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鲜有自尊 幸福感低下

2013-4-28 1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5| 评论: 0

摘要:   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 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许多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感觉受到疏远,鲜有自尊可言。   据香港《南华早报》3月3日报道,该调查显示,尽管在内地城市里工作多年,外来务工人员依然感觉像是 ...

  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 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许多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感觉受到疏远,鲜有自尊可言。

  据香港《南华早报》3月3日报道,该调查显示,尽管在内地城市里工作多年,外来务工人员依然感觉像是外人,并说他们唯一的幸福感来自家庭。

  调查发现,他们还认为自己处于社会底层,不被接纳,因为总体而言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或社会都没有影响力,年轻的务工人员对自身未来的沮丧情绪甚至更严重。

  报道认为,调查凸显了政府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方面遇到的挑战。

  据悉,这份对20座大城市的2011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自基本需求的满足,如收入和教育,离家的远近,以及是否经常可看到自己的孩子。

  大部分受测者认为,他们的社会地位非常低,没有那些他们认为地位较高的人幸福。那些自我评价低的人感觉孤独,无聊,无力影响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这份调查还发现,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不一定会更快乐;一般而言,那些在竞争不那么激烈的中西部地区的务工人员满足感更强。

  展开这次调查的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胡平说,政府应该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与幸福。

  胡教授说:“不仅是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与食物,还有他们的社会需求,如得到社会的承认、接受与尊重。他们参加社会生活的需求也应该得到满足。”

  报道指出,相比较2012年的类似调查,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他们来自社会参与和社会地位的幸福感却下降了。

  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王俊秀说,这份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赚钱的多少,而取决于他们对未来的感觉。

  王俊秀说:“城镇化的核心是如何使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变为城镇居民,从这份调查中我们看出,政府应该采取更多措施,使他们融入社会。”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系主任叶裕民说,城镇化不仅应意味着人们从一处向另一处的搬迁,还应意味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她说:“否则就不能算是成功。”

  叶教授说,给外来务工人员创造向上发展的公平渠道,是政府的职责,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教育。

相关新闻:新报关注放弃春节返乡农民工

  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 《联合早报》2月17日刊文称,从1月26日至3月6日的40天春运期间,全国预计将有34.07亿人次出行,比2012年多出2.49亿人次,再创新高。每年春节之前,数以亿计在故乡之外工作的中国人都要赶路回家与亲人过年团聚,节后又返回城市谋生。

  为了躲开这个被形容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移”,孟召银早就决定不在春节返乡,而是等到下个月才回家看望父亲和女儿。来自山东曲阜的孟召银,目前在位于北京郊区的一家物业公司从事绿化管理工作。已经连续三年没回老家过年的他,2013年同样留在北京坚守工作岗位。过去几天,他天天从早上9点忙到傍晚5点半,与另外二三十名没回家的农民工打理小区事务。而他的妻子今年春节也照旧天天到连锁餐厅“呷哺呷哺”上班。

  对此,孟召银并不太在意。他淡然地说,他们的工作都是为民服务,不管是不是春节,总得有人要做。他说:“今年也没什么家庭琐事必须马上回家处理,所以就自愿留下来,把返乡的机会让给最需要的人。这样,也可避开春运高峰。”

  文章称,与家人长期分隔两地,思乡之情不言而喻,而每逢佳节更是倍思亲。正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便利,让他觉得北京的年味儿越来越淡。

  然而,也就是城里的资源较为丰富,才吸引他到北京来打工。他说:“说实在的,老家山东的发展也不错,只不过人口迅速增加,土地却少,资源也少,所以就到城里来混口饭吃。”

  他们之所以会忍心把今年12岁的女儿留在山东老家,是因为户籍制度限制了异地高考。孟召银无奈地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我们的最大顾虑,现在只能等她高中毕业后,再做打算。”

  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孟召银乐观地相信,政府的户籍政策将进一步放宽,届时全家或许就能在北京安家落户。能在北京找到稳定的工作,孟召银已经感到万分欣慰。目前,夫妻俩每月能赚上5000至6000元,薪金比在山东老家高出近一倍。

  毕竟亲情无价,孟召银和妻子已决定2014年春节不留在北京,而是返乡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他凝视着远方说:“三年没回家过年了,明年该回去了。”

  相关新闻:将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当地升学办法

  中新网4月10日电 政府网今日公布《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制定,旨在阐明“十二五”时期国家人口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依据。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全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分布的动态监测体系。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口服务管理体制。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

  ——在农民工流动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农民工基本培训补贴制度,增加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巩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机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

  相关新闻:沈志刚:农民工子女受城市教育

  人民网上海3月3日电(记者 包蹇) 长期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提出议案建议,将农民工子女教育全面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并没有真正实现使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目标,一些严重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看作一种负担,采取敷衍态度,国家政策在这里被边缘化了,这个问题没有真正纳入地方政府义务教育体系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依然是困扰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的根本因素”。

  其次,一些地方名义上允许农民工子女申请入读公立学校,但往往设置许多繁复的限制条件,比如要求农民工子女入学必须提供父母连续数年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连续数年企业正式聘用合同,连续数年居住证明等一系列文件。而对于许多农民工而言,提供各种证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少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相当简陋,不仅教学设施简单,师资队伍薄弱,甚至有些学校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逐步将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城市政府财政资助范围,但和公办学校相比,不仅师资待遇相去甚远,学校运行经费也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导致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质量难以提高。

  此外,沈志刚指出,城市居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农民工子女的排斥心理,给农民工子女学习环境造成很大障碍,政府部门往往选择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城市居民不愿意选择的公办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在调研中,沈志刚发现,一些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当地居民不愿意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同班就读选择转学,这些学校已经成了新的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也有的学校将农民工子弟和当地居民的孩子分班教学。这些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农民工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积累而成的,全面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非一日可以完成,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工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新一代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这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

  沈志刚长期进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他感慨说,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与城市孩子相同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已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如果户籍问题过于复杂不能在短期内有所突破的话,将农民工子女全面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应该是目前我国的财力所能够承受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城务工人员已呈现家庭化趋势,其目标也由打零工挣钱逐渐转变为在打工城市安家生活,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逐步演化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今天,农民工子女的规模已经十分巨大,在许多大城市和超大型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已接近甚至超过当地户籍居民子女的数量。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国家和各地政府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将农民工子女全面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真正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为此,沈志刚建议:

  一、国家应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在教育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经费投入上,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一并计入学生生源总数,从教育管理制度上消除城市居民子女与农民工子女二元结构,在义务教育上真正实现所有孩子享受相同待遇,实现教育公平。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研究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子女数量巨大,原有的教育设施基础薄弱,各地政府应借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的契机,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应就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有条件的应逐步将其改造为公办学校,或自办公助,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子女的就学环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应通过费用减免、助学金以及社会捐助等方式予以帮助。

  三、应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申请条件,对于在辖区内居住的适龄儿童,无论其父母是否具有正式的聘用合同,是否具有社会保险缴纳证明,都应使其享受法律赋予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因家长原因没有办理居住证明或必要的身份证明文件的,学校部门应协助家长做好补办手续,不应让一个孩子因为父母没有证明而无法上学。

  四、应加强宣传,尽快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工子女就学的良好氛围,从观念上消除意识差别。要让人们认识到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认识到与城市子女的平等权利地位,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误解,从而营造一个全社会支持的环境和氛围。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应设心理咨询教师,对农民工子女开展心理辅导,使他们能顺利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五、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动员社会捐赠和社会筹资,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对于那些积极参与社会捐助、社会资助的企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政府的政策优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0 , Processed in 0.0422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