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外需乏力局面难以得到显着改善,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略有回升,但中国恐怕很难再回升到2004年到2007年那样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了。 首先,经济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升。从GDP环比增长速度来看,2012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52.02.2呈逐季走高态势。综合看,经济在调整中正积聚复苏力量,并在震荡中逐步趋稳。 其次,三驾马车逐步易位。2013年,出口难有明显好转,欧债危机、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等都对出口增长形成负面影响,预计出口增长率在8右。 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出台的总额逾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支出规划效应将逐渐显现,同时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将冲抵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的投资增速回落影响,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1.5右。 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推出和落实,人们的消费潜力将得以逐步释放,预计201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右。 另外,新型城镇化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新型城镇化将以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为主要方向,并将呈现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特点。 预计新型城镇化将会产生庞大的汽车、能源,以及家电、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政水利建设、现代农业、环保、教育、医疗、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及老龄化产业等市政民生相关的投资仍将继续增长。 尽管当前实体经济层面数据显示经济企稳态势逐步明朗,但在经历30年高速增长以后,国内经济正处于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涵式的结构调整、从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从政策刺激向内生增长转变的拐点。 人口红利逐渐消减、原有的改革红利释放完毕,劳动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减弱,技术引进所带来的效益降低,资源约束逐步增强等因素,都将促使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中枢下移。 出口红利效应减弱降低对经济的贡献度。在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背景下,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及要素资源价格上涨,我国出口企业将受双重挤压,势必削弱以成本优势为核心的制造产品的竞争力。 人口红利拐点显现推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当前我国已经步入超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加速,适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 转型压力下的企业利润增速低位徘徊。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给制造业带来阵痛在所难免。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产品价格下降使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速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从上市公司情况看,当前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的上司公司占比已达30上,高于2008年水平。在企业高负债率下,融资成本难以下降,未来企业盈利增长空间不会太大。 短期内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主导作用难以显现。在经济从政策刺激向内生增长转变的调整期,经济增长中枢必然下移。 一方面,以消费拉动为主导的经济必然不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另一方面,短期内消费拉动经济的主导作用尚难以显现。 此外,我国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还不完善,加之收入分配不均衡,居民报酬占比下降,造成居民防御性储蓄增加消费率降低。2001年以来,我国储蓄率上升有所加快,2011年达到30.5而消费率则出现持续下滑态势,2011年仅为49 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等内生增长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真正得以转变,经济增速将逐步趋稳,但增长中枢下移难以避免,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将难以再现。 其他评论:扩大内需把推向全球经济第一 香港《文汇报》11月27日文章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意味届时的GDP已与相差无几,甚至可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第一位经济大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政府、民间已经累积了大量财富,现时是时候好好运用这些财富,扩大基建投资和增加消费,以庞大的内需市场带动经济稳定地增长,实现迈向小康社会的目标。 很多年前,当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概念时,仍是一穷二白的国家,当时邓小平说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小康社会。西方记者问他,人均收入多少钱才算是小康社会?邓小平回答说1000美元。 在那个时候,邓小平眼中的1000美元是非常巨大的数目,当时社会流行一个名词,称有钱人为万元户,事隔多年万元户这个名词早被人们忘记了。 未来10年增长速度不低于7.5% 今日中国人均收入约5000美元,早比当年邓小平的目标高出许多。但是,在中共最新的领导层眼里,5000美元仍不算小康,得再翻一番,加倍至1万美元。 中共十八大为自己订下一个目标,要在2020年达到小康社会,目标就是人均收入1万美元。中国有13亿人口,以人均收入1万美元计算,总GDP就达到13万亿美元,与目前的15万亿美元已经相差无几。 当然经济在增长中,也一样会增长。 但是过去10年经济增长已经大幅放缓,加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价格一再贬值,未来10年,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能与过去10年相同,保住至少7.5%的速度增长,再加上人民币以每年3%的速度升值,相信10年之后,中国就会超越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当然,这个世界经济大国的成因之一是人多,人均收入想追上那还遥远呢,因为要人均收入大幅增加,表示工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当的工人工资与工人一样高时,美国有什么企业会在中国设工厂?这是中国领导层未来10年、20年的巨大挑战。 善用财富推动内需 实际上,的工资成本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已经增长了许多倍。文革时期有做也三十六,唔做也三十六的流行语,说明当时工人月薪只是36元。今日至少已上升50倍,在一线大城市,更上升100倍。 工资高速增长,竞争力没有因此而削弱,这有赖工人的高水平技能,有赖企业的高投入,扩大自动化,提高产品的水平档次。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扩大内需。 改革开放多年,民间与政府皆累积了相当多的财富,是时候适当地应用这些财富。政府增加基建投资,民间增加消费。 基建投资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缩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产生同城化、乡村城镇化的效用,快速增加城镇居民的比例,城镇居民居住在较短的距离之间,机动性大,生产力也就大大提高,减少运输交通成本,对发展制造业、服务业都是重要的。 过去许多年,累积了大量的外汇,有人认为是守财奴。我认为现在正是时候好好地利用这笔钱来推动中国的内需市场,保持GDP以每年至少7%的速度增长,逐步迈向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