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辽宁舰”航母、“歼-20”第四代隐身战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武器装备陆续入役,军队的编制体制、训练机制日益优化,联合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军力将迈入一个快速上升的轨道。 未来10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地缘战略劣势、大国遏制围堵以及周边不稳定因素,将成为限制与制约中国军力发展的诸多挑战。 美欲为打造“空海囚笼” 在战略上封锁、围堵、遏制,始终是美军自冷战以来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随着近年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升,美军也在不断调兵遣将,加紧从陆地、海上方向继续实施对中国的围堵。 2012年11月13日,“翼龙”无人机系统实物亮相珠海航展。记者梁旭/摄 在海上方向,通过构筑第一岛链实施对华封锁、对华遏制,将海军压缩于近岸、近海,牢牢控制西太平洋,这始终是指导美军亚太政策的基本思路。 面对军力提升及海军远洋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美军开始调整对华作战方针,将冷战延续至今的“岛链封锁”战略逐步转变为“空海一体打击”,从强调点、线围堵,改变为突出空海立体夺控,试图打造一座为中国军队量身定做的“空海囚笼”。 未来10年内,美军在环区实施的大规模兵力预置与战场建设将基本完成。美军50%~60%的海军力量以及30%~40%的空中打击力量最终将集结于亚太地区。 、、尼西亚、、甚至、,在未来数年内均可能成为美军“全球鹰”以及MQ—1/RQ—1捕食者系列无人侦察机发射、指挥与回收基地,以及航母战斗群、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停靠点。
关岛隐形战略轰炸机基地、战略导弹核潜艇基地扩建工程,美海军陆战队训练基地及相关设施均将投入运行。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大西洋军事集团也在积极准备介入亚太事务,的国防压力将急剧增加。 周边安全挑战仍将涌现 未来10年,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也不乐观。海上方向,我国与周边国家在钓鱼岛、南海岛礁主权等问题上的争议将呈现出长期化、升级化态势,陆地方向,半岛、中印边境地区、中阿边境地区甚至中越、中缅边境也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可能随时爆发的不稳定因素。 特别是在海上方向,中日之间延续百年的海军仇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海域划界以及军事干涉问题、干预南海问题的可能,使得中日海上对抗具有更多的现实性。 南海方向,由于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界问题的存在,近年来,、、等国纷纷投入巨资,扩充海空军力量,大批武器装备得以更新换代。
在厉兵秣马的同时,为达到长期控制南沙争议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目的,越菲马等国也将南沙战场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并呈现出“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的特点。未来10年内,南海也存在着发生中小规模冲突的可能。 与此同时,基于其地缘战略目的,也不断介入南海事务。到2015年,印度海军计划将拥有一支以3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司令苏雷什·梅赫塔中将曾公开表示,“印度将加强东部的海军力量,增加驱逐舰、护卫舰及其他舰只,以在该地区对抗的势力。” 地缘战略劣势难以根除 总体来看,未来10年内,面临的国防压力与军力发展挑战,在包括陆地、海洋的各个方向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尤其在海上方向,与陆地屏障相比,中国海上方向的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不仅正面临着宽海域、大纵深、多对手的海上竞争格局,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夺日益复杂、激烈,而且将承受着域外大国强大的优势军事压力。闭海、半闭海的地缘劣势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军力发展带来更多的限制和制约。 受到海洋地理环境的限制,商船队和海军舰艇进入大洋的出海口基本为周边国家所控制,如大隅海峡、宫古水道、海峡、马六甲海峡等,这些海上通道在平时被美日等周边国家严密监控,危机或战时随时可能被封堵或切断。 未来10年内,不可预见的海上对峙、摩擦甚至武装冲突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大背景下,不仅需要继续强化自身军力,以战略反威慑遏止可能的威慑与军事讹诈,以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我国不断扩展的全球国家利益。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