着将拥有比现在优越的国际经贸谈判地位,而我国迅速增加的对外投资则会强化这一地位。 四是外部环境的紧张带动外交思路的调整。近年来我国周边持续吃紧,但频繁的危机个案正好给予了中国外交进行“事件驱动”型改革的最佳动力。我们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都能有机会更加完善自己。
其他评论:港媒:未来十年机遇大于挑战 香港《东方日报》11月16日文章 原题:未来十年机遇大于挑战 十八大报告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基本大势的判断,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和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基础。如果认为已经重新进入冷战或者对抗的时代,北京必然将斗争放在第一位。相反,如果认为机遇期仍在,那么还是发展是硬道理,一心一意谋发展。 无疑,十八大还未结束,务卿希拉里已经在今年第二次环行,接着连任的奥巴马也会访亚洲。他们两人都说,重返亚太的战略是坚定的。随着美国从战争、战争抽身,美国必然可将更多的精力用来遏制中国崛起。事实上,近年来美国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钓鱼岛争端美国其实也是站在一边。美国的策略,是希望通过维持中日之间长期的低烈度紧张来恶化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
应该承认,与十年前相比,今日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确实恶化了,但机遇还是大于挑战。北京学者认为,整个国际和平发展大势未改变。虽然中美之间的分歧扩大,但中美关系并非处于零和格局的对抗状态。 中美在国际及地区、双方层面存在合作空间。即使周边局势虽有紧张的一面,但尚不至于严重威胁到的生存。在东南部的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上,中国的反制措施已发挥效力。 不过,三禅觉得,最为重要的是,的综合实力已经远超,而且达到不敢对中国动武的地步。而美国和在未来两、三年都要为经济困境和财政难题发愁。 是世界历史上少数只可能“自己打败自己”的大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搞好国内仍然是根本。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发展中城镇化、网络化及其背后的中产阶级化和教育普及化等几大趋势,就会使中国各方面更上一层,更将使内部政治社会体制运转进一步顺畅,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